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97170664603

    初一是新月,看不到;之後一點點變成月牙狀,初三、四月牙狀的月相叫娥眉月;初七初八成半圓狀叫上弦月;之後由半圓向圓過渡,到初十一、十二時成凸月,一面是圓形一面是凸出的弧;十五十六成圓形叫滿月。


    月相的更替週期是29.53天,稱為一個朔望月,它是曆法中歷月和星期的來源。這個時間比月球公轉的時間(恆星月)要長,因為當月球繞地球公轉時,地球也在繞太陽公轉。


    一個朔望月月球大約要繞(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轉只繞360度)。所以一恆星月大約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


    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 ——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迴圈,月相變化是週期性的,週期大約是一個月。


    擴充套件資料: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在太Sunny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被自己擋住的)。隨著月球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兩條:


    1、月球不發光,不透明。


    2、與月、地、日三者的相對位置有關。


    約在農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的人們正好看到月球背離太陽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這時是農曆初一。此月相與太陽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


    每當月球執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這時是農曆初一。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執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娥眉月”,這時是農曆初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裡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曆初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上弦月過後,在農曆初九左右-農曆十四左右,便是“凸月”。我們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


    當月球執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曆十五、十六,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再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娥眉形月牙,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執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新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計算社保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