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的問題相當地廣,我想可以從三個角度概略地回答:
1.社群資本:
有些歐美學者提出一套論述,他們認為網紅的興起、許多年輕人希望獲得關注、拍攝短影片博取其他人的注意,是為了獲得「社群資本」,「社群資本」是什麼呢?你就當作是現實社會中的資本(錢)吧。有了更多錢,講話更大聲、地位更崇高,這個社群資本,一旦累積了,你就成為意見領袖;社群資本家之間,當然也有競爭關係,你比我高,我要贏過你;為了超過你,我要想辦法獲得更多注目,用什麼方法呢?拍攝腥羶色的影片去吸睛,當然也就是一個快速的方法了!
這套論述也提到了,追尋社群資本的世代,通常是網路世代,一方面他們熟悉網路,他們是網路原生世代;另一方面,在二戰後,許多年長者已經擁有了現實的資產,包含土地、金錢等資本,他們是實際的資本家 。年輕人們在短時間是沒有辦法去挑戰這些年長的資本家的權威性,但他們發現他們可以在網路社群中運用熟悉地工具、平臺去成為意見領袖,於是乎,年輕人會去努力地累積、賺取社群資本。
2.媒體素養:
又稱媒體識讀,是全體人民對於媒體及媒體訊息正確「判斷」、「使用」、「評斷」的素養,這在全世界 的傳媒學界已經研究了大約八十年了吧,在中國大陸,許多傳媒學者也針對媒體素養—特別是新媒—提出了許多看法。低質量、負能量、有害社會風氣的影片,該如何看待?若從媒體識讀的角度來看,誰該負起責任呢?
a.創作者忽略了自己的影響力,以及作為自媒體應該有的社會責任。
b.受眾(也就是網友)是否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適度的針對這類影片表達反對的意見。
c.科技擁有者(也就是社群平臺)針對低俗內容有所規範或勸導?維護良好傳媒環境。
媒體素養是個近乎全民都該認識與瞭解的領域,但近年網路社群發展實在太快了,學者的研究雖然相當地專業,但我認為在速度上還是沒有辦法比得上新平臺、新技術、新玩法的出現,也導致媒體素養的推動不如預期。
3.對於兒少的影響:
承上,這些不適當的影片,對於兒少的影響當然是相當巨大的,偏偏,我們可以很乾脆地控制兒童的網路使用行為,但我們無法快速有效地讓他們明辨是非。也就是說,針對兒少的媒體素養,應該是優先處理的一塊。如何處理?當然從兒童的教學者做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以我自己在臺灣的創作經驗,兒童創作者的思考是單純的,他們只想要做有趣的影片,表現自己,並且讓同儕肯定他。而在我的教學及研究經驗中,教師及家長對於網路社群、短影片,卻是相當懼怕的,這就是令人擔憂之處。簡單的說,教學者,在知識及經驗上,甚至是熱情上,是遠遠落後給學習者,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輸給劣質影片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但針對這點在大陸地區的狀況我倒是比較樂觀,以我過去在大陸讀書的經驗,以及在微博、頭條、抖音的觀察,如官媒都願意貼近使用,且大陸的網路社群發展速度是早於許多國家,如能夠加強學校教育這塊,我相信劣質短影片會減少,不只是因為大家不願意拍,而是即便拍出來了,也會受到網友們的批評而淡出於網路世界。
以上回覆,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你好,你的問題相當地廣,我想可以從三個角度概略地回答:
1.社群資本:
有些歐美學者提出一套論述,他們認為網紅的興起、許多年輕人希望獲得關注、拍攝短影片博取其他人的注意,是為了獲得「社群資本」,「社群資本」是什麼呢?你就當作是現實社會中的資本(錢)吧。有了更多錢,講話更大聲、地位更崇高,這個社群資本,一旦累積了,你就成為意見領袖;社群資本家之間,當然也有競爭關係,你比我高,我要贏過你;為了超過你,我要想辦法獲得更多注目,用什麼方法呢?拍攝腥羶色的影片去吸睛,當然也就是一個快速的方法了!
這套論述也提到了,追尋社群資本的世代,通常是網路世代,一方面他們熟悉網路,他們是網路原生世代;另一方面,在二戰後,許多年長者已經擁有了現實的資產,包含土地、金錢等資本,他們是實際的資本家 。年輕人們在短時間是沒有辦法去挑戰這些年長的資本家的權威性,但他們發現他們可以在網路社群中運用熟悉地工具、平臺去成為意見領袖,於是乎,年輕人會去努力地累積、賺取社群資本。
2.媒體素養:
又稱媒體識讀,是全體人民對於媒體及媒體訊息正確「判斷」、「使用」、「評斷」的素養,這在全世界 的傳媒學界已經研究了大約八十年了吧,在中國大陸,許多傳媒學者也針對媒體素養—特別是新媒—提出了許多看法。低質量、負能量、有害社會風氣的影片,該如何看待?若從媒體識讀的角度來看,誰該負起責任呢?
a.創作者忽略了自己的影響力,以及作為自媒體應該有的社會責任。
b.受眾(也就是網友)是否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適度的針對這類影片表達反對的意見。
c.科技擁有者(也就是社群平臺)針對低俗內容有所規範或勸導?維護良好傳媒環境。
媒體素養是個近乎全民都該認識與瞭解的領域,但近年網路社群發展實在太快了,學者的研究雖然相當地專業,但我認為在速度上還是沒有辦法比得上新平臺、新技術、新玩法的出現,也導致媒體素養的推動不如預期。
3.對於兒少的影響:
承上,這些不適當的影片,對於兒少的影響當然是相當巨大的,偏偏,我們可以很乾脆地控制兒童的網路使用行為,但我們無法快速有效地讓他們明辨是非。也就是說,針對兒少的媒體素養,應該是優先處理的一塊。如何處理?當然從兒童的教學者做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以我自己在臺灣的創作經驗,兒童創作者的思考是單純的,他們只想要做有趣的影片,表現自己,並且讓同儕肯定他。而在我的教學及研究經驗中,教師及家長對於網路社群、短影片,卻是相當懼怕的,這就是令人擔憂之處。簡單的說,教學者,在知識及經驗上,甚至是熱情上,是遠遠落後給學習者,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輸給劣質影片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但針對這點在大陸地區的狀況我倒是比較樂觀,以我過去在大陸讀書的經驗,以及在微博、頭條、抖音的觀察,如官媒都願意貼近使用,且大陸的網路社群發展速度是早於許多國家,如能夠加強學校教育這塊,我相信劣質短影片會減少,不只是因為大家不願意拍,而是即便拍出來了,也會受到網友們的批評而淡出於網路世界。
以上回覆,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