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1978嘻嘻哈哈

    虛詞的故事


    1.而


    兵者,詭道也,須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也,而況(2)戰乎?故馮婉貞曰:“ 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婉貞,而(4)翁豪傑者,然青取之於藍而(5)青於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5)思也。眾應之。既而(8),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出,果大捷。眾皆嘆:婉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幗英傑而(11)。


    解析:(1)連詞,表並列。(2)複音詞,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3)連詞,表假設。(4)代詞,通“爾”。你,你的。(5)連詞,錶轉折。(6)連詞,表遞進。(7)連詞,表修飾。(8)複音詞,不久,一會兒。(9)連詞,表承接。(10)複音詞,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11)語氣助詞,表肯定語氣。


    譯文:兵法,(是一門講究)變幻莫測的學問,(並且)需要齊心協力。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鉗子,(但是)(它是)(一種)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法藏身的動物,更何況是兵法呢?所以馮宛貞說:“大家如果有抗敵的想法,看我的馬頭(就)可以了。”宛貞,你的父親就是一位英雄豪傑,但是(你)(就像)靛青,從蘭草中提取卻比蘭草的顏色更深。宛貞博學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讀書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迴應她。不久,宛貞率領眾少年穿戴好服裝出來,果然大獲全勝。眾人都讚歎:宛貞,(只是)小女子罷了:她的行為,卻是巾幗豪傑啊。


    2.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據何(3)為?原其理,乃愛之深也。嗟乎,情之誤,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解析:(1)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疑問,怎麼。(2)疑問代詞,表原因,後面常帶語氣助詞“哉”“也”;相當於“為什麼”、“什麼”、“什麼原因”。(3)代詞,做賓語,什麼。(4)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相當於“多麼”。(5)代詞,做定語,相當於“什麼”。(6)即“以何”,介賓短語,用在疑問句中作狀語,相當於“拿什麼”、“憑什麼”。(7)即“如何”,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於“怎麼樣”、“怎麼辦”。


    譯文: “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這樣說)本來是錯誤的,但他的妻子這樣說,為什麼呢?她依據什麼(才這樣說)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愛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謬誤多麼大啊!但是什麼人能夠忘情呢?拿什麼消除這種弊端,希望您能教給我(一個)好辦法,怎麼樣?


    3.乎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1)。然吾曾見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業不輟,問其故,曰:“可塞賦斂也。”嗟乎(3),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為乎(5)好樂甚?若王專於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餘,則王之所為其勝乎(7)好樂者也。臣之駑頓,所言者謬,王能諒之乎(8)?


    解析:(1)句末語氣助詞,表揣測,相當於“吧”。(2)介詞,相當於“於”,“在”。(3)(4)句末語氣助詞,表感嘆,相當於“啊”“呀”。(5)句中語氣助詞,錶停頓。(6)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的樣子”、“……地”。(7)介詞,表比較,相當於“比”。(8)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


    譯文:大王喜歡音樂太投入了,那麼齊國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經看到一個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這件事上,卻仍然做這件事不停下來,問他原因,(他)說:“(捕蛇)可以應付賦稅啊。”哎,賦稅的危害真是比毒蛇還厲害啊!然而大王您為什麼還如此沉溺於音樂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國事上專心致志,一定會遊刃有餘的,(這樣的話)大王的作為真是比耽溺於音樂強百倍啊。為臣愚鈍,所說的話難免有誤,大王能原諒我嗎?


    4.乃


    嘗聞放翁志節,畢現《示兒》,乃(1)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2)翁”一句,大為感佩,乃(3)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乃(4)曰:“此徒沽名耳。”眾人質之以理,其辭窮,乃(5)不得已而謝。原其言,炒作乃爾(6),無乃(7)自高耳。


    解析:(1)副詞,表承接,於是。(2)代詞,用作第二人稱,“你”、“你的”。(3)副詞,表判斷,相當於“為”、“是”、“就是”。(4)副詞,錶轉折,相當於“竟然”、“卻”。(5)副詞,表條件,相當於“才”。(6)複音虛詞,相當於“樣子”。(7)複音虛詞,表猜測,相當於“恐怕……吧”。


    譯文:曾經聽說陸放翁的節操氣節,全都表現在《示兒》這首詩裡,於是讀了讀它。讀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深深地受到感動並佩服他,(陸放翁)(真是)忠誠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說;“這只是沽名釣譽罷了。”大家向他詢問道理,他無話可說,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說的話,恐怕是炒作來抬高自己(的名氣)吧。


    5.其


    狐謂狼曰:“羊肉其(1)鮮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飽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間於犬曰:“羊數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7)無聞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願為一雪其(10)恥。君其(11)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無辭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遠矣,護羊愈謹。狐與狼遂去。


    解析:(1)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或許。或表感嘆語氣,多麼,真。(2)連詞,表假設,如果。(3)指示代詞,其中的。(4)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5)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又。(6)第三人稱代詞,他的。(7)(8)連詞,連用,表選擇,是……還是……。(9)第三人稱代詞,它們。(10)指示代詞,那種。(11)副詞,加強祈使語氣,表希望、要求,相當於“一定”、“還是”。(12)副詞,表反問語氣,難道、怎麼。(13)音節助詞,起調節音節作用,不譯。


    譯文:狐狸對狼說:“羊肉真鮮美啊!”您如果想嘗一嘗,叼來其中的一隻吃掉它,就能夠一飽自己的口福了。狼說:“那如何對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裡離間說:“羊好多次說你壞話,他們說的話不堪入耳,您卻一點不生氣,是沒聽到呢,還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們嬉戲打鬧的時候,我想為您把這恥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應我!”猛犬笑著說:“想要給他加上罪名,難道還怕沒有藉口嗎?”猛犬於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護羊群的道路很漫長,守護羊群更加謹慎。狐狸與狼就離開了。


    6.且


    “存者且(1)偷生,死者長已矣”,此豈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盡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則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漣矣,於斯世則無進身之途。縱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辭”之豪氣,無用武之地,亦何用?


    解析:(1)副詞,暫且、姑且。(2)連詞,表遞進,而且、並且。(3)副詞,將要。(4)複音詞,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進一步議論,況且,再說。(5)複音詞,就像。(6)連詞,表並列關係,又。(7)連詞,表讓步關係,尚且、還。


    譯文:“活著的人姑且苟活著吧,死去的人就永遠逝去了。”這難道只是石壕一個地方的現象嗎?中晚唐王朝全都這樣啊。(國家治理得都)像這個樣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樂,而且把朝政委託給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將要滅亡,(是)一定的了。再說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樣清澈見底,在這樣的世道上就沒有入仕做官報效國家的道路了。縱使他有“連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麼值得拒絕”的勇氣,(卻)沒有用武之地,又有什麼用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輪胎鏡正確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