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生動物記錄大世界
-
2 # 封存記憶511986
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什麼都可以沒有唯獨糧食,只要有吃的,國家才不會亂,這是最基本的民生,現在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壞,誰知道會不會更大的動亂。所以糧食的重要性屬於戰略物資。換句話,廣大農民朋友才是我們真正要關心的人,有他們的付出,我才有吃的。人不能光看著桌子上的山珍海味,也低頭看看能讓你吃飽的米飯饅頭。這才是你能吃飽的。
-
3 # 吾係小乙哥
眾所周知,近期為了防止疫情蔓延,全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宣佈“封城”、關閉邊境等措施,在這一背景下,全球貿易往來的活躍度也大幅下降。在出現疫情的國家中,囤積糧食和生活用品成為常態,這就產生了供應與需求的矛盾。
多國為自保紛紛限制糧食出口,可以預料到,糧食出口國減少或限制出口,這對中國糧食進口市場,甚至是全球糧食市場都將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這對中國整體糧食市場的影響卻並不大。據報道,今年全球稻米庫存量將首次超過1.8億噸,其中有超過1.53億噸分佈在中國和印度;也就是說,全球有85%的稻米庫存分佈在中印2個人口大國。
中國糧食自產量基本穩定,中國每年糧食產量大約在6億噸左右,如果合理規劃,即便遇到全球糧食供應風險的情況下,這些糧食基本能夠保證中國自給自足,只是有可能會影響到畜牧養殖也,不會影響老百姓吃飯問題。
當前全國春耕備耕從南到北正如火如荼展開,穩糧食生產支援政策也已密集出爐。再加上,中國小麥和水稻兩大口糧自給率一直穩定在98%以上,因此中國目前還無需擔憂“糧食荒”的問題。
-
4 # 隨緣166044365
我還是祖先那句話說得好“家有餘糧,遇事不慌!”新冠疫情在全球肆意發展,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平息,有糧食才能穩定大局!希望國家重視糧食生產,做到糧食自給自足,這樣萬一遇到災害也能從容應付!
-
5 # 周國賓1
一切爭端的根本,歸結到最後終歸是糧食與水的需求。
截止到昨天(4月1日),全球的確診人數已經達到85萬多,波及205個國家,多國已經開始了封城、封國。2020年已經過了1\3,但是這樣的開局,真的有點魔幻。
記得很久之前的世界水日,有一句特別讓人記憶猶新的話“不吃飯人可以活七天,不喝水人只能活五天”,由此總結出人類生存三要素:空氣、水、糧食。疫情肆虐下的國外,正常的農業生產活動已經近乎停滯,在加上之前的沙漠蝗蟲,許多國家已經初步顯露出了糧食緊缺的現象,為了保證本國的糧食供應,已有少數國家停止了糧食出口貿易。
科技的發達,讓很多人類忽視了糧食的重要性,一場疫情,讓我們迴歸到了最原始的生存需求——食物。
而且隨著新冠疫情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國家公佈了道路交通封鎖政策以及禁止醫療物資出口的政策。目前來看,各國的封鎖正在進一步擴大,邊境海關越來越嚴格、實行封鎖政策的國家越來越多,包括農產品在內的物資的流動也受到了相應的限制。
即使是最發達的國家,糧食也是遵循自然規律一點點種出來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儘管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2020年全球的糧食總產量不會有大幅度的減產,但區域性地區以及某些農產品種類的供給的確受到了影響。這對於在病毒面前千瘡百孔的全球化來說,無疑又是一次重擊。
國內糧食會緊缺嗎?
雖然很多國家都發布了限制糧食出口的規定,但對於我們的影響也不是很大,有的朋友估計也看了不少類似文章的分析,在這裡我們也做個簡單的分析,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8年華人均糧食消費量是127.2公斤。17年的人口統計為13.8億,加上這兩年的人口增長,按照14億來算,一年全華人吃掉糧食1.78億噸。這1.78億噸裡,大頭是穀物(比如稻米、小麥、玉米等),佔到1.62億噸。但中國也家大業大。2019年,中國穀物產量是多少?6.14億噸!
儘管這6.14億噸裡,有許多是用來做飼料的,例如玉米,佔了2.6億噸,但刨除非食用的資料,依然可以保障我們糧食的安全。
所以,不管是從產量還是從庫存來計算,我們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國家去年展開的糧食庫存大清查的意義很大,摸清了我們的糧食庫存底子,現在很多國家已經不出口糧食了,國際糧食價格上漲是肯定的,國內守好關,用庫存做好協調,足以使我們度過這段日子。
影響最大的是大豆
其實,影響最大的還是大豆。大豆是一種重要的國際大宗貨物,簡單來說它可以在經過壓榨後變成豆油和豆粕兩部分,前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油之一,後者則是動物飼料的關鍵部分。
而中國對大豆的需求非常旺盛,是全球主要的大豆生產國和消費大國。中國對大豆的需求量約佔全球的30%,進口量約佔全球進口量的59%。但中國的國土面積僅佔世界的6.44%,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資源消費,因此需要進口大量的農產品。
中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超過80%,從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的進口大豆大豆佔到進口總量的95%左右。作為國內重要的進口大宗商品之一的大豆,主要受到南、北美洲的供應狀況影響。
而作為世界第一加工大豆出口國的阿根廷,早在3月19日,就採取了隔離政策。政策一經發布就使該國的物流陷入停滯,據路透社的報道,目前阿根廷農場和穀物交易中心向食品加工廠家提供的大豆減少了約一半的量,而且由於部分港口暫停港務活動,阿根廷很難向國際買家如期供貨。
國內進口大豆庫存經歷連續6周大幅度下滑,當前大豆庫存僅210.2萬噸,多地油廠出現因缺豆停機,
阿根廷、巴西等國因為疫情,大豆出口受阻,國內一些地方的豆粕價格就出現很大幅度上漲。
這最終會傳導到消費領域,比如,我們吃的豬牛肉、雞鴨魚等肉製品可能會漲價。
但,這就是全球化。
糧食緊缺,會成為常態嗎?
是否會造成長期短缺不好預估,但2020年糧食短缺已經成了必然。
雖然非洲蝗災因為上一代蝗蟲大死亡,而進入了平穩期,但是4000億隻蝗蟲從非洲到印度的路上,在吃光了農田之外,還產下了無數的蟲卵,這些蟲卵孵化後,可能會形成新一輪的蝗災。
其次還有草地貪夜蛾的威脅,大多數人對草地貪夜蛾的危害可能沒什麼概念,但從去年1月份在雲南發現,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入侵了中國25個省市,見蟲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
目前,該蟲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發生,對於玉米的危害已有慘痛教訓。在美國、宏都拉斯、阿根廷和巴西都造成嚴重損失;2017年至2018年,非洲衣索比亞、尚比亞等國由此造成經濟損失數十億美元;2018年,亞洲8個國家受災作物達1400多萬畝。
除了這些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新冠疫情的發展,此前一直都有結論說病毒是耐冷怕熱,但是從東南亞、非洲、南美等現在天氣比較熱的地區的新冠增長曲線看,和溫帶、寒帶的增長曲線並沒有明顯區別。熱的地方之所以確診少,是因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大多都在北溫帶,熱帶、亞熱帶的貧窮國家較多,檢測能力跟不上,並不是高溫導致感染的人少。
現在,新冠疫情能否成功控制,取決於最弱的國家,許多國家由於醫療條件較弱,且沒有生產足夠防護用具的能力,無法控制疫情的發展,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說完全封閉,不與外界接觸,如果這些弱國的疫情得不到控制,疫情從根本上解決不了,那麼各國的農業生產依然會受到很大影響,糧食緊缺的問題也很難得到解決。
唯恆說
疫情防治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事情。全球化日益加強的今天,疫情關係到每個國家的每個人,而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那麼農業生產受到影響,糧食緊缺會進一步加大,而糧食緊缺又會加劇人們的恐慌,疫情的控制難度也會上升,這將會陷入一個死迴圈。
回覆列表
因為疫情,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基本是停止狀態。農業生產更是處於停止狀太,糧食是其他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沒有了糧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政權將不穩定,所以多國限制糧食出口,優先保障本國的糧食安全的做法是很正常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