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衣侯15
-
2 # SCAN認證-雪爾
按照不同的順序對議題進行商討,結果會有天壤之別。
有些話先說和後說效果很不一樣,給人的印象也大為不同。
一般來說,為了避免風險,從比較容易的部分開始談是一個基本原則。
把容易達成共識的議題放在前面談,容易獲得信任。
分享資訊和交換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點,有助於推進談判,特別是針對初次合作的供應商,這樣更適合一些。
如果不這樣的話,很容易一開始就針鋒相對,對立起來,如果情緒再控制不好,就會糾纏於立場,讓談判陷入僵局。
我們也需要考慮對方滿足我們要求的可能性有多大。把我們的要求羅列出來,按前面講的分成三類。
必須要的,沒什麼好談的。
想要的,哪些供應商達到的機會大,哪些達到的機會不大,我們是否應該先從機會大的要求去談?如果有收穫的話,我們再花時間去啃比較難啃的骨頭。
至於可要可不要的,自然一般都放到最後去談。
與此同時,我們一定要考慮對方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什麼是對方必須要的?什麼是對方想要的?什麼是對方可要可不要的?
想清楚了對方的這三個要求,我們就可以給出相應的三種對策:
哪些是肯定不能滿足的,哪些是看情況能夠滿足的,哪些是不需要怎麼考慮或彙報就能夠滿足對方的。
比如,有些公司不會給供應商預付款,凡是必須要求預付款的就不要往下談了,談了也肯定無法滿足對方。
針對這一點,我們可以先拿出這個議題問對方是否能夠接受,接受的話再往下談。
當然,我們不能太生硬地告訴供應商,如果可以的話,要解釋為什麼,看看能不能說服供應商。
也可以問問供應商需要預付款的原因,資金不夠還是信任不夠,看有沒有可能提出替代方案。
總之,要善於在談判中開闊思路去解決所遇到的難題。
如果是對方想要的,我們在必要時可以讓步加以滿足。
我們在談判過程中最好相機而動,不主動提及,可以準備好但不列入議題,靜待時機。
一旦對方提出此類具體議題,我們可以要求額外的讓步補償。
比如,供應商想將付款週期從90天減到60天,我們當然不能馬上答應,要強調其中的難度,告之除非有足夠大的價格折扣才能去和領導特別申請。
其實有些供應商和我們很多采購一樣,並沒有想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須要的,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自己可要可不要的。
有些銷售甚至只管拿單,把很多重要的東西都放棄了。
作為採購,如果有時能夠幫助供應商理清思路,把他以為必須要滿足而實際只是想要的東西解釋清楚,會給雙方都帶來益處。
當然,對於長期合作的供應商,雙方已經彼此瞭解,可以直接上來就談關鍵議題,比如價格、質量和交期等,然後再慢慢處理那些小的細節。
回覆列表
談判,生活中無處不在。怎樣成為談判高手?不難。練習談判能力即可。怎麼鍛鍊談判能力?非學習不可。
談判能力與學習不可或分,談判的細節往往來自於談判能力的培養。如意時需要學習,失意時同樣,甚至更加需要學習。學習什麼呢?與人相處。
人們活在人群中,不可以不瞭解人。而欲要了解人,就不能避免與人相處。人,看上去千奇百怪,其實必須受思想的區別,分成幾種。
幾千年傳承下來,利己思想與利他思想是區分人的分水嶺。一個人如果持有利己思想,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種思想,但是隻會越做越窄。為什麼呢?人是群體動物,完全從自己出發,就會把自己隔離再人群之外,而離開人,就不會有價值產生,也不會有什麼幫助,甚至沒有了親情,因為利己思想決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利他思想也是一種思想。當人人利他的時候,就會處處出現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現象。比如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幾百個縣誌裡面不約而同的記載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現象。說明利他思想主導的社會現象可以出現。只不過現在幾乎就是人人利己罷了。
談判能力就是生活瑣事的點點滴滴,要知道其中的邏輯。無外乎你對我錯,可是誰對誰錯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著,才能夠把事情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