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秀秀8663

    颱風過後,小院裡零星灑落著破碎的紅瓦,一片狼藉。父親只穿著褲衩,光著肩膀,先是爬上鐵大門上面的門簷水泥板平臺,父親站在門簷,接過母親遞過來的瓦片、瓦刀、繩子和已經攪拌均勻的水泥漿桶。只見父親用繩子一頭綁住水桶兩端的耳朵,繩子另一端則遠遠地拋向屋頂,就在這個時候,父親像猴子一樣利索,爬上了屋頂,直到將水泥漿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頂,朝著屋頂修補的位置,一步一步挪過去。那時候已是深秋,天氣轉涼。


    母親回到屋裡,我也跟著回屋。母親站在屋裡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對準屋頂輕輕敲一敲,再報座標,欲透過這樣的方式裡外呼應,告訴屋頂上面的父親,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補瓦片。父親只能“聞聲尋瓦”進行定位,但是,父親幾乎是憑感覺和之前在屋內數過大概的座標來找位置,最終在目標位置多鋪幾塊瓦片。


    此刻,屋頂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長在菜畦裡的青菜,等待父親揮刀動瓦“除蟲”。“除蟲”後的屋頂,新瓦蓋舊瓦,遠遠望去,像一條天然大褲衩,補丁這裡一塊,那裡一片,又像武俠電視劇丐幫長老衣服的“袋子”。


    南方的天氣捉摸不定,刮颱風、打雷、暴風雨隔三岔五,記憶中,父親“補瓦片”也自然多了起來。有一次,父親帶上屋頂的瓦片不夠,便在屋頂上呼喊母親再遞傳幾塊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親是慢了還是不及時,父親在屋頂上大發雷霆。我只是隱約地記得,那時候是凜冽的冬天,朝屋頂上看;只看到父親的背,披著一件作為“工衣”的白襯衫。我站在小院裡,雖然穿著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覺陣陣發抖,風吹得更猛了。


    只要來臺風,屋頂就會漏雨、滴水,父親又要爬上屋頂補瓦,每一次補瓦,父親都會朝母親發脾氣。每次颱風,老屋都會元氣大傷,我無法忘記父親補瓦片的姿勢,也忘不了父親在屋頂朝母親發脾氣的畫面。這座屋頂補了又補的三間瓦房,便是我小時候居住過的老屋,似乎瓦片陪著我一起長大。


    三間瓦屋在我的村莊,隨處可見,家家戶戶都有。像這種鄉間的瓦,最平凡不過了。小時候,我和小夥伴一起找來具有凹槽的簡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簡瓦里,再用繩子綁住棍子做牽引,簡瓦前後沒有做任何封閉就直接放在小池塘裡,以為會浮起來,誰知道一放進池塘就立馬沉了下去,後來只能拖著它在水裡劃來劃去。現在想想,玩著不會浮水的“小船”是多麼的幼稚和可笑。


    後來,父母做起小生意,我們家從農村搬到圩鎮上居住,搬離了老屋,住上了洋樓。在城鎮,抬頭便是洋樓,基本很少看到瓦屋。從此,老屋開始變得空蕩蕩的,像被遺棄的孺婦,孤零零地待在村莊裡。那年除夕,我們又回到老屋,只見小院裡雜草叢生,長勢逼人,最高的雜草已高過父親的身高。當父親和弟弟紛紛揮起鋤頭鋤雜草時,我看到勞作時父親的背,只是這次父親的背已沒有當年魁梧了。而瓦屋屋簷下懸掛著破瓦,瓦片在大門前也灑落一地,或長滿青苔,或堆積厚厚的一層汙垢,我忽然警醒,這是歲月的滌盪,是印痕,是滄桑,是衰老。


    許多年後,我看過城市古典園林的綠瓦,看過鄉村古屋的灰瓦,看過首都巍巍故宮的琉璃瓦,它們或風情萬種,或殘缺不堪,或莊嚴氣派,從泥土的根脈裡來,到絢麗的色彩裡去。我讀過唐朝詩人李商隱“一春夢雨常飄瓦”關於瓦如夢似幻的描繪,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鄉的瓦,是雷州半島特有的紅土煅燒而成的瓦。


    一個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鄉鎮的路上,路旁有幾個滿頭大汗的農夫在蓋房,兩個人在搬運著瓦片。我心想,現在鄉鎮建房不都是建洋樓了嗎,怎麼還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問原來是建豬舍,此刻,我又想起當年母親向父親傳遞瓦片的情景。


    其實,在瓦的世界裡,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會遮風擋雨,就像父親母親的背。

  • 2 # 使用者1022732637656

    從表層看,“與瓦共舞”首先是指父母在雨天修補屋頂,其次是作者和小夥伴們用瓦造“小船”。

    從深層上看,“每次颱風,老屋都會元氣大傷,我無法忘記父親補瓦片的姿勢,也忘不了父親在屋頂朝母親發脾氣的畫面。

    這座屋頂補了又補的三間瓦房,便是我小時候居住過的老屋,似乎瓦片陪著我一起長大”

    “小時候,我和小夥伴一起找來具有凹槽的簡瓦造‘小船’”

    “我依然念念不忘家鄉的瓦,是雷州半島特有的紅土煅燒而成的瓦主要是指家鄉的紅瓦,寄託我對家鄉的深深思念”,這些“與瓦共舞”的場面有作者童年的回憶,有兒時造‘小船’的快樂,也有父母雨天修補屋頂的辛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勾股定理背景證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