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融街行藏
-
2 # 而立之年正在立
以目前國際經濟的動盪形勢,相信很多人都覺得經濟上的壓力很大。很大原因是由於美國加息國際遊資迴流美國本土。央行為了防止美國大量抽血會影響國內經濟,避免重走日本、南韓的經濟危機,在2016年便開始結構性去槓桿的動作。所以由於市場中缺少資金,流動性降低,會導致很多之前加槓桿的企業或者個人在去槓桿的過程中岌岌可危,所以以目前的經濟形勢,並不建議沒有風險識別能力的投資人投資任何非銀投資。
我們建議投資人將可用資金進行拆分,50萬每份存入「國有銀行」進行3-5年的定期存款,或者購買國債來進行資金保全。
記住,不要投資任何非銀專案。同時降低自身消費能力,生活品質。可以購買一些黃金、白銀類產品(非首飾),來抵禦未來匯率的不確定。另外可以將手中二三線城市的房產進行出售,等待時機,在一二線地區再進行購買。
-
3 # 理財分享者
感謝邀請。
時刻警惕,年化收益超過7%的理財產品就要十分謹慎,尤其是一年內的短期產品。金融產品有一個不可能三角,就是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三個方面不可能同時達到。目前的利率水平,正常的一年短期能到5%左右已經很不錯了。短期產品超高收益(即收益性和流動性很好),意味著風險性極大。人家說不定看上的就是你的本金。所以,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一定要貨比三家,看一看同類產品的普遍收益是多少。
學會看理財產品說明書、公告、風險揭示等,弄懂你購買的理財產品究竟是什麼。重點要了解的內容主要有:資金用途、投資標的物、目標、方向,策略、限制投資和業績比較標準、收益分配原則、發售物件、風險評級等。自己弄懂,才能知道投入的錢去了哪,做了什麼,從而評判收益是否合理,風險是否高。
選擇正規渠道購買,選擇發行方和代銷機構實力都比較雄厚的理財產品。現在是強強聯合的時代,好的產品是各個代銷機構都願意去大力推薦的,而實力強大的代銷機構也會跟實力強大的發行方合作,共同推出更好的產品。如,支付寶與建設銀行的強強聯手,推出的短期30天理財。天弘基金跟支付寶的合作成就了它的日益強大。所以,請選擇雙方實力雄厚,且正規渠道購買。不要盲目使用一些只有少數人才聽說的APP,那裡面的高收益,就是為了吸引沒有風險意識的人。
最後,強調一下:不要貪婪!時刻記住兩點:
金融產品中的不可能三角;
你看中人家利息,人家看中你本金。
當你真的能記住,且做到了這兩點,就自然能避開高收益理財陷阱,保護好自己的本金。 -
4 # 木木愛理財
理財產品多數就是靠“高收益”吸引人的
現在的各種理財平臺、理財產品琳琅滿目魚龍混雜,那些打著高收益旗號的,十之八九最後都是一個坑,正等著你往裡跳呢
正是這樣的背景下,各種理財產品應運而生,怎麼避坑呢?
1、找正規渠道的理財產品,比如四大行都有理財服務,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非常好操作,基金、股票、黃金、貴金屬、債券、結構性存款等等,各種理財種類都有,這些產品裡面,也要認真去篩選適合自己投風格和風險承受力的理財產品
還有支付寶上現在理財的種類和產品也比較多,操作也方便
2、切忌貪婪
3、承諾收益 >10%以上的理財專案,請慎入
4、不熟悉的專案、不了解的事物,如果有人告訴你可以暴利,一定是想騙你的本錢的,我身邊有好多人去投這樣盤那樣盤的,最後沒有一個賺了錢,反而陷進去的錢拿不出來,都打水漂了
避開高收益的誘惑 ,穩健投資才能走得長遠
-
5 # 成熟後的油菜花
1.首先我們要認識下高收益,目前高於貸款利息的收益,我們都可以稱為高收益。比如說目前我們的房貸年利率為7%,那麼當一個P2P平臺的產品年化收益是10%,那麼這個就是高風險高收益了,如果你在某平臺看到有高收益的理財,我們這樣想,要是好賺錢銀行早就去了,還會輪到我們了嗎
2.我們要有個風險的認知,任何理財產品都存在風險,哪怕大家認為萬年不會虧損的餘額寶。餘額寶對接的貨幣基金產品,在極端市場下也是會虧損的,如果一個平臺、理財產品宣傳穩賺不賠,那麼這種時候請不要上當受騙
3.還需要注意如果是私募:那麼是不是合法的?有沒有備案?基金經理的風格和歷史業績如何?這些都要了解到
-
6 # 小米布衣
感謝悟空問答小祕書的邀請!
理財陷阱大都打著“高收益、高回報”的旗杆,我們要做到不貪心,不被其所動!
高收益往往和高風險掛鉤,收益越高風險就越大,因為不確定性也就越大!
現在各大銀行都有針對個人理財的風險評估表,大致分為:保本型、穩健型、發展型和風險型四類!
首先,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家庭狀況來選擇理財投資型別,但要始終記住收益越大,風險就越大!
其次,一定要去正規的、有一定資質的理財機構購買理財產品,現在各大銀行都有理財經理,不懂的可以諮詢和尋求幫助!
第三,平時多學習一些理財方面的知識,理財師常講——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總之,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貪心,在正規機構購買,不懂的不要投,注意分散風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
7 # 雲揚記
首先,高收益就意味著高風險,如果收益率比市面上的理財平臺要高出很多,這就需要擦亮眼睛了。不管這個產品介紹的多好多保險,都不要輕易的去相信,畢竟那麼多跑路的血淋淋的例子。另外,即使有計劃投入,時間也不要投入太長,十二個月是最長極限,因為,這些平臺存活時間可能就幾年而已。
-
8 # 書生意氣1970
一般人總會被一些冠冕堂皇的理財機構所欺騙,如果是正規的理財單位,一定會告訴你一個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 就是收益的高低和風險成反比定律,簡單的說,就是你期待的收益越高,風險就一定越大。
參考的基準點就是存款利率,如果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真正的無風險收益就是3%;如果理財機構承諾給你4%的回報,可能是通過債券或股票投資組合實現的,風險不高;如果理財機構承諾給你10%的回報,則這種承諾是存在相當風險的,因為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下 ,沒有誰能夠確保自己的投資一定能夠達到10%的回報率;如果某個機構承諾25%的回報,則基本上風險高達100%,因為哪怕是股神,也沒法確保這麼高的收益,很可能就是騙子的擊鼓傳花遊戲。
正確的理財方式是選擇自己熟悉的投資產品,比如好公司的股票,或指數基金,在低谷的時候買入 ,或定投買入,長期持有,則一定能夠取得較好的收益。
回覆列表
避開理財陷阱,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到一個經典的模型——CAPM模型。
CAPM模型又叫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其認為預期收益和預期風險之間存在一個簡單的線性關係,你的預期收益是由無風險回報率+貝塔係數*市場溢價來決定的。
用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有多大期望,就要冒多大風險。
不冒風險,那就只能獲得無風險回報率,也就是目前的支付寶天弘基金等貨幣基金,通常跑不贏通脹,年化只有3-4%左右。此外,常見的貨幣基金還有銀華日利等,如下圖:
而如果想要獲得超越這個基準收益的預期收益,通常需要承擔和收益匹配的風險。
很多理財陷阱之所以能夠騙到人,本質原因是其用某種方式隱瞞風險或者謊稱虛假風險,故而你在挑選理財產品時,除了發行機構資質等必須要考核的標準之外,首要一個就是問明白風險到底是多少,如果相對於風險,收益大到不可思議的地步,那毫無疑問就是騙局了。
收益和風險掛鉤,這就是識別理財陷阱的本質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