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吃瓜

    空中加油已經很不容易,空中上彈暫時還無法實現。

    燃油是液體,只要維持加油機與受油機的相對速度一致,就能透過軟管\硬管插入受油口,將油料快速灌進去。一旦發生危險,兩機還有機會立即分離,避免一同被殃及。

    說直白點,空中加油其實就是個點對點的介面對接技術,兩個口子對上了就能加油。

    但空中加油說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除了需要相關的裝置和飛行經驗外,還需要時刻注意飛行環境和氣象指標,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造成萬劫不復的下場。

    所以,直到今日,空中加油技術仍然是比較尖端的航空技術,哪怕它就是個簡單的插管動作,也凝結了無數人的心血,還伴隨著不小的風險。

    空中加油尚且如此,空中加彈當然更加難以實現。

    現代戰機的掛彈也是一門經驗和技術,機炮的炮彈需要開啟機體,從火炮位置輸送進去。導彈則需要除錯和整備掛架,再小心地將導彈進行連線和測試,非常之麻煩。

    飛機的武器掛架是個很不起眼卻很複雜的機構,分為彈射式和導軌式。

    以美軍的“炸彈卡車”F-15E為例,“攻擊鷹”有9個BRU47和6個BRU46,一共15個彈射掛架,這些掛架可以掛載從導彈到JDAM炸彈到副油箱等多種裝備。

    但是呢,BRU掛架可不僅僅是掛,它們還有“射”的功能。掛架裡面擁有一個裝有發射藥的藥筒,還配有彈射活塞。當飛行員按下發射指令後,藥筒會被電訊號點燃,爆發並噴射出強力的高壓氣流,將導彈狠狠地吐出去。

    除了主藥筒外還有備用藥筒,免得掛架點火出現問題;一個BRU47掛架,可以在10cm的活塞行程中迸發出9000磅的力量,哪怕是1000磅的炸彈也能被高速踹走,確保它們遠離飛機。

    無論哪種掛架方式,也都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麻煩,根本不是人們理解的那樣,像安個書包卡扣“咔噠”一聲就能OK的。

    而且,導彈、炸彈都相當沉重,像加油機那樣進行管道連線已經是如今軍用航空的實用極限,人們沒辦法更進一步地實現雙機靠攏,自然也沒辦法安全地實現彈藥安裝。與其在天上心驚肉跳地搞心跳連線,倒不如讓執行完任務的戰機飛回基地,妥妥帖帖地整備好再上場。

    何況如今的噴氣式戰機部署速度極快,特別是那些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五代機,距離早已不是問題。一架F22戰機巡航速度達到1.5馬赫,相當於1838千米/小時,還具備隱身能力,與其專門為它們設定個加彈機,倒不如多部署幾架接替的戰鬥機。

    若非要半道部署個傻大粗苯的加彈機給F22裝彈,一來反倒增加其暴露的機率,二來F22的內部伸縮彈倉裝彈更加麻煩。

    不過科技畢竟是發展的,隨著技術能力的提升,未來肯定會開發出一些靈活的戰場供彈系統。比如採用AI無人機搭配的模組化彈藥模組,直接讓無人機形的彈箱飛上來與戰機合體裝彈。

    或者擁有更靈巧的機械臂,像加油機加油那樣在空中完成彈藥組裝。要不還可以開開腦洞,沒準未來的戰機都用上能量炮了呢?直接無線傳輸能量,想打多久都可以,打累了往大氣層外一鑽,躍遷到幾光年外吃頓飯再回來,呵呵噠。

  • 2 # 五嶽掩赤城

    毫無可行性,風險太大,等鐳射炮應用了,再看看可不可以無線充電吧

    謝邀,不要高估了空中加油的可靠性,他的不可控因素遠比航天器對接還要多。原因在於飛機在空中飛行過程中,機尾會產生紊流,從而對後部的加油機產生氣流擾動。如果再突然來陣橫風或者垂直氣流,就會導致受油機短時間內位置發生劇烈變化,容易引發事故,輕則折斷加油管,重則導致受油機與加油機相撞。而整個空中加油時間短則十幾分鍾,長則半個多小時,誰也保不齊會不會發生意外中獎。

    折斷加油管,帶著“羽毛球”回來的超級大黃蜂

    2018年12月,駐日美軍一架F/A-18D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訓練時,就與KC-130加油機相撞,雙雙墜海,導致兩架飛機上6名飛行員全部遇難。2020年9月,美軍一架F-35B戰鬥機在於KC-130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時,兩機又發生相撞事故,F-35B飛行員跳傘逃生,KC-130J空中加油機在農田緊急迫降成功,所幸未造成人員死亡。空中加油技術你說成熟,的確很成熟,已經運用七十年,但亂流擾動這種不可控因素在,其風險性同樣很高,無法徹底解決。

    硬管加油折斷加油管的同樣不少

    所以指望空中加彈就別想了,這種需要精確到釐米級的操作,對於飛行器來說,完全是不可能的操作。更何況彈藥本身具有相當危險性,沒看到哪怕自行火箭炮、自行榴彈炮這類地面武器,裝填車進行再裝填時也都是處於靜止狀態嗎?怕萬一磕碰引發觸發引信,誰還敢邊飛邊裝?再則空中加油為了減少亂流影響,加油管少則30米,最多60米,你用60米長的機械臂操作?空間站的機械臂也就10米長。

    萬一碰到這樣的氣流時,請問你該怎麼辦?

    這方面還是省省吧,取死之道。想要空中加彈,還是看看鐳射炮這種能量武器應用後,有沒有空中無線充電技術吧。

  • 3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電影《星球大戰》中的空戰場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圓形腦袋機器人R2D2和天行者盧克在空戰中的配合場景讓人心動:小巧的機器人從自己的艙口裡爬出,在飛船和戰鬥機外殼上進行補給和修理。如今這個科幻電影的場面有可能在現實中再現,美國空軍2019年提出一個戰略能力設想概念:給戰鬥機進行空中裝彈。

    我們不能高估了空中加油的可靠性,它的不可控因素遠比航天器對接還要多。原因在於飛機在空中飛行過程中,機尾會產生紊流,從而對後部的加油機產生氣流擾動。如果再突然來陣橫風或者垂直氣流,就會導致受油機短時間內位置發生劇烈變化,容易引發事故,輕則折斷加油管,重則導致受油機與加油機相撞。而整個空中加油時間短則十幾分鍾,長則半個多小時,誰也保不齊會不會發生意外中獎。

    2018年12月,駐日美軍一架F/A-18D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訓練時,就與KC-130加油機相撞,雙雙墜海,導致兩架飛機上6名飛行員全部遇難。2020年9月,美軍一架F-35B戰鬥機在於KC-130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時,兩機又發生相撞事故,F-35B飛行員跳傘逃生,KC-130J空中加油機在農田緊急迫降成功,所幸未造成人員死亡。空中加油技術你說成熟,的確很成熟,已經運用七十年,但亂流擾動這種不可控因素在,其風險性同樣很高,無法徹底解決。

    那麼怎麼解決彈藥消耗太快的問題呢?美華人很久以前就有各種奇思妙想,在冷戰期間,有個天才出了一個主意:把B1轟炸機改裝成攜帶空對空導彈大型載機,至少可以攜帶24枚遠端空對空導彈,轟炸機搖身一變成為大型“戰鬥機”。

    (B52的大載彈量讓它有可能成為攜帶大量空對空導彈的大型“戰鬥機”,但很快發現自己是遠端空對空導彈的靶子以後就放棄了)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美華人很快就發現這個設想不現實,因為世界上的遠端空對空導彈太多了。除了美華人自己研製的AIM260導彈,還有俄製KS172等超遠端空對空導彈。除了這些還有各種高效能隱身戰機,在這些不太友好的“同行”的拳打腳踢下,B52和B1轟炸機不要說什麼自身的導彈去攻打別人,自身的生存率在對手面前幾乎是零。所以這個專案討論了幾次以後很快就下馬,不再有人提起了。

    於是現在有人提出了在空中加油的技術基礎上發展出空中補充彈藥的概念設想。但空中裝彈有很大的技術難度。因為不管是F22的腹中彈艙還是普通戰鬥機的掛架,所有裝彈方式都必須在戰機機身下部進行。要是出現一個小小的失誤,那個彈藥就會在重力作用下砸在裝彈機上。

    (無人機目前可以攜帶彈藥操作,如果利用這個平臺改裝成無人裝彈機呢?)

    第二個質疑就是裝彈機給戰機補給作業時,那個機械手要適應不同的戰機型號。比如上面說的F22隱身機和普通戰鬥機的不同,一些戰機掛架的口徑也存在很大差異。有的掛架是滑軌式,有的是彈射式。

    第三個質疑是人的操作能力。因為人的能力真的是十分有限,比如A10攻擊機的補給。該機有8個掛架用來掛載武器彈藥,讓人類對這8個掛架進行補給裝彈,那個操作人員肯定要累死,因為他的工作量太大。空襲行動可不止一兩架戰機出動,對著一大群A10機群進行補給,人類的精神注意力和體力會迅速下降,出現失誤的機率會大大發生。

    (為A10攻擊機補給,恐怕累死空中補給的人類,所以還是用無人機吧)

    這些都難不倒美國佬。那些天才科研機構很快就提出了用無人機代替人工操作的方式。畢竟現在人工智慧已經很發達了,無人機攜帶彈藥升空,再由人工智慧操作。即使無人機出現操作失誤的情況,那麼也不會造成人的寶貴生命損失。美軍擁有很多型號的無人機平臺,死神無人機就是一個可以借鑑的型號。這些飛機成本低,滯留空域時間長超過24小時,最關鍵一點:機器不會累,可以代替一些有人機不能去的危險空域。

    現代那些無人機的優勢大家有目共睹:滑跑距離短,可以在一些野戰機場的簡易跑道上起飛。美華人在太平洋上有很多小島,打起了大戰以後,那些有規模的大型空軍基地肯定是第一時間被摧毀。倖存的那些戰鬥機只能以更小的野戰機場為依賴基礎,在這些地方可能享受不到大基地的後勤待遇,此時無人機裝載彈藥補給就派上了用場。

    平常這些無人機都是在洞庫裡保養維護,戰事爆發就拉出進行任務。以“死神”無人機為例,該機目前載彈量有1.3噸,幾架配合供應一架戰鬥機也足夠了。

    未來無人裝彈機和裝彈操作機械手的設計肯定趨向於通用化和模組化,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成熟和不斷提升效能的無人機平臺誕生,空中裝彈補給這個概念肯定會變成現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服被染色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