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眸如星
-
2 # 洋洋12150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只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中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造型最大、製作最精、紋飾最美的玉琮,有"玉琮王"之稱是出自浙博的一個玉琮。
雲紋碧玉琮在古時曾經是重要的禮玉,列為玉中“六器”之一。
戰國雲紋玉琮,高5.3釐米,內徑4.7釐米,1996年出土於平頂山應國墓地,現藏於平頂山博物館。
基本資訊,中文名:戰國雲紋玉琮
年代:戰國,文物類別:玉器
規格:高5.3釐米、內徑4.7釐米
收藏地:平頂山博物館
出土時間:1996,出土地點:平頂山
《周禮•春官·大宗伯》說:“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以琮祭地,將玉琮定義為一種玉禮器,也是我們通常理解玉琮的一個很重要的門徑。
對於《周禮》所述禮制,我們一些學者在研究中並不很相信,或不全信,甚至表示非常疑惑。
《周禮》的表述雖然非常明確,可是在考古中卻很少發現屬於周代的玉琮,疑問由此而生。所以有人會認為周代禮玉之六器,只是一種理想化的表達,並非是實際存在。
有疑者,也有信者,疑信參半。非常重要的是,我們在文獻的記述裡,知道了以璧琮所表示的天圓地方概念,也就知道了古代宇宙觀象徵性的表述。
當然也有人會由此產生更進一步懷疑,覺得遠古時代未必就有了所謂的天圓地方的觀念,璧琮也未必就有那樣的象徵意義。
儘管周代玉琮發現數量不多,一般也都不是當時所製作,多為前代甚至是史前之物,玉琮也並沒有頻繁出現在祭禮上,但更早時代玉琮的存在卻是不爭的事實,考古發現有大量玉琮,對於玉琮的研究依然可以適度參照《周禮》的敘述。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玉琮和玉璧是一對符號,而玉琮的形狀與意象顯然更為複雜一些。
周代及至秦漢,更重視的還是玉璧,玉璧的象徵意義始終保有著,由此演繹出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玉璧的傳承,由史前到秦漢,似乎沒有中斷,而它在史前又是與玉琮如影隨形,所以由玉璧角度切入玉琮研究,璧琮並論,也是一個可取的路徑。
在古代中國玉器文化中,玉琮顯得非常特別,從器形到名稱,在理解上都使人反覆琢磨而難得確解。
它的用途,它的紋飾,還有它的製作工藝,也都存有許多難解的謎題。玉琮的研究吸引了許多學者,對於玉琮器形、名稱、紋飾、象徵與用途的探討,已經發表了許多見解。
回溯玉琮的發現與研究過程,梳理出一些問題要點,提出一些新的解釋,這樣的努力還是必要的。
玉琮在玉文化研究中已經不是生疏的話題,但並不是說學界對它的瞭解非常透徹了,其實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討論。在不斷積累新發現的基礎上,我們的認知也會不斷更新,對於玉琮的研究也會更趨於完善。
遠古時代崇天敬地,須得樹立相應的客體或符號,琮璧出現了,方圓概念出現了。
方圓就是這樣的符號,陰陽就是這樣的觀念。現在就讓我們由琮的研究開始,來一次文化考察之旅,看看古華人在玉的世界裡構建了怎樣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