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博學伊迪4j2

    我們說現代正處在第四紀太冰期中,其實,第四紀大冰期中的氣候也有很大的變化,曾經出現幾次亞冰期和亞間冰期。變化的時間短則幾千年,長則幾萬年或十幾萬年。

    在20世紀初,地質學家根據阿爾卑斯山區的資料,確定那裡存在4次亞冰期的規律。這就是:群智亞冰期、民德亞冰期、里斯亞冰期和武木亞冰期。在這些冰期之間是亞間冰期。以後在北歐、北美、亞洲等地也紛紛找到了對應的亞冰期。在中國對應的亞冰期是:鄱陽亞冰期、大姑亞冰期、廬山亞冰期和大理亞冰期。

    在第四紀的冰期中,仍然有寒冷和溫暖更替。在寒冷時期,雪線高度下降,冰川前進,出現亞冰期,以民德(中國為大姑)亞冰期和里斯(廬山)亞冰期的冰川規模最大,群智亞冰期規模最小。在溫暖時期,氣溫升高,雪線高度上升,冰川退縮,出現亞間冰期。民德—里斯(大姑—廬山)亞間冰期長達17萬~18萬年。在第四紀大冰期,高緯度氣溫的急劇下降,導致兩極地區形成永久冰蓋;在亞冰期,冰川一直伸展到中緯度,在亞間冰期才退縮到高緯度。

    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從亞間冰期向亞冰期過渡時,氣候常呈漸變形式,其中沒有清楚的界線。從亞冰期向亞間冰期過渡時,氣候常呈突變形式,兩者之間有明確的分界線。科學家們稱為終止線。在距今1.1萬年前後出現了一條終止線,標誌著最近一次亞冰期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一次新的亞間冰期,氣候由冷增暖。

    在第四紀大冰期中,為什麼會有亞冰期和亞間冰期的更替呢?按照南斯拉夫氣候學家來蘭柯維奇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理論,是由於地球軌道3要素的自然小波動造成的。地球軌道3要素是指: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地軸的傾斜度和春分點的位置。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這樣,地球處在軌道的不同位置,距離太陽的遠近就不相同,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就有差異,如冬季在遠日點,夏季在近日點,冬季就寒冷而漫長,夏季炎熱而短促。地球軌道現在的偏心率是0.164,但是偏心率在0.00~0.06的範圍內變動。它的變動週期約為96000年。偏心率的變化影響日地距離,從而影響太陽輻射強度,導致影響地球上的氣候。

    地球在春分點處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的什麼位置,將影響季節的起止時間,也會使近日點和遠日點的時間發生變化。地球在春分點的位置,是沿著地球公轉軌道向西緩慢地移動,大約每21000年,春分點的位置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移動1周。春分節氣的時間,每隔70年就要推遲1天。現在北半球夏季遠日,冬季近日,夏季比冬季長8天。大約10000年後,就會變成冬季遠日,夏季近日,冬季反而會比夏季長8天。就是說,不太冷而且短促的冬季,將會變成寒冷而漫長的冬季。

    地軌傾斜又稱黃赤交角,是地球上產生四季的原因。地軌傾斜度的變化,會導致迴歸線和極圈的緯度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地球上的季節。地軌傾斜使迴歸線在緯度22.1°~22.4°之間變化,使極圈在67.9°~65.76°之間變化。變動的時間週期41000年。地軌傾斜度增大時,迴歸線緯度升高,極圈緯度降低,高緯度的年太陽輻射總量增加,冬寒夏熱、氣溫年較差增大,低緯度的年太陽輻射總量減少。地軌傾斜度減少時,高緯度冬暖夏涼,氣溫年較差減少,夏季溫度低更有利於冰川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鍋爐安全閥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