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80965472261

    球投出後於本壘板的區域內,在擊球手的手肘與膝蓋間的這塊立體空間中的話就是好球,如果超出這一區域則算壞球,如果擊球手揮棒而未擊中球則都算作好球一)對“好球”高低的判定是以擊球員擊球時自然站立姿勢作標準的。這裡要注意:

    1.擊球員的身材有高有矮,所以判定“好球”的高低要因人而異,有的高些,有的低些。

    2.擊球員自然站立姿勢就是起棒擊球前膝部微屈,上身稍前俯的準備迎擊來球的站立姿勢,而不是象有些擊球員為掩護跑壘員跑壘或誘使投手投壞球而作的下蹲姿勢或上體前俯姿勢。

    3.擊球員在擊球員區內不論靠前站(投手方向)還是靠後站(接手方向),判斷“好球”或“壞球”時,均以本壘板上空為準。

    4.“好球區”(即好球範圍)實際上是一個立在本壘板上空的垂直體。

    就“好球區”的高低來說,必須是整個球體透過才算“好球”。

    也就是說,整個球體低於腋部或高於膝部才算“好球”。

    就“好球區”的內外而論,只要是球體的一部分透過就算“好球”。

    因此,高低較嚴,內外可稍寬。

    (二)要分清“好球”和“擊”,“壞球”和“球”的概念。

    好球未擊判“好球”,是:“擊”; 壞球未擊判“壞球”,是“球”。

    但是,擊球未中或者擊出界外球未被接住、擊出擦棒球未被接手直接接住等,就不判“好球”,而應判“擊”;同樣,投手犯規不能給擊球員判“壞球”,而應判“球”。

    因此,“好球”和“壞球”雖然也判“擊”和“球”,但只是“擊”和“球”的一種,而“擊”和“球”的含義和內容要比“好球”和“壞球”廣得多。

    司球裁判員在宣判時要注意區分。例如:擊球未中就不要判“好球”,而要直接判“擊”;擊出界外騰空球未被接住也不要判“好球”,而應先判“界外球”然後再宣佈“x擊”。

    (三)要注意擊球員擊球時似擊不擊、似起棒又不象起棒的動作。

    要判好這一點,關鍵在於判別:

    1.擊球員的腕部和小臂有沒有起動動作。

    如果有,而且沒有及時收棒,就算起棒揮擊,不論來球是好是壞,都判一“擊”。

    有些擊球員雖有轉體動作,但腕部和小臂沒有起動,就不算揮擊動作,不判一“擊” (如果來球是“環球”時)。

    2.棒和來球有沒有交迭:擊球員起動擊球時,即使一揮即止,如不收棒或來球過後再收棒,棒和球都會交迭,應算“揮擊”,判一“擊”。

    但在來球到達前及時收棒,棒和球未成交迭,就不算“揮擊”,不判一“擊”(如果來球是“壞球”時)。

    (四)司球裁判員為了準確判定“好球”和“壞球”,要有正確的站位和姿勢。(圖48):

    1.要儘量靠近接手站立(兩腳左右開立較好),但不能影響接手傳接球動作。

    視野要開闊。

    2.一般要從接手頭頂上觀察。

    如裁判員身材較矮,或接手下蹲不深時,要從接手左肩上或右肩上觀察。

    觀察部位要儘量固定。

    3.站立高度應與擊球員自然站立姿勢時的腋部取齊,眼睛要向前平視。

    (五)司球裁判員在司球時還要注意下列幾點:

    1.判斷時必須處於靜止狀態,不可隨球后退、見球轉頭或躲避宋球。 2.宣判不可過早,要等接手接球后再宣判。因為投手投出的球中途可能有變化,過早宣判最易造成誤判。球在出手時或中途看來象是“好球”,但透過本壘板時可能變為“壞球”(特別是棒球)。有些裁判員往往只在意看來球的前半段情況,這也容易造成判斷不準。 3.判球時不可受援手或擊球員某些動作或表情的影響。有時接手或擊球員做出混淆“好球”與“環球”的動作或表情,司球裁判員不可受他們的影響。對“好球”和“環球”的判斷要根據規則要求進行自信而果斷的判斷。 4.不要“補判”。司球裁判員如對一兩個球沒有判準時(例如“好球”判成“壞球”),不能為了彌補已有的錯判對以後的“壞球”有意判成“好球”。要避免這種“補判”,否則會一誤再誤,造成不良後果。 5.司球裁判員要避免在“二擊”後將“好球”判“環球”;或在“三球”後將“壞球”判成“好球”。 6.要透過不斷的實踐,逐步劃清本壘上空“好球區”的正確範圍。開始時,每個裁判員難免出現一些偏差,例如對偏低的球易判為“好球”(吃低球)或對偏高的球放鬆尺度(吃高球)等。要特別注意隨時糾正這些偏向。

  • 2 # 使用者2770411739160936

    好球區:在本壘板的垂直上空,高度在擊球員擊球時自然站立姿勢的膝蓋上沿至腋部之間的立體空間,這個區域叫“好球區”。壞球:投手合法投出的球沒有進入“好球區”或在進入“好球區”前已落地,而擊球員又未擊的投球叫“壞球”。

    “好球帶是指位於本壘板上方的特定空間,他的寬度和深度與本壘板相同,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則取決於打者的身高和站姿。任何合法的投球在傳過好球帶的範圍後,都會被判為好球;如果所投出的球沒有擦到任何好球帶的範圍,且打者又沒有揮棒的話,那麼該球將被判為壞球。”

    關於好球帶的描述,有幾個要點需要提到: 1.這是一個立體的空間,可想象為五邊形向上延伸的立體空間 2.好球帶的上緣為打者肩膀上部與褲子上邊的中心線;好球帶的下緣為膝蓋中心 3.球穿過好球帶立體空間任何部分即為好球 4.好球帶根據打者的身高及站姿不同而不同,所謂站姿是以準備揮棒時的站姿為準

    裁判好壞球並非易事,正常情況下球從出手到進入捕手手套,只需要0.4s-0.6s時間,穿過好球帶的時間可能只有0.01s-0.02s,如果遇上變化球等更難判斷。

    關於好壞球的裁定是屬於裁判(主審)主觀上的判斷,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裁判的判決就是最終的判決。整個比賽場上,除了攝像機(MLB職業比賽),就只有捕手和主審最瞭解此球是好球還是壞球,而有執法權的只有主審。任何人對好壞球的判決進行抗爭或者質疑,在經過警告之後,可能會被裁判直接判罰出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史老太君只有史湘雲一個孃家孫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