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度科幻

    星球

    把人口和一個文明的科技掛鉤,實際隱含著兩個重要的觀點:一、科學或者說科技的產生,源自於人口暴漲。也就是說當一個文明的人口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依靠科學或者科技才能養活自己;二、科學或者科技發展必然會進一步帶來人口的暴漲。這兩個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卻並不是嚴格的因果關係,人類文明的發展本身就證明了這種觀點的狹隘性。

    第一個問題:人類科學的產生其實和人口暴漲沒有多大的關係!

    如果熟悉世界史就會發現,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國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明朝中後期已經達到了1.6億,按照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估計,當時中國的人口約佔全世界人口的30%。由於農耕文明生產力的限制,當時的華人普遍都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可以說已經內捲到了極點,但奇怪的是科學並沒有誕生在古代的中國。而是誕生在了歐洲,一個並未大一統,也並未出現明顯人口危機,且幅員並不遼闊的歐洲。可見科學的誕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偶發性,並不完全取決於人口暴漲。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把現代科學的誕生歸結為兩個條件:一、古希臘的形式邏輯;二、文藝復興的實證主義。如果從源頭上來說,這兩個條件都和古希臘哲學有著緊密的關係。那麼在人類文明誕生的源頭為什麼古希臘哲學只誕生在了古希臘呢?其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在那個知識萌芽的年代,任何一個民族都產生了自己的至聖先賢,這些至聖先賢個人的傾向和選擇往往會決定一個民族幾千年的氣質。就像中國的孔子、阿拉伯的穆罕默德一樣,至今仍深刻影響著自己的民族。

    當然古希臘先哲們打好科學的基礎,未必就一定會產生科學。科學的誕生還取決於一系列其他的先決條件。如:是否有一個破碎的國家狀態?是否有萬世一統的貴族?這兩個原因非常重要,首先只有破碎不統一的國家才會產生激烈的生存競爭,才會產生百家爭鳴自由的思想,在這方面我們中國也是一樣。縱觀中國歷史,學術最自由、思想最奔放的年代就是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其次,科學在萌芽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其實就是貴族之間的玩物,並不能直接用於生產生活。相對於獎勵耕戰,鼓勵生育這些簡單、直接、暴力的措施,對富國強兵幾乎沒有任何幫助。所以歸結起來,科學和科技的誕生,取決於一系列偶發的條件,跟人口並沒有絕對的聯絡。

    英國工業革命

    第二個問題:科學的產生是否一定會帶來人口的暴漲?

    和第一個問題相比,這個條件基本成立。至少在人類工業革命剛剛產生的時候,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人口增長。但是,這個增長上限卻是由多個條件造成的,比如這個國家、民族、或者文明在短時間內可被掌控利用的資源、人口基數等等,並不能簡單的用人口數字來作為判斷其科學發展的程度。舉一個極端的例子,自科學誕生以來其實絕大部分科技都來自於歐美,但歐洲加上北美所有的人口還不足8億人。如果地球上只有這8億人的話,也不見得人類的科技會發展的比現在差多少。所以科學的誕生儘管一定會帶來人口的暴漲,但並不能說一個文明的人口從未超過10億,就意味著科技一定落後地球。

    人類的文明史告訴我們,歷史往往是由少數的高智人群推動的,並不絕對取決於人口基數,就像我們中國今天推行優生優育一樣。而且科學帶動生產力飛躍的背後,還有一個巨大副作用就是,一旦科學持續發展,往往會改變人類對生存的認知,從而帶來人口的急速萎縮,今天發達國家的現狀就是如此。

    以上還只是人類文明遇到的狀況,如果放置於全宇宙,將生命形式、母星生存狀況無限放大,會得出更加不可思議的結果。比如一個文明如果具有記憶遺傳功能,那麼他們的人口可能會永遠固定在一個非常小的區間。所以歸根結底一句話,人口數量對科技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作用,但兩者之間不能絕對劃等號。人口暴漲既不是科學誕生的絕對條件,也不是科學誕生後產生的必然結果,更不能將其作為判斷一個文明科技程度的標準。當然一個人口從未超過10億的文明也不意味著科技一定會落後地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由於疫情沒法開學,每天用電腦上課,小孩想玩遊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