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人草堂

    現在的問題,提的都有些針鋒相對啊!

    侯寶林先生與劉寶瑞先生,熟悉中國曲藝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兩位都是相聲前輩大家,藝術水平絕對都沒的說,為什麼?因為中國自清朝以來,靠說口,也就是一張嘴吃飯的,太多了。

    有人說,這什麼邏輯?

    邏輯也明確,各位小夥伴以為,中國說相聲的人,就是所謂的相聲譜裡面,那十幾支的相聲派系嗎?不說別的,除了天津衛的老少爺們,誰能叫出幾位除了德雲社以外,超過十位還在說相聲的爺們兒?可是,全中國現在靠相聲為生的,沒有一萬,也有幾千人啊!

    所以,當初和侯寶林,劉寶瑞,小蘑菇,馬三立,一同說相聲的,還有很多的前輩,可兩位先生,最終都被觀眾熟悉並認可,足以說明兩位相聲前輩的藝術修為。

    那麼,若論兩位的影響力,誰到底更大一些,真有點不太公平,筆者換個話題問一下各位——不論真實歷史,單從演義角度,你說諸葛亮還有周瑜,誰對三國演義的影響大?

    顯然,周瑜死的太早,所以,諸葛亮影響大,畢竟赤壁之後,就沒周公瑾什麼事了。可是,如果周瑜也活到六出祁山的時候,你說到底誰的影響力大一些呢?

    劉寶瑞先生,在相聲圈裡面,與周瑜的情形有些神似——周瑜三十五歲歸天,劉先生五十三歲駕鶴,別忘了每個時代的平均壽命。

    五十三歲,對於一位藝術家來說,正是厚積薄發的好時候,一輩子儲存的閱歷與世故,都能很好的融入進作品中去,也能幫著自己的弟子們,更上一層樓。

    顯然,如果就是如果。

    劉先生英年早逝,候先生則開枝散葉。

    所以,若論影響,放到同時代來講,兩位不分伯仲,若是以今天的角度,看劉先生的弟子王先生的境遇,也能瞭解一二了。

    有時候,世事難料,先人已經作古,藝術成就,終究會歸於歷史,無論是哪位前輩,都在用自己的一生,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添磚加瓦。

  • 2 # 曲藝聊齋

    肯定是侯寶林!原因:一,建國初與孫玉奎建相聲改進小組。二,赴朝慰問任文藝大隊主要領導人。三,第一位帶中國曲藝去美國商業演出。四,對相聲藝術進行理論研究的開拓者。五,全國曲藝界第一位全華人大代表,幾次在會議上提出發展曲藝。五,建國前為相聲爭得攢底地位。

    在藝術上,與劉寶瑞不分伯仲

  • 3 # 張嘎2021

    在藝術層面,還是覺得劉先生技高一籌,幾乎每段單口都是經典,侯先生也是一代宗師,藝術水平很高,不過比劉先生稍遜一些,但是在相聲傳承和培養後人上做的比較好,如今相聲圈,不管是主流圈的姜昆還是非主流圈的郭德綱都是侯先生的徒孫。

  • 4 # 河畔一壺酒

    兩位在中國相聲界,都是大師級的人物。

    先不說影響力,論藝術成就兩位是難分高下。倆人一個是對口相聲大師,一個是單口相聲大王,都是幽默大師,都屬於創作型演員,共同特點是都能夠鑽研相聲,用句時髦的話講,作品與時俱進,將傳統和時代現狀結合的很到位。兩人都已過世,但是傳世的作品聽起來毫無違和感,就像是昨天創造的。比如《飛油壺》裡面,劉寶瑞使用了操作規程一類的名詞,我聽起來就好像公司工廠裡面貼的諷刺漫畫。侯寶林的《醉鬼》,就好像是說我身邊的幾位朋友一樣。

    劉寶瑞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單口相聲,稱為語言大師絕不為過,他的作品《連升三級》翻譯成外文併成為聯合國的語言教材。

    侯寶林理論方面貢獻巨大,文革結束後侯老做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文案工作,是最具系統性的相聲理論和表演專家。

    兩位在藝術成就方面難分伯仲,但是論影響力,毫無疑問侯寶林是更勝一籌的。因為劉寶瑞五十三歲就離世了,而侯寶林去世則是二十五年之後的事情了。侯寶林解放後就一直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任改革小組組長,除了相聲外還涉獵過電影界,留下的作品除了聲頻,還有影視作品,所以他的影響力是遠超劉寶瑞的。

    江湖路遠,山高水長。劉寶瑞之死到現在是一個迷,據劉寶瑞一同改造的邵燕祥將,劉寶瑞死於胃穿孔,一代大師死後草草下葬,至今沒有找到埋葬地,給大家帶來那麼多歡樂的人物,卻落得如此下場令人唏噓,感嘆造物弄人。

  • 5 # 靖逸軒主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侯寶林,劉寶瑞,馬三立,中國相聲史上公認的三位大師。其藝術修為,社會影響力,以及對相聲藝術的繼承與發展所做的貢獻,都是空前絕後的。如果三位大師單就影響力來講,公平的說,還是侯寶林大師的影響力更大些

    第一,自相聲誕生之日起,從一開始的撂地演出,到漸漸走入雜耍園子,雖然期間也湧現出了諸如“萬人迷”李德鍚,“周蛤蟆”周德山等名角,但是說相聲的藝人從來沒有攢過底,壓過大軸(之前萬人迷曾經也攢過底,是因為大軸的鼓曲演員沒來,拿的還是倒二的錢),相聲藝人開始壓軸演出是從侯寶林大師開始的,侯寶林大師以卓絕的藝術衝破了舊社會老一套的規矩,也為相聲這門藝術增了光,添了彩。

    第二,新中國成立後,侯寶林大師立志相聲改革,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1950年為了適應解放後的新形勢,遵循毛澤東主席提出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宗旨,與老舍、孫玉奎、羅榮壽、高鳳山等人一起組建“北京相聲改進小組”,先後任副組長,組長。期間更是多次進入中南海,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

    第三,粉碎四人幫之後,曾經把歡笑帶給億萬觀眾,為相聲事業的發展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侯先生,漸漸退出了相聲表演的舞臺,此時的侯寶林大師,開始了相聲的教學和輔導工作,並且潛心研究相聲藝術,對相聲的整理、改編和理論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還對相聲和曲藝的源流、規律和藝術技巧進行了理論研究,為相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比之下,劉寶瑞大師在這些方面就顯得差了些。劉先生以單口相聲見長,被後人尊稱為“單口相聲大王”,劉先生的相聲作品借鑑吸收了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姐妹藝術的優點,大膽革新創造,形成了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藝術風格。另外劉寶瑞大師對新相聲的創作、傳統相聲的挖掘整理、單口相聲表演藝術的發展與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代表作《連升三級》曾經入選中學語文教材,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國外,其他代表作《官場鬥》《假行家》《珍珠翡翠白玉湯》《鬥法》《解學士》等,時至今日仍然是相聲界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尤其是《官場鬥》,因為劉先生的過早離世,而沒能錄製完整,成為中國相聲史上最大的遺憾。

  • 6 # 7日

    這個題目很悲哀,現被常提起,單口第一人,可是呢,死不明不白,至今沒屍骨下落。文革前幾乎沒有電視,除少數機關有,絕大多數百姓收聽廣播,那會星期天上午8點半有一擋節目專播相聲,記憶中劉先生寶瑞的段子並不多,許多是從書中看到。早有傳聞劉與候因馬季有矛盾,關係不大好。那個時期宣傳突出候寶林多些,誰高些文無第一,各有所好。只想說真尊重劉寶瑞先生,不可能人死後不知下落,又不是物件,隨手一扔,沒人過問,一大活人陰陽兩隔,就所謂造反派送火葬場也要有手續呀

  • 7 # 鹹魚茶館

    影響力方面,侯先生顯然大一些。在相聲這個特殊的領域,年齡還真能代表話語權,而且侯先生是真正主流相聲界的金字招牌,相聲改革小組的牽頭人。即使在某個特殊年代,侯先生的藝術也絲毫不受影響。可以說侯先生是讓相聲在新中國藝術舞臺上站穩腳跟的重要人物,如果沒有他的努力,相聲很大可能被作為舊社會毒草連根拔了,所以侯先生在新中國相聲界的地位毋庸置疑。

    而寶瑞先生就不大一樣,他的藝術成就和侯先生各有千秋,都是民國生人,也都是從撂地賣藝做起的。但劉先生是最早把北方相聲傳到江南港澳地區的第一人。新中國成立前,劉先生落難到香港,50年回到大陸,在62年因為表演群口相聲《諸葛亮升帳》被打為“毒草”,文革期間一直被迫害被批鬥,68年在北京房山農場勞動時逝世,後來衣冠冢埋在北京朝陽陵園。劉先生的一生相對來說悲情色彩更重一些,他沒熬過那個特殊年代,本來應該是攀爬自己藝術巔峰的時候,被時代拋棄了。所以單比影響力,他無法和侯先生比。

    個人藝術方面,劉先生是著名的單口大王,另外劉先生的表演在全國範圍更有接受度,這也和他走南闖北以及在香港表演的經歷有關。而侯先生的柳活兒是公認第一人,民國報紙就稱讚他“唱功第一的相聲藝人”,所以總得來說藝術方面二人各有千秋。

    個人喜好方面,劉先生更愛一些,相比侯先生那穩健到讓人敬畏的颱風,劉先生的相聲讓人覺得親切,一方面是他天生俏皮的嗓音,另一方面是他講故事的節奏很舒緩,偶爾自己也摻一點笑聲進去。如果侯先生是一個大學講師在授課,那劉先生就是你隔壁的大爺搬著小凳子在給你講故事。所以更愛劉先生的段子,聽了讓人平靜舒坦。其實侯先生和劉先生搭檔的相聲非常棒,兩人風格互補效果極好,像《講帝號》、《扒馬褂》等,這裡要順道說一下,如果你沒聽過德雲社的扒馬褂,特別是岳雲鵬燒版的,千萬不要手賤去搜劉寶瑞侯寶林馬季版的,一對比你會發現德雲社版的不光是車禍,簡直就是核爆現場,岳雲鵬和燒餅演的就是劉寶瑞先生那個角色,簡直~?-(,)不說了

  • 8 # 小賭

    㑨寶林本來就是一個投機分子,私生活更是亂七八糟。劉寶瑞先生堪稱一代藝術家,可惜走得太早,估計還是讓人所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荔枝圈枝時間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