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風動心驛

    一部中國傳統社會史表明,自遠古而來的中華民族披荊斬棘、篳路藍縷,走過了一條極為艱難曲折的漫漫長路。我們的先人戰勝了難以勝數的洪災、旱災、蟲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抵禦了外敵入侵和殘酷壓迫,沿著自己的道路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在保國保種的同時,不斷走向進步和光明,體現了強大的民族生命力。中華民族創造了符合自身特點、適應傳統社會要求的社會制度和體大思精、奪人眼目的燦爛文化,走出了一條與世界各國有所不同的獨特道路。

    我們常說,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八個字大有深意。按照流傳既久的說法,全世界共有四大文明古國。與其他文明古國相比,中國古代文明具有自己的特點。

    第一,歷史十分悠久。距今約3800—3500年的河南二里頭遺址,是中外學界所公認的中國古代文明標誌之一。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將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進一步表明,國際社會已認同中國的古代文明迄今有5000年。

    第二,形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自遠古至先秦,先之以諸夏,後之以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歷經周初的封建和制禮作樂、春秋戰國的民族融合,華夏族逐漸形成並發展。自華夏族形成以後,源泉混混,開枝散葉,到漢代形成了漢族。進入唐代,伴隨著更大規模的民族融合,又有了唐人之稱。之後,以漢族為主體,各民族間的融合和交流不斷深入,最終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

    第三,文字未曾中斷。中國的古文字起源於陶泥刻符、彩繪符號和玉器、石器、骨器刻文等,至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初步形成了以方塊字為特點、較為成熟而完整的文字系統。之後,經金文、小篆及至隸、草、楷、行的書體演變,最終發展為今天的文字系統。

    第四,史載傳承有序。按照現存的史籍所載,中國有確切紀年的歷史始於西周的共和元年,也就是說,從公元前841年開始,中國就有了不間斷的、系統的歷史記載。正史、實錄、方誌、譜牒等燦然在列,中國成為全世界史學高度發達的古老國度之一。而自近代以來,隨著各種考古發現,我們對歷史編年的認證又提前了2000年。

    第五,文化一脈相承。從商人尊神到周公制禮作樂,華夏族實現了由神到人的重大轉變,開啟了德治之路,併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繼承。之後,中華文化歷經各代百家爭盛,在相推相蕩、相剋相生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文明。

    第六,逐漸奠定了作為世界大國的基礎。早熟和高度發達的華夏文明具有強大吸引力和向心力,使中國的人口不斷增加,也使國土得到開發、疆土得到有效治理。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共同體伴隨著華夏文明的進步,不斷髮展和鞏固,逐漸奠定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基礎。

    第七,統一成為大勢。中國的國體先後經歷了邦國時代、封建時代和郡縣制時代。其間,邦國的數量先是從周初的上千個急劇減少為春秋時期的百餘個,到戰國後期形成了“七雄並峙”的局面,並最終由秦統一中國。之後,割據和統一交替上場。到了宋代,中國發生了幾個重大變化,如北人南遷促進了南方經濟的大發展和南北方交流,科舉制度的推行使大一統的政治觀念和忠孝核心價值觀成為主流思想。這些重大變化,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更高水平發展,促進了中華各民族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從此之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認同統一是常態、割據是變態。自宋以後,中國就沒有出現過長期和大規模的地方割據,走向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大勢。

    第八,倡禮義而遠宗教。華人主張以德治國、以德潤身,以仁義之理和等級之禮處理人和事,至於六合之外,則“聖人存而不論”。中國雖長期存續各種宗教,其中既有本土的宗教(道教),也有外來的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等),但自西周走上敬德保民之路後,華人更相通道德的力量,用人倫禮義規約人,用美德良俗提升人,不需要宗教來約束人,更不需要用宗教來代替政治和法律。因而,自西周以後,中國多數時代是世俗社會佔主導,很少有過政教合一的統治,也很少出現宗教法庭。

    以上論及的八方面,既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特點,也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特點。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可以看出,中國走過了一條與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有所不同的發展道路。

  • 2 # 才思敏捷的分秒必爭萌萌

    古典遺產 、天主教和新教、歐洲語言、精神權威和世俗權威的分離、法制、社會多元主義、代議機構、個人主義

  • 3 # 點點小小可愛

    文明社會的暴力濃度低。文明社會有穩固的財產權,並且邊界明確。文明社會開放、協作程度高。

    文明社會普遍遵守契約、目光長遠。

    文明社會遵循法治,法律保護所有人的自由。人們具有普遍的同情心,尊重個體的自由選擇,關注生活細節。

  • 4 # wangbumin

    文明社會的八大特徵:

    1.古典遺產

    西方從其古典文明遺產中得到了很多重要的遺產,包括希臘哲學和理性主義、羅馬法、拉丁語和基督教。

    2.天主教和新教

    西方的基督教,先是天主教,而後是天主教和新教,從歷史上說是西方文明唯一最重要的特徵。

    3.歐洲語言

    語言是僅次於宗教的、使一種文化的人民區別於另一種文化的人民的要素。西方在其語言的多樣性方面不同於大多數其他文明。

    4.精神權威和世俗權威的分離

    在整個西方歷史上,先是唯一的教會然後是許多教會與國家並存。上帝與皇帝,教會與國家,精神權威和世俗權威,在西方文化中始終普遍是二元的。作為西方文明象徵的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分離和一再出現的衝突,在其它文明中並不存在。這種權威的分裂極大地有利於西方自由的發展。

    5.法治

    法治史一個文明社會的核心觀念,是從羅馬繼承來的。中世紀的思想家曾詳細闡述過自然法的思想,君主應當根據自然法來行使他們的權利,而普通法的傳統則在英國得到了發展。

    6. 社會多元主義

    歷史上,西方社會一直是多元化的。正如多伊斯奇注意到的,西方的獨特性是“多樣化的自主集團的興起和延續,他們並非建立在血緣關係或婚姻基礎之上。”

    7. 代議機構

    社會的多元性最初導致了等級、議會和其他代表貴族、教士、商人、和其集團的利益的機構。

    8. 個人主義

    上述許多西方文明的特徵促進了文明社會中所獨有的個人主義意識以及個人權利傳統和自由傳統的出現。西方人和非西方人一再把自由主義認作西方主要的區分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甜甜的戀愛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