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賀虹橋1958

    依我之淺見,永樂大典不能替代二十四史.

    永樂大典屬於條目類的撿索典籍,是皇帝、大臣們查詢典故的工具書。

    而二十四史是文史作品,有本紀,世家,列傳等,按年輪編輯。較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朝的歷史大事件和風土人情等。對大臣們言行舉止,功過是非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律令,疆土,天文地理,術數,醫藥等都有紀錄和獨到的見解。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風雨,哺育了中華兒女的堅強體魄,縱橫三萬裡的錦繡山河,開闢了神州大地的輝煌事業。騰飛吧,中國!

  • 2 # 山路筆韻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法,故將《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著稱為“史記”。

    《史記》序列:

    1《史記》(漢.司馬遷)

    2《漢書》(漢.班固)

    3《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4《三國志》(晉.陳壽)

    5《晉書》(唐.房玄齡等)

    6《宋書》(南朝梁.沈約)

    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8《梁書》(唐.姚思廉)

    9《陳書》(唐.姚思廉)

    10《魏書》(北齊.魏收)

    11《齊北書》(唐.李白藥)

    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唐.魏徵等)

    14《南史》(唐.李延壽)

    15《北史》(唐.李延壽)

    16《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17《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20《宋史》(元.脫脫等)

    21《遼史》(元.脫脫等)

    22《金史》(元.脫脫等)

    23《元史》(明.宋漮等)

    24《明史》(清.張廷玉等)

    乾隆時期,武英殿本中“二十四史”在當時是標準本,但是仍有不足之處,在近代商務印書館捜求各個時期的善本,編成“百衲本二十四史”,當時算是“二十四史”最佳版本。

    由於傳統的“二十四史”沒有標點,沒斷句,讀起來仍有一定困難,靠前後句綜合分析才能判斷段意,詞意。後來在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年代,國家組織大量文學史家,對《二十四史》進行校對,加註標點,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二十四史》就是經過重新校正後的。

    所以,《永樂大典》目前來看還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於以後會不會將其編入《二十五史》也難說,拭目以待吧。

  • 3 # 雞毛蒜皮的事

    《永樂大典》是大明永樂年間由皇帝朱棣先後命解縉和姚廣孝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超級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後永樂帝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這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合集,全書22,87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

    永樂元年(1403年)雄才偉略的永樂皇帝朱棣決心修一部鉅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最初令解縉主持編纂(規模147人),一年後修成《文獻大成》,但朱棣親閱後,發現此書多為儒學一家之言,甚為不滿,於是欽點精通儒、釋、道等各家之學的姚廣孝擔任監修 ,同時編纂隊伍擴大到了2196人(累計達3000多人),終於在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大悅,親自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於永樂六年(1408年)才抄寫完畢。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永樂大典》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毀於火災和戰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後人以修書之名竊走,現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不教老之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