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就已位居帝國大將軍的耿弇(yǎn),決定向光武帝劉秀主動請求辭職。
東漢建武十三年(37),這一年,隨著大將吳漢平定四川,東漢的統一大業宣告完成,動盪多年的中華帝國再次歸於一統,但作為光武帝劉秀肚子裡的蛔蟲,耿弇明白,他是時候該交出兵權了。
話說西漢末年王莽篡位,但王莽很快就因為變法失敗被殺,天下再次陷入動盪。
在各路勢力混戰中,公元23年,當時年僅21歲的耿弇相中了做過太學生的皇族劉秀,此後一直追隨劉秀,為其四處征戰,在短短十餘年的征戰中,耿弇為劉秀敗延岑、伐張步、平齊魯、定隴右,共為東漢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餘座,幾乎打下了東漢半座江山,可謂居功至偉,是東漢帝國實至名歸的開國元帥。
但耿弇卻一直活得戰戰兢兢。
東漢建武三年(27),漁陽太守彭寵起兵叛亂,此前,耿弇曾經說服彭寵和上谷太守耿況(耿弇父親)一起出兵支援劉秀創業,沒想到幾年後彭寵卻逆反作亂,但劉秀大手一揮,命令耿弇率兵前往漁陽平叛,想到自己父子與彭寵的交情,心不自安的耿弇於是主動提出返回洛陽,但劉秀卻下詔書要耿弇放心平叛,為表忠心,耿弇於是主動派出自己的弟弟耿國前往洛陽、留在劉秀身邊作為人質。
說穿了,耿弇明白,他與西漢初期的開國名將淮陰侯韓信一樣,都是從平定整個華北起家,但韓信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讓耿弇不由得一直小心翼翼,以免功高震主。
這位年僅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作為超級戰神,在為劉秀打工期間,多次以弱勝強,甚至以幾萬兵力就能大破張步的二十多萬大軍,歷經大小300多戰,全部攻無不克,在古代戰爭史上極其罕見,因此,即使劉秀不多想,耿弇自身都察覺到了自己的功高震主。
於是,就在平定華北地區,被劉秀讚譽為韓信第二後,耿弇開始隱藏自己。
而出於一種制衡的權術,耿弇這位超級戰神,此後則被劉秀基本雪藏起來、不再作為一方主將。對此,《後漢書》作者范曄說,耿弇在平定華北地區後,“而無(復)尺寸功,夫豈不懷?”
說穿了,耿弇這位員工能力實在太強,以致作為老闆的劉秀也不得不開始提防。於是,劉秀開始分派其他將領四處出征,好在劉秀手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即使少了戰神耿弇,東漢的天下統一大戰,也仍然順利推進。
但耿弇越來越不自安,於是,就在公元37年吳漢平定四川、天下基本平定後,當時年僅35歲的耿弇主動提出要交出兵權,劉秀表態很快:同意。
緊接著,劉秀對其他功臣表態說,我不會讓耿弇成為第二個淮陰侯(韓信)的,意思是說,他不搞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
此前,在跟家鄉父老一起喝酒敘舊時,劉秀說,他雖然是以馬上得天下,但卻將以柔道治天下。
作為太學生出身的儒家主義者,劉秀是個胸懷寬廣的好老闆。在他身後,他更是因為善待功臣集團,而被後世評價為史上最仁慈的開國皇帝。
耿弇當然也是聰明人,在交出兵權後,他在劉秀欽定的功臣集團雲臺二十八將中,被列為排名第四。
年紀輕輕就位居開國元帥,卻能激流勇退、遜位自保,耿弇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華一樣突出,而由他一手奠定的茂陵耿氏家族,此時才剛剛在東漢帝國的歷史星空、冉冉升起。
01
作為東漢帝國的六大開國功臣家族,茂陵耿氏無論是在東漢歷史上,還是在後世,名聲都頗為低調。
西漢武帝時期,耿弇家族的先祖從河南鉅鹿遷至就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秦嶺以北,鄠縣、咸陽以西之地),此後家族在此定居,西漢末年,耿弇說服自己的父親、上谷太守耿況起兵支援劉秀創業,自己則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為東漢帝國打下了幾乎半座江山,官拜建威大將軍。
耿弇兄弟一共五人,其中耿弇的弟弟耿舒不僅在東漢建國時立下戰功,在東漢開國後又曾擊退流民軍二十多萬人,並北抗匈奴、斬殺匈奴二王,封牟平侯。
但與歷史上的許多開國功臣家族在江山底定後,子孫後代開始奢靡墮落不同的是,茂陵耿氏卻人才輩出,子孫後代不僅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覺,相反卻世代習武、處於不斷的創業狀態。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耿弇的侄子耿秉(耿弇的弟弟耿國之子)奉命跟隨名將竇固出征西域,作為前鋒,耿秉所向披靡,大破匈奴和車師聯軍,並降服了車師后王安得,使得自從西漢末年後一度失去控制的西域、再次迴歸中華帝國控制。
為了鞏固對於西域的控制,東漢帝國隨後在西域再次設定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當時,陳睦擔任東漢帝國在西域的最高軍事長官西域都護,另外,東漢帝國還分別在車師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和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東北)設定戊己校尉,每處都屯兵數百人,而在公元74年,擔任金蒲城戊己校尉的,正是耿弇的另外一位侄子耿恭(耿弇的兄弟耿廣之子)。
由於西域難以長期養兵,因此東漢大軍在平定車師後隨即東撤回到河西走廊,眼見漢朝大軍後撤,匈奴隨即在第二年捲土重來,東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受到匈奴攛掇的焉耆和龜茲兩國發兵,攻殺了新任的西域都護陳睦,隨後,駐守柳中城的戊己校尉關寵所部,也在匈奴攻擊下全軍覆沒。
於是,駐守金蒲城的戊己校尉耿恭所部,就成了東漢帝國在西域的孤軍。
為了守住大漢帝國重新光復的西域國土,耿恭率部轉戰到有溪流可以固守的疏勒城內,此後從公元75年五月到公元76年二月,耿恭率部在疏勒城內堅守近一年之久,以微弱的兵力抵抗匈奴2萬大軍,為了迫使漢軍投降,匈奴將疏勒城下的溪流堵絕,為了堅守,耿恭率部在城內掘井十五丈,卻仍不見水,守城部隊在水盡援絕情況下仍不放棄,甚至擠榨馬糞汁來飲用。
為了持續堅守,耿恭親自帶領士兵挖井運土,卻始終不見泉水,為此他仰天拜神說,我聽說西漢時期貳師將軍李廣利征伐西域缺水,李廣利拔佩刀刺山,於是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於是耿恭整頓軍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不一會,泉水竟然噴湧而出,疏勒城內漢軍在近乎絕境的情況下起死回生,“眾皆呼萬歲”。耿恭命令兵士向匈奴人拋水示意,以為神明顯靈的匈奴人大驚,隨後引軍離去。
當時,西域境內的西域都護陳睦,和駐守柳中城的戊己校尉關寵等部隊都已全軍覆沒,匈奴人不久又聯合再次反叛漢朝的車師,出兵圍攻耿恭所在的疏勒城,但耿恭部隊卻誓死不降,在“食盡窮困”的情況下,甚至將皮甲和弓弩都拿出來熬煮“食其筋革”。
耿恭部隊到最後僅剩下幾十人,匈奴單于非常感動,想要招降耿恭,說只要你投降,我必封你為王,賞你妻子,但耿恭卻殺掉匈奴使者明志,匈奴單于大怒、增兵圍攻,但就是攻不下耿恭死守的疏勒城。
當時,恰好東漢明帝去世、國內大喪,漢軍救援始終不至,一直到疏勒城被圍的第二年(76),新上位的東漢章帝才在司徒鮑昱的極力堅持下,派出7000多人前往救援。
漢軍再次出征西域後,隨即在交河城大破匈奴軍,共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眼見漢軍大兵再次兵臨城下,反覆無常的車師國也再次投降,但領兵的漢軍考慮到疏勒城已經被圍近一年,都以為耿恭等人已死,因此都不願意再深入救援,但耿恭此前派往河西走廊求援的軍吏範羌,卻堅持不願放棄老長官和軍中同袍,在範羌的堅持下,漢軍分兵2000人,由範羌帶領前往營救耿恭。
救援途中,積雪達到一丈多深,當援軍終於抵達疏勒城下時,耿恭等人在夜間聽到兵馬之聲,還以為是匈奴再次來襲、大為震驚,漢軍亮明身份後,耿恭等人痛哭流涕,這才打開城門迎接。
隨後,耿恭等殘存的26人從疏勒城中跟隨漢軍東撤,當時,北匈奴仍然不時派兵襲擊騷擾,漢軍且戰且退。因此,當他們歷經千難萬險回到玉門關時,耿恭等最後26人只剩下13人仍然存活。
當見到這些孤軍奮戰、守衛西域的戰士們衣衫襤褸、鞋履洞穿、形銷骨立時,守衛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痛哭流涕,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鄭眾還為耿恭等十三戰士上疏請求封賞,在這封疏文中,鄭眾寫道:
“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耿恭等人回到東漢首都洛陽後,司徒鮑昱又上奏漢章帝說,耿恭孤軍堅守西域近一年,氣節甚至超過了西漢時期的蘇武,於是漢章帝提拔耿恭為騎都尉,另拜耿恭的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堅持率軍救援耿恭的軍吏範羌則封為共丞,其他九人則升為羽林。
耿恭迴歸後,此後又曾率兵出擊羌人,降服羌族數萬人,但卻因故被上司陷害,最終被罷官免職、卒於家中。
02
儘管遭遇不公,但茂陵耿氏的雄風並未泯滅,他們即將以家族合力,給予匈奴人最後一擊。
此前,西漢在公元前202年建國後,就一直遭受匈奴人的侵襲,為了抗擊匈奴,守衛大漢榮光,從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開始,漢朝軍隊開始了此後長達200多年的對匈戰爭,而擊垮匈奴人的最後一戰,最終由茂陵耿氏家族完成了最後一擊。
東漢和帝永元元年(89),漢朝三路大軍齊發征伐北匈奴,其中外戚竇憲會同名將耿秉,從位處今天內蒙古的朔方郡出發北上。
不久,在竇憲、耿秉的聯合指揮下,耿弇的侄子耿夔、耿譚率軍在稽落山之戰中大破北匈奴,共“斬名王已下(一)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北匈奴)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
稽落山之戰中,北匈奴單于倉惶逃竄,北匈奴部落在連年征戰後遭受了毀滅性重創,此後再無力反擊漢朝,而竇憲則在茂陵耿氏家族的耿秉、耿夔、耿譚等人的奮戰廝殺下,登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勒石銘功。
歷史銘刻了竇憲燕然勒功的偉績,但其實在背後完成殲滅北匈奴這一壯舉的,卻是茂陵耿氏家族。
燕然勒功兩年後,公元91年,竇憲再次率軍討伐北匈奴最後的餘部,在此次出征中,耿弇的侄子耿夔竟然僅僅帶著800騎兵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然後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出其不意大破了北匈奴單于的王庭,俘虜了北匈奴單于的母親閼氏[yān zhī],斬殺大部落王以下五千餘人,北匈奴單于僅僅帶著幾名騎兵逃脫,此後不知所蹤。
當時,漢軍出塞五千多里,將所俘虜繳獲的北匈奴俘虜、財寶、牲畜趕回內地,其出兵之遠,是漢匈200多年戰爭中的歷史之最,而歷經200多年的漢匈戰爭打擊,在茂陵耿氏的最後一擊下,北匈奴的殘餘徹底崩潰,此後,北匈奴的餘部2萬多人南下歸順東漢,其他餘部則西遷中亞和東歐,掀起了此後歐洲的蠻族遷徙浪潮,並最終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隕落。
而從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開始至東漢永元三年(91),大漢民族在歷經200多年漢匈戰爭後,最終徹底戰勝了匈奴人,牢牢捍衛了中華帝國,取得了農業民族對遊牧民族的第一次徹底勝利,因此從歷史的功績來說,歷經衛青、霍去病、竇氏家族等無數功臣戰將的北伐,漢匈戰爭最終由茂陵耿氏完成了最後的勝利之筆,茂陵耿氏也由此奠定了千古戰神家族的美譽。
公元91年大戰後,耿夔因功被封為粟邑侯和中郎將,並被派遣駐守在今天的新疆伊吾一帶,此後,由於老上司竇憲失勢自殺,耿夔受到牽連,也被罷免官職、削奪爵位。
但大漢帝國需要茂陵耿氏家族的雄風壯志,公元91年大戰30年後,當時已經是漢安帝建光元年(121),耿夔再度出任度遼將軍,並駐守在帝國東北,抗擊在匈奴衰落之後逐漸崛起的鮮卑人。
在耿夔的抗擊下,鮮卑人多次被擊敗。但在日後,這個繼匈奴之後的少數民族,則將在漢朝毀滅後,逐漸崛起併入主中原。
但耿夔守衛時期,鮮卑人始終處於被壓制狀態,有茂陵耿氏在,北方胡人難以造次。
“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而耿氏累葉以功名自終。將其用兵欲以殺止殺乎?何其獨能隆也!”
根據史書記載,茂陵耿氏從東漢初年的公元27年起兵輔助劉秀開始崛起,此後到公元220年東漢終結,近200年間整個家族一共湧現出2位大將軍、9位將軍,13位公卿,3位駙馬,19人封侯,另外還有數十百人被封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或俸祿“二千石”,其家族之顯赫,在功臣貴戚遍佈的整個東漢帝國中,都屬於威名赫赫。
但在范曄看來,茂陵耿氏之所以能夠世代為將、屢出名人,卻與這個家族所提倡的“以暴制暴、以戰止戰”的理念有很大關係,范曄說,本來“三世為將,道家所忌”,但茂陵耿氏例如耿弇,功成後知身退,其對整個耿氏家族起到了示範性作用。
可以說,茂陵耿氏家族從一開始就不是例如韓信之類的軍事天才、政治蠻夫,而是軍事才華與政治智慧並行的武將世家,例如參與完成對北匈奴最後一戰的耿秉,就胸懷大志,“常以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而為國家憂愁,而耿秉提出的戰爭理念就是“以戰去戰,盛王之道”,其戰爭理念並非是為了升官發財的戰爭行為,而是為整個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戰略式佈局,堪稱政治家與軍事家的合體。
正是由於茂陵耿氏這種政治與軍事並舉的家族祖風,這才使得茂陵耿氏得以為中華帝國立下了千古功勳,儘管由於時代久遠,茂陵耿氏的威名逐漸被後世遺忘,其聲名不如後世經過小說演義傳頌的楊家將、呼家將等後世武將世家,但從實際的功勳和影響來看,僅以擊潰匈奴、馬踏鮮卑、西平羌人的軍功戰績,茂陵耿氏就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古代第一武將世家。
35歲就已位居帝國大將軍的耿弇(yǎn),決定向光武帝劉秀主動請求辭職。
東漢建武十三年(37),這一年,隨著大將吳漢平定四川,東漢的統一大業宣告完成,動盪多年的中華帝國再次歸於一統,但作為光武帝劉秀肚子裡的蛔蟲,耿弇明白,他是時候該交出兵權了。
話說西漢末年王莽篡位,但王莽很快就因為變法失敗被殺,天下再次陷入動盪。
在各路勢力混戰中,公元23年,當時年僅21歲的耿弇相中了做過太學生的皇族劉秀,此後一直追隨劉秀,為其四處征戰,在短短十餘年的征戰中,耿弇為劉秀敗延岑、伐張步、平齊魯、定隴右,共為東漢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餘座,幾乎打下了東漢半座江山,可謂居功至偉,是東漢帝國實至名歸的開國元帥。
但耿弇卻一直活得戰戰兢兢。
東漢建武三年(27),漁陽太守彭寵起兵叛亂,此前,耿弇曾經說服彭寵和上谷太守耿況(耿弇父親)一起出兵支援劉秀創業,沒想到幾年後彭寵卻逆反作亂,但劉秀大手一揮,命令耿弇率兵前往漁陽平叛,想到自己父子與彭寵的交情,心不自安的耿弇於是主動提出返回洛陽,但劉秀卻下詔書要耿弇放心平叛,為表忠心,耿弇於是主動派出自己的弟弟耿國前往洛陽、留在劉秀身邊作為人質。
說穿了,耿弇明白,他與西漢初期的開國名將淮陰侯韓信一樣,都是從平定整個華北起家,但韓信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讓耿弇不由得一直小心翼翼,以免功高震主。
這位年僅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作為超級戰神,在為劉秀打工期間,多次以弱勝強,甚至以幾萬兵力就能大破張步的二十多萬大軍,歷經大小300多戰,全部攻無不克,在古代戰爭史上極其罕見,因此,即使劉秀不多想,耿弇自身都察覺到了自己的功高震主。
於是,就在平定華北地區,被劉秀讚譽為韓信第二後,耿弇開始隱藏自己。
而出於一種制衡的權術,耿弇這位超級戰神,此後則被劉秀基本雪藏起來、不再作為一方主將。對此,《後漢書》作者范曄說,耿弇在平定華北地區後,“而無(復)尺寸功,夫豈不懷?”
說穿了,耿弇這位員工能力實在太強,以致作為老闆的劉秀也不得不開始提防。於是,劉秀開始分派其他將領四處出征,好在劉秀手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即使少了戰神耿弇,東漢的天下統一大戰,也仍然順利推進。
但耿弇越來越不自安,於是,就在公元37年吳漢平定四川、天下基本平定後,當時年僅35歲的耿弇主動提出要交出兵權,劉秀表態很快:同意。
緊接著,劉秀對其他功臣表態說,我不會讓耿弇成為第二個淮陰侯(韓信)的,意思是說,他不搞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
此前,在跟家鄉父老一起喝酒敘舊時,劉秀說,他雖然是以馬上得天下,但卻將以柔道治天下。
作為太學生出身的儒家主義者,劉秀是個胸懷寬廣的好老闆。在他身後,他更是因為善待功臣集團,而被後世評價為史上最仁慈的開國皇帝。
耿弇當然也是聰明人,在交出兵權後,他在劉秀欽定的功臣集團雲臺二十八將中,被列為排名第四。
年紀輕輕就位居開國元帥,卻能激流勇退、遜位自保,耿弇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華一樣突出,而由他一手奠定的茂陵耿氏家族,此時才剛剛在東漢帝國的歷史星空、冉冉升起。
01
作為東漢帝國的六大開國功臣家族,茂陵耿氏無論是在東漢歷史上,還是在後世,名聲都頗為低調。
西漢武帝時期,耿弇家族的先祖從河南鉅鹿遷至就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秦嶺以北,鄠縣、咸陽以西之地),此後家族在此定居,西漢末年,耿弇說服自己的父親、上谷太守耿況起兵支援劉秀創業,自己則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為東漢帝國打下了幾乎半座江山,官拜建威大將軍。
耿弇兄弟一共五人,其中耿弇的弟弟耿舒不僅在東漢建國時立下戰功,在東漢開國後又曾擊退流民軍二十多萬人,並北抗匈奴、斬殺匈奴二王,封牟平侯。
但與歷史上的許多開國功臣家族在江山底定後,子孫後代開始奢靡墮落不同的是,茂陵耿氏卻人才輩出,子孫後代不僅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覺,相反卻世代習武、處於不斷的創業狀態。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耿弇的侄子耿秉(耿弇的弟弟耿國之子)奉命跟隨名將竇固出征西域,作為前鋒,耿秉所向披靡,大破匈奴和車師聯軍,並降服了車師后王安得,使得自從西漢末年後一度失去控制的西域、再次迴歸中華帝國控制。
為了鞏固對於西域的控制,東漢帝國隨後在西域再次設定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當時,陳睦擔任東漢帝國在西域的最高軍事長官西域都護,另外,東漢帝國還分別在車師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和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東北)設定戊己校尉,每處都屯兵數百人,而在公元74年,擔任金蒲城戊己校尉的,正是耿弇的另外一位侄子耿恭(耿弇的兄弟耿廣之子)。
由於西域難以長期養兵,因此東漢大軍在平定車師後隨即東撤回到河西走廊,眼見漢朝大軍後撤,匈奴隨即在第二年捲土重來,東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受到匈奴攛掇的焉耆和龜茲兩國發兵,攻殺了新任的西域都護陳睦,隨後,駐守柳中城的戊己校尉關寵所部,也在匈奴攻擊下全軍覆沒。
於是,駐守金蒲城的戊己校尉耿恭所部,就成了東漢帝國在西域的孤軍。
為了守住大漢帝國重新光復的西域國土,耿恭率部轉戰到有溪流可以固守的疏勒城內,此後從公元75年五月到公元76年二月,耿恭率部在疏勒城內堅守近一年之久,以微弱的兵力抵抗匈奴2萬大軍,為了迫使漢軍投降,匈奴將疏勒城下的溪流堵絕,為了堅守,耿恭率部在城內掘井十五丈,卻仍不見水,守城部隊在水盡援絕情況下仍不放棄,甚至擠榨馬糞汁來飲用。
為了持續堅守,耿恭親自帶領士兵挖井運土,卻始終不見泉水,為此他仰天拜神說,我聽說西漢時期貳師將軍李廣利征伐西域缺水,李廣利拔佩刀刺山,於是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於是耿恭整頓軍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不一會,泉水竟然噴湧而出,疏勒城內漢軍在近乎絕境的情況下起死回生,“眾皆呼萬歲”。耿恭命令兵士向匈奴人拋水示意,以為神明顯靈的匈奴人大驚,隨後引軍離去。
當時,西域境內的西域都護陳睦,和駐守柳中城的戊己校尉關寵等部隊都已全軍覆沒,匈奴人不久又聯合再次反叛漢朝的車師,出兵圍攻耿恭所在的疏勒城,但耿恭部隊卻誓死不降,在“食盡窮困”的情況下,甚至將皮甲和弓弩都拿出來熬煮“食其筋革”。
耿恭部隊到最後僅剩下幾十人,匈奴單于非常感動,想要招降耿恭,說只要你投降,我必封你為王,賞你妻子,但耿恭卻殺掉匈奴使者明志,匈奴單于大怒、增兵圍攻,但就是攻不下耿恭死守的疏勒城。
當時,恰好東漢明帝去世、國內大喪,漢軍救援始終不至,一直到疏勒城被圍的第二年(76),新上位的東漢章帝才在司徒鮑昱的極力堅持下,派出7000多人前往救援。
漢軍再次出征西域後,隨即在交河城大破匈奴軍,共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眼見漢軍大兵再次兵臨城下,反覆無常的車師國也再次投降,但領兵的漢軍考慮到疏勒城已經被圍近一年,都以為耿恭等人已死,因此都不願意再深入救援,但耿恭此前派往河西走廊求援的軍吏範羌,卻堅持不願放棄老長官和軍中同袍,在範羌的堅持下,漢軍分兵2000人,由範羌帶領前往營救耿恭。
救援途中,積雪達到一丈多深,當援軍終於抵達疏勒城下時,耿恭等人在夜間聽到兵馬之聲,還以為是匈奴再次來襲、大為震驚,漢軍亮明身份後,耿恭等人痛哭流涕,這才打開城門迎接。
隨後,耿恭等殘存的26人從疏勒城中跟隨漢軍東撤,當時,北匈奴仍然不時派兵襲擊騷擾,漢軍且戰且退。因此,當他們歷經千難萬險回到玉門關時,耿恭等最後26人只剩下13人仍然存活。
當見到這些孤軍奮戰、守衛西域的戰士們衣衫襤褸、鞋履洞穿、形銷骨立時,守衛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痛哭流涕,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鄭眾還為耿恭等十三戰士上疏請求封賞,在這封疏文中,鄭眾寫道:
“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耿恭等人回到東漢首都洛陽後,司徒鮑昱又上奏漢章帝說,耿恭孤軍堅守西域近一年,氣節甚至超過了西漢時期的蘇武,於是漢章帝提拔耿恭為騎都尉,另拜耿恭的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堅持率軍救援耿恭的軍吏範羌則封為共丞,其他九人則升為羽林。
耿恭迴歸後,此後又曾率兵出擊羌人,降服羌族數萬人,但卻因故被上司陷害,最終被罷官免職、卒於家中。
02
儘管遭遇不公,但茂陵耿氏的雄風並未泯滅,他們即將以家族合力,給予匈奴人最後一擊。
此前,西漢在公元前202年建國後,就一直遭受匈奴人的侵襲,為了抗擊匈奴,守衛大漢榮光,從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開始,漢朝軍隊開始了此後長達200多年的對匈戰爭,而擊垮匈奴人的最後一戰,最終由茂陵耿氏家族完成了最後一擊。
東漢和帝永元元年(89),漢朝三路大軍齊發征伐北匈奴,其中外戚竇憲會同名將耿秉,從位處今天內蒙古的朔方郡出發北上。
不久,在竇憲、耿秉的聯合指揮下,耿弇的侄子耿夔、耿譚率軍在稽落山之戰中大破北匈奴,共“斬名王已下(一)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北匈奴)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
稽落山之戰中,北匈奴單于倉惶逃竄,北匈奴部落在連年征戰後遭受了毀滅性重創,此後再無力反擊漢朝,而竇憲則在茂陵耿氏家族的耿秉、耿夔、耿譚等人的奮戰廝殺下,登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勒石銘功。
歷史銘刻了竇憲燕然勒功的偉績,但其實在背後完成殲滅北匈奴這一壯舉的,卻是茂陵耿氏家族。
燕然勒功兩年後,公元91年,竇憲再次率軍討伐北匈奴最後的餘部,在此次出征中,耿弇的侄子耿夔竟然僅僅帶著800騎兵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然後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出其不意大破了北匈奴單于的王庭,俘虜了北匈奴單于的母親閼氏[yān zhī],斬殺大部落王以下五千餘人,北匈奴單于僅僅帶著幾名騎兵逃脫,此後不知所蹤。
當時,漢軍出塞五千多里,將所俘虜繳獲的北匈奴俘虜、財寶、牲畜趕回內地,其出兵之遠,是漢匈200多年戰爭中的歷史之最,而歷經200多年的漢匈戰爭打擊,在茂陵耿氏的最後一擊下,北匈奴的殘餘徹底崩潰,此後,北匈奴的餘部2萬多人南下歸順東漢,其他餘部則西遷中亞和東歐,掀起了此後歐洲的蠻族遷徙浪潮,並最終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隕落。
而從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開始至東漢永元三年(91),大漢民族在歷經200多年漢匈戰爭後,最終徹底戰勝了匈奴人,牢牢捍衛了中華帝國,取得了農業民族對遊牧民族的第一次徹底勝利,因此從歷史的功績來說,歷經衛青、霍去病、竇氏家族等無數功臣戰將的北伐,漢匈戰爭最終由茂陵耿氏完成了最後的勝利之筆,茂陵耿氏也由此奠定了千古戰神家族的美譽。
公元91年大戰後,耿夔因功被封為粟邑侯和中郎將,並被派遣駐守在今天的新疆伊吾一帶,此後,由於老上司竇憲失勢自殺,耿夔受到牽連,也被罷免官職、削奪爵位。
但大漢帝國需要茂陵耿氏家族的雄風壯志,公元91年大戰30年後,當時已經是漢安帝建光元年(121),耿夔再度出任度遼將軍,並駐守在帝國東北,抗擊在匈奴衰落之後逐漸崛起的鮮卑人。
在耿夔的抗擊下,鮮卑人多次被擊敗。但在日後,這個繼匈奴之後的少數民族,則將在漢朝毀滅後,逐漸崛起併入主中原。
但耿夔守衛時期,鮮卑人始終處於被壓制狀態,有茂陵耿氏在,北方胡人難以造次。
“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而耿氏累葉以功名自終。將其用兵欲以殺止殺乎?何其獨能隆也!”
根據史書記載,茂陵耿氏從東漢初年的公元27年起兵輔助劉秀開始崛起,此後到公元220年東漢終結,近200年間整個家族一共湧現出2位大將軍、9位將軍,13位公卿,3位駙馬,19人封侯,另外還有數十百人被封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或俸祿“二千石”,其家族之顯赫,在功臣貴戚遍佈的整個東漢帝國中,都屬於威名赫赫。
但在范曄看來,茂陵耿氏之所以能夠世代為將、屢出名人,卻與這個家族所提倡的“以暴制暴、以戰止戰”的理念有很大關係,范曄說,本來“三世為將,道家所忌”,但茂陵耿氏例如耿弇,功成後知身退,其對整個耿氏家族起到了示範性作用。
可以說,茂陵耿氏家族從一開始就不是例如韓信之類的軍事天才、政治蠻夫,而是軍事才華與政治智慧並行的武將世家,例如參與完成對北匈奴最後一戰的耿秉,就胸懷大志,“常以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而為國家憂愁,而耿秉提出的戰爭理念就是“以戰去戰,盛王之道”,其戰爭理念並非是為了升官發財的戰爭行為,而是為整個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戰略式佈局,堪稱政治家與軍事家的合體。
正是由於茂陵耿氏這種政治與軍事並舉的家族祖風,這才使得茂陵耿氏得以為中華帝國立下了千古功勳,儘管由於時代久遠,茂陵耿氏的威名逐漸被後世遺忘,其聲名不如後世經過小說演義傳頌的楊家將、呼家將等後世武將世家,但從實際的功勳和影響來看,僅以擊潰匈奴、馬踏鮮卑、西平羌人的軍功戰績,茂陵耿氏就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古代第一武將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