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89869016688403

    愛是人類永恆的主旋律,愛情則是文學不變的主題。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變遷,愛情和文學,都會保持著一種不變的聯絡穿梭於時空之間。

    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永遠是最動人的樂章,女人是愛情中最讓人思緒飄逸的芳香,男人是愛情中釀造醇香的酒罈,男人與女人的故事不知道產生了多少千古絕唱和秀美鴻篇。

    千百年來這沁人心脾的美酒一直同文學糾纏在一起。

    愛情和文學是要用心去經營的。

    沒有用心的愛情就象風雨中飄搖的茅舍,經不住洗禮,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大難臨頭各自飛”;文學也需要經營,它需要不斷的斟酌、推敲;需要“採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的提煉和濃縮;需要對生活特有的感悟和敏銳的意識。

    有關愛情的文學作品必然要經過一番內心的良苦思量,而文學中的愛情一定是用心經營後的修來正果。

    有這樣一個故事:普賽克是一位偉大國王膝下三女兒中的小妹妹.她外表和心靈美麗無雙,人們不遠千里長途跋涉地來敬仰她的美麗.這一切使得美神維納斯心生妒忌,因為世人忽視了她的美麗甚至忘記了她的存在.於是維納斯心生一計,她讓兒子愛神丘位元設法把普賽克嫁給世界上最醜惡兇殘的野獸.丘位元的愛情之箭可以讓任何人跟他為他們選擇的物件墮入情網,計策本來是萬無一失的.但維納斯忽視了一個細節,一個愛情故事中最致命的細節.當丘位元見到普賽克時,他自己一見鍾情地愛上了她.他不僅沒有把普賽克嫁給毒蛇,反而把她秘密帶到了自己居住的輝煌宮殿,並娶了她為妻,只是不允許她看見自己的容貌。

    但是此舉遭到了維納斯的阻攔和破壞。

    因此維納斯交給普賽克一件又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從兇狠的綿羊身上剪取金色的羊毛,從死亡之河中汲取黑水.每一次維納斯都自信普賽克根本無法完成,但普賽克每次都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完成了任務.經過重重的磨難,丘位元和普賽克終於正式成婚.甚至維納斯也很高興.一來他兒子有了一個般配的妻子,更重要的是普賽克居住在天堂而不再生活於人間,世界上的人們便不會再為普賽克的美麗所吸引,而會繼續崇拜美神維納斯。

    這個神話故事就是文學與愛情的相互融合:把用心的愛情用心的融入文學作品中,使文學充滿著愛的溫馨,呈現著美的情感,將愛情透過符號化的過程躍然紙上,讓文學中的愛情影響著一代又一代。

    愛情的萌芽和文學作品的創作又是以一定的感覺為前提的。

    什麼是愛情的前提感覺呢?那有可能是一見鍾情,就像寶黛的木石之戀,雖然二人沒有婚姻之緣。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好生奇怪,倒象在哪裡見過的,何等眼熟!”,第一次相見的感覺就是他們鍾情的見證。

    現實中因為一見鍾情而發展到二見傾情,到最後的互獻真情,也是彼彼皆是。

    愛情是每個人都懷揣著的一種感覺,但是你一直都感受不到。

    直到某一天,你遇見一個人,那人就好像一直在地球上的這個角落等著你, 在你生命的這一刻終於等到你,好像是你的傳說一樣。

    然後,你會突然從他的身上,發現這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一種美麗得無法抗拒的感覺。

    那還可能是一種牽腸掛肚,一種相知相惜,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痛。

    再說文學作品,它的產生也是受一定的感覺所支配的。

    這種感覺是作家心靈的驀然領悟。

    那是獨特的藝術發現,是作家獨特的眼光和非凡觀察力的凝合。

    可能是作家不經意的“瀏覽”,而這個事物的外在機緣又恰好和作家個人的情感體驗相契合,這時就產生了對藝術和情感的獨特發現。

    在藝術發現的影響下,產生了創作動機,於是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況下,在外在事物的觸動下,形成易感點,這應該就是作家創作之初的感覺。

    可見,愛情和文學都是需要感覺的。

    沒有這個特殊的感覺,就不會產生刻骨銘心的愛情,也不會產生許多因為愛情的融入而誕生的優秀文學作品。

    愛情和文學的感覺,在本質上就是相通的:愛情是文學的核心,是文學創作的源泉;文學是愛情的心靈驛站,是愛情的藝術呈現。

    多少文人騷客追求愛情的幸福、體驗愛情的滋味、書寫愛情的心靈,愛情枯竭的靈魂意味著文學的終結,多少人無法走出愛情的圍城,卻不小心走進了文學的天堂。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還有多少人相信萬事萬物的聯絡還有無功力性的存在?又是在愛情和文學中,我們可以找到人類最純潔、真摯的情感。

    關於愛情的無功利性,雖然不能否認魯迅的“愛必有所附麗”,但當愛情同整個社會狀態進行比較的時候,它還是純潔的。

    也許你已經不再相信世間還有真情在,可是我們的身邊還是會時不時的充沛著愛情的感動。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是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的千古絕唱,當愛情降臨時,即使會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有人還是會義無反顧的選擇後者。

    如果說為了所愛的人可以把最寶貴的生命都放棄,那還有什麼事情會作為功利因素阻擋在真正相愛的人們之間呢?愛情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在文學作品中,它一直是人們追求的一個永恆的主題。

    那些真正能震撼古今、流芳千古的愛情故事也是無功利愛情的真正體現。

    不論文學作品,還是紛紜複雜的現實生活,演繹著的多少愛情故事大都以悲劇告終,尤其是在文學作品中。

    也許只有悲劇才有震撼人心的偉大魔力,才能推動人們一步步地走向真正愛情的門檻:梁山伯與祝英臺,焦仲卿與劉蘭芝,都為我們展示了《漢樂府》中那“山無陵,江水為竭,東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款款深情,也正是這滌盪了功利的真情,為後人上了一堂堂愛情教育課。

    而文學也深深的打下了無功利的烙印,文學本身就是一種審美意識形態,是指作家或讀者的創作或欣賞活動不指向直接的實際利益滿足的特性。

    文學的這種無功利性集中體現在作家的創作活動和讀者的閱讀過程中。

    作家在文學創作過程中要捨棄直接的功利考慮而以淡泊之心對待,同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也需要保持無功利目的才能進入文學的審美世界。

    正因為作家和讀者的這種平和心態,讓文學變成了一方淨土。

    在古代,作家的創作強調藝術的獨一無二,也沒有同讀者直接構成利益關係,雖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文學的生產和消費變得日益複雜,但是文學的無功利行還是會得到大家的廣泛認可的。

    “愛情原如樹葉一樣,在人忽視裡綠了,在忍耐裡露出蓓蕾”,愛情和文學一樣,唯有始終如一、堅持到底的精神和毅力才能釀造出芳香的美酒;“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愛情和文學一樣,都是憑著一種最獨特的感覺開始它的美麗旅行;並不是要達到了怎樣的目的,愛才成為愛,文學才成為文學。

    從落後的過去到繁華的今天,愛情和文學懷著不變的情懷,攜著手,穿過時空的隧道,向我們證明著唯有在它們的世界裡才能證明出的美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男人可以同時真心愛二個或多個女人嗎,就像段譽他爹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