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史上的帝王陵墓,就不得不提起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對於秦始皇陵,世人一直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究竟有沒有被盜過?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另外一個問題,秦始皇陵裡到底有什麼?相傳,秦始皇嬴政在下葬的時候,光是運輸金銀珠寶就耽誤了幾個月,珍珠、瑪瑙、玉器、翡翠應有盡有,各種彩陶更是數不勝數。聽說還有一件金縷玉衣被嬴政穿在身上,這件金縷玉衣全是用上好的玉石和金線編織而成,死人如果穿上可以保證遺體千年不腐啊。而且就連名流千古的和氏壁也被嬴政一同帶進了陵墓中。司馬遷的《史記》裡也曾提到:宮觀百官奇器珍怪怪徒臧滿之。也許有人會問了,一個區區陵墓能藏多少珍寶?

相傳秦始皇陵規模非常強大,嬴政在位修了幾十年都沒修好,規模相當於78個故宮那麼大。如此龐大的規模,如此豪華的配置,怎能不叫人惦記呢。相傳西楚霸王項羽就經受不住誘惑,嘗試盜掘秦始皇陵。話說項羽在攻佔秦朝都城咸陽以後,就親自帶領30萬精兵前往驪山腳下,開始揮鋤頭盜掘秦始皇陵,命令手下將陵墓上下能看到的東西通通搬走。30萬軍隊搬了30多天都沒有將這些財寶搬完,後來乾脆放了一把火,把不能帶走的東西,一把火全部給燒沒了。也就在這時,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從陵墓內部飛出一隻金雁直奔南方飛去,項羽等一眾人被這隻金雁驚呆了,天下竟有如此詭異的事情。於是有手下說這是秦始皇的靈魂,也有人說這是守護秦始皇陵的神獸,於是都不敢再繼續盜掘。項羽這麼大陣仗,對於秦始皇陵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因為他連真正的秦陵地宮都沒能進去,要知道地宮深處才是陵墓的精華所在呀。再後來的歷朝歷代,有不少的人試圖打秦始皇的主意。比如西漢末期的皇朝,甚至還有人說就連曹操也組建了專門盜墓的摸金校尉,就連大詩人郭沫若也曾對秦始皇陵動過歪心思,但都沒對秦始皇陵造成任何威脅。難道說秦始皇名就真的這麼固若金湯,沒人能將其盜絕嗎?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髮展,許多先進的儀器被用於考古發掘,逐漸揭開了秦始皇陵固若金湯的真正秘訣。1980年,考古學家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發現了兩輛秦朝時期的銅馬車。根據專家復原,這兩個銅車馬是真人大小的1/2,栩栩如生。如果按照之前傳說那樣,秦始皇陵曾經被大火焚燒過,那墓道旁的隨葬品應該首先遭到破壞,但銅車馬出土前沒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為破壞,這也為地宮沒有被盜火燒做了一個旁證。幾十年來,考古學家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秦始皇陵的進一步發掘,他們先後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進行了細緻的鑽探工作,先後打了4萬多個探口。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宮四周均有4米厚的宮牆,宮牆還用磚包砌起來了,並且找到了若干個通往地宮的甬道。
根據專家的進一步勘探,發現甬道中的五花土並沒有人為擾動破壞的跡象,只發現兩個直徑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盜洞。但這兩個盜洞均遠離地宮,尚未進入秦始皇陵地宮之內,也就是說曾經有人試圖光顧秦陵地宮,但是都無功而返。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會想不到後世之人會對他的陵墓動歪心思,顯然不可能。所以,在修建皇陵時,嬴政就下令在皇陵內部設定重重機關。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曾提到: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根據研究表明,這可能是一種聯動裝置,就跟武俠小說裡的一樣一旦有人靠近,就會觸發機關,霎時萬箭齊發,將靠近的人射成馬蜂窩。據瞭解,在用儀器探測和考察的時候,他們在秦始皇陵墓的外圍發現了兩具盜墓賊的遺骸,兩人死於秦始皇陵的機關之下,身上插滿了箭矢,盜墓賊慘死於秦始皇陵的機關之下,讓專家們十分震驚。2000多年過去了,誰能想到秦始皇陵中的機關依然保持著運轉的狀態,而且這還是在秦始皇陵的外圍之中。試想一下,在秦始皇陵內部的機關建築肯定會更加的危險。
不僅如此,《史記》中還指出: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秦始皇嬴政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君主,他希望能夠將秦國的一切都搬入皇陵地宮中,即使自己死了在地下依舊能夠統治自己的江山,所以他讓工匠從全國各地運來水銀,灌入地宮當中當做江河湖海。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在修建皇陵時嬴政從全國徵集400多噸水銀,水銀在地宮中流淌,宛如一條條大江大河滔滔不絕,川流不息。專家研究表明,在秦陵地宮周圍水銀含量也確實嚴重超標,而且呈東南多西北少的狀態分佈,這與秦朝的地圖如出一轍。有人也許就要問了,為什麼不直接用水來代替水銀呢,這不是更方便。這正是嬴政的高明之處,水銀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揮發的氣體都有劇毒,人一旦不小心吸入這些有毒氣體,別說把陵墓裡面的東西帶出去,能不能把自己帶出去都成問題。所以在秦始皇陵嚴格的防盜規格下,是不可能有誰這麼有本事能夠深入地宮內部的。就算是《盜墓筆記》裡的鐵三角來了,也怕是隻有望而卻步了吧。
其實秦始皇陵之所以這麼多年沒有被盜,還有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守墓人。守墓人在歷朝歷代也都有出現,他們大多是守護帝王將相的陵墓,對盜墓者的侵犯也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相傳在劉邦建立西漢以後,派遣20多戶人家駐紮在秦始皇陵的周圍,作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對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護。宋太祖開寶三年,曾令臨潼縣保護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陝西畢沅還曾為秦始皇陵立碑。那麼問題又來了,如今的科技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為什麼還不發發掘秦始皇陵呢?
秦始皇陵面積太大,而且地宮很深,所謂穿三泉,就是穿過地下三層泉水的深度,以現在的科技根本無法保護起來,而且內部結構複雜,又有大量水銀。如果貿然進入,恐怕會對考古工作者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國家規定,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對古代陵墓依舊以保護為主。這是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來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呀,秦始皇陵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不論是從它的規模結構還是從它的藝術價值,都無不彰顯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工匠技術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說起中國史上的帝王陵墓,就不得不提起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對於秦始皇陵,世人一直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究竟有沒有被盜過?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另外一個問題,秦始皇陵裡到底有什麼?相傳,秦始皇嬴政在下葬的時候,光是運輸金銀珠寶就耽誤了幾個月,珍珠、瑪瑙、玉器、翡翠應有盡有,各種彩陶更是數不勝數。聽說還有一件金縷玉衣被嬴政穿在身上,這件金縷玉衣全是用上好的玉石和金線編織而成,死人如果穿上可以保證遺體千年不腐啊。而且就連名流千古的和氏壁也被嬴政一同帶進了陵墓中。司馬遷的《史記》裡也曾提到:宮觀百官奇器珍怪怪徒臧滿之。也許有人會問了,一個區區陵墓能藏多少珍寶?


相傳秦始皇陵規模非常強大,嬴政在位修了幾十年都沒修好,規模相當於78個故宮那麼大。如此龐大的規模,如此豪華的配置,怎能不叫人惦記呢。相傳西楚霸王項羽就經受不住誘惑,嘗試盜掘秦始皇陵。話說項羽在攻佔秦朝都城咸陽以後,就親自帶領30萬精兵前往驪山腳下,開始揮鋤頭盜掘秦始皇陵,命令手下將陵墓上下能看到的東西通通搬走。30萬軍隊搬了30多天都沒有將這些財寶搬完,後來乾脆放了一把火,把不能帶走的東西,一把火全部給燒沒了。也就在這時,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從陵墓內部飛出一隻金雁直奔南方飛去,項羽等一眾人被這隻金雁驚呆了,天下竟有如此詭異的事情。於是有手下說這是秦始皇的靈魂,也有人說這是守護秦始皇陵的神獸,於是都不敢再繼續盜掘。項羽這麼大陣仗,對於秦始皇陵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因為他連真正的秦陵地宮都沒能進去,要知道地宮深處才是陵墓的精華所在呀。再後來的歷朝歷代,有不少的人試圖打秦始皇的主意。比如西漢末期的皇朝,甚至還有人說就連曹操也組建了專門盜墓的摸金校尉,就連大詩人郭沫若也曾對秦始皇陵動過歪心思,但都沒對秦始皇陵造成任何威脅。難道說秦始皇名就真的這麼固若金湯,沒人能將其盜絕嗎?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髮展,許多先進的儀器被用於考古發掘,逐漸揭開了秦始皇陵固若金湯的真正秘訣。1980年,考古學家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發現了兩輛秦朝時期的銅馬車。根據專家復原,這兩個銅車馬是真人大小的1/2,栩栩如生。如果按照之前傳說那樣,秦始皇陵曾經被大火焚燒過,那墓道旁的隨葬品應該首先遭到破壞,但銅車馬出土前沒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為破壞,這也為地宮沒有被盜火燒做了一個旁證。幾十年來,考古學家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秦始皇陵的進一步發掘,他們先後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進行了細緻的鑽探工作,先後打了4萬多個探口。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宮四周均有4米厚的宮牆,宮牆還用磚包砌起來了,並且找到了若干個通往地宮的甬道。

根據專家的進一步勘探,發現甬道中的五花土並沒有人為擾動破壞的跡象,只發現兩個直徑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盜洞。但這兩個盜洞均遠離地宮,尚未進入秦始皇陵地宮之內,也就是說曾經有人試圖光顧秦陵地宮,但是都無功而返。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會想不到後世之人會對他的陵墓動歪心思,顯然不可能。所以,在修建皇陵時,嬴政就下令在皇陵內部設定重重機關。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曾提到: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根據研究表明,這可能是一種聯動裝置,就跟武俠小說裡的一樣一旦有人靠近,就會觸發機關,霎時萬箭齊發,將靠近的人射成馬蜂窩。據瞭解,在用儀器探測和考察的時候,他們在秦始皇陵墓的外圍發現了兩具盜墓賊的遺骸,兩人死於秦始皇陵的機關之下,身上插滿了箭矢,盜墓賊慘死於秦始皇陵的機關之下,讓專家們十分震驚。2000多年過去了,誰能想到秦始皇陵中的機關依然保持著運轉的狀態,而且這還是在秦始皇陵的外圍之中。試想一下,在秦始皇陵內部的機關建築肯定會更加的危險。


不僅如此,《史記》中還指出: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秦始皇嬴政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君主,他希望能夠將秦國的一切都搬入皇陵地宮中,即使自己死了在地下依舊能夠統治自己的江山,所以他讓工匠從全國各地運來水銀,灌入地宮當中當做江河湖海。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在修建皇陵時嬴政從全國徵集400多噸水銀,水銀在地宮中流淌,宛如一條條大江大河滔滔不絕,川流不息。專家研究表明,在秦陵地宮周圍水銀含量也確實嚴重超標,而且呈東南多西北少的狀態分佈,這與秦朝的地圖如出一轍。有人也許就要問了,為什麼不直接用水來代替水銀呢,這不是更方便。這正是嬴政的高明之處,水銀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揮發的氣體都有劇毒,人一旦不小心吸入這些有毒氣體,別說把陵墓裡面的東西帶出去,能不能把自己帶出去都成問題。所以在秦始皇陵嚴格的防盜規格下,是不可能有誰這麼有本事能夠深入地宮內部的。就算是《盜墓筆記》裡的鐵三角來了,也怕是隻有望而卻步了吧。

其實秦始皇陵之所以這麼多年沒有被盜,還有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守墓人。守墓人在歷朝歷代也都有出現,他們大多是守護帝王將相的陵墓,對盜墓者的侵犯也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相傳在劉邦建立西漢以後,派遣20多戶人家駐紮在秦始皇陵的周圍,作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對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護。宋太祖開寶三年,曾令臨潼縣保護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陝西畢沅還曾為秦始皇陵立碑。那麼問題又來了,如今的科技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為什麼還不發發掘秦始皇陵呢?

秦始皇陵面積太大,而且地宮很深,所謂穿三泉,就是穿過地下三層泉水的深度,以現在的科技根本無法保護起來,而且內部結構複雜,又有大量水銀。如果貿然進入,恐怕會對考古工作者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國家規定,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對古代陵墓依舊以保護為主。這是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來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呀,秦始皇陵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不論是從它的規模結構還是從它的藝術價值,都無不彰顯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工匠技術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