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兒出生時體重一般為2500~4000克,低於2500克為低體重兒,高於4000克為巨大兒。身長一般約50釐米。
體重
2、新生兒滿月時,體重增加600克以上、身長增加2.5釐米以上為正常。
3、新生兒一般出生後2~3天會出現生理性黃疸,7~10天消退。
4、母乳是0~6個月嬰兒的最佳食物和飲料,在此期間不需要新增其他食物和水。
5、新生兒出生後應在1小時內實施: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
母乳
6、初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抗病物質,有助於預防新生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7、哺乳時抱新生兒的4個要點為:新生兒的頭和身體保持一條直線,身體貼近母親,鼻尖對著乳頭,張大口含接大部分乳暈。
8、母乳餵養應按需哺乳,母乳不足時,更應增加餵哺次數。
9、正常足月新生兒一般不需額外補充鈣劑,從出生後開始每天應補充400國際單位(早產兒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嬰兒期
頭圍
1、 兒童12月齡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平均身高75cm,頭圍約為46cm,胸圍約等於頭圍。
2、 嬰兒乳牙萌出時間一般在4~10個月。
3、 嬰兒4~6個月時應及時新增泥糊狀輔食,首先要強化鐵的穀類食物。循序由一種到多種,由少量到多量,從細到粗,少糖無鹽的原則。同時繼續母乳餵養到24個月及以上
4、 幫助嬰兒從7~8個月開始練習咀嚼能力,練習用杯子喝水,12個月時練習自己用勺子進食。
5、 應帶嬰兒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以上,透過撫觸、做操等形式,促進嬰兒身體活動。
戶外活動
6、 嬰兒出生後即可練習俯臥抬頭,6個月後可以練習爬行,家長應多於嬰兒交流與玩耍,促進嬰兒的感官發育。
7、 應給腹瀉患兒補充足量合適的液體,堅持母乳餵養,不減餐。
8、 嬰兒出現吃奶差、發熱、咳嗽或者腹瀉等症狀,要及時就醫,不要相信偏方。
9、 嬰兒應按時接受預防接種,以有效預防相關傳染病。
10、 嬰兒3、6、8、12月齡時可各自享受1次免費健康檢查和諮詢指導,6~8個月接受血常規檢查。
11、 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水平應從感知覺、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社會適應行為等方面進行評估。
12、 生長監測圖是監測嬰幼兒體格生長狀況的有效辦法,有助於及時發現體格生長偏移。
幼兒期
1、幼兒24月齡時體重約12千克,身高約85釐米,牙齒約16顆。30月齡時乳牙出齊。36月齡時體重約14千克,身高約95釐米。
2、幼兒膳食逐漸趨於家庭飲食,但食物應體積較小,品種多樣,口味清淡。三次正餐兩次加餐營養合理分配。
3、幼兒食物中,每天都應包括肉、蛋、奶,充維生素D。
4、鼓勵幼兒自己用勺吃飯,按時進餐,控制零食,少吃高糖、高脂和快餐食品。鼓勵喝白開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和碳酸飲料。
5、兒童應養成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的口腔衛生習慣。
6、幼兒練習手的抓握動作和手眼協調操作物體,可促進神經行為發育。
7、幼兒l5月齡可獨走,18月齡可上臺階,24月齡能跑跳,同伴間交往明顯增多。
親子閱讀
8、2~3歲是幼兒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要多給幼兒看畫報、講故事、教兒歌,鼓勵幼兒多說話、多回答問題。
9、幼兒出現咳嗽時,應數1分鐘呼吸次數,若多於40次,應及時就醫。
10、幼兒發熱時體溫超過38.5℃,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
1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幼兒腸道感染的關鍵,要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後洗手。
洗手好習慣
12、兒童活潑好動,自我保護意識差,要注意預防燒燙傷、溺水、跌落、窒息和交通事故等傷害。
13、幼兒18、24、30、36月齡時可各享受1次免費健康檢查和諮詢指導,18、30月齡時分別至少查1次血常規。繼續完成預防接種。
1、新生兒出生時體重一般為2500~4000克,低於2500克為低體重兒,高於4000克為巨大兒。身長一般約50釐米。
體重
2、新生兒滿月時,體重增加600克以上、身長增加2.5釐米以上為正常。
3、新生兒一般出生後2~3天會出現生理性黃疸,7~10天消退。
4、母乳是0~6個月嬰兒的最佳食物和飲料,在此期間不需要新增其他食物和水。
5、新生兒出生後應在1小時內實施: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
母乳
6、初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抗病物質,有助於預防新生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7、哺乳時抱新生兒的4個要點為:新生兒的頭和身體保持一條直線,身體貼近母親,鼻尖對著乳頭,張大口含接大部分乳暈。
8、母乳餵養應按需哺乳,母乳不足時,更應增加餵哺次數。
9、正常足月新生兒一般不需額外補充鈣劑,從出生後開始每天應補充400國際單位(早產兒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嬰兒期
頭圍
1、 兒童12月齡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平均身高75cm,頭圍約為46cm,胸圍約等於頭圍。
2、 嬰兒乳牙萌出時間一般在4~10個月。
3、 嬰兒4~6個月時應及時新增泥糊狀輔食,首先要強化鐵的穀類食物。循序由一種到多種,由少量到多量,從細到粗,少糖無鹽的原則。同時繼續母乳餵養到24個月及以上
4、 幫助嬰兒從7~8個月開始練習咀嚼能力,練習用杯子喝水,12個月時練習自己用勺子進食。
5、 應帶嬰兒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以上,透過撫觸、做操等形式,促進嬰兒身體活動。
戶外活動
6、 嬰兒出生後即可練習俯臥抬頭,6個月後可以練習爬行,家長應多於嬰兒交流與玩耍,促進嬰兒的感官發育。
7、 應給腹瀉患兒補充足量合適的液體,堅持母乳餵養,不減餐。
8、 嬰兒出現吃奶差、發熱、咳嗽或者腹瀉等症狀,要及時就醫,不要相信偏方。
9、 嬰兒應按時接受預防接種,以有效預防相關傳染病。
10、 嬰兒3、6、8、12月齡時可各自享受1次免費健康檢查和諮詢指導,6~8個月接受血常規檢查。
11、 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水平應從感知覺、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社會適應行為等方面進行評估。
12、 生長監測圖是監測嬰幼兒體格生長狀況的有效辦法,有助於及時發現體格生長偏移。
幼兒期
1、幼兒24月齡時體重約12千克,身高約85釐米,牙齒約16顆。30月齡時乳牙出齊。36月齡時體重約14千克,身高約95釐米。
2、幼兒膳食逐漸趨於家庭飲食,但食物應體積較小,品種多樣,口味清淡。三次正餐兩次加餐營養合理分配。
3、幼兒食物中,每天都應包括肉、蛋、奶,充維生素D。
4、鼓勵幼兒自己用勺吃飯,按時進餐,控制零食,少吃高糖、高脂和快餐食品。鼓勵喝白開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和碳酸飲料。
5、兒童應養成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的口腔衛生習慣。
6、幼兒練習手的抓握動作和手眼協調操作物體,可促進神經行為發育。
7、幼兒l5月齡可獨走,18月齡可上臺階,24月齡能跑跳,同伴間交往明顯增多。
親子閱讀
8、2~3歲是幼兒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要多給幼兒看畫報、講故事、教兒歌,鼓勵幼兒多說話、多回答問題。
9、幼兒出現咳嗽時,應數1分鐘呼吸次數,若多於40次,應及時就醫。
10、幼兒發熱時體溫超過38.5℃,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
1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幼兒腸道感染的關鍵,要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後洗手。
洗手好習慣
12、兒童活潑好動,自我保護意識差,要注意預防燒燙傷、溺水、跌落、窒息和交通事故等傷害。
13、幼兒18、24、30、36月齡時可各享受1次免費健康檢查和諮詢指導,18、30月齡時分別至少查1次血常規。繼續完成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