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利翁
-
2 # 隱士夢言
記得在2000年初,在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就經常聽這樣一句話:在美國的護照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尊敬的美國公民,請您感到自豪,因為在您的身後,是一個強大的祖國!”
當然了,我還沒見過正經的美國護照是什麼樣子的,也沒真正見到這句話,就只是聽說的。不過這個事,當時給我們的感覺就是,美國,是無時無刻不在為它的人民利益服務的。這麼一句簡單的slogan,可以喚醒很多人的愛國熱情,也證明了美國對於國家利益的足夠重視。
而其實,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美帝的這種國家足夠強大的自豪感,我們早在幾千年之前就玩剩下了。我們的大秦帝國,論霸氣遠比現如今的美國要更霸道;之後大漢朝,400年曆史,美國至今還不到200年而已;在之後,盛唐、北宋……其實都遠比現在的美國要更強大,更追求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就包括現如今,我們祖國雖然沒提出什麼slogan,但我們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了祖國對人民的支援,面對國際危機的時候,中國是最安全的國家,是保護國民最及時的國家。
因此,不管什麼意識形態,那都是基於強大的國力基礎上的思想意識,而當時過境遷之後,當強大的基礎勢力對調的時候,之前的意識形態也會隨之崩塌的。
英國還曾經日不落呢,現如今也必須接受各種被瞧不起的事實。
自然是根深蒂固的霸權主義思維。
美華人繼承了英國殖民者的殖民擴張與屠殺殖民地人民的野蠻文化。
得益於每次戰爭,美國本土都遠離戰場,各國淪陷於戰爭互相傷害的時候,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資本,人才紛紛到美國避難,這樣便成就了美國的發展和強大。
蘇聯解體後,更是一躍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從此獨霸全球。
幾十年來,美國打著“民主”、“人權”的旗號,抱著發黴的冷戰思維、零和思維,為了利益拉幫結夥人為製造分裂、對抗和衝突。
下面按照時間線,列舉美國的自私自利的霸權主義行為。
(一)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賺得盆滿缽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這次戰爭的戰場主要在歐洲,分為東線和西線兩個戰場。
以德意志帝國為首的同盟國陣營,約戰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陣營。
當德國向法國狂射400萬發炮彈,揚言讓凡爾登成為“碾碎法軍的絞肉機”時,美華人在幹什麼?
遠在大西洋的美華人,在佛羅里達溫暖的海灘上曬著太陽。
當德國戰艦橫衝直撞地闖入日德蘭海域,把英國無敵艦隊擊沉時,美華人在幹什麼?
遠離戰場的美國西部牛仔們,正在草原馳騁,唱著“套馬杆的漢子”,享受人間美好。
當英國在索姆河向德軍發起衝鋒,依靠6萬士兵的生命才推進了3英里時,美華人在幹什麼?
在喬治亞州廣袤的平原上,美國農場主正開著拖拉機,慶祝棉花的豐收。
直到同盟國和協約國鬥得兩敗俱傷,各玩過火看熱鬧的美華人才選擇端著酒杯入場。
這時候進場就可以充當壓倒德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看,救世主降臨。
這就是美國,一個悶聲發大財的國家。
巴黎和會
一戰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
戰後,召開了巴黎和會。
最後時刻摘桃子的美國妄圖和拼盡家底的英法一起瓜分世界,收到的只有來自英法的白眼。
要知道,從1894年開始,美國的工業產量就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位。
美國在這些帝國主義強國中,如同你學生時代那種逢人就說自己從來不看書,每次考試考第一的同學,看著第二第三考砸了,還要說我也不看書,跟著我一起玩,真是又賊又賤。
當然,在巴黎和會上,同為戰勝國的中國,更是體會到了什麼是“弱國無外交”,隨即引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
美國被英法拒絕後,非常不爽,走上了孤立主義。
一群學渣,以後各混各的。
走的時候嘴裡還罵罵咧咧: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咱們走著瞧。
結果,不到三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爆發了。
德國閃擊波蘭後,英法只宣不戰,得到好處的蘇聯則構建了“東方戰線”。
知道德國實力硬剛不了整個世界的希特勒,在佔領波蘭後立刻向英法發出了和平倡議。
但英法不知道是裝上了還是怎麼的,不予理會。
面對英法的裝蒜行為,希特勒勃然大怒。
那就打,老子本來只想要東歐,現在全都要。
1940年4月德軍攻佔丹麥和挪威。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
此時希特勒的對手,只剩下據守英倫三島的大英帝國了。
三個月,橫掃歐洲。
希特勒說,都是你們逼我的,好好和你們說話不停,非要裝。
那麼歐洲各國打得天翻地覆、千瘡百孔之際,美華人在幹什麼?
美華人依舊是無動於衷,保持中立。
參戰那是不可能滴,做生意可以。
於是我們看到,美國先是借錢給英法打仗,接著往雙方陣營倒騰軍火物資,童叟無欺,價格公道,有錢就能買。
接著搞出一個《租借法案》,免費或有償地向英法及蘇聯等同盟國提供糧食和軍事物資。
講道理,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熬過1942年冬天的可能性非常小。
歐洲各國為了規避風險,通通把黃金搬去了美聯儲銀行,一瞬間美國擁有了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黃金。
1941年時,英法聯軍已經奄奄一息,面對德軍的鋼鐵洪流處於絕對下風。
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磨破了嘴皮子,寫了無數封飽含深情和熱淚的信,請求美華人下場,但美華人仍舊不為所動。
打嘛,當初瓜分世界你們分得爽,現在想起我來了,拜拜了您嘞。
就在英法欲哭無淚之際,日本人感受到了丘吉爾的誠意,真是被老丘的真誠感動到了,決定幫他一把。
1941年12月7日,日本派出6艘航母,441架飛機,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
日本投降珍珠港
這一炸,想必日本人腸子都悔青了。
不僅給奄奄一息的同盟國續了命,還把自己送上了世界之巔,全世界的目光都瞄向了這個亞洲島國。
美國總統羅斯福顧不上做生意賺錢了,合上聖經,正式對日宣戰。
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工業引擎全面開啟,把水燒開,準備下餃子。
30萬架飛機、10萬輛坦克、1500艘軍艦被運往各同盟國戰場,外加兩個核彈大禮包,徹底扭轉戰局。
美華人怎麼會做虧本的買賣。
1944年7月,二戰大局已定。
美國召集44個國家元首,在自家後院的小樹林裡攢了個局,號稱要帶領大家發家致富奔小康。
這次會議上,美華人飽含深情地說:
“咱們以後的國際貿易,要不都用美元來結算吧,看我們金庫的黃金都放不下了,如果你們想要,可以用35美元換1盎司黃金。”
在座的各位都不是傻子,瞬間沉默。
英國更是不服,以前這個世界都是老子說了算,你這是想拉山頭當土皇帝?
但是想到倫敦被炸得那副慘樣,便覺得沒什麼底氣硬剛,以後重建還得靠這貨啊。
於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建立,即佈雷頓森林體系。
美元成了黃金的“等價物”,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業務,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1949年時,美國的黃金儲備佔當時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總額的73.4%,這是戰後的最高數字。
佈雷頓森林會議
一枝獨秀的美國更是在歐洲實行“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重建。
援建確實是援建,但控制才是美華人的真實意圖。
“馬歇爾計劃”讓“黃金=美元=美金”的概念傳播了出去,加深了歐洲對美元的依賴,歐洲各國大量進口美國貨。
這波操作,又讓美華人發了大財。
但美國低估了歐洲生產力的增速,只能讓印鈔機馬力全開,不斷印鈔來穩定市場。
加上北韓和越南戰爭,讓美國軍費劇增,黃金儲備不斷外流。
歐洲那些國家就很擔心35美元還能不能兌換1盎司黃金,在熬過最艱難的那段時期後,小心思來了。
咱們歐洲大部分商品都可以自給自足了,還拿著美元買美國貨幹嘛。
於是,歐洲開始抵制美元,發行自己的貨幣。
法華人最先反擊,時任總統戴高樂用23億美元換了2000噸黃金。
進一步壓縮美國的黃金儲備。
這還嫌不過癮,他又召開新聞釋出會說:
“美國金庫裡金子快沒了,大家快去兌換,先到先得,晚到木得!”
這一嗓子猶如驚雷,讓全世界為之一顫。
瘋狂的擠兌潮如期而至,大家高喊:不要美金,要黃金!
美國總統尼克松急了,耍賴說:
“我宣佈,美元不能兌換黃金了!”
尼克松
自此,佈雷頓森林體系土崩瓦解。
但美國不允許自己失去已有的國際地位,不能讓美元丟掉世界貨幣的作用。
因此,為了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美華人又換了一招。
一枝獨秀的美國更是在歐洲實行“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重建。
(二)拱火中東,薅全球羊毛,靠石油讓美國經濟再次騰飛
在中東有一個傳說,只要你的運氣不是特別差,隨便在廣袤的沙漠裡鏟一鏟子,就會有黑色的液體往外冒。
當懵懂的本地人還在求神拜佛時,西方資本家乘沙塵而來,他們告訴當地人,這些東西你們拿著沒用,還破壞環境,我們來幫你們處理。
真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還是得多讀書啊。
很快,中東的石油開採就被歐美西方人壟斷了,進而衍變出石油“七姐妹”:
皇家殼牌、英國石油、紐澤西標準、加州標準、莫比爾、德士古、海灣石油……
在這“七姐妹”中,美華人獨佔五席,壟斷了中東60%的石油開採權。
商人逐利,資本嗜血。
原本中東各國被西方國家忽悠著喝口湯就可以滿足,但嗜血的資本家貪得無厭。
他們想盡辦法打壓是有采購價,湯都不想給當地人喝,只想給口湯渣子吃。
這讓中東各國無法忍受,欺人太甚,幹他丫的。
“石油是中東人民的資產,應屬於當地國家,外華人不能干涉。”
寧可拿石油澆地,也不讓西方人拿走。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幾個中東產油國決定組隊,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
他們對外發布聯合宣告:
“我們的石油,價格我們自己定。”
這樣一來,中東國家邁出了“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的第一步。
隨著歐佩克成員國越來越多,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嚴重受損。
美華人眉頭一皺,眼睛一轉,計上心頭。
絕不能讓中東各國大團結,必須搞點事。
於是,美國小弟以色列強勢登場。
美國憑藉這步陰招,硬是在逐漸形成一塊鐵板的阿拉伯世界楔入一顆釘子。
於是,這片土地開始天天干仗,幾十年來戰火不斷。
美國一個小弟攪和的整個中東雞犬不寧,可氣的是無論單挑還是群毆,中東各國還拿他沒辦法。
背靠大樹,就是硬。
中東各國一看打架打不過,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
陰招誰不會呢。
為了報復美國,阿拉伯國家宣佈上漲石油價格,同時對美國、西歐和日本實行石油禁運。
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
原油價格從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
油價的暴漲對依靠廉價石油起家的美中中國產生了極大衝擊,瞬間要了美華人的老命。
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4%,GDP下降4.7%。
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的盟友見勢不妙也當起了牆頭草。
處於經濟重建關鍵時期的西歐和日本很快向歐佩克屈服,紛紛和美國撇清關係,他們大喊:“陰招都是美國向你們使的,和我們無關,給條生路吧。”
日本很狂很跳,美國心想西歐不好收拾,你還不好搞,暗地裡把日本寫進小本本,磨刀霍霍,日後算賬。
這場石油危機後,鉅額的財富如滾滾江水湧入中東。
一夜之間,中東產油國就從赤貧過渡到了暴富,群名正式改為“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
僅1974年,歐佩克的石油收入就達到1100億美元,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次財富轉移。
這次石油危機大大出乎了美國、西歐和日本的預料,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
美國既憋屈又惱火,下定決心必須解決油患問題。
於是美國把沙特拉到身邊,帶著沙特王室參觀了一遍自己的軍火庫,邊看邊說:
“看我的航母大不大,核彈長不長,飛機帥不帥,再看看我這把大砍刀是不是又大又長。”
沙特聽得心驚膽戰,對美國的目的也是心知肚明,於是陪著笑臉說:
“大哥,有啥事直說唄。”
美國磨著砍刀說:“要求不多,石油可以漲價,但一定要用美元結算。”
沙特出門前就知道美國是為了石油,想著已經薅了美國的一把虎毛,見好就收吧。
沙特在群裡通知了大家,歐佩克各成員國也紛紛答應適時讓步,逼急了美國大家都沒好果子吃。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次讓步再次把美元扶上了霸主地位。
從此世界各國進口石油,只能先用商品換來大量美元,再拿去中東買石油。
中東產油國則透過賣石油,賺來大把美刀,除了瘋狂炫富,還把錢拿來投資,而投資最好的渠道就是美國銀行和美國股市,這樣錢又回到了美國。
而美國要做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印鈔機馬力全開印鈔就是了,然後去全世界採購商品,讓全世界服務美國。
這就是石油美元環流,美國經濟再次起飛。
從此開啟了薅全球羊毛的時代。
(三)利用經濟陷阱,讓拉美國家失去十年機遇
美國薅羊毛的第一站,瞄準了隔壁拉美小弟。
我們都知道,現如今的幾大洲的國家,除了非洲國家就數拉丁美洲國家最窮了。
為什麼呢?
因為拉美國家遇人不淑,跟錯了老大,掉進了美國老大部下的資本陷阱裡,半條命都被忽悠沒了,至今沒有緩過勁來。
一個經濟水平低下的落後國家,正常的發展路線應該是:
初期:出口農作物、礦石,或者快消品等廉價商品,以此來賺取大量外匯,再回頭反哺國內工業,搞各種基礎建設,比如:要想富,先修路。
中期:搞好基建,建立初級工業體系,出口鋼鐵、玻璃、等工業商品賺取大量外匯,再回頭髮展國內高新技術行業,逐步淘汰勞動密集型產業。
後期:出口武器、晶片、汽車等高科技產品,開始進行國外投資,發展金融和網際網路產業。
上面三個步驟,基本是一個國家走向富強成為發達國家的必經之路。
但拉美國家不一樣,因為有個好大哥,他們決定不走尋常路。
拉美國家受到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影響,向老大美國借了很多外債來發展國內經濟。
並投桃報李,開放了國內市場,允許大哥家的資本和商品自由進出。
等美國物美價廉的商品進入到拉美國家市場,剛有點起色的拉美本土企業,被一拳打回解放前。
團滅。
當然,跟隨美國商品進來的,還有資本。
商人逐利,資本嗜血。
美國的資本不願意把錢投到拉美國家的基礎建設中,因為沒搞頭,來錢太慢。
於是他們把錢投入到房地產和股市,把拉美國家的金融泡沫吹得大大的。
眼看股市和房價飆升,當地人瞬間眼紅,搞什麼實業,統統進來當韭菜,兄弟們衝啊,把錢扔進股市,坐等回家數錢。
一切看上去都那麼美好,拉美人民做夢都在數錢。
直到1979年,美聯儲宣佈加息。
大量資金從拉美地區流向美國銀行,只剩下被薅的沒毛的羊,在高位當了接盤俠。
美國此舉背後的經濟邏輯是:
美聯儲宣佈加息,在美國銀行存錢或借錢的利息就會上升。
這樣一來,從美國銀行借錢的人或國家只能馬上還錢,因為拖得越久利息越高,最後底褲都賠沒了。
而沒有借錢的人或國家,也會想盡辦法搞些錢存進美國銀行,吃高利息。
這一下徹底搞蒙了拉美國家,原本星光閃耀的“繁華經濟”,在資本撤離後迅速滅燈,地產和股市的泡沫當初有多大,炸出的空白就有多大。
拉美人民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加上被遺忘的工業建設毫無進展,拉美國家失業率飆升,經濟崩盤,哀嚎一片。
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人民還以為富貴在望,做夢都會數錢,殊不知這一切都是美國的資本給他們營造出來的幻覺。
夢醒即夢碎。
拉美各國面對國內破敗的經濟問題引發的社會動盪,只能想辦法轉移國內人民的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最好的法子就是對外戰爭。
一旦贏了,不僅鼓舞人心,還能振奮國內經濟的發展。
阿根廷站了出來,決定給拉美國家做個表率。
1981年,阿根廷在時任總統加爾鐵裡的帶領下,取得了通貨膨脹率600%,GDP下降11.5%的好成績。
這個曾經的南美巴黎,世界第八大經濟體的經濟已經瀕臨崩盤。
阿根廷人民天天咒罵這群武夫亂國,紛紛走上街頭抗議。
加爾鐵裡非常著急,他需要阿根廷人民忘記600%的通脹率,他需要阿根廷人民振作起來,就像1978年阿根廷男足奪取世界盃冠軍那樣,舉國歡慶。
於是阿根廷和英國的歷史遺留問題——馬島主權問題,被炒作成了影響國運的話題。
為了維持執政的“正確性”和“延續性”,加爾鐵裡決定放手一搏。
他還特地跑去華盛頓拜訪美國總統里根,試探性地問道:
“大哥,小弟要混不下去了,只能去打英國轉移仇恨了,您覺得呢?”
里根沉默片刻:
“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倆鬧矛盾,我不管。”
里根一句我不管,讓加爾鐵裡誤以為美國默許了自己打英國的想法。
加爾鐵裡
自以為得到了老大的支援,加爾鐵裡覺得自己一定能行。
大吼一聲:
“二營長,把我的阿根廷炮拉出來,打!”
很快,1萬阿根廷軍人突襲馬島,把200名英國守軍打得落花流水。
你沒看錯,馬島上的英國守軍只有200人。
加爾鐵裡成了阿根廷的國家英雄,阿根廷全國沉浸在歡樂的海洋,就如同那年世界盃奪冠一樣。
笑得像菊花綻開一樣的加爾鐵裡賭得就是13000公里外的垂暮帝國,不會遠赴重洋來阿根廷搞事。
然而,他賭輸了。
英國首位女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不能忍。
加爾鐵裡需要戰爭轉移仇恨,撒切爾夫人也需要。
她不僅要轉移民眾注意力,還要提高衰敗大英帝國的聲望。
於是英國全軍出擊。
這時候說不管的里根也變臉了,指責阿根廷佔領馬島是可恥的侵略行為。
里根:跟誰倆呢?是吧大妹子。
撒切爾夫人:兄妹情深。
加爾鐵裡:小丑原來是我自己。
毫無懸念,英軍勝。
這場戰爭的爆發,讓留在拉美國家的歐美資本家徹底失去信心,那些在股市和房產泡沫破裂後,選擇駐足觀望的人全部撤資離開。
美國還不忘再撒把鹽,美聯儲再次加息,拉美經濟正式崩盤。
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最先暴雷,第一個宣佈還不起債。
緊接著,巴西、阿根廷、秘魯、委內瑞拉等國紛紛宣佈暴雷,都還不起債了。
1986年底,拉美各國的欠款達到1萬億美元。
此時歐美資本開始下場收割,那些破產的房地產、礦業、股票都被他們抄了。
此外,美國控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借錢給拉美國家,美其名曰支援,實則趁火打劫。
IMF的條件是:拉美國家每年40%的財政收入要拿來還債,同時開放外匯市場和金融市場,並削減政府開支專心還債。
這是條件嗎?
這明明是喪權辱國的戰敗條約啊。
20世紀80年代,被稱為拉美國家“失去的十年”。
但事實上,拉美國家失去的可不止十年,一步落後,步步落後,至今拉美經濟仍然半死不活。
說起拉美這些國家的發展危機,引爆危機的導火索是美聯儲加息,但根本原因還是走錯了路子,各國自身經濟脆弱。
再直白點說,他們的老大,美國就不想讓他們站起來,只是把拉美國家當成了一隻待宰的羊,喂點草薅把毛,再喂點草,再薅把毛。
這可稱之為新時期的“金融殖民”。
好了,拉美的韭菜差不多了。
薅完拉美,美國的下一個目標,盯上了日本。
(四)搞垮日本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對日本實行了單獨佔領,成為了美國抗衡蘇聯的橋頭堡。
日本正式成為美國的小弟。
既然是小弟,那也算是自己人。
從廢墟中重建的日本,雖然滿是屈辱地簽訂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但也從美國手裡獲得了大批軍火訂單。
依靠美國爸爸賞的飯,日本重工業迅速復甦。
1970年,日本的GDP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強勢崛起的日本對美國的國內製造業產生重大沖擊。
繼摧毀拉美經濟後,美國這次終於把矛頭對準了日本。
戰後重建的日本,憋著一口氣發展經濟。
憑藉先進技術生產出物美價廉的商品,向全世界分銷。
賺取大量外匯後,反哺國內產業,一步步完成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速度只能用突飛猛進來形容。
但野心勃勃的日本人,不滿足於只生產廉價的商品,他們要賺大錢。
怎麼賺大錢呢?
造車、造晶片、造電視、鍊鋼、搞機床。
特別是造車,差點搞死美國的汽車產業。
在美國往事第二篇文章裡寫到過,美國在中東產油國瘋狂打壓原油採購價,湯都不想給當地人喝。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中東產油國聯合起來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
他們對外發布聯合宣告:
“我們的石油,價格我們自己定。”
為了報復美國,他們開始瘋狂拉高石油價格,同時對美國、日本和西歐實行石油禁運。
這一舉措不僅讓中東國家一夜之間從赤貧過渡到了暴富,還引發了石油危機。
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
油價的暴漲讓依賴廉價石油的美國損失慘重。
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4%,GDP下降4.7%。
1979年,又迎來了第二次石油危機。
兩次石油危機堪稱美國汽車製造業的滅頂之災。
然而,兩次石油危機卻給了日本汽車鹹魚翻身的機會。
到今天大家都經常唸叨,想省油,買日產。
在當時恨恨地戳中了美國汽車的痛點。從此之後,日本汽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橫掃歐美,出口量一路飆升,擠壓的歐美本地汽車品牌苦不堪言。
到1980年,日本汽車超越美國,銷量成為世界第一。
在世界製造業份額中,日本佔據了20%的半導體、30%的汽車和50%的機床市場。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日本人殺瘋了。
在金融市場上,日本當時還是美國最大的債主,持有資金量佔紐交所交易量的25%。
同樣是1980年,美日商貿赤字達到500億美元。
美國無數工業產區遭受無情打擊,大批工人失業,很多企業無奈破產。
殺紅眼的日本決定趕盡殺絕,完全沒有想著給老大一點臉面和活路。
除了重工業領域外,日本還把手伸向了輕工業市場,電視、音響、冰箱等全軍出擊,瘋狂搶佔美國市場。
沒有活路的美華人怒了,開始“反-日遊行”,砸車、砸冰箱、砸電視,只要是日本品牌,通通砸掉。
日本:大哥,咋還玩不起?
美國:小弟,你有點飄啊。
因此,為了復活“強大的美國”,美國決定打擊報復日本。
首先是提高關稅,限制日本產品的出口。
然後對日本汽車和其他電子產品進行反壟斷調查,並禁止日本企業收購科技產業。
最後,逮捕日本企業高管,理由是涉嫌竊取IBM的技術。
朋友們,美國80年代用在日本身上這一套眼熟不眼熟?
是不是就像發生在昨日一樣?
只能說,玩不過就耍賴,老無賴了。
說回日本,面對美國的一系列措施,日本對自己的地位認識得很清楚。
捱打要立正,掙扎都沒有,因為沒用。
日本相當配合的主動限制出口,自己降低關稅,主動對美國開放市場。
但日本之前的勢頭太猛了,即便美國給它拉手剎,依舊止不住前進的步伐。
一時間,美國的無賴手段並沒有扭轉美日直接的貿易逆差。
美國意識到這些手段沒啥用,於是更陰的招數來了。
美國拉著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在自家酒店攢了個局。
在飯桌上美華人說:“兄弟們,大哥最近日子太苦了,要不你們貨幣都升升值,給大哥家的產業留點活路。”
英法德雖然心有不甘,明面上也配合。
只有日本沒啥發言權,因為他是美國的小弟,大哥們說啥就是啥。
1985年9月,美英法德日在紐約廣場酒店簽訂了《廣場協議》。
主要內容是:讓英法德日的貨幣升值。
明面配合美國的英法德三國,只是給美國搭個臺看它自己唱戲,所以三家的貨幣都沒有升值,美國也無所謂。
倒是大哥們唱戲的日本才是美國真正要收拾的物件。
作為小弟,日本不能像英法德那樣陽奉陰違,只能聽老大的話讓日元升值。
表面上,美國的目是讓日本產品賣的更貴,失去出口優勢,拯救美中中國產品。
而日本政府覺得,日元升值了也不會動搖日本經濟,聽你的,升!
但實際上,美國真正的意圖就是像搞死拉美國家一樣,給日本佈下經濟陷阱,狙擊日本金融,徹底摧毀日本經濟,曾經被日本吃下的好處都得吐出來。
可事實是,日元升值後並沒有按照美國預想的劇本發展。
因為日本人太狠了,為了賺錢拼盡全力壓縮成本,即便日元升值了,日本產品依然可以在出口中賺取利潤。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風險意識也很高,不炒股,不炒房。
雖然說風險越高,收益越高,但是我不愛冒險,寧可不要高收益。
這樣一來,即便日本放開金融和四川,美國華爾街的巨頭也拿日本人無可奈何,人家不上套啊。
看著美國依然沒有佔到便宜,美國總統里根急得頭髮都白了。
於是繼續逼迫日本減稅,擴大內需。
讓你日本人手裡多點閒錢,多買點美國貨。
日本照做了,還實行了一個新政策:減稅1萬億日元,投入5萬億日元擴大內需。
日本,終於玩崩了。
本就手握巨資,無處可花的日本老闆們,看著製造業利潤越來越低,覺得沒啥搞頭了,那就把錢投入股市和樓市吧,反正錢閒著也是閒著。
拉美國家怎麼死的,日本人難道看不見嗎?
當年美國資本把錢投入拉美國家的房地產和股市,股價和房價飆升,當地人瞬間眼紅,搞什麼實業,通通進去當了韭菜。
看韭菜差不多了,美聯儲宣佈加息,拉美人民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日本人民走上了拉美人民的老路子。
無視前車之鑑,正中美華人下懷。
日本人開始攜帶鉅款投資金融市場,沒人再想著搞事業了。
大量資金進入股市、樓市,局面開始失控。
美國的資本巨頭等這一刻等太久了,一股腦的開始進場,把日本的金融泡沫吹得大大的。
從1984年到1989年,五年裡日本房價上漲兩倍,股市上漲368%。
東京陷入癲狂,迷失的日本人感覺有著花不完的錢。
眾人皆醉時,也有人間清醒。
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就感到了情況不對:“明顯的異常現象,所有人卻都將其視作理所當然。”
1987年,野口悠紀雄在雜誌上刊登了自己的文章,標題就是《用泡沫而不斷膨脹的土地價格》。
然而,紙醉金迷的生活讓日本人陷入瘋狂,他們不在乎野口悠紀雄的擔憂,紛紛無視了他的警告。
日本人甚至發起了瘋狂的“收購美國計劃”,洛克菲勒大廈、美國環球影業公司、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等相繼被日本人收購。
超過6000億美元的資產被日本人掌控。
日本站在時代的風口上,迎著狂風飄揚。
歐底庇德斯說過:“上帝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瘋狂的日本人不知道,他們的老大美國已經笑得合不攏嘴。
從1989年開始,美聯儲故技重施,把10年前用在拉美國家身上那一套再次搬了出來,開始加息。
於是熟悉的一幕又出現了,大量的熱錢開始逃離日本樓市和股市。
但是與拉美人民很快被薅光羊毛不同,日本太繁華了,太有錢了,加息這個戲碼一時半會沒薅死日本。
美國只好使出必殺技,一招釜底抽薪,扼殺了日本的經濟命脈。
美國叫來日本,說要簽訂一個對賭協議,主要內容是:
美國賭日本股市跌,日本賭日本股市漲。
如果日本股市指數上漲,日本贏;
如果日本股市指數下跌,美國贏。
為了穩住日本,無論上漲或下跌美國都會支付給日本一筆錢,讓日本有一種旱澇保收的錯覺。
當時的日本股市如同喝了興奮劑的紅牛,牛氣沖天,日本人想當然地認為根本不會跌。
所以,美國都沒有逼迫,日本就自己簽了。
於是,出現了歐美資本大團結的畫面。
他們聯合打壓日本股市,讓日元暴跌70%。
日本經濟崩盤。
曾經被日本收購的美國企業,正如美國當初打算的,都吐了出來,連帶著日本很多企業先後破產,被歐美資本抄底收購。
無數日本人在那一天走上天台,帶著疑惑和不甘,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日本經濟陷入長達20年的停滯不前,至今還活在當初的陰影裡。
美國讓拉美國家“失去了十年”,讓自己的小弟日本“失去了二十年”。
真大義滅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