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殷鋒海
-
2 # 極客摩天輪
我覺得兩家人建立生態的概念不一樣。
先說樂視,樂視是圍繞著他的影片體育資源建立的生態,所以樂視先出了電視,然後也入局手機。不能說樂視手機怎麼樣,畢竟它一開始推出手機就是為了給你一個便攜的移動端電視。而連通這條生態鏈的就是樂視影片會員,樂視也是依靠這個來賺錢,就是所謂的生態補貼硬體。
但是現在樂視還入局汽車行業,這我至今沒有弄懂,可能真的是為了講故事,也可能真的是賈躍亭有個造車夢吧。反正我是沒理解造車對樂視生態有什麼幫助。
我理解下的樂視生態其實還是圍繞著樂視的眾多版權資源構建的,關鍵點就是內容付費,這是一個小的生態環。而汽車只是樂視想要構建的另外一個生態環的中心點,透過汽車向外繼續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態環。最後將一個個生態環相交就成為了樂視生態。相交方式就是透過樂視雲的構建,說白了就是賣會員。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理解,樂視官方的宣傳……嗯,就看看吧,反正我是沒看懂。
然後是小米生態,這個其實極其簡單。小米需要乾的就是雷軍喊出來的新國貨,想要的就是佔領使用者的生活。小米一開始是推出手機周邊配件(像是移動電源之類的)。這時候根本還不是生態,但投資紫米確確實實給小米生態的構建來了一個美好的開端。
隨後小米開始到處投資,構建生態鏈。米家的成立是小米生態步入正軌的標誌。小米生態就是透過米家APP這個平臺的連線,推出眾多有一定可玩性,質量又還行的生活用品。像燈具,開關,插線板等等。然後又繼續搶佔一些非智慧市場,比如花花草草,90分,電飯煲,納恩博這些在乾的事情。然後又推出眾籌平臺,引入一些有趣的但是不值得投資的公司,像水杯,毛巾。
總的來說,小米生態就是要人買任何東西都能想到小米公司。
所以現在能看出小米和樂視構建生態的理念其實是不一樣的。樂視是完全親力親為,極度依賴使用者粘度,以內容版權為中心向外輻射手機電視這些,透過樂視會員相互連線,形成一個生態環。(大概以汽車為中心又是一個新的生態環)這樣的表現就是樂視手機的使用者大多是樂視網的粉絲,也應該要喜歡樂視電視,甚至也要去喜歡樂視腳踏車,汽車。小米則不一樣,以投資公司為主要手段。更像是一些相互不連線的離散的點在一個叫米家的平臺上,但是平臺只是為了告訴使用者你買的東西是小米家的,沒有任何強制性質,使用者完全可以買了路由器但是隻用路由器獨立APP管理,根本就不下載你米家APP。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有很多人都說自己是除了小米手機以外的米粉,這對樂視來說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對小米來說它還樂得看到這樣,所以推出了米家,以後就可以說自己是米家粉絲了。所以小米生態並依賴使用者黏性,你可以喜歡我生態鏈裡任何一樣東西,而討厭別的一些東西,這都無所謂。你再討厭我的空氣清淨機但你依舊可以買我的燈具,買我的平衡車。
所以要加入樂視生態,你需要加入一個完整的環才能體驗。而要加入小米的生態,你只需要隨便買一樣你生活中好像有需要的東西,你就進入了這個生態了。相應的,樂視使用者能夠明確的感受到我在樂視生態下受惠。但小米使用者(除手機電視外),對整個小米生態沒有太強的認同感。所以不能說誰優誰劣,還是要看它們各自的發展。
(我相信如果樂視能撐過現在這關,未來生態一定會越來越完善,生態環會越來越多,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樂視生態。)
-
3 # 風裡的鳥
這還用對比?一個是內容生態,一個是圍繞家居周邊硬體生態,,,成功的當然是小米的了,樂視範圍明顯狹窄,不是一個級別,樂視總體是電視,手機,影視體育等內容生態建設,而小米是根據米粉周邊的生活場景搭建所有需要的產品,比如好玩的平衡車,平板,電視,硬碟路由,手環,插排,對講機,米兔,,,樂視的難度小很多,
-
4 # 無法兌現的諾言
個人還是看好樂視的。 首先,先說樂視吧。內容上從樂視網到花兒影視,從樂視體育到樂視文學。硬體上從智慧電視到手機,再從手機到汽車近期還有樂視金融。一個比一個高大上,大家都在質疑樂視步子是不是太大,每年依靠PPT就是一個業務,人稱"PPT公司"。似乎每一個熱點的領域都有樂視的身影。這無形中就給樂視這一總品牌加分不少,提到樂視,想到的是各種高階產品,僅憑這一點,就可以判定樂視在像上走,雖然說走的很艱難。不知你發現沒發現,樂視不論進入每個領域,都是自己搞研究,是自己頂著壓力完全的創新啊,從這一點看,比小米抄襲各家企業出各種各樣的智慧家居強太多了。這才是中國企業應用的風範,樂視打造的就如同當年蘋果一樣,閉環的生態系統。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罵樂視,有得因為讀書少,有的缺乏獨立思考等各種原因,樂視由樂視網到樂視影業的過渡可以說很成功,有超級電視到超級手機也和成功,還有表現不俗的樂視體育、網酒網,樂視這一路走得艱難但值得稱讚。在資本市場以千億的市值承受住了市場的檢驗,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再說小米吧。從米2之後的小米手機基本上沒有令人滿意的,本來以為近期米MAX的表現那麼好,以為小米招到了自己發展之路,但隨後的紅米4A把我的想法又拉了回來。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紅米4A的產品出現,是為了雙11的銷量冠軍嗎?就是那透過這一款價值499元的手機拿到了銷量冠軍又能怎麼樣?品牌二字,不知道小米內部是怎麼考慮的,米MAX剛樹立的形象又被毀了。銷量是一時的,品牌才是永遠的。小米品牌跟紅米區分度太小。而且不斷往低端走簡直是再自掘墳墓。近期的聯想把低端的全砍了,只留下摩特羅拉這一個品牌,華為手機剛起步時,也是把低端運營商市場全砍了。從低端走高階是根本行不通的。至於其他所謂小米生態的產品,一是大規模抄襲別人,二就是沒有選擇的去涉及。這對小米品牌是一個巨大的傷害。還有所謂的小米生態,除了濫竽充數,還剩下什麼?近期陳彤的離職基本就告訴我們答案了。
-
5 # MrI曾經I
個人覺得小米,但也不能說樂視就失敗了。
這兩家生態不大一樣,他們的最終目的好像也不太一樣。
樂視是圍著樂視網打造生態,以樂視網自身的內容來吸引使用者,它最終的目的是付費會員!像電視和手機都是藉助樂視影片這個優勢為賣點,讓你知道樂視影片的內容,吸引你,為之付費!但是最近又在造車了,我就看不懂了!可能賈躍亭感覺汽車是下個風口,手機起的晚沒有啥成效,所以汽車必須抓住吧?不過步子有點大了,貌似最近閃了腰了!?現在也是各種負面訊息啊,估計不大好過。
雷軍的小米就厲害了,你家裡能通電的,他大部分都在賣了,不管手機,電視,電腦,電飯鍋,甚至電燈,電池等,不管智慧的還是非智慧的都賣,衣服,毛巾,牙刷,簽字筆都賣!所以大家都調侃,小米百貨商店嘛以前一個月的工資能買下小米所有的東西,現在嘛。。所以看見沒,雷軍就是要把你家所有的東西換成小米的,甚至你最好也成為米粉,說不定不久的將來小米地產上線。。小米現在瘋狂投資生態鏈,而且還開銀行,做金融理財,做保險,做直播,反正幾乎囊括各個領域。不得不佩服雷軍的眼光,真的高瞻遠矚!最近又釋出了自研發的手機晶片處理器,擁有了高階核心技術,不得不佩服!而晶片以後會在智慧家居里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小米下的棋很大,大到你無法想象!
所以我覺得小米會更成功一些,而樂視在影片領域還是蠻有優勢的,總之大家都加油吧
-
6 # 安然33475847
小米是扯旗借兵佔地拓疆,打點拉麵,每一步都是實打實的。反觀樂視,其所吹的所謂生態,一直講夢想,講未來,從影片終端到汽車,從未有一項業務真正盈利,從未在某個領域做到真正具競爭力,一直邊講情懷談夢想,一邊瘋狂融資,只要一環斷,則全盤死棋。
-
7 # 範治法
我個人覺得是小米能成功,生態,就像食物鏈一樣,一環扣一環,小米是從最底層開始做,也就是手機,而且目前看,手機已經成功了,然後他才做其他的,像電視,遊戲,影片,拋開其他的不說,就手機而言,小米的雲服務我已經離不開了,而樂視的雲服務差很多,就目前看,小米的發展更靠譜一點。
樂視,他首先是圍繞著影片開始做的,圍繞著體育方面,然後做的電視,但是相對而言,電視的需求量要比電視少很多,我最不明白的是樂視為什麼做汽車?我實在是不明白!!!
-
8 # 邏輯雜貨鋪
樂視的根本就算不得生態,上面那麼多水文,看著明顯都口是心非,樂視更像是影視運營公司,不過哪方面比也沒優勢,跟央視和各大衛視沒任何可比性,也沒有愛奇藝優酷騰訊影片做的好,電視算是對資源有傳承互補,手機意義不大,看樂視用誰家手機都可以,沒看出樂視手機存在的必然性,圍繞影片網站做文章,生態價值不大,可以說目標錯位,不如專心做影片,不斷豐富影片型別,突出獨有資源,用海量優質內容覆蓋客戶,這才是正確生態鏈方向,賈老闆有錢時候應該多投資新媒體公司,影片工作室,強化內功,可惜樂視跑偏了這是。
小米在智慧硬體物聯網方面走在國內前列,世界也是領先的,你找不到這樣的類似公司,產品間看似沒有多大的聯絡,但傳播的品質價值觀卻相互促進,生態鏈企業分工明確,小米公司統籌相得益彰,可以說生態已經產生,相當出彩,未來規模不可限量。
-
9 # 快意人生11599888
樂視生態鏈這個提法本身就有問題,樂視的那些東西對人的黏性是完全不夠的,而且產品本身都有很多這樣或那樣比較明顯的缺點,宣傳方面太眼高手低了,過於誇大其詞,導致年輕人較反感樂視,也導致了再獲取一定使用者後口碑越來越差,樂視現在有融創的投資,好好利用還有一點點生存的機會,不好好把握肯定繼續不下去的,理智的人越來越多,說大話,空話,假話總有一天會被戳穿
-
10 # 使用者2955528245
不說別的,借用思聰前幾天的一句話吧,樂視生態要是能成我吃翔。
樂視哪裡有什麼生態,騙錢而已。另外,這個問題的提問者和回答者都是樂視水軍吧應該。
樂視能和小米比?
回覆列表
樂視電視有自己的版權,有固定的客戶,但都是基於樂視網產生的,他的主要內容也是樂視影片,具有嚴重的排他性,而小米盒子和電視卻可以和優酷和愛奇藝合作,擁有豐富分版權,具有開放性,而且小米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對硬體製造的產業鏈有一定的控制,應該說在硬體製作上比樂視更勝一籌。綜合來說:樂視就是一個善於講故事的,佈局很多,但是成效不是很大;小米也在講生態鏈,是拿錢任性的入股和整合資源,還是小米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