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ichael的小辮子

    華語天花板過譽了,《以父之名》的編曲巧思是天花板,整體音樂性不如《夜的第七章》

    人人都說《以父之名》很厲害,是華語天花板,但你問為什麼厲害。他只能憋出一句“首發50個電臺,累計8億人傾聽”。這本身就是個商業噱頭的新聞。當年《葉惠美》專輯的主角不是《以父之名》,而是《東風破》。《東風破》的恐怖現象級才是周杰倫生涯事業進入內地的轉折點

    原因是當年的審美只能聽懂《東風破》,聽不懂《以父之名》。而如今《以父之名》的口碑和聽眾逆襲的原因:

    在於洪敬堯完美的編曲巧思,具有時代突破性,超出了十年左右的時代審美。但是在作曲和作詞上,存在著早期周杰倫團隊部分稚氣不足。《以父之名》的作曲過於簡單,內容度不足,作詞不在黃俊郎巔峰期,略微薄弱。後文具體闡述。

    《葉惠美》正式上線後,《東風破》收聽斷崖現象級,後續在周杰倫2004年進入內地發展後,於2005年《葉惠美》一首《晴天》圈粉全國初中、高中生。2010年之後,2005年的學生黨長大,上大學開始有時間看《教父三部曲》,《以父之名》這時候才慢慢火了。

    《以父之名》的審美是有門檻的:

    審美年齡在20-22歲之後,東風破在13歲,晴天在17歲,這種門檻主要體現在編曲情感表達上。《以父之名》彌補了《東風破》、《晴天》的內容度和成熟性審美,具有編曲的完美性巧思,讓如今《東風破》和《晴天》都略顯疲態之下,成為了周杰倫的音樂內容標杆。

    但《以父之名》只獲得了一個音樂獎項,是編曲獎,第4屆百事音樂風雲榜年度港臺及海外華人最佳編曲獎,這是個非專業性的野雞獎。不論從早期的市場反饋,和音樂獎項表達上,《以父之名》還是沒有受到市場認同的。

    我個人認為“《以父之名》是華語編曲巧思天花板“,這句話還是非常恰當的,重點在編曲巧思,而不是編曲。說《以父之名》是華語天花板,我還是遲疑,認為有點過譽的。

    《夜的第七章》音樂性上,在鍾興民完美的絃樂編曲和黃俊郎的生涯巔峰封神作詞,我個人認為比《以父之名》更具有音樂性統一性。雖然兩首歌都是周杰倫,左手給右手,笑。

    以下以編曲、作曲、作詞、音樂立意四個部分來具體分析《以父之名》。

    1:編曲:《以父之名》與眾不同的核心。

    首先簡單解釋一下什麼叫編曲,就是給歌曲的最終精包裝,將作曲、作詞、配器、和音做銷售前的完美美顏精包裝。可能有點點抽象。

    “啊~!啊~!”

    《以父之名》開頭兩聲女高音的尖叫,就是編曲。貫穿音樂的,合成器電子音色的旋律就是編曲,整體的暗黑風格就是編曲。前奏90年代西海岸風格就是編曲。

    大部分人聽完《以父之名》後,只會記住三個點:

    第一個,開頭的女高音尖叫。

    第二個:貫穿音樂不斷重複的合成器電子旋律;

    第三個,義大利歌劇後,瞬間的突兀嘭嘭嘭槍聲。

    第一個和第三個是最多人的記憶點,很多人不記得《以父之名》的歌名,卻記得兩個女的在尖叫。

    那麼我告訴你,這三個記憶點,全是編曲人的主要工作,也就是洪敬堯展80%的功勞。剩下20%是周杰倫的製作人方向,比如第三個槍響就是典型的《雙截棍》鋼琴間奏思路的強烈反差對比。

    第一個:“啊!”音高A5,這是一個跳出常用音區的女高音和聲,從音高上將,就已經超出了正常聽覺範圍,很多人說像嗩吶。的確像,音高等於高音嗩吶的高音,音色十二泛音區的集中度也偏向尖銳刺耳的穿透力。從音樂的開局進入,洪敬堯做出了屬於他的名場面,開局王炸。

    第二個,通篇的電子樂合成器音色的重複,這實際上是歐美風格典型的編曲思路,歐美流行音樂大部分都是依附於1645型別的四排重複和絃和重複音軌來完成記憶點強化。

    第三個的歌劇接槍聲,是屬於周杰倫的大體知道思路,洪敬堯完成的落實,將義大利歌劇參與了進來。因為義大利最有名的就是歌劇的所謂正統之都。和主題很大。

    三個驚豔點,都是以編曲為主體。看到這裡,你是不是突然有點明白我為什麼說《以父之名》是編曲巧思天花板,而整體音樂性不如《夜的第七章》了?因為對於音樂而言,《以父之名》的編曲有120分,但是作曲只有80分,作詞只有85分。

    2:作曲;

    枯燥預警:

    看看這樸實無華的Dm和絃,因為整體的基調在於說唱,而這首歌之中,咬字的方式就是非常獨特只屬於周杰倫的咬字,這首歌也是被人詬病咬字不清的典範之中的典範。

    說唱的主要作曲思路,被周杰倫放在了尾音處理上,做了大量的切分音和轉音。有一點把說唱當成流行在寫,在除了切分和轉音,整個作曲部分你看不到其他的本該具有周杰倫最大特殊的作曲巧思存在。

    整體音區,都是一個三組和部分四組的咬字音區,低音過於密集,而且又是咬字很多的說唱,加上週杰倫的咬字方式,整體歌曲的主要作曲部分,個人感覺抓不到重點,記憶點。這也是為什麼說洪敬堯的編曲優秀的原因之一。因為的確周杰倫的主歌旋律再給編曲做陪襯。

    從《以父之名》後,不論是《夜的第七章》還是《稻香》周杰倫在說唱的咬字音區上,都越發嫻熟,知道需要配合高音區的咬字,才具有基本的流行性。比如《稻香》的開口咬字音區,就非常完美,具有聲線聽覺。

    《以父之名》的暗黑風格,導致了作曲不適合流行性聲線表達。此外有一個間奏的高五度演唱,就是仁慈的,很多人說那一段很驚豔。但我想說,從作曲的角度和聲樂角度,那一段有一點炫技大於內容的味道。不如《夜的第七章》女歌手:如果邪惡是華麗殘酷的樂章、FFFFF,黑色的墨,讓人記得住歌詞。《以父之名》的歌詞你不去查,我只記得“仁慈的父”。

    《以父之名》的作曲不能說不好,只能說這是脫離了華語流行音樂的暗黑風,洪敬堯是個大師,大師不符合華語受眾口味。後續的鐘興民的《夜的第七章》才是更好的華語審美風格的暗黑風。

    這個時候周杰倫顯然是在模仿《教父》缺乏一定的音樂性底層巧思,而不是將他在《雙截棍》之中的自如感。而且黃俊郎也是剛剛和周杰倫合作,作詞並沒有網上誇的那麼好。音樂是要講究真材實料的,不要愛屋及烏。

    3:作詞;黃俊郎初登舞臺,略顯稚氣。

    《以父之名》是黃俊郎作詞生涯之中的第三首作品。第三首作品,天才也要講究積累和閱歷。

    一個剛剛出現的新人作詞人,能按照周杰倫的要求把《以父之名》的作詞寫出了,就已經非常完美。

    黃俊郎的文字風格是碎片化細節意向和音樂邏輯表達,但是在以父之名之中,周杰倫給的音樂立意,讓黃俊郎難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周杰倫寫《以父之名》的原因是基於他的生父周耀中的成長缺失,和周杰倫對於《教父》的喜愛,這是以父之名的音樂立意切入點。

    黃俊郎交給周杰倫的答卷已經比較完美,黃俊郎將父親在西方的“一位三體”,親生父親、教父、天父,三層意義在歌詞之中都表達了出來,而且不同的父親擁有不同的完美刻畫,已經非常難得。

    但是表達不是黃俊郎的強勢點,劇情和敘述才是黃俊郎的強項。在《夜的第七章》之中是把歌詞當成短篇小說來寫的。文字之中存在劇情流動。

    而《以父之名》顯然沒有缺乏一個文學性的劇情推動,而是一個基於周杰倫對於《教父》的喜歡,用文字表達,MV的畫面去補充。但歌詞講究的是歌詞標準,這就是以父之名歌詞的缺陷,是基於《教父》劇情的破碎化整合。

    這樣的作品在音樂立意上就明顯處於對於作詞人不利的點。將《以父之名》的歌詞和《夜的第七章》相比,顯然黃俊郎在《夜的第七章》之中才能說一句封神之作,完美的劇情、完美的音樂性。

    綜上,看看就好。

  • 2 # 核大壯

    周杰倫歌也就是80後的喜愛,經典是能跨越好幾個年代的,像羅大佑,鄧麗君,李宗盛,beyong等等的歌,多少年過去了還有人傳唱,周杰倫留下了什麼經典?可以說國語的衰落就是從周杰倫開始的,從模仿歐美,好好的國語非要吐字不清,旋律聽個熱鬧後什麼印象也沒留下,周杰倫的捧出來的高度正是華語樂壇的悲哀!

  • 3 # 渴了只喝牛欄山

    音樂其實我不懂,只是喜歡旋律。杰倫的歌,剛出來其實都不大受眾,就是聽著聽著,發現身邊的人都在聽,然後大家都聽順了,也就喜歡了。

  • 4 # 子非魚101708

    大多數是人云亦云,假裝高深,聽眾大多不懂作曲編曲的神妙,但是聽眾最淺顯的感受絕對是真實的,沒有幾個人會迴圈播放以父之名,市場的認可才是最大的證明,我始終覺得,夜曲才是周杰倫的巔峰,沒有什麼之一,當年聽到這首歌,我就覺得,他在音樂上的成就,只剩‘下坡路’了,因為我不信他還能寫出比夜曲更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手機系統要不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