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然12345
-
2 # Jeremy178033138
那就看你怎麼選了,富士xt2的操控會略好於a7R2,但是A7R2的感光元件比xt2的大,而且有很多場景是A7R2拍出來的比較好;所以要我在這裡面選的話,那我首先推薦a7r2,然後再推薦xt2。
-
3 # 萬紫千紅140816833
A7系列加FE55和2470F4也能滿定曰常拍攝。
4,A7糸列勝在全畫幅輸在直岀資料量,富士好在直岀輸在殘幅。學習成本應該是富士低些。如果現在讓我選擇會選A7m2配55和1635O。回答問題不好,請見諒!
-
4 # Da老王Photo
重量a7r2>a72>xt2
畫質a7r2>a72>xt2
使用體驗xt2>a7r2>a72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選起來很輕鬆,不知道的人使用別人的答案最終也會發現不得不面對自己的真實需求。
-
5 # TheLensLab
個人認為,xt2在這三者的比較裡基本沒什麼可選性了,機身比a72套機還貴,發揮全部效能還需要再買手柄。買了手柄後體積又增加,失去了微單便攜性。半畫幅比另外兩者畫幅小,鏡頭少,鏡頭價格甚至比FE還昂貴,廣角還要損失焦段。除了“外觀”稍微出眾一點,實在沒什麼理由購買。
在看兩款a7,基本就看自己預算買就好了。有錢a7r2,沒錢a72,不急用甚至可以等年底的a73(不過價格會相對貴一些)。
價效比來說,對於消費使用者,我認為a7r2>a72>xt2。
-
6 # 瞅誰誰過曝
三個產品完全不同的設計理念和使用偏好,XT2 半幅微單,外觀復古,體型小巧,畫質雖然有提高,但也不足以和a72和a7r2比,但是能,連拍什麼的還是不錯,只不過就是價格太高,所以不差錢,喜歡復古的可以考慮。a7r2 全幅,畫素高,混合對焦,5fps連拍,4k影片,反正你對相機該有的要求 全都能滿足你,唯一問題就是價格1萬4千多,要不要咬牙買,就看你的了。a72 簡化版a7r2,2400萬畫素,連拍5張,沒有4k,但是全幅,畫質還不錯,關鍵價格不到1萬。如果只在1萬元糾結,你只需要糾結好看的XT和全幅的A72,但我的建議是,不如咬牙上A7R2。
-
7 # 蝴蝶笑鷹116
富士索尼雙休,之前用了很久的富士XT1,後來出掉了大部分鏡頭只留下機身和23 1.4 35 0.95當備機,入了二手索尼A7M2,總結下富士對比索尼的優勢,1 外型亮騷,2 操控方便,3 鏡頭便宜一些,然而總體還是落後索尼不少的,我倒不是全幅論者,但索尼A7M2高感確實比富士好不少,畫素也高,最讓我下決心換機的是,五軸防抖和眼對焦,富士也有眼對焦但特別不好用,索尼的就很準,五軸防抖更是神器,綜上所述,索尼完勝富士。至於說直出畫質的,呵呵,數碼時代談直出很無聊,我用XT1時除了掃街,約拍姑娘都用raw格式。哦,還有一點要說,索尼和富士鏡頭素質都很高,也比較貴,而索尼近年來銷量節節攀升,相信很快適馬,騰龍等副廠鏡頭會給予支援,小眾的富士在這方面還要等很久。
-
8 # 91拍照
富士顏色好過索尼是毫無疑問的。
索尼畫素高過富士也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我幫我家換算一下。富士是9個光電管對應一個畫素,所以2200萬畫素的富士感測器的光電管總數是1億9800萬個。
索尼是4個光電管對應一個畫素,所以4240萬畫素的索尼感測器上的光電管總數是1億6960萬個。
如此算來,索尼還低一些。
請大家用好小學數學,看看資料背後的數字。
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富士的顏色會好過索尼。
關於APS的來龍去脈,還有APS的好處,恐怕沒人寫的比我這篇文章清楚了。分享給大家。
請不要叫我殘幅,APS其實從來就不殘
您看到過這種相機嗎?很小巧、很卡哇伊吧!它是單反機!但是確有卡片機的身材!它不是像數碼相機,但是卻能象數碼相機一樣記錄所有的拍攝資料。它是最後一代膠片相機,使用一種特殊的APS膠片的相機!今天數碼相機上常說的APS-C感測器就是由此而來。
留意啦!我們今天用的APS-C感測器就是以前的APS-C畫幅。在APS膠片裡,這3種畫幅是可以透過片幅遮光片任意切換的。
相對傳統的膠片。這一套新的攝影系統,是由五大廠商包括柯達Kodak、富士fujifilm 、佳能Canon、尼康Nikon、美能達minolta所共同開發的。這也是攝影工業的大團結,其志在必得之勢相當明顯。包括從膠捲相機一直到沖印,而此套系統其技是針對現有攝影系統的一些變革與改進。
這套系統是1995年宣佈推出的,1997年的時候準備進入中國市場。這一年我剛好加入富士膠片當時在中國的代理商中港照相集團。於是我對APS的起因有了比行業外部人士多一些的瞭解。在於日本工程師的溝通中,我發現其實外華人早就不看好膠片這個媒體,因為他們早就準備好了要進軍數碼攝影的市場。當時我用的30萬畫素的數碼相機售價高達8000元,而專業一點的130萬畫素的機器售價高達5萬多元。然而未來這種價格一定會下降到一個非常親民的標準。另一方,工程師也毫不諱言,他們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只要數碼相機的標準達到400-600萬畫素之間,就足夠取代膠片。
將時鐘回撥19年,雖然他們的預測如此準確,然而卻沒有一家廠商肯放棄膠片的豐厚利潤。畢竟膠片是耗材,您得不停地買;而相機是固定資產,更新換代是有年頭的。正式基於這樣一種給膠片延長壽命的考慮。大夥才如此齊心協力去搞一個全新的APS系統。
日本人告訴我一個訊息,為了多賣膠片,在搞這個APS的時候花了很多銀子去做市場調查。調查到的具體資訊居然是傳統膠片相機不便於攜帶,希望新的相機小一點。對於做鏡頭和機身的傳統廠商來說,舉雙手贊成這個結果。原因很簡單,只有把畫幅縮小,才能把鏡頭做小,質量做高,進而縮減整個系統的體積。可以小到什麼程度呢? 卡片機如同一包香菸這麼大;單反機如同膠片的卡片機這麼大。這樣您就可以天天帶著相機,多拍一點,多消費一點膠片!
富士當年的APS相機,最小的只有一張信用卡那麼大。比如這臺EPION1000,縮起來比信用卡大了沒多少。象這樣的相機,各個廠商當日都推出過一批。能將相機的尺寸縮小到如此規模,感測器尺寸的定義穩奪第一功。
總之,APS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小”。就是透過膠片的“小”實現鏡頭的小型化和相機的小型化。APS膠片的時代結束後,這個規格被保留下來,為什麼?因為做數碼感測器的廠商也跟著這個標準在走。早期的CCD也好,CMOS也好,APS-C是對於晶圓製造來說成本比較低的一種方案。以12英寸晶圓為例,切割36X24mm的感測器,只能得到36塊。為了保證良品率,不是按照數學方法切的。而切割APS-C尺寸的晶圓,則可以得到152片。 如果單從切割晶圓的角度講,APS-C感測器晶圓的成本只有全幅感測器晶圓成本的25%,而且良品率高過全幅的。半導體廠家、相機廠家當然雙手贊成。
由於像場縮小,鏡頭的像差同步縮小,解析度提升,做鏡頭設計的人當然願意接受APS-C的規格。這個道理我下次再講。
有人不服!我今天不過多辯解了。但是今後肯定會公佈答案。因為寫這個答案等於一篇論文,篇幅很長。
除了半導體質量、成本有保障,鏡頭質量、體積、成本有好處之外,最大的好處還是可以縮小相機的體積,尤其是整個系統的體積。
但是事實是非常可惜,在採用APS-C感測器的早期階段,微單並沒有誕生。大家都是在原來單反機的基礎上採用APS-C的感測器晶片。這就給人造成了一種印象,APS-C相機的體積和全幅機是一樣巨大的。所有使用者不但沒有感受到APS帶來的好處,還會抱怨裝上原來的鏡頭以後視角變窄了。
比如上圖中的EOS350D,或者EOS300D,都是在原來EOS基礎上改的,而且使用原來的EF鏡頭。
於是乎網上有了將APS稱為殘幅的說法。可是您忽視了一個關鍵,這些廠家從來沒有給APS感測器的相機專門設計過鏡頭啊!您用得只是一些不符合APS規格的“老”鏡頭。
現在的微單上,您會親身感受到APS-C感測器的相機是非常小巧的,機身只比傳統的卡片機大了一丁點。 然而遺憾的是為時已晚。而且各個廠商幾乎不給APS-C的相機提供專業級別的鏡頭。就像索尼,市場要什麼他們就生產什麼。您想在索尼APS相機上使用專業鏡頭也是可以的,因為它相容索尼全幅相機的專業鏡頭。只不過這些鏡頭不是針對APS-C設計的(就像上圖中的索尼高階規格的鏡頭,全部是針對全畫幅感測器設計的),畫質、體積和份量都很超級。這就偏離了APS的本意。也是為了相容老舊標準付出的代價。
不過,對APS深諳其真諦的創始人富士膠片似乎還在堅持著APS相機的路線。也就是說富士不僅僅生產自己的APS-C規格感測器的相機,也專門為它設計從業餘到專業規格的一系列鏡頭。我觀察了一下照相機廠商,好像這麼做的獨此一家。
這也就意味著說富士的鏡頭卡口也是獨家的,叫X卡口,與其他相機廠家不相容。只有ZEISS等少數牌子生產與富士X卡口相容的鏡頭。不過富士生產研發鏡頭的實力不容小覷。富士的鏡頭研發幾乎涵蓋了電影鏡頭、大片幅相機鏡頭、中片幅相機鏡頭、卡片機鏡頭,幾乎通吃。
我在中港照相的時候就深深體會到富士鏡頭質量的優秀。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富士相機只有中片幅和卡片機,型號也是奇奇怪怪,什麼多次連拍相機、工程相機,好像是在市場的夾縫中生存。但是現在膠片賣不出去了,只好轉回來全力以赴研發相機。這個態度下,幾乎一下子設計完了全部鏡頭群。您不用擔心買不到鏡頭。剩下的未研發的鏡頭只是將來等著錦上添花。也就是說,我認可富士相機是一個完備的相機系統。
APS規格給富士帶來什麼好處?我拿出富士XF50-140mmF2.8 R LM OIS WR鏡頭的MTF曲線來解釋一下。
這2幅曲線全部是以45線對/mm作為參考指標的。佳能、尼康、索尼的全幅機最高只使用到30線對/mm的指標。一般10線對/mm代表物體輪廓;30線對/mm代表細節。採用45線對/mm就是評估更加細微的細節。而縱座標代表傳遞能力,高於25%代表肉眼可以分辨。這裡的曲線全部高於60%,說明肉眼可以清晰分辨出富士這個鏡頭拍攝的高達45線對/mm的黑白線條標靶。
同樣的,35mm全幅感測器的設計標準,還只能停留在30線對/mm這樣一個水平上。同樣的焦距、物距拍攝,為35mm感測器設計的鏡頭的解析度就比不過專門為APS感測器設計的鏡頭了。
有人不服!這個問題與上面提到的“解析度自動提升”是一個話題。我今天不過多辯解了。但是今後肯定會公佈答案。因為寫這個答案等於一篇論文,篇幅很長。
它的重量多少呢?不到1000克。
它的作用呢?和全幅機的70-200mm F2.8(至少1400克以上)是等效的。因為APS-C畫幅的感測器只需要150mm的焦距就可以達到最小12度的對角線視角。而全幅機需要200mm。當然APS-C佔點優勢。
目前富士相機的廣角可以達到多少呢?對角線110度視角。這個鏡頭是富士XF10-24mm。售價也是不算太貴的。
說完了鏡頭享受到的好處,我再來說說感測器。
左面是傳統感測器的拜爾陣列,右面是富士特有的感測器排列陣列。富士感測器的光電二極體排列非常特殊。一個畫素由36個光電二極體組成,而傳統的只有4個。如果把這個折算成傳統的拜爾陣列畫素值,那麼富士這個1600萬畫素的CMOS感測器畫素高達1億4千萬。這個是它的獨門技術。好處是高ISO的時候噪聲特別小。我自己的感覺富士的成像是屬於“純淨”的那種,即使是比較高的ISO也是如此,在色彩表現上和其他相機的差異很明顯。其他相機很難拍出富士特有的色彩。
上面2張是富士XE2拍攝的。已經設定在VELVIA模式了。鏡頭是徠卡SUMMARIT 75mm F/2.5
相近的幾天,同一小區用另一品牌的相機拍攝的。鏡頭是徠卡Hektor 135mm F/4.5
喜歡富士色彩的人自然是喜歡;喜歡更濃郁一點色彩的,可以投票給其他牌子的相機。我只是舉例說明一下顏色表現上的微妙差異。
富士內建的處理器具有膠片模擬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模擬富士膠片以前的那種感受,對我們這些“老人”來說是很貼心的。
可靠性方面我也非常認可,在極度低溫下我也拍過,沒問題。長時間曝光,噪點很少,非常平滑。
說說它的不足吧!
初學者可以買,但是用的時候要多加小心,平日也要多加練習才可以掌握。
我在解說EOS的時候曾經誇獎它的操作如何人性化,轉盤和選單是如何合理。
富士正好和佳能反一反。富士真正進入主流相機市場是這幾年的事情。也許是經驗不足,也許是受制於別家的專利限制,反正富士相機的操控還不是太人性化。比如,這個邊角上的曝光補償旋鈕經常被誤碰。我都經常為此吃藥。即使老法師,第一次上手富士,還是很多功能無法調用出來。總之,需要多看看說明書,每次拍攝前多多檢查原始設定。如此,它會給你美麗的答案。否則,吃藥!
有人說富士的高感光度拍攝特別強大,我非常不贊成。富士只是在ISO1600以下時色彩特別純淨。高感光度噪聲表現和那些專門針對高感光度拍攝而最佳化的相機,比如索尼A7S系列,比較起來差距還是存在的。富士相機的色彩優勢還是要在正常的ISO下才能和對手拉開差距。
購買、保修和售後服務方面,不如遠遠佳能。身處一線城市不成問題。二三線城市體驗的場所有限,維修站多是掛靠的,真正的原廠維修站幾乎沒有。完全依賴相機本身過硬的質量。
其他缺點,暫時還沒有總結出來。:)
-
9 # 1983實話實說
畫幅差距還是挺大的,xt2做工精緻美觀,但是這種相機價效比就必然低一些,其實如果不是對顏值要求太高,也可以考慮一下xt20,都是半幅機,xt20比上一代產品升級很多,可以說是小閹割版本的t2,畫質差別不大。xt20價效比更好一些,如果要求全畫幅,那就a7系列了。。
回覆列表
富士在相機及膠片方面有深厚積累,其相機成像色彩有優勢,按照膠捲型別調校的色彩定義富有特色,X-T2操控效能優越(比中端單反還好,可以與高階單反媲美),由於復古造型調整攝影引數直觀快捷(復古造型並非只為情懷,不熟悉富士操控的才會只強調情懷),對焦和連拍速度均體現出其躋身於動態攝影的野心(但實際表現仍弱於尼佳1位數相機),擁有一個出色的鏡頭群,大三元目前只缺一個廣角變焦了,各常用焦段都有大光圈定焦頭,質素高,輕便,價效比不錯(與全幅頭比)。缺陷是半幅底,高感與動態範圍受限。
索尼是個消費類電子產品商,一直在黑色家電領域耕耘,雖收購了美能達,但在相機和鏡頭方面自身的積累仍然有限,其異軍突起其實與美能達技術積累的關係不很大,而是充分發揮了自己一貫的另闢蹊徑創新開發的特色,以及自己在電子/數碼技術上的深厚積累。它雖不是第一個生產出無反相機的,卻是最堅決地“押寶”於無反相機的。索尼有設計和生產感測器的能力,而且技術是世界一流。索尼的全幅微單進步迅速,新型號從引數看大都很漂亮,若僅看引數,無疑有不少項高於半幅的富士。但這類似於玩兒音響器材的在解析力和音樂性之間尋找平衡(力圖讓高解析力的數碼器材能同時發出模擬器材的溫潤優美,避免生冷乾澀),玩兒相機的也試圖在硬引數和色彩表現之間尋找平衡。索尼的弱項仍然是鏡頭群,雖近年發力迅猛,不斷有高質素鏡頭問世,豐富並改善了鏡頭群,但全幅高質素鏡頭太大太重,其實削弱了微單的機身優勢,而且都很貴。
總之,重直出色彩重操控重輕便重原廠高質素鏡頭群喜歡復古外形能夠接受半幅底的,會傾向於X-T2,重引數重功能重銷量喜歡玩兒鏡頭轉接喜歡時尚外形執意於全幅底的,會傾向於索尼全幅。
另外一個考量因素就是自己的相機數量計劃,如有全幅單反,選擇一個半幅做備機互補,那麼選擇色彩有特色同時擁有大量高質素輕便定焦頭的富士無疑更適合。如果計劃只買一部中高階無反,那麼可以考慮引數更出色同時又是全幅的索尼。
說幾句題外話。由於光學原理,無反相機高質素全幅頭的體積重量不可能做得很輕便(雖然比單反要好一些),這樣就大大削弱了無反的體積優勢,而且造成頭重腳輕,降低手持穩定性。我認為,無反的發展方向,不應該僅僅是側重於全幅機的開發,而應該重點致力於小畫幅感測器的研發,最終能使半幅底、m43底甚至1英寸底的高感和動態範圍能力接近於全幅,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否則,說無反取代單反,恐怕就是一句空話。因為無反最大的優勢,就是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