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芳有看法

    實際上,成功人士都有深深的鄉情,很多人都真心想幫一幫鄉親,他們之所以不願意回報,並非忘恩負義或心疼錢,而是顧慮太多,怕牽涉進村裡的是非當中,好心辦了壞事兒,惹出一身騷來,既花了錢操了心倒頭來還賺一身的埋怨和不是。

    我們鎮上前些年有個在上海做企業的成功人士,是我們四里八鄉比較有名的大老闆,有了錢之後也想為鄉親辦點實事,在企業裡給村裡的親戚朋友安排了不少職位。有一年他想給村子鄉親辦點事,給村裡那些比較窮的人家蓋大棚種蔬菜,他說只要村子裡的鄉親願意幹,他都會無償提供磚瓦和鋼筋等所有材料,同時把這事交給堂哥辦理。

    這個村子裡人一聽,都爭先恐後的找他堂哥報名說要蓋大棚,最後建築材料和所有設施都買回來了,各家各戶也領回家了,而且每戶還發了幾千元的建築補助。過年時候,老闆回家走了一圈,發現有很多農戶領了材料之後都挪作他用了,他表哥也藉機賺了些錢,實際上真正蓋起來的沒有幾家,那些沒有領到的還罵他不公平,花了錢還賺了一頓埋怨。從那之後他再沒給村裡掏過一分錢。

    再富有的人,人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一分一分賺來的,但很多人可不那麼想,他們總認為當大老闆了有錢了,花個百八十萬跟玩似的,你要給錢少了他們不但不感激,反而還會嫌少,而且相互間還會攀比,幫誰多了幫誰少了,到最後賺鄉親們一肚子的埋怨。

  • 2 # 陳武鵬律師

    為什麼成功人士不願意回報家鄉?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回報家鄉的人是什麼下場。

    第一個例子就是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富豪建別墅送村民卻送不出去事件”。據報道,在廣東湛江,陳生這位優秀的企業家鄉賢發家致富後,不忘鄉親,出資2億修建了258套別墅,計劃無償贈送給官湖村村民。這本是件好事。第一期別墅共69棟、138戶,2017年底基本就可交付使用,但現在一期房子的分配成了問題,想送也送不出去。

    因為完工在即,村民卻不斷提出更多的要求——有村民說,子女已結婚希望再分多一兩套;在外生活及戶口遷出的原村民,也想回村分房;還有的,不僅要別墅,還要求拆遷賠償。更甚者,3月初連續幾天肆意破壞別墅新房。

    於是,陳生坦言道:“現在一回村裡就被村民圍住提出各種要求,我都兩年不敢回村裡了。”第二個例子是“大衣哥朱之文被村民罵小氣”的事件。據報道,大衣哥朱之文成名以後沒有忘本,而是努力地回報家鄉。他不僅為村裡修了路燈,逢年過節還給困難村民送米送油。今年過年,他還準備了許多紅包,準備給各家孩子都送上紅包。

    但是,當大衣哥手上拿著一疊百元大鈔,挨家挨戶給孩子發紅包時,大人們卻都紛紛向他伸手要錢。大衣哥明確表示紅包是給孩子的,不是給大人的。但是村民卻還是不停上前討要,圍上的村民近百人,大衣哥實在沒辦法,於是也給村民發了紅包。但村民們看到紅包裡的200元時卻紛紛表示不高興,原來是嫌大衣哥給的太少!還有村民直言大衣哥“太摳了!”這就是成功人士選擇回報家鄉的後果,因為太多人對別人付出都不知感恩,反而還視為是理所當然的,於是便貪婪無度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一旦不被滿足便“以怨報德”各種咒罵,可以說是厚顏無恥。

    別管人家是否成功了,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恐怕沒人願意回報家鄉了。

  • 3 # 使用者58536425875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並不是農村的成功人士不願回報,而是農村有些人不領情,認為你為該村做些事,他們認為你該為他們服務,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打工者,也不是成功之人,但有一件事讓我們非常寒心,過去我們村是土路,我們幾個人為了出行都方便,於是我們九個人每人拿出兩萬元為大家修工路,修下水道,而修路時,村裡的人連個做小工的都沒有,出工就要錢,當時我們九人非常氣憤,等把路排水溝修好己後通車時,而有的人說就該我們修,誰讓我們有錢呢,沒法,有的人紅眼病太重,到現在我們九人還想這事呢。

  • 4 # 羅學林

    大多數成功人士是願意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的,特別是那些在外當幹部或在國企央企有一定地位的什麼總,家鄉搞新農村建設去人去電話找到他本人,請求幫助時,這些人除了他自己慷慨解囊之外,還千方百計從其它渠道撥來一些資金支援家鄉建設,對於這些人的幫助,老百姓交口稱讚,念念不忘。但也確有一些人,他們把自已的成功完全歸功於他自己的努力或運氣好,歸功於他父母的教育與人脈關係,與家鄉父老,家鄉村組幹部毫不相干,不願為家鄉建設捐款出力。

    還有一部分成功人士,或讀書出國,定居國外的人,他們還揹著沉重的歷史包袱,這些人一般是其父輩出身不好,或在歷次政治運動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或多或少受到些衝擊,他本人或多或少也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對待,因此,在他們的心裡產生了怨恨,把矛頭針對家鄉組織,針對家鄉父老,這些人對家鄉沒有感情,只有抱怨,對於這些成功人士,作為家鄉父老也不能過多責怪,必竟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他們也算在逆境中成長,他們的成功是他們的天份,也得益於家鄉水土的養育,家鄉父老同樣為他們的成功而感到驕傲。

  • 5 # 安徽鄉村小楊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真正對自己有恩,曾經照顧過自己的人,無論貧窮富貴一定要去報答。根不能忘,本不能忘!

    朱之文,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認識,一個樸實的會唱歌的農民。透過自己的特長,唱歌,有了一些名氣和收入,為家鄉為村裡也是做了很多的好事,很多村民從他那兒也借了不少錢。可是即便是這樣,村裡有幾個人記得他的好?有幾個人說他的好?

    就在前兩天,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個村民找到大衣哥,張口要借200萬,200萬哪?在誰手裡都不是小數字!朱之文的錢是天上掉下來的嗎?這個村民沒有借到,結果在朱之文菜園子裡上吊尋死!幸虧被救下,這是硬生生要把好人逼走啊。。。。。。有這樣的道理嗎?

  • 6 # 倚夕陽笑黃昏

    引子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句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在你曾經落魄時,在別人眼中,你所做的一切都一無是處,遭人白眼,被人非議是常有之事,就連親友都怕被感染上晦氣,離而遠之;可是一旦出人頭地了,境遇會來個180度大轉彎,不常聯絡的親友電話不斷,噓寒問暖,而曾經的冷麵孔也堆滿了笑容。

    這就是現實,雖心寒卻真實。

    從農村出來,經過在外多年的打拼,社會地位逐步提升,腰包日益鼓起來,理應去回饋那曾經生長的地方--老家,可是為什麼很多人卻不願回去呢?我也是農村人,可我不是成功人士,結合所思所想所感所受,淺談一下個人觀點。

    正文

    一則是有所不捨。在光鮮的背後,聚結了多少艱辛、多少無奈、多少痛苦,掙來的每一分錢都是汗水錢,越是從困苦走來的人,越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他們怎會捨得去做無本的生意呢。

    二則是力所不及。成功的標準很多,首富也是成功,名聲在外也算是成功,在實體經濟越來越不做的今天,投資、外債、貸款等都需要投入,可能只有一個美麗的外殼。

    三則是如何回報。人心不足,蛇吞象,可謂是眾口難調,如何回報也是問題,面對一張張面孔,面對一個個事項,面對一堆堆要求,怎麼去做呢,行九十半一百,總會有不滿意的地方,不去做,只落個不顧家的罵名,而做了則會被冠上太多的罵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社保繳費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