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天電影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為什麼電影時長都是90分鐘~120分鐘的時間,其實並不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電影就只有一分鐘的時間,放到現在可以發抖音了,其實歷史上也出現過15分鐘、30分鐘、45分鐘、60分鐘、甚至是六個小時的電影,世界上最長的電影有80多個小時,全看完要三天的時間絕對是治療失眠的良藥。但是,這只是極個別的現象,實際上大多數電影的時長都是在90分鐘~120分鐘這個範圍內的,這究竟是隱藏著什麼原理呢?

    有人說電影的時長是由人的生理因素決定的,是由你憋尿的時間來決定的,著名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曾經說過:“The length of a film should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ndurance of the human bladder.”(電影的長度應該符合人體膀胱的承受時限)。當然,生理因素並不單指憋尿,還有人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所以說一部電影的時長在90分鐘到120分鐘是最合適的,這個解釋看上去很合理,但其實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絕大多數導演、製片人和影院才不在乎你上廁所的時間。

    如果我們仔細看上面的那些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電影時長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規律,他們都是15的倍數,為什麼會有這個規律呢,其實是因為過去一本電影膠片的片盤可容納的最長時長正是15分鐘,那麼15倍數的片長就可以保證最大限度的利用膠片,在經濟成本上來講是最划算的,所以電影的時長都是圍繞在90分鐘~120分鐘,這逐漸約定俗成並形成一種習慣,雖然現今無論是拍攝還是放映都已經實現數字化,但習慣一經養成就很難更改了,而且經過多年的探索之後,大家發現90到120分鐘可以保證導演敘事,影院排片和觀眾體驗達到最佳的平衡點,所以製作90分鐘~120分鐘的電影一直沿用至今。

    不僅如此,事實上如果你回想一下的話,你會發現電視劇一般也是在45分鐘之內,甚至新聞欄目一般也是15分鐘、30分鐘,這都是早期電影膠片容量決定並影響至今的。如果你發現一部電影的時長是91分鐘或者是121分鐘,那就說明你碰到了世界上最任性、最狂妄、最自大的導演了。不知道你都看到過哪些奇葩時長的電影,你對那部電影的觀感又如何,在下方留言分享給大家吧!

    即將上映的《復聯4》時長181分鐘,任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讀懂生活12

    為什麼電影時長都是90分鐘~120分鐘的時間,其實並不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電影就只有一分鐘的時間,放到現在可以發抖音了,其實歷史上也出現過15分鐘、30分鐘、45分鐘、60分鐘、甚至是六個小時的電影,世界上最長的電影有80多個小時,全看完要三天的時間絕對是治療失眠的良藥。但是,這只是極個別的現象,實際上大多數電影的時長都是在90分鐘~120分鐘這個範圍內的,這究竟是隱藏著什麼原理呢?

    有人說電影的時長是由人的生理因素決定的,是由你憋尿的時間來決定的,著名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曾經說過:“The length of a film should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ndurance of the human bladder.”(電影的長度應該符合人體膀胱的承受時限)。當然,生理因素並不單指憋尿,還有人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所以說一部電影的時長在90分鐘到120分鐘是最合適的,這個解釋看上去很合理,但其實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絕大多數導演、製片人和影院才不在乎你上廁所的時間。

    如果我們仔細看上面的那些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電影時長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規律,他們都是15的倍數,為什麼會有這個規律呢,其實是因為過去一本電影膠片的片盤可容納的最長時長正是15分鐘,那麼15倍數的片長就可以保證最大限度的利用膠片,在經濟成本上來講是最划算的,所以電影的時長都是圍繞在90分鐘~120分鐘,這逐漸約定俗成並形成一種習慣,雖然現今無論是拍攝還是放映都已經實現數字化,但習慣一經養成就很難更改了,而且經過多年的探索之後,大家發現90到120分鐘可以保證導演敘事,影院排片和觀眾體驗達到最佳的平衡點,所以製作90分鐘~120分鐘的電影一直沿用至今。

    不僅如此,事實上如果你回想一下的話,你會發現電視劇一般也是在45分鐘之內,甚至新聞欄目一般也是15分鐘、30分鐘,這都是早期電影膠片容量決定並影響至今的。如果你發現一部電影的時長是91分鐘或者是121分鐘,那就說明你碰到了世界上最任性、最狂妄、最自大的導演了。不知道你都看到過哪些奇葩時長的電影,你對那部電影的觀感又如何,在下方留言分享給大家吧!

    即將上映的《復聯4》時長181分鐘,任性

  • 3 # 觀看視界

    現代電影大多是90到120分鐘,個人覺得是多方面原因造就了電影需要這麼製作。一方面電影太長的問題,首先是製作成本,電影也是需要掙錢的,尤其是商業片,製作的電影時長太長,意味著背後拍攝的時間更長,那麼也就導致更高的製作成本,這是投資人和導演所不願意的;其次是觀眾尿點的問題,如果一部電影太長,觀眾在觀看途中可能會有因為喝水太多,中途去上廁所的,上廁所的觀眾,因為誤了其中的一部分片段,可能不會很好地領會電影的意義,還有一部分觀眾可能因為前者的走動影響了他們的觀影體驗,這也是導演所不願看到的,畢竟導演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理解他的這部電影;另一方面,電影也不能太短,這是因為電影時長太短,觀眾從心理某種角度會認為物不所值,導致很多人可能因為看到電影的時長太短而不願意去電影院觀影了。所以綜上所述,90到120分鐘內的電影才比較適合。

  • 4 # 胡哥講電影

    有個很有意思的說法:“人的憋尿時間大概在120分鐘左右”。關於這點,著名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曾經說過:“電影的長度應該符合人體膀胱的承受時限”。不過,這也只能當做一個趣談而非準確的解釋,當笑話看看就好。

    其實,主要是因為人的注意力並不會一直集中。這點相信大家在校園裡深有體會。為了保障觀眾的觀影體驗,120分鐘確實是比較合適的時間長度。當然,這只是站在導演的角度。

    在影院的角度看,就是另一種原因了。由於涉及到盈利的問題,在電影熱映期,多排一次電影就多一筆收入。影院自然就願意刪減一些不重要的情節以及彩蛋之類的來控制時間長度。

  • 5 # 老港電影廳

    過去,由於技術原因,卡帶的一面是45分鐘跟60分鐘,而另一面是90分鐘跟120分鐘,而中國使用45分鐘和90分鐘,日本和南韓使用60分鐘和120分鐘。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電影的時長在前期只有90分鐘和120分鐘。

    隨著數字時代的快速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電影製作技術越來越成熟。理論上,電影的時長可以達到無限長。然而,如果有人拍了一部24小時的電影,自然沒人會看,畢竟,這麼長時間的電影真的很無聊啊。

    在數字化普及之前,播放電影的裝置都是膠片卷軸。那時,沒有數碼相機,所以他們都用膠捲拍照片,然後列印後用膠捲來播放。如果是電視劇,還需要電視臺將其轉換成廣播訊號。那時候卷軸最多可以容納15分鐘的內容,所以那時所有電影和電視時長都是十五的倍數:短一點的片一般15分鐘,電視劇一般都是45分鐘,電影90或120分鐘。

    以前,一部電影通常需要90分鐘。後來,電影製作人發現越來越難以表達一個主題或深入講述一個故事,所以他們開始讓電影變得更長。然而,電影院認為,如果一部電影持續半個小時,每天播放的電影數量將不得不減少一兩個或更多,因此,美國電影聯合會後來同意電影可以根據其持續時間適當定價。結果,電影院不再拒絕長電影,兩小時、三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電影變得流行起來。

  • 6 # 維賽迪

    這其實是一個連帶關係的原因,大多數電影設在120分鐘左右(上下可適當浮動)對於電影本身、製作方、觀眾來說,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範圍。

    對於電影本身

    現在在市面上,受眾最廣的電影型別有三類,分別是漫改(即超級英雄)、科幻、動作。

    這些電影有什麼共通點呢?就是特效、大場面才是重點,故事與劇情本身不是說不重要,而是相對來說要求不會有那麼高。

    甚至對於一些商業電影來說,文戲只是連線武戲的過渡橋段。

    在這種前提下,如果電影時長過長,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就是影片會不得不加長文戲,使得電影變得主次不分。

    有童鞋就說了,那你不加文戲,加多點特效、場面、武戲不就行了嗎?

    但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預算。

    特效大片燒的都是真金白銀,很多時候就是一個鏡頭都要渲染很久,花很多的錢,所謂的“多加特效場面”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往往都是會受限於資金,畢竟不是所有商業電影都能有《復聯》那個級別的製作成本的。

    倘若壓縮整片的特效品質,那倒是可以多新增一些場面,但後果就是使得場面、特效看起來失實,就是俗稱的“五毛特效”,這樣顯然又得不償失。

    畢竟現在是一個“重質不重量”的時代,觀眾的審美水平一直都在提高的。

    因此,對於絕大多數電影來說,120分鐘是一個恰到好處的時長。

    對製作方來說

    一般的商業電影,2個小時左右已經足夠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超出120分鐘的影片,其劇本通常屬於線索極多或者多線並行的,這類劇本對比普通劇本可不僅僅是故事長度加長了,對於製作方來說還需要新增許多額外的準備工作。

    比如《復聯3》就是典型的雙線故事,一條線是泰坦星,另一條線是瓦坎達線,倘若《復聯3》的故事設計成單線的話,那顯然對於製作方來說電影的預算、前期準備、演員陣容等工作量都可以減低不少,當然,鑑於《復聯3》這部電影的定位,單線故事顯然不符合漫威宇宙的規劃,不過這點並不在話題中,所以略過。

    倘若是劇情片,電影時長越長,對故事劇本的製作難度就會越大,需要編劇具有很高深的功力,也需要導演具備極高的劇本稽核水平。

    另一方面,時長越短的電影,在影院上線時其排片就會越多,只要觀眾口碑不錯,其票房收益對比時長長的電影就會有明顯的優勢,片方賺到的錢自然也會更多了,畢竟像《復聯4》《阿凡達》《泰坦尼克號》這種3小時片長也能斬獲高票房的電影是極少數,不能作為通常情況的標準。

    換句話說,電影時長超過120分鐘,製作方的工作量會明顯增加很多,對排片也會稍有不利,因此除非是影片本身定位需要超過2小時的時長,否則製作方一般都希望將時長控制在120分鐘以內。

    對觀眾來說

    會進影院觀看電影的主力是青少年們,而現在社會的生活節奏相當快,電影時長較短的話,即符合青少年的生活節奏感。

    假設有童鞋打算晚上下班以後再去看電影,他是上班族的朝九晚六,吃頓晚飯之後7點,到影院看2小時電影9點多,之後回到家洗個澡差不多也到休息的時候了。

    如果電影時長太長呢?那對於他來說時間就會更緊迫,說不定人家就乾脆取消這個計劃了。

    另外,電影存在著所謂的觀影感受這一個環節,而觀影感受涉及到影片整體的文戲、武戲分配,電影時長越長,對影片文武戲分配的要求就會更高,而一旦分配得不夠均衡,就會使得觀眾的觀影感受非常糟糕。

    即使放眼到好萊塢,影片時長很長但其節奏又控制得很好的電影也屬於少數,因此對於觀眾來說,2小時左右的電影其節奏再差也屬於還可以繼續看下去的範疇,倘若是一部接近3小時的電影但其節奏相當差,那恐怕不少觀眾都會直接離場了。

    綜上所述,120分鐘左右的時長,不管對於電影本身、製作方還是觀眾來說,都是一個較為標準的長度,也是一個普遍能被福斯接受的時長。

  • 7 # 穗原談影視

    實際上,我認為:一部電影的放映時長未必一定要定在90一12O分鐘。它所需要放映的時長,從根本上來說,是由它所需要表達的內容決定的。那些美國大片《摩戒》《鐵達尼號》《珍珠港》等等哪部不是有2個多3個小時的放映時長。而且,這個問題與製片方的預算成本之類的問題無關,也和電影院的排片時間無關,道理很簡單,一部放映時長是兩小時的影片,與放映時長是三小時的影片,它們的票價決不會是一樣的。所以,那種認為放映時長超過兩小時會影響投資方和電影院的收益的觀點是說不通的。至於觀眾們的審美疲勞問題,其實。這個問題還是上個問題的延續,俗話說:好飯不怕來的晚,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你的電影是精彩的,是足可以吸引觀眾的,只要觀眾看的過癮,那觀眾們巴不得想多看一會。舉一個電影史上有名的例子:在一次電影放映過程中,由於放映員忘記了倒片,把本來是演員從高處跳入水中的鏡頭,放成了演員從水中飛出來的畫面,,這樣的畫面。觀眾們還是第一次看到,觀眾們感到很新鮮,觀眾們大喊‘‘再來一次,再來一次’’。所以說,說到底還是內容決定形式,沒有好的內容,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沒有令人震撼的畫面設計,你別說9O分鐘或多少分鐘,可能二、三十分鐘,觀眾就離場了。這樣的事例,在電影史上多的很,在現實中也不少見。所以,非要把一部電影的放映時長硬性規定在90到120分鐘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 8 # 秀一秀撩影視

    一部好的電影,不但要有高水準的製作、合理的劇情、人物設定、好的故事開頭與結尾。而且還得有合理的時長。為什麼一般要在120分鐘左右為宜那?

    首先,我們去影院看電影,會給我們的感官帶來極大的快感與影音刺激。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下,會給人帶來頭暈腦漲的感覺。年紀大的人一般都接受不了。尤其是現在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適宜為好。

    再者,時間過短,一般的電影題材多個優質的環節展現不出來,讓人們看不到更多的鋪墊與多個精彩的鏡頭,使電影本身難以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

    最後,時間太長,人們會有不適應的同時,還有大家放鬆完,都要回家睡覺,或者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120分鐘左右的時間也不用耽誤觀影人的時間。合理的避開很多負面效果。

    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一般時長為120分鐘左右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地永遠是別人的好?為何說若日本和蒙古交換土地只會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