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50481479207

    曹操和劉備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更是三國演義的領銜主演。要是這兩位缺席東漢末年這個歷史片段的話,三國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中國歷史程序也許將會逆襲反轉甚至於倒退。

    有意思的是,曹操和劉備雖說都是男一號,但由於角色的標籤帶有很是濃厚的正統色彩,這就使得曹操平添了反派的面板,而劉備卻涅槃重生化為正統的化身。而實際上,現在的人們都被歷史小說成功誤導,說是被小說家們忽悠也不為過。今天我們就來拂去歷史的面紗,試著重新解讀真實中的這兩個人物,結果一定叫你大跌眼鏡。

    曹操的貢獻遠超劉備幾條街

    曹操統一北方功不可沒。厚道一些來看,針對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曹操打著漢天子的旗號征討四方,對內消滅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中國北方實現了統一,並採取實行一系列措施恢復經濟生產以及社會秩序,還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毫無疑問,曹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曹操不但善於用將,而且對將士的要求也是很嚴格,因此也能得到將士的擁護和愛戴。甚至連他的老對頭孫權都說曹操在御將方面,是從古至今少有的。"

    至於在孫盛《雜記》中以訛傳訛的:寧要我負天下人,也不能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如果說屬實的話,那也是迴歸曹操的本質:你說你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

    而反觀劉備,這位最喜歡的事就是躲在人後面,揣摩,裝窮叫苦,哭哭啼啼,一副怨婦相。當然,也不能全怪人家劉備,畢竟起點低,畢竟心無大志,畢竟身邊沒幾個拿得出手的人。話又說回來,劉備也不是沒有一點作為,比如鞭打督郵這件事,就很漲骨氣。

    至於後來,劉備忽然變得仁義起來,喜歡與下等人平起平坐,貌似平易近人,說到底是被逼的。因為要生存,尊嚴就顯得不那麼重要。劉備之所以成了"打不死的小強",概在其中。

    劉備的漢室血統叫曹操望塵莫及

    曹操字孟德,安徽亳州人。這位是東漢末年最為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的領軍人物。歷史上,曹操的名聲很大,但褒貶迥異,一直到現在,對曹操這個歷史人物的爭論還在繼續。總體上看,起碼在中國的小說裡,對曹操的評價很不公允。

    曹操雖出身豪門,但系宦官之後,在時人眼中仍為"寒族"。這種比較尷尬的出身叫曹操很是無奈,於是靠自己的奮鬥來改變人的習俗偏見成為曹操的內生動力。說句實在話,就像曹操這一號,在軍事政治乃至文化方面都取得如此驕人業績的,不論是三國時期乃至以後,還真少見。

    反觀劉備。相傳這位是漢朝的宗室,與漢中山靖王劉勝可能有些瓜葛,據說是劉勝的後裔,到底血親有多近,其實史學家們恐怕也搞不明白。但言而總之,相對於曹操來說,劉備也算是根正苗紅,起底比較乾淨。

    劉備的祖父是劉雄,原先被舉為孝廉,做官也不是很成功,所說的東郡範令,恐怕也不過六品知府這一級。劉備的父親叫劉弘,這位英年早逝,記載不多。少年的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這也是後來被世人恥笑的賣草鞋出身,生活非常艱苦。這樣一來,劉備勉強算是破落貴族之類,跟著先人沾點光。

    史學家說劉備為人謙和、禮賢下士,我在想這樣的評價是不是與諸葛孔明有點關係。世人都說劉備三顧茅廬來請諸葛亮,其實這事在我看來,像諸葛孔明這樣的高人,三顧茅廬其實也不算是多麼委屈劉備,畢竟自己技不如人。


    在整篇三國演義裡面,看不出劉備寬以待人的事蹟。至於志向遠大,倒有一點。談到知人善任,在放手叫諸葛亮自己看著辦這件事上,劉備確是有點大家風範。但搞笑的是,劉關張始終是一個圈子,諸葛亮始終在圈外遊蕩,也是不爭的事實。

    曹操的魅力遠超劉備

    何顒對曹操的認知是,漢朝滅亡已成定局,將來能夠安撫天下的,也就他啦。南陽的許劭慧眼識人,他對曹操的評價是,這位能夠以清君側的名義剷除亂賊,真可謂是亂世之英雄。

    我很早就在揣測,曹操的奸賊奸雄大概就出自於此。比如後來的《三國志》中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三國演義》小說形容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於是曹操也算是躺在歷史史冊上無辜躺槍,從此與奸雄梟雄甚至於白臉奸臣結下不解之緣。

    但這件事從另一面來看,奸雄也罷,梟雄也罷。得出來的結論是,曹操無論如何是個英雄,是個敢作敢為的大英雄。

    而反觀劉備,其實在歷史上,尤其是三國的成長史上,看不見劉備的貢獻,因為這位始終是弱勢群體,上不得檯面。要不是諸葛孔明給強撐著局面,光指望劉備個人那點漢室宗親的招魂旗,恐怕在三國這個大格局之下,劉備豈有立國之本?

    縱觀曹操和劉備在三國裡的表現,曹操歸結為一個字,那就是打,可以這樣說,曹魏江山是打出來的。而對於劉備來看,一個借字概而括之,借小沛、借新野、借樊城、借荊州;借糧草、借兵馬,乃至以後的借東風,哪一個也不是自己掙的,所以歸結起來,這蜀漢就是人家借給劉備自己的,因此劉備的人格魅力遠遠不及曹操,被人家甩幾條街成為必然,這也是被世人所認同的事實。

    曹操的才能遠超劉備

    曹操自幼機智敏慧,隨機應變能力很強,再加上他行俠仗義,放蕩不羈又不修品行,不被世人看好。只有梁國的喬玄等人看出倪端,知道這人不同凡響。喬玄對曹操說,眼看這天下大亂,沒有一個真才實學的人來匡扶正義是不行的。在我看來,這些事非你莫屬。後來的發展證明,喬玄說的很有道理。

    與他的爺爺一樣,曹操被推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當官,那年曹操才二十歲的。曹操在洛陽北部尉任上表現突出。面對洛陽這個皇親貴戚雲集之所,曹操大張旗鼓頒佈禁令,為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掛在衙門顯眼地方,規定有犯禁者棒殺之。也算是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倒黴,這位只是違禁夜行,曹操卻毫不留情,竟用這五色棒把蹇圖活活打死。

    在圍剿黃巾起義這件事上,曹操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而實際上這也是曹操的後來崛起的發源之地。

    作為騎都尉,曹操與皇甫嵩合軍進攻黃巾軍,大破潁州的黃巾軍,斬首數萬級。曹操為此遷為濟南相。曹操履新後,大力整飭吏治,屬下十分之八的長吏奏免,濟南為此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逸。一時間,濟南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隨著攻克兗州郡縣,曹操收割青州降軍三十餘萬人,轄區人口達百萬之眾,曹操收編其中的精銳力量,組成青州兵,由此有了自己的基本團隊。

    反觀劉備這位皇叔,除了結義的三兄弟,到處寄人籬下,除了借雞下蛋之外,未見灼灼功勳,就在曹操建立自己的骨幹隊伍青州兵的同時,劉備三兄弟還在苟且樊城,權當一眾吃瓜人。

    曹操的大義碾壓劉備

    自古大格局決定大思維,大義決勝小義。這些在曹操和劉備身上表現得很是明顯。毫無疑問,曹操是做大事的人,因而有大思維大格局。

    曹操屯田養兵,興修水利,極大地推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曹操治軍嚴整,法令嚴明。

    曹操抑制豪強,推行法治。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清明,經濟恢復,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社會風氣有所好轉。不僅如此,在曹操的文功武治之下,中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甚至於中華文化也及早覺醒。比如,望梅止渴、才佔八鬥、七步之才、超群絕倫、一身是膽、巢毀卵破、如嚼雞肋、勢如破竹等鮮活的成語閃亮問世,叫人耳目一新。

    反觀劉備這邊,百廢待興,危機四伏,文化更是一事無成。當然劉備也是對中華文化有所貢獻的,比如,借東風、草船借箭、借荊州,以及走麥城,有點落魄乞丐的節奏。當然,此外還有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總之是破壞性極大,建設性的東西幾乎看不見。

    縱觀中國五千年曆史,能稱得起亂世梟雄的人固然有很多,能夠稱得起治世的能人也不少,但"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兼而有之的恐怕只有曹操一人。

    這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外界環境也各不相同。但歸結起來,曹操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卻是劉備望其項背的。如果離開歷史背景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就會不可避免產生誤讀,比如曹操,比如劉備。

  • 2 # 柳下隱者2

    三國劉備與曹操都是梟雄,但論政治能力來說,曹操才能算個政治家,劉備比曹操差遠了。

    究其原因,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首先已經搶佔了“匡扶漢室”的道德制高點;

    其次曹操實行屯田政策,解決了安民樂業的經濟基礎;

    第三,曹操能剿則剿能撫則撫,剪滅群雄,北征烏丸,基本建立起一個安定團結的北方和一個廣泛的統一戰線,得到了最大多數人的擁護。

    反觀劉備一心一意要“恢復漢室”,某種意義上就是懷疑漢獻帝的“統治”地位,這就處於下風了。何況還奪了同宗的土地,最終偏安西南一隅,這又怎麼不讓懷疑你劉備的動機不純,誰會看不出你劉備的野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勇於放棄沉沒成本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