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朋哥說險

    一、預定利率是決定什麼的呢?

    答:決定產品價格

    4.025%,是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給產品定價用的,預定利率越高,產品越便宜。可以這麼理解:

    我們拿買包子舉例子,目標固定算成本:客戶想買10個包子(目標),如果包子5塊錢一個,成本需要50塊錢,如果包子1塊錢一個,客戶成本只需要10塊錢。成本固定算目標:客戶有10塊錢,如果包子5塊錢一個,就只能買2個包子;如果包子1塊錢1個,就可以買10個包子。

    這裡面的包子的價格,就可以近似的理解為產品的預定利率。產品的預定利率,不是價格,但它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預定利率高,價格就低,預定利率低,價格就貴。就只是這麼個作用。

    2、賬戶的收益和預定利率有多大關係?

    根據上面的講解,預定利率越高,產品價格就越便宜,產品越便宜,我們付出同樣的保費,就可以獲取更高的待遇,所以在邏輯上,預定利率跟賬戶收益是有關係的。但在計算的時候,預定利率跟賬戶收益,並沒有直接的關聯。預定利率的4.025%,並不參與賬戶收益的計算。

    那經紀人推銷4.025%的時候,說終身鎖定4%的利率,不是騙人嗎?

    其實也不是,頂多是,說的不嚴謹。

    大多數預定利率為4.025%的產品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某一年開始,現金價值(也就是退保金)將會按照4.025%左右的複利進行增值。注意,是現金價值,不是你所交的保費。

    現金價值是先低後漲的,開始會低於保費,逐漸會超過保費,這個超過的時間節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回本”。

    當現金價值回本之後,依然是按照4%的複利遞增,那這時候,也就可以理解為是你的所交保費,被鎖定4%的複利了。我們來以已經停售的君康頤養金生為例,做個演示:

    繳費期10年,年繳保費10萬,總保費100萬

    用後一年的現價,除以前一年的現價,可以看出每年現價針對前一年現價的增長幅度,這應該都懂的吧~

    表中可以看出,產品是在滿10年的時候“回本”。但現價增長還不穩定,是按6%的複利,第12年時,開始穩定為4%,一直到滿34年,也就是64歲年末,增長出現負增長,為什麼又開始負了呢?因為65歲,開始領錢了,按照這個表的設計,65歲開始,每年固定領取的金額是147800,至終身。

    當然,如果不喜歡每年領取14萬,也可以殺雞取卵,把現金價值一次性全部退走,拿走3018603,照比所交的總保費100萬,翻3倍。(如果沒有特殊需求,按年領取會領的更多些)

    那因為這個穩定後的增值,跟預定利率非常接近,為了便於大家的理解,所以很多人就直接說,4.025%是收益了。(也不排除有些人真不懂或者是刻意誤導)

    總之,你只要知道,並不是從一開始就以你的所交保費為基數,進行4%的複利就可以了。這是保險,不是銀行存款。不是按照你的本金計息的。

    3、決定收益的到底是什麼賬戶,影響因素到底有哪些

    養老年金與大家接觸比較多的快返年金不同,所謂快返年金,一般就是那種第5年,第7年就開始返錢的產品。這類產品聽起來是返錢快,但是錢並不是返進你的銀行卡,而是要返進你的萬能賬戶。因為需要在萬能賬戶裡繼續增值,才會有額外的收益。

    萬能賬戶增值的效果如何,取決於萬能賬戶的利率,而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萬能賬戶利率,都是隻有一個保底利率,無論當下是多高,都不具備長遠的參考意義。只有保底利率是100%可以拿到的,超過保底的部分,也不是說拿不到,只是不確定能拿到。目前監管的要求,保底利率最高為3%,平安採用的是1.75%,國壽採用的是2.5%。超過這個數字的利率,都不確定。

    但養老年金不一樣,養老年金並不對接萬能賬戶,是產品本身的自動增值,就是依靠現金價值的增長。而現金價值是多少,都是白紙黑字寫在合同裡。它不會比承諾的低,也不會比承諾的高,就是一個固定值。上面表格的演示,如果選擇同樣的方案設計,那合同裡寫的,就是保額裡的數字,將來我們能拿到的,也就是那個數字。

    所以回到問題,關於4.025%的養老年金,決定收益的賬戶是什麼?沒有賬戶,就是現金價值。影響因素有哪些?沒有影響因素,就是固定數字。

    由於大家接觸比較多的,一定是所謂的“大”公司產品,而那幾個“大”公司,又根本沒有這樣的產品,所以導致大家對這類產品很陌生,總會用大公司那種收益不確定的思維,去套這種收益確定的產品,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種型別,完全不是一回事。

    順便說一下,經紀人並不是只能賣這種固定收益的,也可以賣很多的帶萬能的,那種收益不確定的產品,只不過那種產品沒有4.025%的這麼有話題性,所以沒人注意罷了。

    那是不是說這種確定的,就比大公司那種不確定的要好呢?

    其實也未必,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就看自己的風險偏好了。比如一個人可以花100萬買一個選項,A選項是固定的300萬,B選項是可能450萬,也可能150萬,你會怎麼選呢?可能大部分人的選擇是A,但你不能說選B的人是錯的,因為每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不一樣,承受的意願也不一樣。

    可是,如果再把當前的經濟行情參考進來,那我個人認為選擇A的可能是更明智一些,因為幾乎全球都在降息,利率都在下滑,未來的萬能利率也必然是出現下滑,而這種固定的,寫在合同裡的,比那些畫餅畫出來的收益,會更讓人放心一些吧。當然如果你對未來的經濟足夠的有信心,也可以選擇收益不確定的產品,承擔低迴報的同時,期待高回報的可能,看個人選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歲女孩和異性怎麼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