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翻譯:
孫子說:戰爭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考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須透過敵我五個方面的分析比較而定的計謀來研究它,來預測戰爭勝負: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
道,指民眾與君王意願一致,這樣他們就可以同君主共存亡,而不畏懼危險。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高低,路途遠近,地勢險要平坦,地域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將,指將帥的智謀、威信、仁慈、勇敢、嚴明。法,指組織編制,將吏的管理,軍需的供應。
凡屬這五個方面的情況,將領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瞭解和掌握這些情況就能勝利,否則就不能勝利。
所以要透過對雙方各種情況的考察分析,加以比較,從而來預測戰爭勝負。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更有能力?哪一方佔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規法令更能嚴格執行?哪一方武器裝備更精良,兵力更強大?哪一方計程車兵訓練更有素,更有戰鬥力?哪一方的賞罰更公正嚴明?
透過這些比較,就知道了勝負。
將領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勝,就留用他;將領不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敗,就棄用他。聽從了有利於克敵制勝的計策,還要創造一種勢態,作為協助我方軍事行動的外部條件。勢,就是按照我方建立優勢、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權謀。
用兵作戰,就是詭詐。
因此,有能力而裝做沒有能力,實際上要攻打而裝做不攻打,欲攻打近處卻裝做攻打遠處,攻打遠處卻裝做攻打近處。對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實力充實就要防備他,對方兵力強大就要躲避他,對方氣勢洶洶就阻撓他,對方自卑而謹慎就使他驕傲自大,對方休整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挑撥離間,要攻打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在對方沒有料到的時機發動進攻。
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制勝的訣竅,是不能預先傳授的。
開戰之前,謀算能夠取得勝利的,是因為勝利的條件充分;開戰之前,謀算不能取勝的,是因為勝利的條件不充分。謀算多勝於謀算少,何況不做謀算呢!
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翻譯:
孫子說:戰爭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考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須透過敵我五個方面的分析比較而定的計謀來研究它,來預測戰爭勝負: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
道,指民眾與君王意願一致,這樣他們就可以同君主共存亡,而不畏懼危險。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高低,路途遠近,地勢險要平坦,地域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將,指將帥的智謀、威信、仁慈、勇敢、嚴明。法,指組織編制,將吏的管理,軍需的供應。
凡屬這五個方面的情況,將領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瞭解和掌握這些情況就能勝利,否則就不能勝利。
所以要透過對雙方各種情況的考察分析,加以比較,從而來預測戰爭勝負。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更有能力?哪一方佔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規法令更能嚴格執行?哪一方武器裝備更精良,兵力更強大?哪一方計程車兵訓練更有素,更有戰鬥力?哪一方的賞罰更公正嚴明?
透過這些比較,就知道了勝負。
將領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勝,就留用他;將領不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敗,就棄用他。聽從了有利於克敵制勝的計策,還要創造一種勢態,作為協助我方軍事行動的外部條件。勢,就是按照我方建立優勢、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權謀。
用兵作戰,就是詭詐。
因此,有能力而裝做沒有能力,實際上要攻打而裝做不攻打,欲攻打近處卻裝做攻打遠處,攻打遠處卻裝做攻打近處。對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實力充實就要防備他,對方兵力強大就要躲避他,對方氣勢洶洶就阻撓他,對方自卑而謹慎就使他驕傲自大,對方休整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挑撥離間,要攻打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在對方沒有料到的時機發動進攻。
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制勝的訣竅,是不能預先傳授的。
開戰之前,謀算能夠取得勝利的,是因為勝利的條件充分;開戰之前,謀算不能取勝的,是因為勝利的條件不充分。謀算多勝於謀算少,何況不做謀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