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鳳老師,一代豫劇大師、有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劇“馬派”藝術創始人、豫劇五大名旦之一、豫劇名家、被譽為“洛陽牡丹”。
話說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當時已經89歲了,但她還沒有退休的意思,因為她覺得退休了、似乎就不能再唱戲了,八十多年的舞臺生涯她已經習慣了。即使經歷了很多的磨難和委屈,她依然不捨不棄,因為她就是為豫劇而生的。
““太君啊”,“這時候代表她的心情很激動,稍微有點顫抖,“太君啊”。”2010年4月,中國戲曲學院第一個豫劇班成立、這也是豫劇這個地方戲種首次進入大學課堂。作為豫劇馬派的創始人,馬金鳳將親自教授他(她)們。教學之餘,馬金鳳還沒落下自己保持了八十多年的練習,喊喊嗓子、活動一下身段。五月份,八十九歲的馬金鳳在河南洛陽還有一場演出,她在為那場演出做最後的準備。(當時)唱了八十多年,馬金鳳還一如既往對舞臺充滿激情和渴望。
“帥字旗飄如雲,斗大的穆字震乾坤,上寫著混天侯、穆氏桂英。誰料想,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很多人都最喜歡這一句“誰料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就是充滿了豪情壯志的這個老元帥,是的是的。每次唱到這一段的時候,她是不是心裡都還挺激動,對、可激動,所以唱啥人家說唱啥像啥,裝龍像龍、裝虎像虎,你要唱到那個角色了,你要體會她內心的感情。穆桂英掛帥裡面有一句,記得是之前唱的、叫穆桂英家住山東,唱到這一句的時候是不是也想到了她自己,她也是山東人。說起自己是山東人,咱也沒有家、咱也沒有莊、也沒有地的,自己還是解放以後咱才有了家,有了這個兒啊、女啊,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家,舊社會自己爸爸他姊妹六、七個,自己爹就是老七,男的、女的以後俺這姑姑、伯伯、叔叔誰知道到哪去了,到解放以後都找不著了,再去找親人都找不著了,舊社會里都是到處要飯、到處受罪。
這是豫劇界最有名氣的五大名旦難得的一次合影。豫劇又稱河南梆子,產生於明末清初,多以清唱為主;而演唱也以旦角為主,逐步形成了常、陳、崔丶馬、閻五大流派。常香玉九歲為了逃避給人家做童養媳而投身豫劇學習;陳素真,幼年時父親去世、母親曾帶著她到處漂泊;崔蘭田,五歲隨父母逃荒至鄭州,曾帶著弟弟妹妹沿街乞討;閻立品,曾為了逃避漢奸流氓的欺負,剃掉長髮女扮男裝、埋名隱居。豫劇五大名旦唯一在世的馬金鳳她舊社會的經歷更加傳奇、也更加悲慘。十九世紀末,山東曹縣一個窮苦村莊,一戶農家五歲的男孩崔合利突然失蹤了,這個人就是馬金鳳的父親,村裡人傳說他是被一個河北梆子的戲班拐走了。七年後一個河北梆子戲班來到了曹縣,村裡有人前去看戲,發現臺上演戲的一位十二歲的男孩竟然是當年失蹤的崔合利。
她父親都是四、五歲都叫人家舊戲班裡給他哄走、去學了戲了。以後她那伯父找她爸爸去,也叫人家留到戲班裡學戲了。自己爺爺去看、找兒子了,兒子沒找回來,他也給人家當了炊事員了,也叫人家弄到那舊戲班裡了。那個時候在舊社會里她父親學戲也不是說跟現在一樣,喜歡藝術或者愛好、那說不到那,都是叫人家坑坑騙騙的、都騙走才學戲的。
舊社會的藝人地位低下,據說他們死後都不能進入祖墳埋葬。而那時,他們演出一場戲的收入得到的報酬還不夠買一斤玉米麵。1922年,馬金鳳在貧困中來到了人世,在他最初的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父親病倒後、她跟隨母親上街乞討。扎個草,就是自賣自身,自己媽媽就在那跪著、求人家可憐,俺媽去要飯、自己不得也得跟著她是不是,那時候有四、五歲。四、五歲,就學戲之前、四歲,跟自己俺媽也在那塊也給人家磕頭、給人家作揖的,哭得跟那小淚人一樣。人家這個姓馬的,他老婆生孩子了,生孩子沒人伺候,這就叫俺媽去伺候她,伺候她又帶著個閨女,就把自己帶著了、這就去了。自己奶奶不捨得,就把自己留下了,這以後跟自己爹去學戲了。小的時候怎麼學戲的,自己那都是生活逼得你沒辦法了,都是那大要飯的,那你生活沒辦法了咋弄,你幹別的、咱又學不成,也沒有那條件,你只有那個時候就是窮唱戲嘛。那個時候唱戲就跟要飯差不多多。是父親教她唱戲的,最早。自己就跟自己父親學的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又沒嗓子也沒學成。說起來自己父親在舊社會里吧,也算個名角、名演員,在他那個河北梆子裡面,但是作為自己來回想,咱總算是都是跟那個大要飯的差不多,都是窮日子過來的。作為自己來說,都很難,不敢想象咋過來的。
馬金鳳七歲那年,奶奶又病倒了,為了給奶奶治病,父親把馬金鳳賣給了河南開封一家小戲班。賣掉女兒後不久,父親在一次演戲中突然暈倒、隨後被人遺棄在一座破廟裡,幾天後在那裡孤獨的死去。這俺爸爸就是也成天掛念著這個事,這個閨女小沒人管,想啊、腦子有壓力,慢慢又吃不好、又有病了,又沒有錢抓藥,也病了,到以後就死到那裡。自己這個學戲的小戲班裡的戲主一看這個小妮,她爹唱過戲,你叫啥呀、自己說、自己小名就叫金妮兒,金子的金,金妮兒。就這一個小閨女,就是叫金妮兒,你爹,自己說唱戲的。那個時候都叫翻調戲、叫翻調、叫它河北梆子。他說你爹沒有了,你跟誰呀,自己哭了、自己說我沒人養活,自己沒地方去。養活你、跟我去學戲吧,那自己說中、那誰管飯都中。
馬金鳳在那個戲班改學了豫劇,豫劇是河南省的地方戲曲,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暢、節奏鮮明,加之極具口語化的唱詞深為觀眾喜聞樂見,因為戲功好、能吃苦,馬金鳳很快就能上臺表演了。
那個小科班也是把住門就是收錢,誰去看戲弄啥,自己就記得一個大簸箕筐,誰去看戲都往那裡丟錢,那也是為了賺錢。捱過打啊,那成天捱打,挨七八十下、百十下那都是玩一樣。打戲打戲,那老師都說不是學戲、叫打戲,是打出來的。那學戲不打不中,那都打出來的。一個戲教你幾遍,那小板子都擱在這手上,你再給你念過幾遍,你不會不會了就打了,就不給你提了,就是那、都是打戲。她小的時候,好像是說在臺上吧,就被給一腳蹬下來了,是因為唱不出來了,是沒嗓子了還是記不住詞了。沒嗓子了,那是出了蘭考那個小科班、到那個一個縣城、叫個啥縣吶,去給人家搭班掙錢去了,人家唱那個秦英徵西,自己唱徐英、徐茂功的孫子,都是第三代的這一小班,“先人徐吉,徐吉把國報,”後臺都有那個叫打架子的,在後臺唱一句,再掀開場門、再出去的再唱的,自己擱那唱著唱著,那個打鼓的停住了。正打呢,都停住了。老闆上去,你咋停住了,她唱的我聽不見。說自己唱的他沒聽見,那就是沒嗓子,刺刺拉拉的那嗓子,人家也聽不準、你也沒有介面,人家也沒法給你下傢伙。這個老闆他就說,人家正唱戲 這停住了,那不都怨我了。從那後臺一腳把她從後臺、本來也小,像六七歲、七八歲的小人,本來又小又瘦的,人家都扎背旗,自己沒扎就扎兩個靠腿,前面一個後面一個,這一出腰就算穿上服裝了。一腳把她從後臺踢到前臺,從前臺又一腳把她踢到臺子底下,就這人家那看戲的都說,那以後好心人也都可憐,有接自己的、弄啥的,從臺子底下把她接下去了,那看戲的好心人。有那就在那說俏皮話,就說這以後這閨女就叫一腳蹬。她那時候最怕什麼呀,小時候怕捱打呀、還是怕餓肚子,就是怕沒飯吃,捱打成天也就打皮實了,打個幾十下、那打的不是說打你幾下、拍兩下,那一腳把你踢多遠,那都死裡打你,那過去都是受那罪。
那時候,馬金鳳唱戲就是為了能吃飽飯,那時她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賣給人家後也沒有了音訊,其他的家人也各奔東西。在一次演出中,馬金鳳突然見到了失蹤七年的母親。自己那一天唱的是啥呢,密建遊宮,楚莊王的時候、那個太子,他是兩個物件,這個楚莊王不是個昏君嘛,看中他兒媳婦了,給他拿宮裡去了、弄到皇宮來了,是這麼一個小內容,叫密建遊宮,有這麼個戲。她演這個小太子,那時候她就是七、八歲那個時候,自己正唱到那、正跟這個娘娘那敘述、正對詞呢,唱戲、對這個戲詞呢,這底下撓自己的腳、摳自己的腳呢,自己說誰摸我的腳幹啥呢,一看是俺媽、在這臺子底下,自己這一下子也不顧排戲了、也不顧服裝了,帶著這服裝就到那臺子邊上,那高臺子都有那馬腳嘛,把俺媽撈到那戲臺子邊上,戲樓嘛、撈到戲樓,到後臺她孃兒倆哭開了。戲不唱了,那臺子底下都邪乎,一說、這個小鳳她媽來看她了,這人家也都有憐憫之心,都可憐吧、也都不顧看戲,就跑到後臺去看她媽媽啥樣了。
母親到處求人湊錢贖回了女兒,並把她帶到了河南蘭考城外一處荒涼地、馬金鳳的父親死後埋葬的地方,她決陪女兒在這裡苦練、把嗓子喊出來,這是母親請教老藝人後得到的方法。
她媽媽那個意思呢,以後自己大了、就能理解她的心情了。就是說叫她爸看著她學戲,喊嗓子、學戲,給她表達她對自己爸爸那個心情,自己覺得俺媽是這個心情。到以後就是,給自己俺爸那個墳上喊嗓子,自己喊嗓子幾年、俺媽沒脫過衣服,早晚都是在那、本來咱也沒被子也沒鋪蓋行李,就是在那草窩裡、乾草窩裡、麥秸窩裡,俺媽都是把她的棉襖解開,自己拱她這胳肢窩裡,她的棉襖把自己這樣裹到這兒,睡到她懷裡、這身邊,她就找那麥秸、那乾草,這身子就伸到那草窩裡,就是這樣三年喊嗓子,就是她媽媽都是這樣,沒脫過衣服睡覺、沒有蓋過被子,就是這樣把自己暖著、去喊嗓子,喊了三年。
馬金鳳老師,一代豫劇大師、有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劇“馬派”藝術創始人、豫劇五大名旦之一、豫劇名家、被譽為“洛陽牡丹”。
話說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當時已經89歲了,但她還沒有退休的意思,因為她覺得退休了、似乎就不能再唱戲了,八十多年的舞臺生涯她已經習慣了。即使經歷了很多的磨難和委屈,她依然不捨不棄,因為她就是為豫劇而生的。
““太君啊”,“這時候代表她的心情很激動,稍微有點顫抖,“太君啊”。”2010年4月,中國戲曲學院第一個豫劇班成立、這也是豫劇這個地方戲種首次進入大學課堂。作為豫劇馬派的創始人,馬金鳳將親自教授他(她)們。教學之餘,馬金鳳還沒落下自己保持了八十多年的練習,喊喊嗓子、活動一下身段。五月份,八十九歲的馬金鳳在河南洛陽還有一場演出,她在為那場演出做最後的準備。(當時)唱了八十多年,馬金鳳還一如既往對舞臺充滿激情和渴望。
“帥字旗飄如雲,斗大的穆字震乾坤,上寫著混天侯、穆氏桂英。誰料想,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很多人都最喜歡這一句“誰料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就是充滿了豪情壯志的這個老元帥,是的是的。每次唱到這一段的時候,她是不是心裡都還挺激動,對、可激動,所以唱啥人家說唱啥像啥,裝龍像龍、裝虎像虎,你要唱到那個角色了,你要體會她內心的感情。穆桂英掛帥裡面有一句,記得是之前唱的、叫穆桂英家住山東,唱到這一句的時候是不是也想到了她自己,她也是山東人。說起自己是山東人,咱也沒有家、咱也沒有莊、也沒有地的,自己還是解放以後咱才有了家,有了這個兒啊、女啊,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家,舊社會自己爸爸他姊妹六、七個,自己爹就是老七,男的、女的以後俺這姑姑、伯伯、叔叔誰知道到哪去了,到解放以後都找不著了,再去找親人都找不著了,舊社會里都是到處要飯、到處受罪。
這是豫劇界最有名氣的五大名旦難得的一次合影。豫劇又稱河南梆子,產生於明末清初,多以清唱為主;而演唱也以旦角為主,逐步形成了常、陳、崔丶馬、閻五大流派。常香玉九歲為了逃避給人家做童養媳而投身豫劇學習;陳素真,幼年時父親去世、母親曾帶著她到處漂泊;崔蘭田,五歲隨父母逃荒至鄭州,曾帶著弟弟妹妹沿街乞討;閻立品,曾為了逃避漢奸流氓的欺負,剃掉長髮女扮男裝、埋名隱居。豫劇五大名旦唯一在世的馬金鳳她舊社會的經歷更加傳奇、也更加悲慘。十九世紀末,山東曹縣一個窮苦村莊,一戶農家五歲的男孩崔合利突然失蹤了,這個人就是馬金鳳的父親,村裡人傳說他是被一個河北梆子的戲班拐走了。七年後一個河北梆子戲班來到了曹縣,村裡有人前去看戲,發現臺上演戲的一位十二歲的男孩竟然是當年失蹤的崔合利。
她父親都是四、五歲都叫人家舊戲班裡給他哄走、去學了戲了。以後她那伯父找她爸爸去,也叫人家留到戲班裡學戲了。自己爺爺去看、找兒子了,兒子沒找回來,他也給人家當了炊事員了,也叫人家弄到那舊戲班裡了。那個時候在舊社會里她父親學戲也不是說跟現在一樣,喜歡藝術或者愛好、那說不到那,都是叫人家坑坑騙騙的、都騙走才學戲的。
舊社會的藝人地位低下,據說他們死後都不能進入祖墳埋葬。而那時,他們演出一場戲的收入得到的報酬還不夠買一斤玉米麵。1922年,馬金鳳在貧困中來到了人世,在他最初的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父親病倒後、她跟隨母親上街乞討。扎個草,就是自賣自身,自己媽媽就在那跪著、求人家可憐,俺媽去要飯、自己不得也得跟著她是不是,那時候有四、五歲。四、五歲,就學戲之前、四歲,跟自己俺媽也在那塊也給人家磕頭、給人家作揖的,哭得跟那小淚人一樣。人家這個姓馬的,他老婆生孩子了,生孩子沒人伺候,這就叫俺媽去伺候她,伺候她又帶著個閨女,就把自己帶著了、這就去了。自己奶奶不捨得,就把自己留下了,這以後跟自己爹去學戲了。小的時候怎麼學戲的,自己那都是生活逼得你沒辦法了,都是那大要飯的,那你生活沒辦法了咋弄,你幹別的、咱又學不成,也沒有那條件,你只有那個時候就是窮唱戲嘛。那個時候唱戲就跟要飯差不多多。是父親教她唱戲的,最早。自己就跟自己父親學的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又沒嗓子也沒學成。說起來自己父親在舊社會里吧,也算個名角、名演員,在他那個河北梆子裡面,但是作為自己來回想,咱總算是都是跟那個大要飯的差不多,都是窮日子過來的。作為自己來說,都很難,不敢想象咋過來的。
馬金鳳七歲那年,奶奶又病倒了,為了給奶奶治病,父親把馬金鳳賣給了河南開封一家小戲班。賣掉女兒後不久,父親在一次演戲中突然暈倒、隨後被人遺棄在一座破廟裡,幾天後在那裡孤獨的死去。這俺爸爸就是也成天掛念著這個事,這個閨女小沒人管,想啊、腦子有壓力,慢慢又吃不好、又有病了,又沒有錢抓藥,也病了,到以後就死到那裡。自己這個學戲的小戲班裡的戲主一看這個小妮,她爹唱過戲,你叫啥呀、自己說、自己小名就叫金妮兒,金子的金,金妮兒。就這一個小閨女,就是叫金妮兒,你爹,自己說唱戲的。那個時候都叫翻調戲、叫翻調、叫它河北梆子。他說你爹沒有了,你跟誰呀,自己哭了、自己說我沒人養活,自己沒地方去。養活你、跟我去學戲吧,那自己說中、那誰管飯都中。
馬金鳳在那個戲班改學了豫劇,豫劇是河南省的地方戲曲,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暢、節奏鮮明,加之極具口語化的唱詞深為觀眾喜聞樂見,因為戲功好、能吃苦,馬金鳳很快就能上臺表演了。
那個小科班也是把住門就是收錢,誰去看戲弄啥,自己就記得一個大簸箕筐,誰去看戲都往那裡丟錢,那也是為了賺錢。捱過打啊,那成天捱打,挨七八十下、百十下那都是玩一樣。打戲打戲,那老師都說不是學戲、叫打戲,是打出來的。那學戲不打不中,那都打出來的。一個戲教你幾遍,那小板子都擱在這手上,你再給你念過幾遍,你不會不會了就打了,就不給你提了,就是那、都是打戲。她小的時候,好像是說在臺上吧,就被給一腳蹬下來了,是因為唱不出來了,是沒嗓子了還是記不住詞了。沒嗓子了,那是出了蘭考那個小科班、到那個一個縣城、叫個啥縣吶,去給人家搭班掙錢去了,人家唱那個秦英徵西,自己唱徐英、徐茂功的孫子,都是第三代的這一小班,“先人徐吉,徐吉把國報,”後臺都有那個叫打架子的,在後臺唱一句,再掀開場門、再出去的再唱的,自己擱那唱著唱著,那個打鼓的停住了。正打呢,都停住了。老闆上去,你咋停住了,她唱的我聽不見。說自己唱的他沒聽見,那就是沒嗓子,刺刺拉拉的那嗓子,人家也聽不準、你也沒有介面,人家也沒法給你下傢伙。這個老闆他就說,人家正唱戲 這停住了,那不都怨我了。從那後臺一腳把她從後臺、本來也小,像六七歲、七八歲的小人,本來又小又瘦的,人家都扎背旗,自己沒扎就扎兩個靠腿,前面一個後面一個,這一出腰就算穿上服裝了。一腳把她從後臺踢到前臺,從前臺又一腳把她踢到臺子底下,就這人家那看戲的都說,那以後好心人也都可憐,有接自己的、弄啥的,從臺子底下把她接下去了,那看戲的好心人。有那就在那說俏皮話,就說這以後這閨女就叫一腳蹬。她那時候最怕什麼呀,小時候怕捱打呀、還是怕餓肚子,就是怕沒飯吃,捱打成天也就打皮實了,打個幾十下、那打的不是說打你幾下、拍兩下,那一腳把你踢多遠,那都死裡打你,那過去都是受那罪。
那時候,馬金鳳唱戲就是為了能吃飽飯,那時她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賣給人家後也沒有了音訊,其他的家人也各奔東西。在一次演出中,馬金鳳突然見到了失蹤七年的母親。自己那一天唱的是啥呢,密建遊宮,楚莊王的時候、那個太子,他是兩個物件,這個楚莊王不是個昏君嘛,看中他兒媳婦了,給他拿宮裡去了、弄到皇宮來了,是這麼一個小內容,叫密建遊宮,有這麼個戲。她演這個小太子,那時候她就是七、八歲那個時候,自己正唱到那、正跟這個娘娘那敘述、正對詞呢,唱戲、對這個戲詞呢,這底下撓自己的腳、摳自己的腳呢,自己說誰摸我的腳幹啥呢,一看是俺媽、在這臺子底下,自己這一下子也不顧排戲了、也不顧服裝了,帶著這服裝就到那臺子邊上,那高臺子都有那馬腳嘛,把俺媽撈到那戲臺子邊上,戲樓嘛、撈到戲樓,到後臺她孃兒倆哭開了。戲不唱了,那臺子底下都邪乎,一說、這個小鳳她媽來看她了,這人家也都有憐憫之心,都可憐吧、也都不顧看戲,就跑到後臺去看她媽媽啥樣了。
母親到處求人湊錢贖回了女兒,並把她帶到了河南蘭考城外一處荒涼地、馬金鳳的父親死後埋葬的地方,她決陪女兒在這裡苦練、把嗓子喊出來,這是母親請教老藝人後得到的方法。
她媽媽那個意思呢,以後自己大了、就能理解她的心情了。就是說叫她爸看著她學戲,喊嗓子、學戲,給她表達她對自己爸爸那個心情,自己覺得俺媽是這個心情。到以後就是,給自己俺爸那個墳上喊嗓子,自己喊嗓子幾年、俺媽沒脫過衣服,早晚都是在那、本來咱也沒被子也沒鋪蓋行李,就是在那草窩裡、乾草窩裡、麥秸窩裡,俺媽都是把她的棉襖解開,自己拱她這胳肢窩裡,她的棉襖把自己這樣裹到這兒,睡到她懷裡、這身邊,她就找那麥秸、那乾草,這身子就伸到那草窩裡,就是這樣三年喊嗓子,就是她媽媽都是這樣,沒脫過衣服睡覺、沒有蓋過被子,就是這樣把自己暖著、去喊嗓子,喊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