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江懶
-
2 # 你好越南
一次性紙杯和外賣餐盒都會將微塑膠直接送進我們的嘴裡。這些小顆粒確實會改變我們的身體,而且這不僅取決於數量,還取決於每顆微塑膠的大小、形狀、表面化學性質等一系列更細微的特性。
無處不在的微塑膠,又找到了一條進入人體的新渠道:外賣中一次性紙製容器的內襯塗層。一項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領導的新研究發現,帶有防水塗層——低密度聚乙烯(LDPE)內襯的一次性紙杯,在接觸 100 ℃ 熱水短短 20 分鐘後,釋放的微塑膠顆粒密度可達 1012/L。這意味著喝下一杯 300 ml 的外帶熱咖啡,將有上千億微塑膠顆粒進入體內,研究人員推算,這意味著平均每 7 個身體細胞就會吸收一個微塑膠顆粒。
會釋放微塑膠的不止是一次性紙杯。早在 2020 年,就有中國學者研究了石家莊、青島、成都、杭州、廈門這五個城市中不同外賣容器的微塑膠釋放情況。他們發現,不論是可以微波加熱的聚丙烯(PP)餐盒、耐熱至 70 ℃ 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餐盒,還是更傳統的聚苯乙烯(PS)白色發泡飯盒,都會釋放微塑膠,並且基本不受內容物溫度的影響。
Nautilus 的一篇報道稱,這種直徑小於 5 毫米,部分情況下小於 1 微米的塑膠顆粒已經侵入了人類大約 40% 的食物,啤酒、蜂蜜、魚類和貝類中都被檢出了微塑膠,甚至有研究計算出我們每週攝入的塑膠相當於吃掉一張信用卡。消化道也不是唯一被塑膠入侵的人體結構,微塑膠還出現在肺組織、血液和連線母親和嬰兒的胎盤裡。
我們已經深陷微塑膠的包圍,但它會對人類健康產生何種影響、怎麼產生影響,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一些專門研究奈米顆粒毒理學的學者認為,微塑膠確實會改變我們的身體,影響程度不僅取決於我們攝入了多少,還取決於每個微塑膠顆粒的大小、形狀、表面化學性質等一系列更精確的屬性。
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C&EN)的一篇文章指出,目前大多數關於微塑膠的毒理學研究使用的是聚苯乙烯珠。這是一種常見的量產材料,具有不同尺寸和不同的官能團,但它們與真實環境中的微塑膠並不一致。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環境科學教授 Christie Sayes 表示,他們在海水或環境水樣中發現的微塑膠往往是 " 鋸齒狀、邊緣鋒利的碎片 ",即便是實驗室裡有意將塑膠餐具攪碎製造而來的微塑膠也不是聚苯乙烯珠那樣的規整球形。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環境毒理學家 Stephanie Wright 有同樣的看法,她在空氣中檢測到的大多數微塑膠顆粒也都是碎片,而非球體。
對於奈米粒子來說,形狀和鋒利邊緣的數量會影響其毒理學特性。具有更多鋒利邊緣的顆粒,在細胞炎症和氧化應激過程中表現得更明顯。有研究發現,細長而堅硬的纖維碳奈米管可以在小鼠體內引發與致癌物石棉相同的病理反應。另一項 2015 年的研究則顯示,六邊形奈米金顆粒比圓形和三角形的顆粒更容易進入上皮細胞,造成的細胞質量負擔也更高。因此微塑膠的形狀不應被忽略,這很有可能是決定其危害性的重要因素。
微塑膠的複雜成分也是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PE、PP、PET、PS 都是常見的塑膠製品成分,因此微塑膠顆粒也不太可能是單一成分的聚合物。此外,很多微塑膠是由塑膠製品在紫外線風化作用下形成的,這一過程可能改變塑膠的化學性質,讓它的疏水性降低,更容易被有機或無機汙染物包裹。增塑劑(很多是內分泌干擾物)、農藥、重金屬甚至寄生蟲等病原體都可能附著在微塑膠顆粒上,共同進入人體。
進入身體,然後呢?
現代工業產品讓我們無法避免透過飲食攝入微塑膠,因此科學家們開始構建模擬消化道的體外系統,希望描繪出這些微小至奈米級的顆粒侵入我們身體的圖景。
C&EN 的報道稱,在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和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從事奈米科學與環境生物工程研究的學者 Philip Demokritou 正在利用模擬小腸上皮的體外模型測試微塑膠顆粒是否會干擾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他們發現,微塑膠的存在會對脂肪吸收帶來健康上的負面影響,與脂肪一起攝入的微塑膠顆粒會令前者的生物利用度增加一倍,這意味著會有更多的脂肪進入血液。此外,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的吸收也受到了影響。
Demokritou 的體外實驗還發現,食物和水中存在的微塑膠和奈米塑膠會導致小腸滲透性增加,這可能導致腸道內的各種物質從消化道中逸出,直接作用於其他組織。不過,這些初步發現都需要更進一步的動物實驗來證實。
不同大小的微塑膠顆粒,對腸道的影響可能各不相同。Sayes 和同事們在實驗室裡將塑膠餐具攪碎成大於 100 µm、1-100 µm 和小於 1 µm 三種不同直徑的微粒,利用自行構建的體外腸道晶片系統(包含小腸上皮細胞、巨噬細胞和免疫細胞)來測試不同尺寸的微塑膠對腸道細胞存活能力、吞噬能力和免疫反應的作用。該研究尚未正式發表,但他們已經得到了一些初步結果:1-100 µm 的微塑膠會降低腸上皮細胞的活性並削弱三種腸道細菌的繁殖能力,而更大一些的微塑膠顆粒會促進這些細菌繁殖。
-
3 # 啟蒙的智慧
如果仔細分析外賣基本上不敢吃,但是大多數正規商家還是用國家認可的餐具進行售賣,所以沒有那麼可怕,但是不管怎麼說?能少吃還是少吃一點,自己做飯又健身又健康,何樂不為呢?當時確實不允許的時候,買一點正規商家的外賣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
4 # 東由之光
塑膠,可能是人類致癌的元兇之一。如果有微塑膠入體,會不會導致基因突變,產生癌症呢?
這個要進行科學實驗和分析論證。
出於健康考慮,我們不建議青少年多吃外賣和泡麵,防止損害華人的整體身體素質。特別要強調,拋棄餐桌上的“洋垃圾”!
-
5 # 丅FK
細思極恐,問題是你非得要細思嗎?
有些事情架不住老去琢磨,可是有些人就愛鑽牛角尖,琢磨著琢磨著嚇得是渾身冷汗直流,何苦呢?是的,一份外賣吃下去,萬億顆微塑膠入體,聽著就怪嚇人的,但是入體又能怎樣?你吸收了嗎?還不得排出體外?
別在那自己嚇唬自己啦!還是那句話,該井裡死的河裡死不了,快樂活好每一天才是正道,說別的都是扯淡!
-
6 # 福筱航
那給你個機會說說
假如你工作條件不允許
假如這個事情是真的
你就是知道你能怎麼樣?
這事兒又應當誰去管?
圖
垃圾桶上是賣房廣告
是創意還是?
-
7 # 雷小阿倫
當然知道的,現在網路上那麼多的曝光!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這飲食大環境如果你一直盯著食品安全那就沒法吃了,所以只要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偶爾吃一頓照顧下口腹之慾、調節下生活情趣沒問題的,凡事只要掌握好度不過就好!
-
8 # 1121jh
外賣和方便食品的包裝盒一般都有化學成分,遇熱就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物質容易致癌,對健康影響很大這是無毋庸置疑的
回覆列表
一口空氣吸入,大量活體細菌,死體細菌,微生物,灰塵顆粒入肺。還呼吸空氣不?說億萬顆微塑膠入體?微塑膠是奈米級的,10的負9次方左右,萬億顆數量級是10的12次方。看不懂這個問題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