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稅眼看世界

    關於這個問題回答如下:

    1.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出臺後,嚴格講,已經沒有稅後工資這個概念了。因為你的工資薪金具體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不僅僅取決於你的工資,還取決於你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四項綜合所得以及你的“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以及其他扣除專案的多少。

    2.公司給你發工資時,只是根據你的工資薪金總額、“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資訊進行預扣預繳,這個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全年合計數並不一定是你全部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3.稅前工資實務中有的指沒有扣除任何個人代扣代繳專案的工資,也就是公司實際為我們支付的工資。還有的指扣除了個人“三險一金”沒有扣除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薪金。

    4.絕大多數公司談稅前工資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告訴員工,公司聘請一個員工實際支付的工資薪金比工資表實發工資高很多。實際公司如果公司為員工辦理了社保及公積金,公司支付部分佔員工稅前工資比例大約30%,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所以說,作為公司員工應盡力為公司創造財富,只有公司發展了,才能保證有足夠的財富來源支付工資薪金。

  • 2 # 破曉修羅

    因為那是企業僱傭你的成本啊。

    員工到手多少錢,對企業而言不重要,但是,僱傭這個員工要花多少錢,對企業而言才重要。

  • 3 # 職場—老頑童

    這個問題很簡單

    因為薪金扣稅,屬於個人勞動所得的所得稅,也就是納稅主體是員工個人,而企業只是承擔代扣代繳的義務,這個稅本身就是應該核算在工資總額當中的。不是企業應該承擔的部分,就這麼簡單。

  • 4 # 洛漢煙蘇

    個人理解:

    稅前收入多,個人抵扣部分,都是國家規定的,且最大受益者還是個人自己。

    如果只是稅後的話,就比較少。比較讓人感覺該公司開出的工資低,應聘人員積極性不高。

  • 5 # 綠水青山1390

    因為目前談也沒意思,企業在職員工也是講究實事求是,追求目標當然是稅後工資,既使扣掉個調稅,也算是稱得上在職場是位講得過去的人,更何況有些稱得上是位佼佼者的優秀員工。

    因此就大多數人來說工資還未能達到5千元標準以上,甚至更高的水平,這裡既有企業存在問題,也有個人努力的問題,總之,職場人都想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能力發揮,都想獲得稅後工資,都想早日過上美好的生活。

  • 6 # 英明暴君

    我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吧。

    一是稅前工資肯定比稅後要大,而且有時還大的比較多,那麼談工資的時候,勞動者肯定是比較喜歡高工資的,而企業也願意往高裡談,表明企業付出了比較大的成本。這樣雙方都比較滿意,事情就可以談攏了。這是一個基本的談判技巧吧。

    二是稅後工資不好說,稅後工資是稅前工資減去五險一金、職業年金等合法扣除項後,再減去個稅得到的結果。首先,五險一金每年的比例都是根據上一年度工資調整的,職業年金可能根據職務、職稱等因素變更,而個稅,目前採取的是年度綜合扣稅制,跟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緊密聯絡,也是不好說的。因此,如果一定要問稅後工資,只能給出一個大概的數字。而萬一這個數字和之前談的稅後工資相差太大,會給勞動者一個企業在坑我的印象。

  • 7 # 東嶺財經

    不談稅後而說稅前,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稅前工資多

    這個不用多說。稅前工資,沒有扣除個人承擔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個人所得稅,而稅後工資是扣除了上述3險2金,扣前扣後,金額差異明顯,尤其3險2金按應發工資和法定最高比例繳納的。

    二、稅前工資比較起來方便

    行業與行業、公司與公司、崗位與崗位之間,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稅前工資更容易獲得,更容易比較,對於招聘、入職、晉級、定崗等,用稅前工資確定更為容易,降低企業相關人力成本。

    所以,現在大多公司說工資都是指的稅前工資,當然也有部分公司或部分公司的部分員工存在稅後工資的形式,這算是例外吧。

    三、稅後工資計算麻煩

    新個人所得稅法沒執行之前,個稅計算簡單,考慮三險二金和固定的費用扣除就可以了,比較容易計算。這個時候,是有不少公司存在稅後工資這個說法的,即到手多少錢。

    但新個稅法執行後,除上述扣除外,還涉及到子女教育、養老、住房/貸款、醫療、繼續教育等6項附加扣除,最近又把不滿3週歲幼兒也進行附加扣除,這個比較麻煩了,而且日常還要進行上述費用的累計扣除,日常預扣預繳個稅更為麻煩(當然這些都由自然人個稅系統計算,但一開始計算個稅確實手忙腳亂),同時還要考慮個人所得稅的彙算清繳。所以,企業更不會給招聘的員工稅後工資這個口徑了。

    本來,稅後工資的不常用於企業,規範企業更是如此。新個稅法執行後,稅後工資就更少見了,但並沒有消失。

    無論是稅前還是稅後,要綜合看企業給的工資

    不要簡單看稅前還是稅後工資,要看企業繳納社保的基數、繳納住房公積的基數和比例這些隱形的福利政策。同樣的稅前工資1萬,一個按應發工資繳納社保、最高比例繳納住房公積金,一個按最低比例繳納社保、住房公積金也是最低基數和最低比例繳納,後者雖比前者到手的工資每月多1000多元錢,你能確定後者接受的人更多?大多數人會願意選擇前者吧,儘管前者日常到手的錢少。

    當然,現實中也有極少部分人,為了眼前多拿錢,或者因為年輕對社保不感冒,更願意不繳納或少繳納社保,希望獲得更多的到手工資。

    無論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後工資,企業和員工自己都有一本賬,都會自己計算,就看是否到達雙方的契合點了。

  • 8 # 寧靜致遠到永遠

    首先,稅前工資是企業的成本費用,一部分以現金形式直接支付給個人(個人到手工資);一部分劃到個人的養老金和醫保賬戶,暫時不能取出;剩下的個人所得稅,公司代扣代繳,交給稅務局。企業繳納社保也是按照稅前工資為基數計算的,談稅前工資,企業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成本費用是多少;

    其次,稅後工資的計算非常複雜,尤其是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以後,4類收入合併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按月預交,還增加了專項扣除,每人的扣除項是不一樣的,而且還是動態變化的,很難一下確定稅後工資;

    最後,稅前工資高於稅後工資,談起來也比較好聽,個稅和個人部分的社保,公積金都是按照法律規定交的,和企業也沒有關係,因此招聘人員也一般習慣說稅前工資。

  • 9 # 我磕的cp是天花板

    因為大部分企業不會為員工承擔個人所得稅,僅是為員工代繳;如果企業跟你談稅後工資,那麼這部分個人所得稅企業將會為你承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訓詩歌自創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