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只要Sunny
-
2 # 海哥隨筆
黃昏時分,當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照進屋內,留下一地的斑駁時,爺爺終於嚥下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口氣。姑姑們一下子撲到爺爺身上嚎啕大哭起來。
父親見狀對她們說道:“你們哭什麼?有什麼好哭的?爹活著的時候你們都幹什麼去了?現在爹死了,你們哭這麼大聲給誰看?都不許哭,要哭的話都回自己家哭去。”
母親悄悄地拉了拉父親的衣角,那意思很明確,就是讓父親閉嘴。
爺爺天生就是個倔脾氣,所以誰跟他的關係都相處不好,包括父親在內。
小時候過年,一家人正圍著桌子熱熱鬧鬧地吃著團圓飯,他一言不合就罵父親,父親還不能頂嘴,萬一頂了一句,他甚至扛著扁擔追著父親打。
那時候的父親已經結婚了。爺爺完全不顧及母親也坐在桌子上。
有一次,爺爺又打父親,把母親徹底惹火了。
她站起身伸出手一把奪下爺爺手裡的扁擔,淡淡地對爺爺說出兩個字——分家。
爺爺最怕的就是母親跟他們分家,因為母親嫁過來的時候,兩個姑姑的年齡都還很小,父親是家裡的頂樑柱。
晚上,奶奶流著眼淚過來求母親,能不能暫時不要分家,等姑姑們大一點再說。
奶奶真摯的淚水最終還是融化了母親那柔軟的心。
就這樣,母親答應奶奶再和他們一起生活了十年。十年時間一到,立馬分家,誰勸都沒用。
奶奶欣慰地點頭同意了。
十年裡,爺爺的脾氣非但一點都沒改,反而變本加厲。
母親不在跟前的時候,父親無緣無故地被爺爺罵了不知道多少次,也捱過他很多次打。但是隻要母親在場,爺爺就不敢為難父親。
母親心疼父親,但是又捨不得這個家,因為她已經答應了奶奶。
所以母親勸說父親儘量不要跟爺爺產生正面的衝突,再過幾年就跟爺爺他們分家,另外過光景。
到了分家的時候,爺爺除了一袋水稻和一袋小麥之外,什麼都沒有給父母。他這是在賭父母不敢跟他分家,可是他卻低估了母親。
母親說,當時哪怕爺爺連一粒米都不給她,她也會分家的。她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分家。
因為她和父親跟著爺爺生活了十年,竟然連一毛錢都沒有攢下。
母親說,她就連買塊香皂都得伸手去問爺爺要錢,還得看爺爺的臉色。這樣的日子,她一天都不想再過去下了。
分家的時候,奶奶又一次流淚了。
母親對奶奶說:“娘,你放心。家雖然是分了,但是家裡的活我們照樣會過來幫著幹。該贍養你們的時候,我們也絕對不會說二話。這一點我可以向你保證。”
爺爺現在堂屋正中,鼻孔朝著天,指著父親說道:“你個孬熊就聽你媳婦攛掇吧。分了家,你們吃屎都找不到地方。”
母親拉著父親,懷裡抱著我,扭頭出了爺爺家的門。
母親不止一次跟我說過,當年爺爺的傲慢和無理,讓她這一輩子都無法釋懷。她暗暗發過誓,不吃饅頭也得爭口氣,堅決不能被這個倔老頭子給看扁了。
後來,父母確實透過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但是刀子嘴豆腐心的母親,卻並沒有記恨爺爺。
奶奶在世的時候,逢年過節,母親會和父親一起給爺爺奶奶送各種吃的喝的。到了換季的時候,母親也會提前買好換季的衣服,和父親一起送過去。
爺爺每次依然像一頭犟驢一樣,罵父親為什麼要給他們買吃的,買衣服。他說自己有手有腳,不用父親給他們買,他甚至一邊罵一邊還讓父親把東西拿走。
父親氣得不行,卻又無可奈何。
母親從來不慣著爺爺的毛病,她往往會把東西往地上一丟,對爺爺說道:“你如果不要的話,一會直接丟進垃圾桶裡。”
這時,奶奶就會跑過來拿起東西,罵爺爺道:“你不要,我要。有本事你別吃也別穿。”
爺爺悶頭抽菸不再說話。
他不僅對父親是這樣,就連我給他買菸買酒的時候也是如此。
他雖然不會罵我,但是依然會埋怨我怎麼又給他買菸買酒。很多時候,我都會被他氣得哭笑不得。
慢慢的,我和母親一樣,把香菸往他床上一丟,對他說道:“你不抽的話就拿去送人吧。”
爺爺就不再吱聲了。
我實在是想不通,他的腦袋裡究竟想的是什麼?對他好的人,他一點都不領情。
相反,兩個姑姑每年幾乎只過來一次。她們給他買上一條蹩腳的香菸,他能叨咕半年。
再後來,奶奶去世了。
父親考慮到爺爺一個人生活不方便,於是他就跟母親商量把爺爺接到自己身邊。
那個時候,母親正在我家裡幫忙帶孩子。
母親聽完之後,只對父親說了一句:“那是你的親爹,你有權利決定,這件事不需要跟我商量。”
於是,父親就回老家把爺爺接到了他打工的地方。
僅僅才過了短短的一個月,年過半百的父親打電話過來給母親,說爺爺非要讓自己送他回家。
父親說著說著,竟然在電話裡哭得稀里嘩啦。
原來,這一個月來爺爺可把父親給折騰慘了。
父親去上班的時候,讓爺爺在家看電視,如果感覺悶了的話就自己下樓去轉轉。
可是,一個月爺爺只下樓溜達了一圈。沒想到,竟然跟當地一個老頭打了一架,原來是他聽不懂人家說的話,竟然說人家嘰哩哇啦說的是鳥語,是在罵他。
父親沒有辦法,只得買了營養品親自登門去給那個老頭子道歉。好在對方為人大度不願意計較,不然的話,爺爺很可能要進去蹲幾天。
當爺爺得知父親去給對方道歉時,氣得暴跳如雷。他指著父親的鼻子罵父親是個孬種,沒有一點男子漢的血性。
父親被爺爺氣得一夜沒睡著覺。
爺爺平時愛喝酒,而父親卻不愛喝酒。於是,父親就去門口超市裡買了酒,然後把酒瓶和酒杯都放在桌子上。他讓爺爺自己倒酒自己喝,想喝多少喝多少,喝完了他再去給爺爺買。
可是,爺爺不幹了。他痛罵父親是因為不想給他酒喝,所以才不給他倒酒。
母親聽完之後,嘆了口氣對父親說道:“你給他倒酒又能如何?”
父親哽咽著對母親說:“我哪裡是不給他倒酒。我幹了一天活回來還要給他燒飯洗衣服。我把飯菜做好,端到桌子上,筷子拿好,酒杯放好。就說了一句,他就開始罵我。”
母親問父親:“那你是怎麼想的?真的送他回老家?”
父親嘆了口氣,說道:“我決定了,送他回老家。”
母親聽完,還是那句話:“他是你的親爹,你自己決定吧。你如果把他送回老家的話,把該準備的東西都替他準備好。有線電視接好,重新再給他買個電視。別忘了買個電飯鍋給他。油鹽米麵,都備上。他再罵你,你別理他了。任由他罵吧,馬上八十歲的人了,還能再罵幾年。”
父親聽完,嘆了一口氣,結束通話了電話……
就這樣,爺爺跟著父親生活了一個月之後,又回到老家,開始一個人生活了。
父親臨走之前,特意交代姑姑沒事的時候多去看一看爺爺,如果有事的話隨時給自己打電話。
可是,爺爺回家之後竟然逢人就說,是因為父親虐待他,他才回老家來住的。
瞭解父親的人都說,你們家老大的為人我們清楚,他不會的。
爺爺就添油加醋地說,父親不給他酒喝,不許他下樓,不讓他看電視,等等等等……
當這些話傳到母親耳朵裡的時候,母親氣得一天沒吃飯。
第二天一早,母親讓我開車把她送回老家。她說要當面質問一下爺爺,到底想幹什麼?
車子到了鎮上之後,母親讓我找個超市停車。她下去給爺爺買了兩箱牛奶,兩大袋餅乾,又買了一些油鹽醬醋。
讓我驚訝的是,母親買的東西里面竟然還有兩條男士內褲。
母親上車之後,嘆了口氣,對我說道:“按道理這些東西,應該是你姑姑買的。”
到家以後,母親把東西一股腦放在床上,問爺爺:“你這個老頭子,怎麼這麼不識好壞呢?你兒子是什麼為人我最清楚了。他老實巴交被你欺負了整整一輩子。他捨不得把你一個人丟在老家,所以才帶著你一起生活。你倒好,整天沒事歪著頭找他的茬。現在回來了還到處去敗壞他的名聲,說他虐待你。你這是準備讓你兒子對你徹底死心,以後再也不管你了嗎?我問問你,你百年以後死了指望誰?難道指望閨女,女婿給你領棺下地嗎?你看看你的兩個寶貝閨女呢?她們給你買過什麼?她們又管過你幾天?你身邊穿的哪件衣服是她們給你買的?你這屋裡用的哪樣東西又是她們給你買的?”
“我媽躺在醫院裡的時候,你那兩個閨女竟然嫌臭都不願意靠邊,躲得遠遠的。不都是我在給媽端屎端尿嗎?媽死的時候,她們連買件壽衣都來跟我要錢。你心裡難道沒一點數嗎?我今天回來就是正式通知你的。你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我會讓你兒子從此以後再也不管你。假如有一天,你躺在病床上,我是不會去給你端屎端尿的,唯一能給你端屎端尿的人只有你兒子。你好好想清楚。我嫁進這個家已經三十多年了,你應該很瞭解我的品行和為人,我會說到做到的。”母親接著說道。
爺爺低著頭不吱聲。
母親氣呼呼地轉身走進屋裡,伸手把爺爺床上的黑乎乎泛著油光的被套和床單都扯下來丟進了門口的垃圾桶裡。
然後母親轉身對我說:“你帶我去重新買。養三個閨女有什麼用?老了連個洗床單的人都沒有?”
爺爺坐在門口,目睹著這一切,依然沒敢吱聲。
於是,我開著車帶母親去鎮上給爺爺買床單和被套。
路上,我想起父親曾經對母親說過一句話:“我爹這輩子唯獨只怕你一個人。”
母親當時聽完,是這樣對父親說的。母親說:“我是講道理的人。他怕的是道理,而不是我。他完全也可以跟我胡攪蠻纏,但是我一旦寒心了,是絕對不會給他第二次機會的。”
從爺爺今天的表現來看,父親看得還算是比較通透的。
如果換成父親把爺爺的床單和被套丟進垃圾桶。爺爺絕對會拿棍子追著父親打的。就像母親說的一樣,爺爺欺負父親已經欺負成一種習慣了。
母親最後挑了兩套深色的被套和床單,一套給了爺爺,一套留給外公。
外公和爺爺一樣。在外婆去世之後,一直也是一個人生活。但是外公有一點跟爺爺不同,他是自己不願意跟著舅舅一起住。
母親給爺爺換上嶄新的床單和被套之後,對爺爺說:“你閨女要是來了的話,就讓她拆下來洗洗。另外,缺什麼就給你兒子打電話。你好好想一想,想通了再說。”
說完,母親讓我帶著她去了外公家。
可是,整整一年時間姑姑們從來也沒有來給爺爺洗過一次床單。
姑姑們的所做所為,讓父親很是寒心。但是他是家裡的老大,俗話說的好,長兄如父,所以他一直憋著,什麼都不說。
爺爺直腸癌晚期做完手術進了ICU之後,也是父親一個人孤零零的蜷縮在走廊冰冷的鐵椅子上。
姑姑呢?她回家了,她說家裡還有豬,還有狗,一天都沒吃東西了。
她根本想不到她大哥蜷縮在醫院的走廊裡,也沒吃東西。
要不是我晚上給父親打電話,我都不知道。
父親說,他本來打算出去吃點的,但是又怕萬一走了醫生會找不到家屬。
掛了電話之後,我流著淚給父親叫了一份熱乎乎的外賣。
爺爺從醫院裡拖回家奄奄一息的時候,姑姑甚至連幫爺爺拔一下導尿管都不願意。
所以,在爺爺嚥了氣之後,父親看著痛哭流涕的兩個妹妹,一時氣不過,才會說出開頭的那番話。
回到題主的問題——
“父母八旬,還健在,未必是件好事。”為什麼會有許多人相信這個謬論?
首先,這肯定是個謬論,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一件事情之所以能被判定為好事,那是需要一定的基礎去支撐的。這裡的支撐就是,老人必須健康,知足,兒女必須孝順,缺一不可。
否則的話,父母八旬,還健在,很可能就是噩夢。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百善孝為先,這是父親從小就教我背的一句名言。
這也是為什麼爺爺如此百般刁難父親,父親卻依然孝順他的原因。因為那是他的父親,親爹。
可是,作為老人,尤其是年齡大了的老人,
我覺得你們應該懂得知足,應該看清楚誰才是真正對你好的人,誰對你只是虛情假意。
對子女要多多一份理解和包容,不能橫生事端。
畢竟,
知足才能常樂,
知足才能長壽,
知足才能心安。
願天下父母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
3 # 劉代柔
對二舅來說,八十多歲的外婆還健在,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二舅為了照顧外婆,不僅終生未娶,四十多歲的人了,還在打光棍,而且落下了病痛。
外婆二十多歲時生下大舅,隨後接連生下大姨、我媽和二舅。
外婆懷上二舅時已經是高齡孕婦,產子風險大,當年又執行“計生”,村委會幹部要求外婆打胎,上節育環,外婆寧死不屈,硬是要把二舅生下來,卻難產大出血,醫生叫外公趕緊做決定,外公崩潰了,連忙向醫生磕頭,懇求他一定要救下外婆。後來大小都保住了,從此外婆喪失生育能力。
再後來,外公病故,養家的擔子落在了當時剛讀完初中的大舅身上,他十七歲那年外出打工,當時做修鐵路的工作,一個月有幾百塊錢寄回家,有一次意外失足落崖,摔成粉身碎骨,不治身亡。
緊接著,養家的重擔換成年僅十五歲的大姨來扛,可是自從她去北方打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據說已經遠嫁到山東了。
最後,我媽媽十四歲初中還沒讀完,就接替大哥和二姐的位置,出去賺錢養家了。
二舅當時還不到九歲,本來我媽想供他讀到大學,但二舅很懂事,知道三姐打工不容易,在讀完初中後,二舅也外出打工去了。
二舅早年在廠裡做工仔,雖然每個月都要三班倒,非常辛苦,但是有穩定的收入,他把賺來的錢都貼補家用。
後來,二舅趕上了時代,被迫下崗。工廠分配給他一套位於市區的房子作為補償。二舅去大城市投靠我媽媽,兩人一起做酒店管理,那會兒我媽媽當大堂經理,他當廚師長,兩人不久後加起來月入三萬多塊錢,要知道那會兒是九十年代初,三萬元算是頂尖收入了。
再後來,媽媽趕在房改之前,也買了一套位於市區的房子。媽媽和二舅都定居在市區,之後媽媽把鄉下的外婆接過來,一家子終於團圓了。
我媽媽在上個世紀末結婚,三年時間相繼生下了我和弟弟。反觀二舅,一直沒有結婚,連個物件也沒有,而這一切都得從外婆身上找原因。
在我媽媽結婚生子的時候,二舅其實也有交往過女朋友一段時間,但外婆不喜歡這個準兒媳,理由是二舅交往的女朋友是她孃家仇人的小女兒,她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迎娶仇家的女兒進門,於是擅作主張,傳喚二舅的女朋友見面,並且警告她不要再來糾纏二舅。
然後,仇家的女兒就和二舅分手了。只有二舅被矇在鼓裡。二舅是極度痴情的男人,就算他被甩了,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緩不過勁來,如今床頭還貼著他和前女友的合照。
之後,二舅回老家,聽熟人說起來,才知道事情的經過。從此,二舅埋怨起外婆,破壞了自己本該圓滿的幸福。
其實不只是二舅,我媽媽也在結婚五年後和我爸爸離了婚。除了夫妻倆的感情淡了,外婆從中作梗也是一大原因。
外婆不僅為人多疑又敏感,而且對我爸爸這個入贅的女婿可謂有一百個不滿意,老是覺得我爸爸是外人,沒有資格決策家裡的大小事務,甚至還覺得爸爸配不上媽媽,當初不應該收那麼點入贅的彩禮錢。
後來,爸爸受不了外婆這個丈母孃,在和媽媽有過幾次大爭吵後,無奈提出了離婚。
可外婆卻不同意協議離婚,鬧到最後竟然要訴訟離婚,我被判給爸爸撫養,而弟弟被判給媽媽。
其實,我媽媽一直都有意見,但是礙於孝道,不敢對外婆怎麼樣。
爸爸不止一次在我面前說:“如果你媽沒那麼愚孝的話,我和她也不至於走到現在這麼不堪的地步。”
雖然當時外婆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性情卻絲毫沒有和藹的跡象,甚至可以說為老不尊。
由於外婆是貧農出身的,對待子女的教育方式是一言不合就打罵,羞辱子女的人格尊嚴。
另外,外婆的人品十分惡劣,在鄉下時就喜歡到處樹敵。之所以如此,可能與當時的生活條件太差有關。
加上外公有大男子主義,一言不合就動手打媳婦,而且重男輕女的糟粕思想非常嚴重,吃飯時不讓媽媽和大姨上座,還逼迫她們去幹最髒最累的農活。外公始終認為,他所做的一切,對農村的男人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
我覺得當時大姨出去打工,之所以會一言不發就離家出走,至今都沒有回來,可能與外公重男輕女、外婆極度踐踏子女的行為有關。
另外,外婆的原生家庭非常糟糕,長年累月被父母親毒打,還遭到兄弟姊妹的唾棄。久而久之,外婆為了自保,迫不得已養成這種極端惡劣的性格。
之後發生了兩件大事,讓這個本就多災多難的家庭,再一次蒙上了難以消散的陰霾,也讓二舅的一生,因為外婆的所作所為,徹底毀了。
第一件事是我媽媽出車禍去世。
事情發生得很突然,也很意外。昨天還是健康的人,今天就只剩一具面目全非的屍體了。
外婆當時已經七十多歲,為了照顧她的身體,怕她激動也跟我媽去了,二舅並沒有第一時間告訴她,而是半年後才告訴她的。
可外婆得知媽媽去世的訊息後,居然沒有感到絲毫的驚訝,只是說了一句:“難怪那麼久沒見到她了。”後來她又補上一句:“那阿震(我弟弟)和我的養老保險怎麼辦?”
由於媽媽意外離世,原本交由媽媽撫養的弟弟就跟著爸爸和我一塊生活了,至於外婆的養老保險,媽媽起初已經幫她交了十幾年,再交個幾年左右就可以領養老金了,結果突生變數,不過外婆知道二舅會接替媽媽,繼續幫她交養老保險,所以她也沒有表現出過度擔心的樣子。
面對自己親閨女的離世,第一時間問的居然不是親閨女葬在哪裡,而是問自己的事沒有親閨女後應該怎樣料理。也許是早前就經歷過喪子之痛,但再怎麼樣都好,外婆也不至於一滴眼淚都不捨得掉吧?
不只是我爸,就連二舅對外婆也感到失望透頂。
第二件事就是在媽媽去世後的第五年,外婆突發腦溢血,被送到醫院去搶救,之後在醫院的重症室裡住了一個多月。
在此期間,二舅忙裡忙外,照顧外婆的飲食起居,整個人暴瘦了十多斤。
而外婆也偏癱了,需要終生坐輪椅。出院時,二舅和醫院的護工一起將外婆抬上樓。因為樓道太窄,二舅一個不注意就把腰給傷到了,當場被送到醫院治療,從此落下病患,腰肌動不動就會勞損,也不能久坐。
總之,對二舅來說,外婆活到八十歲還健在,並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沒辦法,原來的四個子女死了兩個,走了一個,就只剩下二舅,他不照顧外婆的話,又會有誰願意承擔這份責任呢?
如今,二舅因腰肌勞損,無法外出正常工作,加上年紀也大了,就算身體還硬朗,工廠和企業也不會招他這麼大齡的員工了。還有,他的學歷不高,沒法做好腦力活,但好在外婆的養老金一個月有三千多,由於最後幾年的養老保險是他幫忙繳納的,所以他有權啃老,也算提前退休在家照顧外婆的日常飲食起居了。
外婆去世後,在沒有養老金的情況下,我和弟弟也會接濟二舅,幫他買份養老保險,這樣至少可以讓他的晚年過得比前半生要好一些。
最後,想要論證“老人八旬還健在,對子女來說未必是好事”這一說法是不是謬論,透過上述我的二舅服侍外婆的事例就能知道:
有些老人的性格很惡劣,像我奶奶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小心眼、愛記仇、好與人爭鬥,而且還自以為是,常常矮化別人、抬高自己。
除此之外,有些老人早年沒本事,搞到如今沒錢養老,要靠道德綁架逼迫子女給養老費。
像我外婆這樣的老人活到八十多歲,對子女來說已經夠折磨了。況且在我媽他們小時候,外婆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母愛的缺失,讓子女們感受不到真正的母愛,沒有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卻在自己老了以後以高標準要求子女必須贍養自己。
之所以有那麼多人相信“老人八旬尚健在,對子女未必是好事”這一說法不是謬論,或許就和外婆所做的這種“雙標”行為息息相關。而且,這不只是個體的行為,而是老一輩父母的普遍行為。
我們當然可以理解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想要真正盡到養育和關愛子女的責任非常艱難。自己的飽飯都吃不上一頓,哪有心思去想生存之外的事呢?但這並不能成為父母逃避責任的藉口,也無法改變子女們已經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傷害的事實。
即使部分父母不具備以上所說的毛病,也無法證明“父母八旬還健在,對子女來說是壞事”這個說法是徹頭徹尾的謬論。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按照一般人的結婚和生育年齡,當父母八十高齡時,子女普遍已經四、五十歲,甚至在部分有著早婚早育傳統的農村,子女都已經花甲或古來稀了,他們對於自己的養老問題都忙不過來了,怎麼可能還有心思去管父母的養老問題呢?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父母的養老,做子女的也只能愛莫能助了,總不能叫孫子輩的人既要撫養他們自己的子女,又要贍養他們祖父兩代人吧?那樣只會累垮他們,得不償失。
綜上所述,由我二舅這個事例可以證明,“八旬老人還健在,對子女來說未必是好事”這一說法並不是謬論,而是相對正確的觀點。
所以對我來說,看過二舅的前半生,就會相信這是有現例項子加以佐證的說法。
-
4 # 快樂豆花i8
我姥姥活到83歲,我清晰地記得,姥姥去世的時候,媽媽和舅舅都沒哭,舅舅呢喃低語:“娘,您走了,終於不用活在世上受苦了,我們也不用受罪了。”
我姥姥有八個孩子,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我舅舅和媽媽都很孝順,在姥姥健康的時候,媽媽隔三差五地把姥姥接到家裡住,那時候,姥姥是幸福的,每天什麼都不用做,喝點小酒,打會麻將,日子悠哉悠哉地度過了幾年。
我是姥姥的大外孫女,她很喜歡我,很疼我,可能是愛屋及烏的緣故吧!姥姥對我兒子比對自己的孫子都要好,每次來我家做客,她總會給孩子帶上禮物,雖然不值錢,卻是她老人家的心意。
我覺得不好意思,作為姥姥的大外孫女,我結婚後很少去探望老人家,媽媽可能是看出了我的感受,總會打圓場說:“豆豆,姥姥給你你就拿著,跟你姥姥還客氣啊?”
姥姥佯裝生氣的樣子:“豆豆,你是覺得姥姥年齡大了,還是覺得姥姥沒能力了?”
“你小時候都是姥姥帶大的,我把你當親孫女養,現在你有了兒子,我送重孫兒禮物怎麼了?”
我哭笑不得,沒想到姥姥還和我撒嬌,我知道姥姥是真心喜歡我兒子,如果我不收她的禮物,她心裡肯定不舒服,我也清楚,姥姥平日裡不缺錢,她年齡大了,沒什麼花銷,我媽媽和舅舅每個月都會給她幾百塊零花錢,她經常用零花錢給小輩們買禮物。
每當我收下禮物拿給兒子的時候,姥姥就會開心的笑,那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滿意。
姥姥每天吃飯時都喜歡喝二兩白酒,如果不讓她喝,她就撅著嘴走回臥室,關上門不吃不喝,鄰居們勸我舅舅和媽媽:“你娘年齡大了,想喝酒就讓她喝唄,她現在能吃能喝,少喝點酒沒什麼大礙。”
為了讓姥姥喝上健康的酒,媽媽特意從我們村灌了幾斤純糧食酒。
村裡人羨慕得不得了,都說我姥姥有福氣,兒孫承歡膝下。
那時候,姥姥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兒女相處,每當讓她回家去住的時候,姥姥總是搖頭晃腦地說:“我現在還能動彈,和你們生活算怎麼回事?”
“你們都是有了孫子輩的人了,和你們住不方便。”
“如果你們真想孝順我,等以後我老了,不能動彈了,再來接我去住,現在我自己過著挺好的,不給你們添麻煩。”
我媽媽和舅舅心裡過意不去,就決定每天去給姥姥送上新鮮蔬菜和肉食,她喜歡吃什麼,就自己動手做什麼。
這次姥姥沒有反對,她年齡大了,沒那麼多精力去自己買菜,兒女們能主動承擔買菜的任務,她很贊同。
每每想起姥姥健康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期待,多希望姥姥能夠永遠地健康長壽,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在姥姥76歲那年夏天,天上下著小雨,姥姥在去院裡的廁所時,不小心滑倒了。
當時是晚上八點多鐘,誰都沒注意倒在地上的姥姥,九點多鐘的時候,五舅照常去幫姥姥鎖門,當他來到姥姥的院牆外時,藉著月光看到了躺在地上的姥姥,五舅連忙上前去攙扶姥姥,可是,姥姥哎呦哎呦的說著疼,讓我五舅不要動她。
五舅猜測,我姥姥可能是傷到了骨頭,立刻撥打了急救電話,隨後又聯絡了另外四個舅舅,舅舅他們沒敢告訴我媽媽和二姨,三姨,怕他們擔心。
來到醫院後,醫生檢查了我姥姥的身體,發現是骨折了,還有輕微的腦出血。
舅舅他們就讓醫生幫姥姥做手術,醫生為難地說:“老太太年齡大了,又有慢性疾病,手術風險太大,實在是不適合做手術。”
“保守治療吧!你們能有這份孝心,老太太是不會責怪你們的。”
醫生勸說道。
舅舅他們給我媽媽和二姨三姨打電話說明了情況,媽媽想了想說:“聽醫生的安排,既然醫生說不能做手術,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姥姥在醫院治療了半個月,出院那天,我和媽媽都去了醫院接姥姥回家,回家的路上,舅舅他們商量好輪流照顧姥姥的飲食起居。
那年,我大舅56歲,二舅55歲,三舅52歲,四舅49歲,五舅45歲,我媽51歲,二姨47歲,三姨44歲。
大舅說:“我是孃的大兒子,理應我先照顧。”
然後大舅他們又定下了具體的照顧時間,每人照顧半個月,考慮到大家條件不同,大舅提出了新建議:“咱們每人每月拿出200塊錢用來給娘當生活費,誰也別吃虧。”
在照顧姥姥的日子裡,大家誰也沒有怨言,盡心盡力地伺候姥姥,每天幫她清洗頭髮,擦拭身體,持續了整整4年。
姥姥80大壽那年,我們全都聚在姥姥身邊幫她賀壽,只可惜,姥姥再也不能站起來了,只能躺在床上靜靜地看著我們傻笑。
是的,姥姥腦出血留下了後遺症,腦袋不靈光了。
也就在那年,二舅在工地幹活的時候發生了意外,從四樓的陽臺上摔了下來,雖然保住了命,可他卻失去了一條腿。
從此,二舅沒時間照顧姥姥了,二舅媽每天在家伺候二舅,也顧不上姥姥了,我們都能理解她。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三舅突發腦出血住進了醫院,出血量很多,做了開顱手術,我們表兄弟去醫院探望的時候,每人拿出了兩萬塊錢,三舅媽感激的哭出了聲:“謝謝你們了,這幾年咱們家不安生,先是娘摔斷了骨頭,又是二哥摔斷了腿,如今我老公也住進了醫院。”
“以後我估計沒時間照顧娘了,你們多費點心吧!”
正如三舅媽所說,她沒時間照顧姥姥了,為了給三舅治病,家裡的積蓄都花光了,還欠了不少錢。
就在這時候,已經60歲的大舅再次站出來說:“老二老三傷的傷病的病,照顧孃的責任就落在咱們身上了。”
“從今天開始,咱們每人照顧娘一個月,生活費咱們幾個平攤,老二老三的就免了,他們的日子已經夠苦了。”
大家都表示沒意見,依舊盡心盡力地照顧姥姥。
大舅畢竟年齡大了,幾個月後,他高血壓犯了,住進了醫院。
四舅他兒媳結婚後就在外地買了房,安了家,如今又生了雙胞胎,兒媳婦讓他和四舅媽去幫忙帶孩子,四舅臨走之前說:“對不起,我也是沒辦法,兒媳婦工作忙,我只能和老婆去幫她帶孩子。”
大家沉默不語,誰也沒多說什麼。
姥姥81歲那年,我胎盤早剝住進了醫院,女兒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婆婆不識字,在醫院裡幫不上忙,我只好讓媽媽來伺候我,由於女兒早產的緣故,她住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當晚醫生就讓我們買了牛肺表面活性劑給女兒用了藥,在經歷幾次生死危機之後,女兒終於挺過來了。
二姨的婆婆住院了,我家孩子吃滿月酒她也沒來,媽媽當天就去了姥姥家,她說很長時間沒見姥姥了,很擔心姥姥的身體狀況。
短短五年的時間,家裡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留在家裡照顧姥姥的,只剩下五舅,我媽和三姨。
三個人壓力明顯大了很多,有幾次我看到媽媽累得暈倒在床上,五舅和三姨也不輕鬆,數次蹲在角落裡默默流淚。
姥姥82歲的時候,三姨兒媳婦也生了孩子,三姨也變得有心無力,她想來照顧姥姥,兒媳婦不高興了:“媽,這幾年我從沒說過您什麼,我也知道您孝順姥姥,可現在你有了孫女,是不是應該幫我帶帶孩子了?”
“我姥姥有八個兒女,我知道舅舅他們挺難的,可誰家還沒點事呢?家家都有難唸的經,你不能只看到他們的難處,忽略了自己的難處。”
“有老大的時候,你沒幫我帶,我什麼都沒說,現在有了老二,如果你還不幫我帶孩子,是不是太過分了?”
三姨被兒媳婦說得啞口無言。
我女兒體弱多病,每個月都要住院幾天,婆婆不識字,每次住院只能由媽媽陪著。
五舅也不忍心看著我們為難,直接承擔下了照顧姥姥的責任:“如今家裡就我沒什麼事,照顧咱孃的任務就交給我來吧!”
我媽感動之餘又自責不已,我就勸媽媽不要多想,都是姥姥的子女,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照顧好姥姥才是最重要的。
四舅雖然人在外地,心卻繫著家裡,隔三差五打電話詢問姥姥的近況,每次都會轉賬給五舅,叮囑五舅好好照顧姥姥。
我和表姐沒也會去探望姥姥,每次去都買點營養品和生活用品,儘可能減輕五舅的壓力。
為了方便照顧姥姥,五舅把她接到自己家,五舅媽每天耐心地給姥姥餵飯,洗腳。
姥姥更糊塗了,腸胃也出了問題,吃不下飯,每次吃了飯都會拉肚子,五舅媽就給姥姥買了成人紙尿褲,姥姥可能是覺得不舒服,每次都會扯下來。
五舅媽對姥姥說:“娘,您穿上吧!不然把床上弄髒了,您睡著不舒服。”
姥姥說不出話,嗓子裡的痰堵的她呼嚕呼嚕地叫,讓人心疼又無奈。
媽媽也會抽時間去看望姥姥,她更瘦了,眼神呆滯,顴骨突出,媽媽幫姥姥擦拭身體的時候,還發現姥姥的背部都爛了。
我只好找到爽膚粉幫姥姥塗上,儘可能減輕她的痛苦。
五舅流著淚說:“娘長時間躺在床上,在這麼下去,熬不了多久了。”
我媽媽又何嘗不明白,可只要姥姥還活在世上,做子女的就要盡心盡力地去照顧姥姥,這是責任,也是義務。
姥姥83歲生日那天,我們圍在姥姥身邊陪她過生日,姥姥睜大了眼睛,嘴裡呼嚕呼嚕地說了句:“我…我走了……”
“辛苦…你們了。”
“娘…是娘…讓你們吃苦了。”
姥姥走了,她是笑著離開的,五舅趕緊通知了遠在外地的四舅和四舅媽,他們趕來後跪在姥姥的遺體前大哭:“娘啊!孩兒不孝,沒能在最後的時候陪著您。”
媽媽和舅舅沒有哭,在姥姥癱瘓在床的這幾年,他們早已流乾了眼淚。
實際上,姥姥的離開對她而言也是一種解脫,這些年,她癱瘓在床,吃盡了苦頭。
如今,姥姥走了,我們都解脫了。
“父母八旬,還健在,未必是好事。”這句話要從兩個方面分析:
1、父母八旬健在,對子女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既可以享受父母帶來的關懷又可以儘子女的孝心。
2、如果像我姥姥這樣癱瘓在床,會給子女帶來精神上的壓力,身體上的疲憊,金錢上的負擔,這些無形中都會對兒女造成影響。
最後: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願天下所有的子女都能悉心照顧父母,孝敬父母,這是是孝道,是傳承。
-
5 # 手機使用者Sunny燦爛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自己奶奶晚年時
奶奶是個很乾淨利落,脾氣很隨和的老太太,她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自爺爺去世後,她是三家輪流住,那時候她到誰家誰家高興,既能幫著做家務,孩子們放學還有人照顧,記得我們放學後,時常坐在她的炕上,吃著她捨不得吃的好東西,那個開心,時常看見兩個叔叔在空閒時,在她的房間小坐一會,與母親分享著生活的苦與甜,真正感到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然而從奶奶87歲摔了胯,這一切都變了,在她癱瘓在床的十年間,且不說伺候的人怎麼不易,她自己本人吃盡了苦頭與煎熬,這期間兩個兒子相繼去世 ,對於親人的別離,她從最初的痛哭流淚,到後來的麻木,已無力做出反應了。
衰老是她的各個器官嚴重退化,眼皮下垂的都看不見眼睛,耳也聽不見了,四肢骨瘦如柴,身體每動一下,看著她都非常難受,剛開始還能交流,聽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現在活著是太難受了,他們一個個都走了,什麼時候輪到我呀?我活的真的是夠夠的了!
後來就無法溝通了,整日躺在那裡,就像與這個世界隔開了一樣,她的生命裡不再有何年何月、白天和黑夜,活著的每一天她都在疾病中百般煎熬……在她去世的時候,我心裡雖然也很難受,但我沒有哭,甚至替奶奶欣慰,這麼多年的病痛折磨,終於解脫了!
長壽本是好事,但對於她卻不是!
每個人晚年健康與否,自己說了也不算,誰也無法預測自己晚年的結局,照顧長壽且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確不易,對於年邁且身體也不健康的兒女就更不易了!
正常情況下,相信所有的父母只要一碗水能燒開,誰也不願意拖累,麻煩兒女,做兒女的不管父母多大年齡、健康與否,都應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給父母以照顧,用親情溫暖,陪伴他們最後不易的艱難時光。
“父母八旬還健在,對兒女來說不一定是好事”,其實是針對長期不能自理,受盡病痛折磨且兒女也百病纏身,已無力盡孝的人或者是個別有能力卻不想盡孝的人而言,絕不是所有兒女的觀點。
-
6 # 淡泊的風鈴a
我爺爺是88歲的時候,淋 巴癌去世的。
至今我都記得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媽和我三嬸都沒有掉一滴眼淚,連裝裝樣子她們都不肯。
奶奶當時就呆呆地坐在客廳,在爺爺的棺木旁喃喃地說:“你終於不用再受罪了。”
爺爺奶奶有六個孩子,三個女兒,三個兒子。我爸排行老二,我有三個姑姑,兩個叔叔!
爺爺奶奶的幾個子女都非常孝順,特別是三個兒媳婦。我媽嫁過來三十多年,我兩個嬸嬸也都嫁過來二十多年,但從來都沒見她們三個和公公婆婆吵過架。爺爺奶奶明事理,也從來不會去跟兒子,兒媳婦找事。
爺爺身體特別好,平時連小毛病都不曾有過,經常自己開著三輪車帶我奶奶去趕集。
他生前,天天拿個鋤頭下地除草,種菜。爺爺在的時候,我媽和兩個嬸嬸,每年都有吃不完的蔬菜和瓜果。
爺爺奶奶喜歡清靜,不喜歡跟兒女住在一起。每當我媽讓他們去家裡小住幾日的時候,他們總是一起拒絕說:“我們身體好著呢,你們都有自己的事,還用不著你們照顧。”
因為我媽他們是有孫子輩的人了,也怕孩子們吵我爺爺奶奶,所以也就沒勉強過他們。
但是平時我媽和二嬸如果做了什麼好吃的,也都會端過去給爺爺奶奶嚐嚐。三嬸因為住在城裡離得遠,平時也會拿錢和買東西給他們。
其實都說兒子多的一碗水要端平,但真的沒有那麼公平。
我爺爺奶奶也不例外,他們偏愛小兒子也就是我三叔。在農村真的有好多這樣的人,他們好像都喜歡老么,小兒子。
爺爺是老教師,他的退休工資一直是三叔領著。奶奶還有個大哥在臺 灣,好多年前打仗時逃難過去的。後來回來時給奶奶拿了錢,和首飾。
奶奶當時把錢給了我三叔做生意,金戒指和項鍊給了我三嬸。
我媽和二嬸當時對這個挺有意見的,現在有時候也會拿出來說。但她們也只是嘴上說說,卻並沒有因此鬧過大矛盾。
爺爺雖然有三個女兒,但他生病後卻是我媽和三嬸侍候他走完zhui後一程的。
那是2018年底,我爺爺85歲,那年他經常莫名其妙地發高燒,然後在城裡做生意的三叔,就帶著我爺爺到處看病。
在我們這的小醫院沒有查到病因,後來三叔,三嬸開車帶爺爺去省城的大醫院檢查到的。當時光病歷就好幾十頁,醫院用順豐快遞寄回來的。
我三叔後來打電 話詢 問了醫生的意見,醫生的意思是讓保守治 療,不用跑去省城這麼遠住院了。說老人家年紀太大了,已經沒有手 術的必要了,淋 巴結節太多,主要是怕在手 術臺上下不來。
醫生讓爺爺在家想吃點啥就吃點啥,平時的藥繼續吃著,發高燒的話可以去衛生院或縣醫院掛吊針退燒。
當時三叔把電話打給了我的三個姑姑,因為她們都離家遠。姑姑們的意見是:“聽醫生的,咱爹確實年紀太大了“。
爺爺後來在縣城的醫院住了半個月左右,然後被我媽,二叔,二嬸接回了老家。三嬸也從縣城的家搬到了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居住,方便照顧爺爺。
三叔則留在城裡照顧他兒子和他的生意,但是如果爺爺平時去醫院要用車,三叔就會馬上回來接他。因為幾個兄弟裡面數他年輕,也只有他會開車。
後來他們就商量,怎麼才能更好地照顧老人。
大家就說,不在家的出點錢,在家的出點力。然後大姑和小姑因為離得都遠,她們都拿了錢,具體多少我不清楚。
但是我知道我媽當時給我爺拿了5000塊錢,雖然她也一直在家侍候我爺,但我爸當時是在外打工,我二叔家條件差些當時也給拿了2000.
大家都是按自己的經濟條件拿的,在侍候爺爺上,都是盡心盡力,也沒有人抱怨過,可能這就是人多力量大的好處吧!
當時我小姑姑知道爺爺生病後,就從新疆坐飛機回來了。她在家裡侍候了我爺爺一個多月。但因為她在那邊還有工作,請假的日期也到了,就不得不先回了新疆。
當年我小姑53歲,還沒退休。她從結婚時就去了新疆定居,一直在那邊工作生活,而且那年她兒媳婦要生孩子,她也不得不回去。
小姑當時回去後,大姑就回來輪流照顧爺爺。但是她也只是在家侍候了一個月左右,就回去了。
因為她的兒子,我表哥84年的,大齡未婚男青年。當時為了給他找個媳婦,大姑剛給他買了房子,要還很高的房貸。
大姑他們20年前就去了廣東惠州定居,因為大表姐嫁到了那邊,所以她就和姑父過去了。
她和大姑父那幾年一直在餐館打工,大姑父做麵食,大姑做洗碗工。而且我大姑腿有問題,以前是股骨頭壞死,做了很多次手 術,那年她已經63歲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二姑嫁得稍微近些,但也跟我們不在同一個縣城。
當年二姑父突發心臟病剛去世不久,二姑的兒子又檢查出來鼻癌,所以二姑為了照顧生病的表弟,也很少過來,二姑那年也已經55歲了。
我爸其實當時身體也不好,但因為我哥正在創業,家裡經濟條件不好需要用錢,所以他一直在外面工地上打工,那年我爸也馬上60歲了。
我二叔那年57歲,女兒已經出嫁,但他兒子30歲了還沒結婚,沒談物件。
二叔和二嬸年輕時身體都不好,家裡條件也差。一直就那兩間瓦房,那幾年他養了100多隻羊,還包了池塘養鴨子,賣鴨蛋,又承包了七八畝葡萄園,想掙錢給兒子蓋新房。
所以當時他和二嬸倆人根本忙不過來,也抽不出時間照顧我爺。
我三叔那年52歲,他一直在城裡做生意,他女兒已經出嫁,但兒子才15歲,當時還在上初中。
所以照顧我爺爺的責任就落到了,我媽,我三嬸,我奶奶的頭上。我二嬸因為有一隻眼睛不好,天生看不到,所以也沒辦法讓她幫忙。
我媽當年57歲,我三嬸51歲,我奶奶當時快80歲,後來她們三個女人實在太累了,我奶奶就打電話把我爸從外面喊回來了。
我爸後來哪也沒去就在家侍候我爺,平時帶我爺去鎮上打吊針。聽說哪裡的中醫好,就帶我爺爺去看,中 藥西藥當時都吃了特別多,但是也沒見好。
幾個月後,我爺完全不能自理了。每天躺在床上呻 吟,說身上這裡疼那裡疼,因為他身上的淋 巴結節很多。
上廁所的時候,如果是上小的我爸就用尿壺幫他接著,上大的話我爸就得打電話喊上我二叔倆人架著他解決, 我爺爺個子很高,不彎腰不駝背,一個人根本弄不動。
禍不單行的是,我二叔後來在收秋收的時候,從大車上壓車時摔了下來,摔斷了手臂和腰,也沒法幫忙侍候我爺了。
我爺爺那時候天天躺在床上動不了,就跟癱瘓的病人一樣。所以可能是腸蠕動不足,就經常便 秘。
剛開始我爸用手給他摳,後來就給他買各種治便 秘的藥。
我爺爺喝了藥,經常拉得滿床都是,我奶奶被他氣得直哭。說我爺爺怎麼老了老了,反倒折磨起人來了。
而且我爺爺他不能把肚子空著,他經常是剛吃完飯就要去上廁所,上完廁所就又讓人給他做飯吃。就這樣迴圈,一天下來把我爸累得夠嗆。
我爺爺生病前一輩子都對奶奶特別好,倆人沒紅過臉,更沒吵過架。老頭是文化人,愛乾淨,講話也斯文,根本不會罵人。
老兩口感情好得很,一起上地一起下地。做飯時,一個在鍋上烙餅,一個在鍋下燒火。
我爺爺喜歡吃餃子,我奶奶就經常包餃子。爺爺不愛吃燜面,說太乾不好消化,奶奶就從不做燜面。
但是從他生病臥床的那年開始,不知道是被病折磨得,還是老糊塗了,每天張口閉口都在頻繁地罵我奶奶。
他也不是單罵哪一個人,是見誰都罵,親戚朋友來家裡看他,他也會罵人家,有時候還是罵髒話,不過都知道他是生病了,也沒人會跟他計較。
那年我剛好懷著二胎,當時回去看他,記得我剛到他床邊他就把我罵了一頓。
平時都是我三嬸給他做飯,稀了不行,捱罵,稠了不行,摔碗。
每次吃飯,吃藥,我三嬸和我媽都提心吊膽的。吃藥全靠人哄,只要我媽一說讓他吃藥,他就開始咧著嘴罵人。
三嬸平時做得Z多,但也數她捱罵Z多。三嬸的兒子在城裡上初中,她暫時不用管。
所以平時侍候Z多的就是她,我媽雖然也跟她一起侍候,但因為家裡有倆孫子要上學,所以沒有三嬸做得多。
在照顧爺爺奶奶的日子裡,雖然我媽和我三嬸都很累,但她們從沒有抱怨過什麼,這也是我zhui佩服她們的地方。
每天都是我媽幫爺爺擦臉,擦手,擦頭髮,擦身體這種事是我奶奶在做。
餵飯,給爺爺擦嘴,接痰也都是我媽在做,做得不如意我爺爺也是對她照罵不誤。罵到後來,我媽都習慣了。
白天是我媽,我嬸,我奶奶他們三個人侍候,晚上我爸就在我爺爺房間打地鋪。
我爺爺晚上也不消停,經常鬧騰的不讓人睡覺,就這樣侍候了一年多,我奶奶和我爸跟著整宿的睡不好,身體也跟著熬壞了。
我爸當時快60歲的人了,後來熬到嚴重的時候,都尿血了,醫生就讓他多休息。
所以平時再有什麼事,我媽也不敢讓他去了。所以到後來就只有我媽和我三嬸在照顧我爺爺,我奶奶偶爾也要搭把手。
我爺爺的病前後一共熬了三年,他88歲那年走的。
當時爺爺走的時候估計就剩幾十斤了,骨瘦如柴。我媽和我三嬸也全都瘦了,本來她們倆都是130多斤以上的人,後來估計都不到100斤。
爺爺走前,家裡人把我們幾個孫輩的也都喊回去了,我們在家一個星期左右,爺爺就走了。
爺爺走的時候已經不能說話了,但一直瞪著眼睛拉著我媽和我三嬸的手,應該是覺得辛苦她們了。
爺爺走了,我爸就通知了遠在新疆的我小姑和惠州的大姑,大姑當天就坐飛機回來了。
小姑因為工作原因,到爺爺下葬她都沒有回來。因此她也落了我三叔的埋怨,說她只要工作不要自己爹。
其實我也理解小姑,人至中年,或許小姑也有她的不得已,我記得當時她在電話裡哭成了淚人。
大姑進門後就跪在爺爺的遺像前大哭:“爹啊,是閨女不孝,我來晚了,你都不讓我見著Z後一面啊,你怎麼不等等我啊,爹,我的親爹,我那受罪的爹啊”。
哭得滿院子的人都跟著掉眼淚,但我媽和三嬸卻從頭到尾一滴眼淚都沒有掉。她們一直在忙著撕孝布,做孝衣。從前院忙到後院,飯都顧不上吃。
晚上我趁著沒人的時候問我媽:“你和三嬸為什麼都不哭,我看別人家老人去世,兒媳婦不都是哭天搶地的嗎?你們不哭,村裡人會不會笑話咱?”
我媽說的話我現在還記得:“何必去裝那個樣子,我們該做的都做到了,人家又不是看不到,況且你爺該吃的該喝的,你們也都給買了,你爺這輩子值了”。
“就算他活著,不也是受罪嗎?我們也替不了他。”
聽完我媽說的話,我也就釋然了,我爺走了,他至少不用再受罪了,而我媽和我三嬸她倆也算解脫了。
PS:說一下我媽,我媽57歲照顧完我爺爺,第 二年58歲時又去照顧我姥爺。我姥爺比我爺爺小三五歲,我爺爺是頭年臘月去世的,我姥爺是第 二年六月去世的。
兩親家,一前一後去世,所以我媽她的辛苦可想而知,但她盡到了做兒媳婦和女兒的責任。
再說一下我三嬸,其實以前我們都對我三嬸無感的,她做人有點貪心,愛佔小便宜,而且有點小氣。
但是她在照顧我爺爺上,她真的是盡心盡力,無論我爺爺怎麼罵她,她都不生氣。
在醫院時,我三叔有時候都會被我爺爺氣得走到外面去透透氣。但是我三嬸卻一直守在我爺爺床前,這是我媽說給我聽的。
那時候我就覺得我三嬸為人真好,所以人在大事情上拎的清楚就好了,誰還能沒個缺點呢!
題主問題:“父母八旬,還健在,未必是好事”為什麼許多人相信這個謬論?
其實這話說的對也不對,因為如果父母只是年齡很大,但還都健健康康的能自理,那對子女晚輩來說真的是種福報。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比如我們家就是因為我爺爺奶奶倆老人都健在,所以我爸他們三兄弟,關係非常好。從來沒吵過架,平時過年過節也經常聚在一起。
現在我奶奶還在,但我想如果哪天我奶奶也不在了,關係可能未必會這麼好了,走動可能就沒那麼勤了。因為老人不在了,想聚在一起的理由也少了。
為什麼又有許多人會相信這句話呢?
我覺得應該是有些老人,年紀很大了又生了很久的病。子女同樣也步入老年,照顧父母的同時自己被折磨的身心俱疲,所以才會產生這種想法。
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侍候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始終如一日,如果自己年齡很大了身體又不好,的確會很勞累。
我爺爺奶奶那個年代,他們尚有六七個子女可以互相幫襯著,輪流照顧父母。
而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或一家只有倆孩子。上要照顧80歲的父母,下面可能還要幫兒女帶孩子。
可能以後70後,80後我們,也要面臨這種自己已老,父母尚在的情況。
但無論如何,在身體力行的情況下,做兒女的都應該悉心照顧年邁不能自理的父母。讓他們幸福地走完Z後一程,是當兒女的責任。
像我媽和我三嬸這樣,雖然照顧我爺爺那幾年真的很累,但是現在提起她們卻是問心無愧的!
祝所有的老年父母,都能身體健康,老有所依!
回覆列表
88歲的老母親對63歲的大兒子說:“我這幾十年來都是和你弟弟一家住在一起,現在我要照顧了,你不照顧還只給3000元?不行,5000元!”大兒子點了點頭,小兒媳聽後轉過頭去,抹了抹眼淚說:“這真不是錢不錢的事,不過我也認了……”
來說一個村裡老人家的故事吧!
大家坐在大廳裡聊天,房間裡傳來李奶奶的聲音:“小兒媳婦,我要吃飯。”孫子把飯菜端到面前,故意湊到奶奶面前笑著說著:“您年輕的時候總是嫌棄我的媽媽,現在怎麼老想著她呀?”說話間,孫子一隻手給奶奶餵飯,另一隻手拿紙巾幫奶奶擦嘴。
小兒媳也跟著走到床前,對李奶奶說:“對,對,去找你大兒子大兒媳去。”
李奶奶馬上介面:“不去、不去……”
“奶奶,跟您開玩笑的,您的耳朵還好使著哪!”
小兒媳和兒子對視一下,捂著嘴笑出了聲。
坐在大廳裡的鄰居們也笑出了聲。
李奶奶今年已經88歲了,從1年前開始,記憶力下降,變得迷糊了。清醒的時候跟誰都能聊半天,迷糊的時候,除了小兒媳誰都不認得。有時孫子叫她,她會馬上應:“哎~哎。”下一秒又會疑惑地問:“你是誰啊?你是不是村頭那屋誰誰誰的兒子啊?”
“奶奶,我是孝敬您的好孫子呀,您怎麼又不記得我了?”
這時候,李奶奶又有可能反應不過來,對著孫子的臉摸一摸,滿臉的不相信。
有一次,李奶奶的女兒來看望她,陪伴她一整天,到晚上女兒回去了。睡覺的時候,她小聲問兒媳:“今天來看我的是誰的女兒啊?好像很面熟哩。”
小兒媳懟她兩句,李奶奶能碎碎念半天,說兒媳婦脾氣怎麼那麼大呢?不就多問了一句嗎?
小兒媳無可奈何:“這個老太婆,太能折騰人了,不知我欠她什麼了。”
李奶奶有4個孩子,排在前面的是兩個兒子,後來是兩個女兒。現在除了大女兒已經過世以外,幾個孩子都還健在。不過,幾十年來陪伴在李奶奶身邊的,是她當初不待見的小兒子一家人。
李奶奶年輕的時候性格潑辣,無人不曉。
李奶奶的大兒子是村幹部,老婆還是鎮長的女兒,前途一片光明。結婚後就在老丈人的幫助下調到鎮上去上班了,後來把兩個兒子也教育成才,又搬到縣城去住了。
小兒子以前幫父母種地,在哥哥的推薦下當了一名代課老師。不過一直也沒有轉正,工資又不高,後來直接不幹了,回家搞種植。
所以只相差3歲的兄弟倆,命運大不同,生活足跡漸行漸遠。
大兒子去鎮上以後難得回來,也算自然分家了,李奶奶平時就和小兒子一家住一起。
李奶奶只要一提起大兒子,那是臉上有光啊!一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總說他大兒子大兒媳本事大,有見識。
李奶奶在小兒子面前,也總是拿老大來比較。
小兒子也不惱不怒,說:“哥哥和嫂子都發達了,為他們高興,我更為你高興,以後你就不愁吃穿,不怕沒人,也不怕沒錢給你養老了。”
小兒媳生一胎女兒的時候,剛好大兒媳也生下二胎兒子,大3天。沒想到李奶奶右手提著一大籃子雞蛋,左手提著幾個土雞,跑去大兒媳家裡照顧去了。
小兒子說:“媽媽,大哥在鎮上什麼都能買,你把雞蛋拿走了,你小兒媳吃什麼啊?”
李奶奶會說:“城裡買的有自家的好吃嗎?我還留了幾十個給你老婆,她孃家就在隔壁村,難道他們不會提點過來?”
其實李奶奶就是偏心,覺得小兒媳生了女兒,大兒媳卻給她連生兩個大胖孫子。
因為小兒媳是帶孩子還沒經驗,每次給孩子沖涼,自己怕嗆著孩子,好聲好氣叫婆婆來幫忙。叫了幾次也吭聲,要麼就是打杯熱水慢慢吹,非得叫上十次八次才願意上前來。嘴上還不忘囉嗦幾句:“又不能掙錢,給孩子洗個澡都不會。”
小兒媳也只能裝作沒看見。
平時大兒子兒媳難得回一次家,回來了就會給父母拿些錢。但是每次回來,買肉做飯就是小兒子兩公婆的事。
李奶奶逢人就說:“我的大兒媳又給我買了一件衣服,大兒子又給他的爸爸多少多少錢……”
也有人會不嫌事大:“那你小兒子不給你錢花?”
李奶奶就是嘴一撇,說:“就沒見他們拿過錢,靠他們靠不住。”
小兒媳有時聽得煩,懟婆婆:“大哥給你100塊,你就說你大兒子對你好。平時你小兒子買肉就不用錢?每次家裡來客都是我們招待,你不是說你大兒子給你很多錢嗎?也不見你拿一分錢出來幫補家用。”
李奶奶估計是想不到,平時不怎麼吭聲的小兒媳,居然敢和她頂嘴,於是兩手叉腰一頓說:“我大兒子拿給我的錢是給我存著養老用的,你們就打上主意了?快說說我吃了你家幾兩肉?”
小兒子見勢頭不對,忙呵斥自己的老婆,把她拉開示意她不要再說了。
小兒媳真是有苦說不出。
5年後小兒媳生下兒子,李奶奶的態度有些許緩和,但是還是不願意搭把手。坐月子的時候也不會主動上前噓寒問暖。
因為生女兒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有經驗了。等到生下二胎兒子時,平時要吃什麼,小兒媳也只敢吩咐自己的老公,給孩子沖涼換尿布,統統自己來。
也許是坐月子沒休息好,到了後來,小兒媳總是說腰痛。
李奶奶63歲那年就去大兒子家住去了。本來小孫子還要接送讀書,小兒子想讓媽媽遲一兩年再去,反正在家也有吃有住,先幫忙接送一下孩子,過一兩年孩子上初中住校了。
李奶奶卻說:“我都一把年紀了,是該享福的時候了。你的孩子就自己帶,反正我也不可能讓你們給我養老,我去你大哥家常住了。”
小兒子也不好再說什麼,誰叫自己沒本事,在縣城又沒有房子呢?
才兩年不到,李奶奶提著行李自個兒回來了。
說大兒媳老是對她橫眉豎眼,嫌棄她這裡不好那裡不好。還說原來城裡住一點都不自在,在大兒子家就像牢籠,她早就想回來,現在也不可能再回去受那份氣了。
小兒子只能說:“回來就回來吧,和我們一起住,我們也不會虧待你。”
李奶奶卻說:“我自然是跟你住,也只是一天吃你兩頓飯。但是你們也不要讓我帶孩子,我為你們操勞了一輩子,也該歇一歇了。”
小兒媳聽了心裡自然是不痛快。
小兒子看到老婆的臉色不好,就會安慰說:“想開一點,我們又不缺胳膊少腿,我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好生活,別總想著靠誰。媽媽再怎麼不好,她也是我的媽媽呢。”
李奶奶一有時間就去東家串門西家聊天。
有一次,李奶奶在下雨天出去轉悠的時候,腳下滑倒,滾到路邊,還撞到一塊石頭上去了。
李奶奶腿部骨裂打了石膏,醫生說起碼要一個月才能下地自理。
照顧李奶奶成了一個大問題!
大兒子要上班,大兒媳倒是請假回來,照顧了5天就吵著要回程了。離開的時候給了500元拿到李奶奶的手裡。
於是照顧李奶奶的擔子就由小兒子承擔了下來。半個月過去了,大兒子也沒再過問母親的事。
小兒媳不服氣,要老公打電話給大哥:“老人住院一個月,兩個兒子一人照顧半個月才合理。現在他們不照顧,藥費是不是得他們出多一點?
小兒子卻說:“哥哥嫂子都要上班,我們照顧一下不是應該的?到時候醫藥費他們願意出多點就出多點,不願意就平分,你不要多事。”
小兒媳就聽了丈夫的,盡心盡力照顧婆婆,再怎麼不樂意也沒有表現出來。
周圍的人都說:“小兒媳是真孝順!”
出院的時候,大兒子自願多出了幾百塊錢的藥費。
沒想到李奶奶一出院,見人就說:“住院費用是我大兒子出了大頭,小兒子他們只是照顧了一下,有什麼的。”
小兒媳左耳進右耳出,不當一回事,懶得計較了。
婆媳之間也沒有過多交流,平時也很少坐在一起聊天。
小孫子上高中,學費還差了一點。就在小兒子不知向誰開口的時候,李奶奶從兜裡拿出來一本存摺,叫兒子去取300塊錢出來給孫子當學費。
也是這個小小的舉動,讓小兒媳改變了對婆婆的看法。
也許,李奶奶心裡是有他們的,就是比較倔強好面子而已吧!
李奶奶一直和小兒子一家住在一起。有時大兒子一家回來,也是直接回到小兒子家,一大家子人沒有嫌隙,團圓相聚。
李奶奶的兩個女兒早已出嫁,大兒子一家又在縣城。老人家嘛,年紀大了又總會有這裡那裡的毛病。只要李奶奶有點不舒服,忙前忙後的總是小兒子和小兒媳。
好在小兒子的一對子女都很聽話懂事,靠著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成家立業。雖然沒有大富大貴,卻也孝敬父母,尊重長輩!
有時間了,小兒子的兒子兒媳也幫著照顧奶奶。
李奶奶年紀大了,慢慢地也就沒那麼強勢了。她記得小兒媳的好,也時不時會當著大傢伙的面表揚她。
大兒媳也會順著婆婆的意思,每次回來都會買些家裡要用的東西,給弟媳買件衣服或是給侄子包個大一點的紅包。
李奶奶的孃家人生活都過得不錯。聽說有一次李奶奶的侄子帶著幾個後輩來看李奶奶,回去的時候還另外拿出10000元塞到小兒媳的手裡,說看到自己年老的姑姑被照顧得這麼好,看到很感動,更是感激。
李奶奶的侄子之前是當編輯工作的,後來特意發表了一篇文章,寫的就是感謝李奶奶的小兒媳一家人的。
小兒媳一下子出名了。
可是在小兒媳的心裡,她不需要別人的表揚,她只需要得到身邊人的認可,認可她這些年對老人的付出。
今年,李奶奶已經88歲高齡了,身體大不如前,從去年開始就記憶力下降,有點老年痴呆,很多時候都認不出人了。
有一次李奶奶的女兒來看她都認不出來了。剛開始還一起吃飯,叫她媽媽還會應著。到了晚上又小聲地問小兒媳:“那個人是誰的女兒啊?感覺很面熟呢!”
小兒媳不耐煩了:“你的女兒都不認識了,真是個老糊塗。”
就一句話,李奶奶又生氣了,說小兒媳聲音太大了,說她老了就嫌棄她了。
晚上的時候,原來是李奶奶一個人住一間屋的,小兒子兒媳就住在隔壁。房間裡安裝了夜燈,房間門口的燈也是一晚上開著的,一有動靜,小兒子就會起來走到母親的房間裡看看。
有天半夜,都兩三點鐘了,就聽到李奶奶開門的動靜,小兒媳迷迷糊糊中聽到有什麼東西絆倒的聲音,趕緊從床上爬起來,開門一看傻眼了,李奶奶摔倒在房間門口了。
小兒子連忙起來,想把母親拉起來,沒想到李奶奶痛苦地叫起來,左腿又動不了了。
沒辦法,天剛矇矇亮,趕緊叫車把李奶奶送到醫院,一檢查又說是骨折了要住院。
這下子一大家子人都不安寧了,誰照顧都成問題。
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商量。
老母親這回很清醒,對大兒子說:“我這幾十年來都是和你弟弟一家住在一起,現在我要照顧了,你不照顧還只給3000元?不行,5000元!”
大兒子說:“行,就聽母親您的,有勞弟弟和弟媳婦了。”
小兒媳聽後轉過頭去,抹了抹眼淚說:“這真不是錢不錢的事,不過我也認了……”
小兒媳想起這幾十年來,婆婆都沒怎麼待見她,現在難得說出一句公道話,她心情好像一下子豁然開朗,看來老人家還是明事理的。
說實話大兒子今年也已經63歲了,還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需常年吃藥,自己都要被照顧。
大兒媳又要幫忙帶孫子,脫不開身。
小兒媳也曾經想過,自己年輕的時候從沒得到過婆婆關心,總是偏心大哥大嫂,憑什麼就她來照顧婆婆幾十年。
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大哥大嫂年紀大了,又不在一個地方。婆婆常年和小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已經有了依賴,平時只要小兒媳離開半天,李奶奶就會左顧右盼,直到見到小兒媳的身影才會安靜下來乖乖吃飯。
就這樣,經過商量大兒子除了負擔母親的藥費,再每個月出5000元,不過照顧的事還是交給小兒子一家。
難得的是,60歲的小兒子和58歲的小兒媳,身體還算硬朗,照顧李奶奶暫時也是沒問題的。
小兒媳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她不計前嫌,把照顧婆婆的擔子承擔了下來。
因為她也明白,只有把婆婆照顧好了,家裡才會和睦。只有家庭和睦,婆婆才能無牽無掛安享晚年!
又有誰會不希望自家的老人長命百歲呢?小兒媳想著,自己能照顧幾年就照顧幾年,到時實在不行,一家人再商量給婆婆請個保姆!
因為除了這樣,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了……
“父母八旬,還健在,未必是好事,”為什麼很多人相信這樣的謬論?
如果父母到了八旬,那子女也已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了。這個時候的身體也大不如前,有些可能自己都需要子女照顧了。
而且到了這個歲數的子女,大部分也有孫輩了。平時要幫著子女成家立業帶孩子,所以又想同時照顧好老人確實很難。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子女會因為老人的照顧問題而發生矛盾。
我要向文中的的小兒媳點一個大大的贊。她豁達、大度,不計較,盡心盡力照顧婆婆,甘願吃虧,一家人和和睦睦,為後輩做好了榜樣。
父母是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長大的人,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
父母養我們小,自然而然,我們也要為父母養老。孝敬父母是責任,也是美德!
父母年老生病的時候,兄弟姐妹們都要換位思考,有商有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一家人同心協力,盡心盡力讓老人能夠安享晚年。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誰家都希望自家的老人能夠健康長壽吧!老人長壽,就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祝願天下老人健康長壽,祝願孝敬老人的子女閤家幸福,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