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過天晴281682556
-
2 # 使用者6139254825253
1、海上明珠觀光塔
塔樓為花瓶狀,共19層,頂端海拔高度195米,是廈門市第一座投入使用的鋼結構建築。
2、白鷺女神
白鷺洲公園有400只從荷蘭引進的廣場鴿,每天餵養二次,遊人可在公園裡與鴿同樂,也可自帶米穀親手餵養,與鴿子一道戲嬉,其樂無窮。
3、廈門國際中心
廈門鄭成功雕像於1985年8月27日鄭成功誕辰361週年落成,屹立在鼓浪嶼東南端的覆鼎巖。雕像高15.7米,寬9.2米,重1400多噸,由625塊白花崗雕鑿嵌接而成
4、廈門鄭成功雕像
大廈佔地面積約為3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為33萬平方米;其中A塔地上64層,B塔地上55層,高度均為300米;裙房6層,地下3層
5、世茂海峽大廈
大廈佔地面積約為3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為33萬平方米
6、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
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專案共有12棟建築,包括超高層甲級寫字樓、超高層公寓、獨棟商業大賣場等。
7、廈門人民會堂廣場
廈門人民會堂面積1萬平方米,是一座城市標誌性建築,為廈門十佳建築之一。
8、廈門金融中心大廈
專案用地面積7876.393㎡,總建築面積108230㎡,其中地上86476㎡、地下21754㎡,地上49層,地下3層並與周邊建築連通,建築總高度212.65米,是廈門兩岸金融中心地標式建築之一。
9、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是集展覽、會議、辦公及商業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會展綜合體,也是廈門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10、海滄大橋
海滄大橋線路全長6.319千米,主橋全長1.108千米,主跨長648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幹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
3 # 使用者1604206513136
大地標建築
1、海上明珠觀光塔

坐落在東渡狐尾山頂的海上明珠塔,集氣象災害監測、科普教育、旅遊觀光和夜景功能為一體,塔內設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以及360度全景鳥瞰海上花園觀景臺。塔樓為花瓶狀,共19層,頂端海拔高度195米,是廈門市第一座投入使用的鋼結構建築。淺綠色鋼化玻璃外牆,把塔樓映襯得美麗多姿,現代化的光電技術,讓塔樓為廈門的夜景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塔頂的雷達天線罩,遠眺猶如一顆明珠。如今,塔樓已成為廈門市一座標誌性的建築物。
2、白鷺女神

廈門的白鷺洲公園內有一個白鷺女神鵰塑,她是鷺島的象徵,是廈門城市雕塑中的精品。白鷺女神身姿優美、嫻靜地跪坐在一塊巨巖上,梳理長髮,肩上還停著一隻小白鷺,許多遊人無不在此駐足拍照留念。白鷺洲公園有400只從荷蘭引進的廣場鴿,每天餵養二次,遊人可在公園裡與鴿同樂,也可自帶米穀親手餵養,與鴿子一道戲嬉,其樂無窮。
3、廈門國際中心

廈門國際中心總建築面積約18.56萬平方米,建築高度339.88米,地下4層,地上61層,集超甲級寫字樓、單元式辦公、高檔會所、觀光等為一體,是廈門市百億元“高、新、特”專案的重點專案。以高樓的外觀來看,整個高樓渾身散發出介於淺藍和淡銀色的閃光,其直聳雲端的姿態氣勢恢宏,配上頂樓的停機坪,整棟樓外觀十分惹眼,顯得霸氣十足,成為鷺江道上一座嶄新的廈門地標建築
回覆列表
鄭成功雕像(巨型花崗岩),於1985年8月27日鄭成功誕辰361週年落成,屹立在鼓浪嶼東南端的覆鼎巖。覆鼎巖高24米,三面臨海,一面與鼓浪嶼接壤。高15.7米,寬9.2米,重1400多噸,由625塊白花崗雕鑿嵌接而成。鄭成功像氣勢雄偉,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歷史人物雕像。分25層,地基深入岩層3米,並配備防雷設施,可抗12級強颱風,8級以上地震。鄭成功像面朝波瀾壯闊的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寶劍,形象挺撥剛勁,氣勢雄偉。
林巧稚
紀念中國當代著名的婦產科專家林巧稚大夫。林巧稚大夫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盧戇章
盧戇章是“語文現代化運動的揭幕人”,為救國圖強,致力於“文字救國、教育救國”的他一生苦心研究,創造出中國語言文字學界的七個“第一”:第一個發明拼音字母,第一個發明標點符號,第一個提倡白話文,第一個提倡國語,第一個提倡簡化漢字,第一個提倡橫排橫字,第一個提倡注音識字。盧戇章一生居住在鼓浪嶼,逝世後葬在鼓浪嶼雞山。
胡友義
胡友義,澳洲著名“鋼琴人”,1936年出生於鼓浪嶼,祖籍福建永定,傾家蕩產建廈門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成了中國第一個鋼琴博物館的締造者。
馬約翰
馬約翰雕像位於鼓浪嶼人民體育場。 馬約翰,1882年生於鼓浪嶼,1911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曾兩次留學美國,1936年曾以總教練的身份率中國隊參加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1914年起,在清華大學認教達52年之久,是中國傑出的體育教育家,著有《體育的遷移價值》等專著。中華人民國和國成立後,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主席;第一、二、三屆全華人大代表。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