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2698723505

    前兩句寫詩人登樓看到的景象。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縣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這首詩是作者三十五歲時寫下的。

  • 2 # 人文2019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是寫詩人登樓遠眺看到的景色,以及想象。高山,落日,黃河流向遠方。入海流就是想象的成分,實際上是看不到出海口的。這首詩寫景抒懷相結合,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襟和開闊的視野以及胸懷。

  • 3 # 夢沁花香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 4 # 使用者8074959752709

       



        唐朝著名詩人王之渙創作的《登鸛雀樓》前兩句寫詩人登樓看到的景象,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登鸛雀樓》原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 5 # 茉莉3D7J

    前兩句詩寫的是作者在鸛雀樓上看到的景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後兩句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古詩大意:太陽依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漸漸落下去,黃河的水正滾滾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 6 # 使用者5134884781394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寫詩人登上山頂看見的景色

  • 7 # 燈遠明路

    登鸛雀樓前兩句寫詩人站在鸛雀樓所見的景色,看到太陽慢慢的落山了,四周萬物皆靜,遠遠的望見黃河緩緩流去,隨著進入大海。這是作者看到的傍晚太陽落山美麗的景色,但要看更美更壯觀的景色,需要你再登高,才能望遠處更美麗壯觀的景色。

  • 8 # 柚子與丫頭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一句寫遠景,一句寫近景。山氣勢磅礴,水景象壯觀,作者的語言十分樸素與淺顯,卻高度描述並概括了廣大視野下的萬里河山。讓後人讀到這句詩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

  • 9 # 山色濛雨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前兩句詩所寫的是,詩人站在高樓之上,放眼望去,所見之景,一覽無餘,太陽依著山間,緩緩落下,黃河氣勢磅礴,奔騰洶湧,流入大海。縱觀全句,一幅錦繡河山,壯麗畫卷之美景,淋漓盡致呈現在面前!

  • 10 # 樂天派風聲9M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該詩還幾次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代彈古箏的人很多,卻很少有人彈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