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3908431405180

    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地方飛過一對白鷺,它們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娉婷:姿態美好,在此詩中指美女(彈箏者)。

    此句出自宋代蘇軾所作的《江城子·江景》,全詞原文如下: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白話文釋義:鳳凰山下,雨後初晴,雲淡風清,晚霞明麗。一朵荷花,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美麗、清淨。什麼地方飛過一對白鷺,它們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

    忽然聽見江上哀傷的調子,含著悲苦,又有誰,忍心去聽。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一曲終了,她已經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樂曲仍然盪漾在山間水際。

    註釋:湖,指杭州西湖。張先,北宋著名詞人。鳳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芙蕖,是荷花的別稱。箏是一種絃樂器,木製長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現為二十五根弦。湘靈,湘水女神,相傳原為舜妃。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詞為蘇軾於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餘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遊西湖時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開頭三句寫山色湖光,只是作為人物的背景畫面。“一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後,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從結構上看,這一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

    此處用“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彈箏者,不僅準確,而且極有情趣。接著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從樂曲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從樂曲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謂“遣誰聽”,是說樂曲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此下再進一步渲染樂曲的哀傷,謂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

    最後再總括一句,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湘靈,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詞寫到這裡,把樂曲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

    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曲的一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後,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樂曲仍然盪漾在山間水際。

    “人不見,數峰青”兩句,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在結構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合起來。“數峰青”又迴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

  • 2 # 簡風4450

    鳳凰山下雨初晴,

    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釋義:雨後初晴,雲淡風輕,晚霞明麗,荷花爛漫。

    在美麗的鳳凰山下,箏音婉約悠悠,樂曲盪漾在山水間,她風姿嫻雅宛如出水芙蓉一般,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一對白鷺,靜靜聆聽,它們彷彿也傾慕彈箏人的美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1歲股神巴菲特首次對外公佈公司接班人,他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