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君君619

    這兩天,小區裡一家正在辦喪事,去世的是位科長,七十多歲,科長兩個兒子,兩個孫女,孫女此時起了孫子的作用,給爺爺打幡、抬湯灌,這在若干年前絕不許孫女乾的事,現在不也成了正常現象了。

    香火是個啥?簡單地說,死了有人葬,姓氏有人繼就是香火。

    自從實行計劃生育,只生一個女兒的人家太多了。

    我也只有一個女兒,這是我還在沒結婚之前就有的心願,那時就憧憬著將來結婚了,一定要生個聰明漂亮的女兒,後來果然如願。

    就算不推行計劃生育,我都沒打算生二胎。

    一是沒後盾,我那位生了五個兒子的婆婆真心不支援我們生二胎。

    二是思想比較淺顯,體驗了做母親的滋味就行了,把女兒培養成為不拖累社會,還能端穩飯碗,有點作用的人就行了。

    還真沒思考過香火的問題,也從來沒有認為只生一個女兒就是斷了香火,絕了後。

    但凡是個有正常理解能力的人: “絕後”應該是指沒有子女、如五保戶一類的家庭吧。

    其實,姓氏的延續並沒有那麼嚴肅,兒子女兒都可以光榮勝任。

    扒拉扒拉咱們的百家姓,哪個姓氏不是經過豐富多彩的故事演變,才成為今天的趙錢孫李的。

    甚至,有的人家,為了族譜上自家那支有個男丁扯下去,沒兒子,寧願過繼或買個假子來延續所謂的香火,也不願給流著自己血液的女兒存一席之地,這種沒有血緣的香火承繼,充其量不就是哄人、哄已、哄祖宗嗎?

    我老家村裡有戶姓沈的,就把香火看得比全家的命還重要。

    在超生年代,連生五個女兒,屋頂都被人砸了個窟窿,還不甘心,打了幾年遊擊,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一家三代寶貝得祖宗似的,忽然在春暖花香的一天夜裡,寶貝兒讓一片被角給捂死了,一家子的悲痛程度可想而知。

    痛苦歸痛苦,沒兒子是絕對不行的,在遠房親戚的經手下,老沈家重新有了一個男孩,取名小六。

    小六來到這個家庭,得到萬般寵愛,記得小六家門前養了一隻帶崽的山羊,山羊的兩個奶袋,一半小六喝,一半小羊喝。

    不應該的是,在小六二三歲時,老沈家把山羊母子賣了,屬於忘恩負義的人家,山羊等於小六的奶孃,對小六有哺乳之恩,小六大了,不用喝它的奶了,也應該把山羊養到老,至自然死亡才對得住良心啊。

    小六長到十幾歲時,老沈家才回過味來,和人聊天有意無意就說,小六是小六他爸在外工作時,和哪個哪個女人亂搞結的種,那女人拿了小六爸的一筆補償另嫁他人,小六就被他爸抱回來歸宗了。

    村裡誰都明白,沈家給自家兒媳帶的這個綠帽子的故事,無非就是想漂白,他家這個假子的血統是純正的。

    在農村生兒子是大事,特別在九十年代以前,一個家庭什麼都可以沒有,不可以沒有兒子,沒兒子門戶單薄,說話沒底氣,容易被欺負,萬一和誰產生個介蒂,揭他是個絕戶頭,能惱死他半條命。

    因而,在那時的農村,百分百的家庭是非生兒子不可的,計生只計了城裡有單位有工作的人,獨生子女也只是城裡現象,農村的獨生子女是極少極少的,要有也只有是一個兒子的家庭。

    農村對兒子的重視,也並非完全是為了傳遞香火,主要為了撐門抵戶才是真的。

    就像小六家,五個粗腰肥臀的姐姐,一看就是一個正門出來的,唯獨小六像根釣魚竿子,明顯的旁門左道。

    那麼以小六姐姐們的實力,打起架來一般的男人未必是她們的對手,可撐門抵戶就不會以她們的實力來論,是以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來論的。

    小六五個正宗血統的姐姐相繼成了別人家的杈股子,而小六這個異血才是老沈家兩座房屋的正確繼承人。

    等到了小六的孫子輩,鄉鄰只知道老沈家的姓沿續下來了,至於沿續者小六的來路,那代人已經不知內裡了。這就是香火。

  • 2 # 吾本真人

    不僅我這樣認為,自古以來百分之百的人都這樣認為。

    自古以來就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這裡的"後"就是兒子,不包括女兒。

    什麼是香火?其實就是對先人的祭祀。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思就是有後代對先人祭祀是最大的孝。但古人祭祀是沒有女人的份,就是現在給逝去的親人上墳也是男人去的。女人上墳也是近幾年才有的,這擱在過去是不可理喻的。

    過去有女無兒被人叫"絕戶",是上幾輩沒做善事上天的懲罰,很是被人看不起,和人打架都沒底氣。

    沒實行計劃生育的時候,所有夫妻都是一生到底,非生個兒子不可。所以那年代上面七八個女兒,最小的是個寶貝兒子的家庭非常多。

    計劃生育的時候,有女沒兒的家庭很牴觸,成為實施計劃生育的最大阻力。

    現在人的思想觀念已很開放,生男生女都一樣,有女沒兒的家庭非常多。甚至很多人覺得不管男女只生一個就夠了。"香火"這事更是可有可無。

    但是,就我的觀點,重視生育,重視"香火"傳承的傳統文化還是很有必要的。

  • 3 # 雨點帶清風

    如果只生一個女兒,別人說你斷了香火是千真萬確,因為在你家族的宗支簿上,從此以後沒有了記載,這就是人們所公認的斷香火,但是,只生一個女兒,只要她結婚生子,就不能說是絕後。

    很多人都不明白,斷香火和絕後是什麼意思,第一,斷香火就是自己百年之後,沒有男丁繼承自己的姓氏,清明沒有人敬茶敬酒,大魚大肉拜祭,餓了沒有子孫給吃,每年的重要節日,沒有人到祖廳的牌位前燒香。第二,生一個或幾個都是女兒,只要她們長大後結婚生子,就不能說是絕後,因為,不管她嫁到哪裡,婚後和夫家生出來的孩子,身上都流著自己的血脈,而且一代代傳下去。

    絕後,是指有些人一輩子沒有結婚,或者說婚後不能生育,另一個絕後的依據是,自己的兒女不婚不育,這樣的話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絕後,所以,絕後不能一概而論,因此,國家號召生男生女都一樣,所謂的絕後,不能以姓氏判斷,而是以他的血脈有沒有得到傳承。

    有人經常說,五百年前是一家,這是什麼意思,那就是說,如今站在你面前的人,很可能是你的爺爺的爺爺,爺爺的太祖的女兒嫁到了夫家,共同生枝散葉的結果。

    不過,現在的人比較看重姓氏,如果你的姓氏不能發揚光大,人口漸少,那就說明你的家族人丁不旺,也是為什麼在百家姓中看到的姓氏排名相差那麼大的結果。

    我敢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結婚都想生一個兒子,但是,肚頭結肉,不是你想生兒就能生兒,有些人註定一輩子沒有生兒的福運,所以,只能生女兒。

    其實,生兒也有絕後,而且絕得更快,那就是兒子娶不到老婆,雖然你這一代沒絕,但到了兒子這一代,不能娶妻生子就絕了。

    現在見過很多,有些夫妻生了三四個兒子,如今一個也沒娶,老的將近六十,嫩的也五十多,像這種情況,再過幾年,真的成了絕戶。

    不論生兒生女,只要他們身體健康,小日子過得好,就是父母最大的心願,至於斷不斷香火,絕不絕後,那是後話,誰也不知道。

  • 4 # 桃鄉林哥

    香火問題其實是生物學遺傳問題,男人的性染色體是XY,女人的性染色體是XX,如果生男孩,男孩就遺傳父親的Y,母親的X;如果是女孩就父親的X母親的X。兒子再娶妻子,孫子就遺傳兒子的Y,兒媳的X;如果女兒的外孫,就是女兒的X,女婿的X或Y;爺爺的Y就傳沒了。所以男方遺傳不變的性染色體是Y,也就是香火傳承的是Y,多少代Y也是祖上傳下來的。所以Y就代替香火,Y傳沒了,香火也沒有了

  • 5 # 問答天機閣

    父親總想讓我生一個兒子延續香火,於是我問了父親一個問題,“爸,你有沒有想過,咱們的老祖宗可能根本不是咱們的老祖宗。”

    父親懵了,愣愣地看著我,“胡說八道。”

    我繼續說:“打個比方,三百年前,有一位楊爺爺唯一的女兒嫁給了劉家,然後又生了一位女兒嫁給了張家,接著又生了一位兒子。兒子娶了老婆又生了一位女兒,女兒嫁給王家繼續生了一位兒子,然後又生女兒嫁給了趙家,然後生了你,你又生了我……爸,那咱的老祖宗是誰?”

    父親這次真懵了,皺著眉頭想了很久,告訴我“你有爺爺,我有爺爺,爺爺的爺爺還有爺爺,老爺爺才是老祖宗。”

    我說:“那如果咱們的老爺爺是倒插門呢?”

    父親:“……那也是祖宗,滾一邊去!”

    延續香火傳宗接代,在我看來是一個偽命題。想要弄清楚古人為什麼要延續香火,就要知道延續香火的最初目的是什麼。

    香火傳承是華人的信仰,有著宗教的明顯特徵。古人認為,人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但需要有子孫祭拜,才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的舒服。最初的香火祭拜需要由男丁完成。所謂香火,必定有香有火,也就是香燭與黃紙。

    這種信仰與認知,與耶穌基督,佛教都很像。前者認為死後去陰間,透過子伺祭拜迴歸靈堂,享受後人香火。後者認為人死後可以上天堂,通往極樂世界。因為點燃香火需要男丁完成,所以生育男孩也叫繼承香火。

    傳承香火早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核心,與固守的信仰,傳宗接代,拜祭祖先也形成多套特有的模式。根據每個地方的不同,祭拜的方式也不同,但都離不開香燭與黃紙。

    如果某個家庭沒有兒子,則會選擇抱養,領養,甚至是鋌而走險用一些非法手段得到一個兒子,用來繼承香火的,也就是讓乾兒子代替乾爹祭拜祖先。

    假如張三沒有兒子,用老話來講就是絕後了,列祖列宗沒人祭拜,他張三死後也同樣沒有人祭拜,那麼張三去往另一個世界的時候,根本沒有臉面對祖先,一定會被祖先給打死的。

    在古代,征戰沙場的將軍們,總會想辦法娶妻納妾給自己提前留下香火,一但自己出了意外,還有後人履行自己的責任。

    以上,就是傳統的香火傳承的根本宗教觀念,且根深蒂固烙印在每個人的基因裡。

    隨著年代悠遠流長與封建迷信的落幕,香火傳承已經不單單是“祭拜祖先”還有血脈傳承。

    從有人類以來,大部分時間都是男性主宰社會,這裡沒有貶低女性的意思。因為生存環境惡劣,非男性不能征服。如打獵,對抗野獸,耕地拉磨,推車趕牛。所有奮鬥的一切,所有積累的財富,總不能便宜別人吧?總要有兒子來繼承才行,完成父親沒有完成的遺志與責任,或者是思想傳承。

    封建迷信打破之後,老百姓對於傳承香火血脈仍舊樂此不疲。一是讓家族興旺,二是不被人欺負。

    而現在,社會倡導男女平等,女性也能傳後人。可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

    每一對父母奮鬥了一生,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又或者說,一位男性所有的拼命與奮鬥,都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與肩膀上的責任。

    有兒子的父母,生活雖然辛苦,但他們樂在苦中,為了兒子教育,婚姻,忙前忙後。只有女兒的父母生活壓力就小了很多,明面上輕鬆無壓力,可當他們看著女兒嫁給了別人兒子的時候,都後悔當初沒有生個兒子。

    兒子,永遠是每一對夫妻最期望的。女兒雖然也非常重要,但相比於兒子則輕了不少。

    有人說:“女兒是別人的,給別人傳宗接代,兒子才是自己的,傳承自己的一切。沒有兒子就等於絕後。”

    殊不知,人們之所以認為獨生女屬於絕後,還是受到傳統宗教觀念的影響。這個傳統觀念是什麼,現在好像沒有人去真正的瞭解。

    是祭拜祖先?還是傳承財富與思想?對於現在的夫妻來說,這兩者都不是生兒子的目的。

    生兒子,在大部分時候,可以理解為被人高看一眼,不受別人的冷嘲熱諷。

    那麼獨生女的家庭,真的就絕後了嗎?

    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的祖先真的是你的祖先嗎?

    中古文明五千年,誰能說得準知己祖先是誰呢?到底是姓劉,還是姓王?又或者中間出現過無數的倒插門。

    所謂絕後,相當於血脈的消失。

    每個人身上具備父母同等比例的基因。血脈又怎會消失?只要你有孩子,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血脈都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那些說獨生女是絕後的人,是無知與愚昧的表現。

    現在丁克越來越多,說不定他的兒子選擇了丁克,而你的女兒一直代代延續,到底誰會絕後,跟生男生女沒有關係。

  • 6 # 前車之鑑2018

    香火從科學上說是Y染色體,YX代表男性,Y有很好的辯識度,只要有男性一定有Y,Y一直被傳承,也就是男性代表香火,XX代表女性,兩個XX你能區分出哪個是你的X?顯然X無法辯識,故女性不能代表香火傳承

  • 7 # 大頭芝麻

    我的外公外婆就只生了我媽和小姨,連我媽自己都說:“外公很慘,沒有一個兒子來繼承香火,死後連個給他掃墓的人都沒有。”

    事實上,我媽和小姨每年都去掃他的墓,但在她們的意識裡,認為只要有兒子,女兒就不用回來掃了。

    至於所謂的香火,我媽和小姨結婚生子,但都不是跟外公姓,更沒入外公家的族譜(在我們那裡,女兒不上家族族譜),外公的列祖列宗,亦沒有拜祭過,所以,從這點來看,外公家的香火確實沒有後代來繼承延續,相當於絕後了。

    但外公有什麼可繼承的呢?就只有一個姓,他本身一窮二白,打光棍到40多歲,才娶到二婚的外婆,婚後也是窮得揭不開鍋。我媽說她小時候經常餓肚子,有幾次甚至餓暈。

    我外公去世的時候,留下的只有一間破敗的泥屋,一塊宅基地,以及一畝多薄田,後來全給了他的侄子們。

    我媽對這些田地耿耿於懷,不知多少次哀嘆:“你看,外公多慘?沒有一個兒子,死後,連一分薄田都給別人佔去了。”

    而到了我媽和小姨這一代,我媽生了2個兒子,小姨生了1個,她們都感覺臉上有光,香火不斷,後繼有人了。

    但我哥和弟,跟爸爸姓,延續的是爸爸這一脈的香火。所以,我媽高興的只是她給爸爸生了兩個兒子,不用再遭受別人的白眼。

    我小姨家的情況也大同小異。

    我媽她們也確實因為生了兒子而安心很多年。不得不說,在農村,有個兒子,就意味著定心丸,能抬起頭做人,甚至不被欺負。

    但問題是,我兩個兄弟及表弟,基本都被養廢了,當然,我這是從父母以及孝順角度來看的。

    我哥哥本人天性冷漠、涼薄,對父母妻兒都不太關心。他在結婚後就攜妻子出外謀生,一直生活離家多年,基本上三四年回家一次,即使回家也是躲在屋裡,對父母親友關心甚少。

    弟弟也是,欠了一大堆債務,離婚後,就將幾個孩子交給我父母帶,自己出外打工,說是掙錢養家還債,但已幾年不回來。

    而我表弟呢?雖然留在家裡,待在父母身邊,但他一直在啃老。從二十多歲起,他就以腰痛為由,不願外出工作,整天就窩在家裡刷手機追劇。

    即使後來娶妻生子,甚至生了二胎,也基本沒有工作過,一切開支全靠小姨和姨丈支出。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幾個,對香火繼承這種東西,完全是無視。

    像我哥,已經很多年沒回家掃過墓,沒拜過祖宗,對家裡族譜,以及幾分田地,根本不關心。

    他們唯一關心的是,某塊地有沒有被徵收,徵收款是多少?或者有沒有人有興趣要買地,他們可以賣出去。

    當然,如果父母有錢,他們也很關心,但遺憾的是,父母沒有多少錢財資產。

    至於其他的,比如孩子跟誰姓,我哥的思想也開通得很,兩個孩子跟他們的媽媽戶口,甚至跟她姓,亦談不上有多大意見。

    我表弟亦差不多,對家裡的除了能換錢的東西感興趣之外,其他一切人情關係,親戚往來,都不關注,至於家裡的族譜,拜祭列祖列宗,根本不願理睬。

    有次清明節,表弟又不肯掃墓,我小姨急得不行,和他吵起來,他頗有自知之明地說了一句:“拜什麼拜?我就算見到他們,他們也不肯認我。”

    所以, “續香火”這種東西,在他們眼裡,其實就是虛設,根本沒意義。

    其根源為,家裡太窮,沒什麼可繼承的東西,抑或自己本身沒本事,愧對祖宗。

    有“續香火”這種想法的人,一是傳統觀念作祟(像我媽這種),二是家裡經濟情況不差的,而自己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或沒甚出息的,別說續香火,他們就連在世的親人也不在乎。

    所以,用現在的眼光看待,並不是生了兒子,就意味著有人“續香火”,不會“絕後”;

    而生了女兒,也不意味著斷了香火。現在很多隻有女兒家庭,招婿上門,孩子跟隨母性,幫女方一族“延續”香火,亦不算新鮮事。

  • 8 # 博學的夢想家m

    絕後有什麼不好?

    絕後了,就可以無牽無掛了!

    有子女在世上,死後都不一定閉眼。

    如果她們出息一點還好,如果沒出息,也是在這世上受苦受累。

    而且,在這個世界上不可預測,不可抗拒的事情太多了,天災、人禍、戰亂、疾病、意外都有可能讓他們受到傷害……

    沒有子女,這些都不用擔心。

    何況,繼不繼承香火,對於一個死去的人有什麼意義?

  • 9 # 番茄炒蛋zqz

    香火個屁。生產力不一樣,社會結構就不一樣。農耕時代生產力弱的時候,需要宗族結社,多生男丁來維持生存。才會產生出香火這種概念。工業時代,即使女性也可以很好的駕馭機械文明。除了需要維持種族繁衍,未必不能脫離男性而獨立存在。香火這種糟粕,只能在那種因為生了個兒子而自覺得意的,狹隘的貧瘠的腦袋裡存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副業讓你在家獲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