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的意思是: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出處: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選段: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擴充套件資料: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此次離開,經年累月,良辰好景對自己來說都是無意義的。有人認為這是柳永的感言,是對送行者說的。這樣的理解有不合情理之處:離京之人,行走天涯,有車船勞頓之累、羈旅行役之苦,何來良辰好景。因此,此句應為送行者所言。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你離京而去,不在我身邊,我有再多情懷,也找不到傾訴的物件。“風情”一般用於女性,當理解為送行者的情懷。既是送行者的情懷,那麼詞人應如何設身處地替行者設想。
妙處就在於,詞中運用了代言的手法,擬用送行者的口吻來述說。這樣就理順了詞人與送行者之間的關係。本詞中,送行者是女性,柳永擬寫了這位送行者的目中所見、心中所感。
反之,若從直抒的角度來理解,就會產生不少矛盾,例如離別是誰離、誰別、誰留,分不清楚。若從代言的角度理解,就比較清楚明白,離開的是離人,留下的是送別女,送別女的心緒非離人心緒,離人卻借送別女之口道出了離情別意。
這句詩的意思是: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出處: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選段: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擴充套件資料: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此次離開,經年累月,良辰好景對自己來說都是無意義的。有人認為這是柳永的感言,是對送行者說的。這樣的理解有不合情理之處:離京之人,行走天涯,有車船勞頓之累、羈旅行役之苦,何來良辰好景。因此,此句應為送行者所言。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你離京而去,不在我身邊,我有再多情懷,也找不到傾訴的物件。“風情”一般用於女性,當理解為送行者的情懷。既是送行者的情懷,那麼詞人應如何設身處地替行者設想。
妙處就在於,詞中運用了代言的手法,擬用送行者的口吻來述說。這樣就理順了詞人與送行者之間的關係。本詞中,送行者是女性,柳永擬寫了這位送行者的目中所見、心中所感。
反之,若從直抒的角度來理解,就會產生不少矛盾,例如離別是誰離、誰別、誰留,分不清楚。若從代言的角度理解,就比較清楚明白,離開的是離人,留下的是送別女,送別女的心緒非離人心緒,離人卻借送別女之口道出了離情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