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歌說

    肯定不會了,越來越多的資本會進入生豬養殖市場,雖然爆發了各種規模化的疫病事件,可依然不會遏制瘋狂的資本養豬。

    那這樣的投入一定也會滿足市場的供求,雖然有的時候會因為疫病,大量的淘汰生豬導致市場出現短暫的空白,但這樣會更加刺激資本的投入,在不斷的投入過程中,因為資本會不斷的創造標準化的飼養環境,不斷降低飼養成本,進入到微利時代後,小的散戶自然就更加無力生存下去了。

    我個人的觀點是,散戶未來生存肯定會費勁,但是,一段時間內,散戶又不會完全消失,畢竟,養殖這個事,要想資本大面積取代散戶,各方面管理得能上去,否則,農業生產就應該是老百姓的事,就算滿足了做供需,還會出現其他方面的問題呢,起碼在未來的中國,應該是這樣。

  • 2 # 澄城老哥

    豬市沒有空白,不需要填補。

    第一,農村散養豬是早期市場需要。

    在以前,農村幾乎是一家一戶,都有自己的豬圈,每年養殖一兩條豬。這樣每年都能夠賣豬,作為重要的收入補充,甚至有一些家庭,每年賣豬成為家庭“活錢”的主要收入來源。一頭豬甚至可以賺1000元錢,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要知道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月工資也就幾百元。小孩子讀書什麼的,都是依靠養豬。

    這是因為歷史侷限引起的。那時候農民沒有更多的增收渠道,而市場上豬是供應不足,所以養豬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第二、現在散養豬賺不到什麼錢。

    到到了現在,其實散養豬是賺不到什麼錢的。對於農民來說,在家裡花幾個月時間養一頭豬,可能賺個千把元,平均一個月也就賺幾百元,這需要一個勞動力去照顧。不如外出打工兩個月收入。很多農民很早就不養豬了。可以簡單計算一下,現在一般小工,一天都是20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是手藝人,一年三五百元收入很正常。

    或者到工廠裡上班,也有三五千元工資/月。這樣的收入,遠遠超過養豬帶來的收益。所以,在多年以前,很多農村人就已經不養豬了。而且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逐漸退出散養豬這樣的事兒。花時間多、賺錢少,這樣的事情誰願意幹啊!

    第三,拆遷主要是小規模養殖場。

    其實農村大量散戶豬圈被拆已經持續不少年,因為大部分農村人,都不養豬了,所以有一些豬圈農民自己就拆掉落,佔地不說,有沒有用,還不衛生。

    現在所謂的散戶豬圈被拆,主要是針對小規模養豬場。一個親戚的一個小型養豬場三四年前被拆掉了,他一年也能出欄幾十只肉豬,然後豬糞什麼的,是透過邊上的小河排放。

    還有一個朋友,她老爸有一個規模較大的養豬場,一年出欄千隻左右。但因為地理位置比較好,然後環保方面做得不夠到位,後來接受了拆遷補償,前年也被拆遷了。

    所謂的豬市空白是沒有的,早被規模化養殖取代了。

    第四,養豬早已經規模化了。

    散戶逐漸退出,顯示養豬行業也要面臨轉型升級。

    作為一個曾經的農業大國,養豬一直是中國農業中的重要產業,農民靠它維繫生計,農村靠它營造創業,可以說養豬業是真正的民生產業之一。只是,現在養豬業要由傳統行業向現代產業轉化,對於市場來說,規模化養殖能夠充分滿足市場需要。

    現在一個大的養豬場,一年出頭幾千幾萬只豬,甚至十萬的都有,相當於以前幾千幾萬個家庭的量,所以市場上豬肉供應從來都不缺乏。而且還有部分進口肉豬,可以做一些補充。所以,市場上是沒有空白留下的。

    這種規模化養殖,主要是飼料養殖,所以生豬成長很快,一般三四個月就能夠出欄,比散養的至少六七個月出欄,時間要減少一半左右。

    還有,現在進口豬肉也不少,完全可以補充市場需要。比如美國等農業大國,他們養豬成本很低,豬肉出口中國這樣的消費大國,依舊有錢賺。

    可以看到,目前養豬業的發展展呈現出三種趨向:一是標準化養豬,二是特色化養豬,三是產供銷一體化。養豬業慢慢會變得與之前大不一樣的。

  • 3 # 草根6850722382841

    昨天鼓勵補貼支援養殖,今天環保政策,草木皆兵,危機四伏,隨時強制關停,損失自理,出爾反爾反覆無常,腳疼醫腳,手疼醫手。這樣的環境誰敢幹了?華人民的好日子即將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支付寶借唄和花唄要不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