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熱鬧柳葉yA
-
2 # 無拘無束的今日閒聊
馬雲,曾經說過,員工離職只有兩個真實的原因。一、錢沒給到位;二、心裡受委屈了。農民也是一種職業,可是卻越來越多的農民外出打工,不願意種地了,也是這兩個原因。
農民應該是最辛苦的職業,卻也是付出與收益最不匹配的職業。就說廣西農村,我婆家就離首府南寧四十多分鐘的車程,卻還是個貧困村。我每次回去都對從公路到家門口那段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的小路有點害怕。是實現了村村通,硬化路修到家門口,但是路都很小,兩輛小車迎面開來都要注意避讓,如果是大車更是要小心避讓。
最基本的交通都算不上便利了,更別說有什麼農業機械化了。普通人務農基本上都還是人力勞作,種植農作物,比如常見水稻,玉米,花生只能算是自給自足,基本無法變現。可是除了吃喝方面,一個家庭其他要花錢的地方卻很多,比如孩子學雜費,生活費,醫療費,置裝費,農藥化肥費,人情來往費,新農合費用這些最基本卻不可避免的花銷。所以不出去打工根本就無法維持生活,養不起家。
政府是曾經大力扶持開展養殖業和種植業,比如養殖鴨子,種植火龍果,百香果,沙糖桔。可是大規模養殖種植需要一定的資金和人力。多數普通家庭也只能小規模的養殖種植,成熟後銷路和價錢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就說火龍果,沙糖桔這些水果,至少要精心種植四年才能有結果。而結果之後往往才賣得兩三年的好價錢就會因為供大於求而大幅度降價。所以最終還是收益小於投入。
農民不怕辛苦,農民工出去打工做的就是最苦最累的活,可是至少農民工付出的汗水變現了。有了錢可以建起樓房,可以供孩子讀書,可以看得起小病,可以給家裡添彩電,添冰箱,用得起煤氣。這是在家種地很難做到的,因為辛辛苦苦種地一年的收益都沒農民工一個月工資高。
不要說種地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而是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可以到一些偏僻貧困村裡去看看,五十歲以下的還留在農村種地的都非常好。留下來的年輕人也是不種地的,要不就是他有副業,要不就是有資產。而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很多也要求留守在老家的父母不要再種地,就種點蔬菜瓜果,養點雞鴨自給自足就可以了。因為一千多塊錢就可以買到夠吃一年的大米了,又何必再辛辛苦苦的去種水稻呢。
都說國家在大力發展三農,其實目前對很多農村根本就沒有什麼具體的改善。路是修到家門口了,卻根本沒有公交車到達。新農合的費用是都漲到每人320元了,60歲以上農村老人每月養老補貼還是隻有100元。現在都2022年了,一個農村小學發了英語課本卻沒老師教,因為學校根本就沒有英語老師。就憑這匱乏的教育資源,也得往城市跑呀。
-
3 # 注水肉多多
現在都是機械化吧?
過去經常看到一到季節就會有好多年輕人組隊幫人收麥子,當然是有償的。但是他們可不是拿著鐮刀去收,而是開著收割機的。
所以現在種地的活並不需要過去那麼多人手,而且過去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如果單純種地的話,一年就幹兩個月活,剩下的時間都打牌去了。這樣的生活其實也不好吧?
-
4 # 薄昌
工農業剪刀差不斷拉大,主要是農業投入產出比太紙,經濟效益差,靠農業難以發家致富;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村有更多的剩餘勞動力;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吸引農木的中壯年勞動力走出去,充當了農民工;農村上大學或各種職業學校的青年學畢業後大多留在大中小城市很少回到農村。
-
5 # 智叟123456
現在的年輕人當時在農村的土地調整時有部分還沒出生,沒有分到土地。隨著農村人口的增長,農村出現了人多地少的現像。如今社會上的高消費,種地根夲解決不了一個家庭的消費。只有選擇外出務工來解決這個困難。
一畝地全年收入也不過六七百元,外出務工除去生活費的開支,一個月的節餘可超過一畝地的年收入。所以,農村中的土地留給了老人耕作。現在土地的耕作大部分使用的機械化,除了噴藥施肥澆水需用人工操作,所以留給老齡人的這些土地現在他們還能耕作。
-
6 # 上海門窗人
種地養活不了家,而且種地也是門技術活,年輕人大多畢業後直接在外打工不會種地。農業涉及到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天氣,自然災害,市場。
-
7 # 陳陽冰
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化肥農藥一直漲價,糧食價格沒漲上去。彩禮房貸的壓力,種地沒有利潤。年輕人都想法出去打工掙錢,只有老年人在家裡種地。
-
8 # 勇者雲朵JW
60歲以下的年輕農民只要家裡丟得開的,絕不會想著種地,歷史以來沒有農民種地發財致富的,現在誰家荒廢的土地多就是誰過的好一點,打工經商,做點小生意是當今農民最好的出路,農民種地沒有價值,徹底脫離土地是首選
-
9 # 伴著美夢rushui
1、城市比較繁華,年輕人都向往城市生活。
2、種地一年掙不了多少錢,孩子上學的費用可能都捉襟見肘。
3、城市的教育醫療等設施在農村是沒有的。
4、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吃不了苦,幹不了苦力活。
個人看法。
-
10 # 布衣居士22
年輕人種地一年不如打工倆月掙錢多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分兩方面回答:一是大平原地區,使用大型農機,承包者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懂科學,有能力,而且是面積承包,一畝除開銷就兩三百,可面積大了,一年下來也能爭個八萬十萬的。二是山區農村,田地零散,田形不一坎圳不齊,一丘三分,一丘半畝,別說大型機械,中型的都不適用。只能用小型的,一天耕地也就兩三畝,耕田費工丶費力,收入甚微,一個年輕人在家耕種五六畝地都忙不過來,一年下來收入兩三千元,別說養家餬口,恐怕連自己的開銷都少了。所以農村設有年輕人耕地,只有六七十歲的老人種一些夠自家吃的。同時也拋荒了不少山溝丶山界的耕地。就目前這個樣兒,誰也沒什麼良策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