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瘋半癲半半仙
-
2 # 使用者9083874411321
1、盧象升(1600~1639) ,字建鬥,號九臺,又字鬥瞻、介瞻。漢族,明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天啟年間進士,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
2、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正德十四年(1519年),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
3、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安徽定遠人,生於山東濟寧。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袁崇煥
袁崇煥本是地地道道的南方廣東人,又在福建當官。可使命召喚也好、陰錯陽差也好,他竟然來到北方苦寒地帶,成為抵抗清軍入侵的中流砥柱。
袁崇煥長期守衛山海關及遼東,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城保衛戰等勝利,他所構建的“關寧錦防線”,讓清軍望而生畏、難以逾越。換句話說,袁崇煥幾乎是以一己之力,使得清軍至少晚進關10年。
不幸的是,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受到清軍的離間計,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於自己人之手,悲乎。
~
鄭成功
鄭成功是福建人,父親鄭芝龍是明末清初東南沿海第一大海盜。當鄭芝龍投降南下的清軍時,鄭成功卻毅然走上了抗擊清軍的道路。
眾所周知,鄭成功一生最重大的貢獻,是收復了臺灣島。
1624年,荷蘭軍艦入侵臺灣,在臺灣建立了殖民統治。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廈門出發,渡海收復臺灣。在臺灣軍民的支援下,鄭成功所部經過9個月激烈戰爭,將荷蘭人趕走,結束了荷蘭在臺灣38年的殖民統治。
~
李定國
李定國是陝西人。他本是張獻忠起義大軍中的一員,為**明朝統治而衝鋒陷陣;清軍入關後,他又繼承張獻忠遺志,率部抵抗清軍,長達15年之久。
1652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吳三桂兩路大軍進攻李定國。桂林嚴關一戰,李定國大軍將孔有德部隊打得落花流水。孔有德被包圍在桂林,自知走投無路,於是殺掉愛妻,將自己關在一個屋子裡自焚而亡。
當年冬天,清廷又派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15萬大軍前來進攻。尼堪是努爾哈赤的孫子,打仗很有兩下子。李定國利用其驕橫的心理,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將尼堪帶入埋伏圈。尼堪被李定國一刀劈為兩半。
李定國一人就幹掉清軍兩個王爺,讓清軍聞風喪膽。
~
于謙
于謙是浙江人。他本是一名文臣,卻以武揚名。終其一生只指揮了一場戰役,卻就憑這場戰役,躋身千古名將行列。
公元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率領大軍在土木堡俘虜了明英宗朱祁鎮,隨即揮師南下,直逼京師。于謙力主抗戰,並積極組織京師保衛戰。于謙親自率軍在北京城下迎戰,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終於擊敗也先大軍。
京師保衛戰的勝利,避免了靖康之恥的在明朝的再現,使得明朝延長了近200年的國運。
~
藍玉
藍玉是安徽人。他的身份很特殊。一方面,他是皇太子朱標妃子的舅父,算是皇親國戚;另一方面,他死得最慘,以謀反罪被殺,還被“剝皮實草,傳示各地”。
藍玉幾乎參與過明朝開國後所有大規模戰役。
往北,他多次遠征漠北,打得蒙古鐵騎四處逃竄。向南,他征討雲南,消滅了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往西,他出徵四川,征討西蕃平叛。向東,他攻克佔領興和(今河北張北),俘獲元國公貼裡密赤等59人。
然而,隨著功勞越大,地位越高,藍玉日漸恣意驕橫,最終被朱元璋以謀反罪殺掉,還牽連殺死了1萬多人。
~
李文忠
李文忠是江蘇人。他是朱元璋的外甥,又是他的養子。他19歲就跟隨朱元璋行軍作戰,第一次作戰就立了功。
其後,李文忠轉戰沙場,屢立戰功,成為明朝的開國功臣。李文忠當時的地位,只在徐達、常遇春之下,名列第三。明朝建立後,又參加了北征和西征,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李文忠人如其名,忠厚仁慈。1380年,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大開殺戒,殺死胡惟庸、李善長、趙庸、鄭遇春、朱亮祖等一幫開國功臣,還株連殺掉了3萬餘人。李文忠勸朱元璋少誅戮,受到朱元璋斥責。不久,李文忠病卒。
~
常遇春
常遇春是安徽人。還記得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面的常遇春嗎,小說裡的常遇春重情重義的人物形象,為眾多金庸迷所喜愛。
常遇春沒讀過什麼書,可他似乎註定為戰爭而生。他作戰沉著果敢,一生歷經大小數百戰,從未敗北,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常遇春對於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也頗為自信。他曾經說,率兵十萬,就能橫行天下。因此軍中呼為他“常十萬”。
1369年8月9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途中,離奇暴病而亡。時年39歲。朱元璋聞訊大驚,親自出奠,賜葬於鐘山之下。
~
李如松
李如松是遼東人,抗清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長子。
萬曆年間,明神宗先後在西北、西南邊疆和北韓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史稱“萬曆三大徵”。李如松一人就參加了兩次。
第一次是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此戰李如松千里奔襲至賀蘭山,引黃河水對寧夏城進行圍攻,最終一舉攻破城防。
第二次是遠征北韓半島,抗擊倭寇。當時,豐臣秀吉出動倭寇15萬人攻擊北韓,明朝作為北韓的宗主國,有義務前去救援。李如松率軍出征,碧蹄館一戰,以3000鐵騎打敗4萬倭寇。夜襲龍山之戰,一把火將倭寇數十萬石糧食燒得乾乾淨淨。倭寇軍心渙散,全線潰敗,被迫與明朝、北韓達成停戰協議,撤出北韓半島。
~
戚繼光
戚繼光是山東人,著名的抗倭英雄。
現代人很難想象,在明朝時期倭寇的戰鬥力有多高。1555年,一隊人數僅僅72人的倭寇,就敢圍攻守軍達數萬的江南重鎮南京。在讓明朝軍隊死傷8、900人後,倭寇沒有死一人,全身而退。
戚繼光的出現,結束了倭寇的囂張歷史。他從陣法、武器、裝備、制度入手打造了古代中國第一支特種部隊,將為虐沿海的倭患掃蕩一空。
此後,戚繼光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他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如今,戚繼光和韓信、諸葛亮、項羽三人,同為兵法殿堂的宗師。
~
徐達
徐達是安徽人,當之無愧的明朝開國第一名將。
徐達一生經歷數十大戰、惡戰,戰必勝、攻必取。憑著這樣的戰績,徐達就足以進入明朝十大名將之列。
1367年11月,明朝第一名將徐達奉朱元璋之令,率25萬人打響北伐之戰,將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趕回漠北,堪稱從南至北征伐最成功的例子。
難能可貴的是,徐達勞苦功高,卻絕不居功自傲,飛揚跋扈。他在朱元璋面前,卻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得益於此,徐達是明朝開國功臣中少數逃過朱元璋殺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