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其樂融融9221

    公立秋為農曆的單日子,母立秋就是農曆的雙日子。

    今年立秋後還會熱嗎? 按照農曆的的日子,今年是母立秋。

    立秋後還是會熱的,老話“秋後還有一個伏”,也稱之為秋老虎。今年末伏時間是8月15號到8月24號,立秋後還要有18天的三伏天。

    立秋後天氣不會馬上就涼快,立秋之後,天氣總的趨勢轉向涼爽,所以天氣的悶熱感會減少一些,還是要比立秋前舒服一些。

    立秋之後地區不同,溫度也不同

    南方的天氣炎熱的感覺會到10月,有的更久。而北方的天氣,早晚會涼快一些,中午還是很熱的。

    立秋之後,天氣會變得乾燥,飲食上要少吃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多吃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

    立秋後不要像夏天一樣老開著空調和電風扇,這樣對身體不好,要注意調養。

  • 2 # 小龍成長筆記

    立秋後還會熱。立秋雖然是秋天的開始,卻遠未達到氣象意義的秋天。並且,立秋仍處於三伏天。而俗語有“三伏加一伏,還有個秋老虎”的諺語,因此,立秋了,氣溫也不會立刻涼爽下來。立秋後炎熱的天氣最少要過15-30天才會變得涼爽起來。立秋後15天是處暑節氣,處暑節氣有終止暑氣意思,一般這時候氣溫就會逐漸降低了。

      如果遇上秋老虎天氣,則要等到白露節氣了,白露節氣距離立秋有30天,是一個表示溫度降低的節氣,此時基本上不會有連續性的高溫天氣了。秋老虎發生在24節氣當中的立秋之後,屬短期回熱天氣,佔據了處暑的大部分地區,就像一隻老虎一樣蠻橫霸道,所以民間稱這段時間為“秋老虎”。

    2022年立秋後熱嗎

    2021年立秋還在三伏天內,是比較熱的,立秋後還會熱半個月左右。2022進入立秋的時間為:公曆2022年8月7日,20點28分57秒,星期日,農曆壬寅年七月初十。

    立秋傳統習俗

    立秋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立秋農事活動

    秋的含義,有莊稼快成熟的意思。立秋日對農民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秋後還有一伏,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裡,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

  • 3 # 使用者一溪雲

    今年8月7號將迎來立秋節氣,這也是廿四中的第十三個節氣。至於今年的立秋是公秋還是母秋?大致有兩種說法。

    最多的一種說法是:把立秋處在上半天(12點之前)的,叫做公秋;把立秋處在下半天(12點之後)的,稱之為母秋。

    另一種說法是:立秋這天如果是單日(農曆為準),叫做公秋;立秋這天如果是雙日,則稱之為母秋。

    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傍晚(20時許),這一天又是農曆的七月初十(雙日),所以,今年的立秋叫母秋。

    農事諺語:“公秋爽,母秋熱”。它的意思是說,如果這年立秋是公秋,則立秋之後,天氣逐漸涼爽,不會再有悶熱難熬的天氣了。假如遇到是母秋的年景,則情況正好相反,立秋之後還會有秋老虎發威的天氣;也就是說,即使立秋了,仍然還有酷熱難耐的天氣,時間大約持續半個月的時間。

    今年的立秋也稱之為母秋,所以,立秋之後炎熱高溫的天氣,會依然持續,大家要充分做好防暑降溫措施,避免因中暑造成的人身傷害。

  • 4 # 通達信財經

    首先,我們來解讀一下“公秋爽,母秋兇”是什麼意思。

    如果今年立秋屬於公秋,那麼立秋後秋老虎持續的時間就不會很長,秋天會相對的涼爽;

    如果今年立秋屬於母秋,那麼立秋後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會很長,意味著立秋後還有很長時間的炎熱天氣,秋天會異常炎熱。

    一般來說,立秋只能在農曆的六月份或者農曆的七月份,如果立秋這天處於農曆六月份,那麼就是“公秋”,如果立秋這天處於農曆七月份,那麼就是“母秋”。

    今年8月7號立秋,從時間上來看,顯然就是母秋了,立秋以後還會有秋老虎出現,那天氣還是會繼續熱下去的。

  • 5 # 一人南潯

    今年的夏天特別熱,秋天也快要來臨了,在南方,秋季不明顯,時間比較短,感覺從夏天到冬天,這樣的秋季還能感受到秋老虎嗎?

    在我們當地,老人常說,秋老虎發威起來時間很長的,我們的秋老虎可能會到秋分結束,更有的可能到寒露前才消失,所以,我們當地的秋老虎真是厲害,發威起來橫行霸道,酷暑難耐。

    老人說“公秋爽,母秋熱”,這句話說明了民間對老虎這種動物的敬畏,老虎分雌雄,而農民更願意用公母來區分雌雄,所以民間有秋老虎有公秋老虎與母秋老虎之分。

    “公秋爽,母秋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說的是秋老虎分公母,然後氣溫高低有區別。公秋老虎發威可能時間不長,天氣比較涼快清爽,而母秋老虎發威那就長時間的高溫。烈日下,人們酷暑難耐,還會可能出現中暑情況。

    說了白天公秋與母秋,到底怎麼區分呢?

    其實,就是按照入秋時間來區分,說的是入秋時間在白天的,那就是公秋,如果是在晚上入秋的,那麼就是母秋。今年入秋時間是在8月7號上午9點06分,說明今年是白天入秋。

    這種說法是:早秋對應公秋,晚秋對應母秋。那今年是早秋還是晚秋呢?

    今年立秋時間是陽曆的8月7號,農2022年立秋的具體時間為8月7日20點28分57秒,8月7號對應農曆“七月初十”,因此今年立秋在農曆七月份,屬於“母秋”,按照農曆的傳統說法,今年是六月立秋,今年是早秋。早秋涼颼颼與公秋爽是一個道理,所有早秋與公秋是可行的。

  • 6 # 輕舞飛揚01T5

    自古有“秋老虎“”這一說,是指的在立秋之後天氣還會繼續炎熱一段時間,一般是在8月至9月,入秋之後,晝夜溫差大,體現出早晚涼 白天熱的特點,有些地區秋後無雨天氣多,悶熱異常,暑氣逼人。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因咱們國家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一般華南地區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乾燥,Sunny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於熱得喘不過氣來。另外有的地區立秋之後雨水多的話,又會表現出一場秋雨一場寒的特點。

  • 7 # 宗元三農堂

    今年8月7號立秋,對於立秋的稱呼有多種,比如“公秋”或“母秋”、“穿衣秋”或“脫衣秋”等,這是民間對立秋的不同稱呼吧,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呢?是脫衣秋還是穿衣秋呢?立秋之後天氣還熱嗎?

    先來說說民間是如何劃分公秋和母數的?

    公和母歸結為陰和陽,陰陽相合,萬物皆生。所以大自然就是陰陽兩極相吸、相斥、相沖、互補的結果。

    古代單數為陽,也是雄性的代表,頂天立地,陽剛之氣;雙數為陰,也是詞性的代表,錦上添花,陰柔之美。所以在古代單日子為陽為公,雙日子為陰為母。

    古代也把太陽開始上升的這一段時間稱之為陽時,因為陽氣不斷地上升;把太陽開始西落的一段時間稱之為陰時,因為陽氣不斷地下降。

    根據以上的陰陽原理,按照立秋的時間來推算立秋節氣是公秋還是母秋,就非常簡單了。

    古代中國採用的是農曆法,所以在古代所提及的年月日等時間都是用農曆來推算,不是現在的陽曆時間。因為中國採用的陽曆的時間是從建國後,所以古代的方法還需要用古代的農曆時間來推算。

    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呢?

    2022年立秋的時間為陽曆8月7日20點,農曆七月初十晚上戌時。按照農曆時間來確認,農曆的初十而且還是在中午12點到晚上24點之間,所以今年的秋屬於母秋。

    有可能出現日期是單日子或者雙日子,而時間在上午或者在下午,這樣公秋和母秋就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比如按照日子來說是公秋,按照時間點來說是母秋的情況可能發生,在民間一般是按照時辰來決定的是公秋或者母秋。所以時辰一般是決定公秋和母秋的主要方法,而今年卻出現了巧合都是母秋。

    農村諺語“公秋爽,母秋熱”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道理非常好理解,如果是公秋的話,立秋後天氣就變得涼爽,雨水較多,沒有出現乾旱天氣。如果說是母秋的話,立秋後燥熱的天氣多晴朗的,天氣多雨水少,這就出現了秋老虎的現象,所以天氣炎熱。

    今年立秋後會熱嗎?

    今年三伏天是從7月16日入伏到8月24日初伏,而今年立秋節的時間為8月7日到8月21日,也就是處暑為8月22日到來。這種現象被稱作為秋包伏,或者是秋夾伏。俗話說“秋包伏,熱死狗”,可見今年立秋以後天氣還會熱。

    畢竟今年立秋的時間還在三伏天裡,就是到了處暑還沒有出伏,更何況秋後還有一伏,所以今年立秋以後會眼熱,這一點毋庸置疑。

    什麼是穿衣秋?什麼是脫衣秋?

    這就非常好解釋了,穿衣秋就屬於公秋,天氣不是特別炎熱,需要穿上衣服保暖。脫衣秋就屬於母秋,天氣非常的炎熱,不能夠穿上秋衣,這就出現了秋後秋老虎的天氣。

    綜上所述,今年8月7日立秋,今年是母秋、脫衣秋,立秋後有秋老虎的天氣出現,天氣會很熱的。當然,中國南北跨度大,東西跨度大,雨水分配也不均勻,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不過中國大部分地方立秋以後是很熱的。

  • 8 # 鋼系大叔

    現如今,因為溫室效應,全球都在持續變暖,你居然還拿老黃曆說事情?

    確實,不得不承認,有時候,老黃曆也是有它的一定道理。

    但是,現如今,大環境就是“熱”,光靠老黃曆猜測,自然是非常沒有科學依據的。

    瞧瞧最近這幾天的高溫天氣吧,你們老黃曆能猜到,會持續這麼多天的高溫?

    我個人認為,依照今年的趨勢,高溫,肯定會持續到9月份。

    等9月份使勁下了幾場雨之後,高溫才會有所緩解。

    而且,我們國家太大了,每個地區的環境也不一樣,

    所以,你這個問題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答案。

    比方說你拿黑龍江的溫度和三亞比,你覺得會一樣嗎?

    不過,話說回來,對於我來說,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畢竟,我每天都是吹著空調、吃著冰棒、玩著手機,

    基本都不出門,工作什麼的也早就不做了,正在躺平享受人生。

    所以,天氣熱不熱,對於我來說,沒有半毛錢關係。

  • 9 # 陌上雨微涼

    雖然民諺說“公秋爽,母秋熱”;但民諺還說了“秋後必有一伏”、“立秋暑未消,秋老虎來駕到”。

    雖然立秋了,但是三伏天還沒過完呢,今年末伏的時間為8月15日~8月24日,立秋後三伏天還要持續18天。

    就是三伏天過完了,還有秋老虎呢,立秋後一般還有持續15天~60天不等的秋老虎天氣。

    所以不管今年它是“公秋”,還是“母秋”,立秋之後天氣依然還是會熱上一段時間的。一般要到農曆八月十五左右天氣才不會那麼熱。現在夏天最熱的時候才剛開始呢,你就去想著什麼時候不熱了,是不是早了點。

    當然了,現在因為環境的原因,天氣也是一年比一年反常。我們都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環境破壞得一塌糊塗了,還指望著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經驗有多靠譜嗎?他們的經驗早就已經管不住現在的天氣變化了。

  • 10 # 二分之一人一狗兩條魚

    一定會熱的,還記得今年春天的時候,都還是穿著兩件衣服嗎?後面就直接熱的沒有人型了。而八月才是剛開始,到了十月可能氣溫才會開始降低。

  • 11 # 十月初花開

    回答:“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之後,陽氣漸收,陰氣漸漲,陽盛逐漸轉為陰盛。但立秋並不意味著天氣不再炎熱,只有到了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方才出暑,天氣轉涼。

    “公秋”與“母秋”是如何劃分的呢?

    一是按時間先後區分。陰曆六月立秋屬“公秋”,陰曆七月立秋屬“母秋”。今年陰曆七月初十立秋,屬“母秋”。古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

    二是按白天還是黑夜劃分。白天立秋屬“公秋”,晚上立秋屬“母秋”。今年立秋是陽曆八月七日晚上八點二十八分,所以今年屬“母秋”。

    三是按陰曆單雙數劃分。單數的屬“公秋”,雙數的屬“母秋”。今年立秋是陰曆七月初十,理應屬“母秋”。

    無論如何劃分,今年都屬“母秋”。常言道:“公秋爽,母秋熱”,是先人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也就是說今年立秋之後,“秋老虎”一定會發威,天氣還會炎熱一段時間。是否應驗,我們拭目以待!

  • 12 # 夢做一半123

    隨著人類工業化程度的推進,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從近些年來的異常天氣就能看出很多問題。老祖宗留下的二四節氣,上千年總結的規律已不適應當下的環境變化規律。本來感覺就是一場普通的下雨,結果一做城市淹了。本來感覺就是一陣風,結果雨加冰雹劈頭蓋臉砸下來了。本來感覺夏季熱很正常,結果連續高溫刷了歷史記錄。綜上所述,人類活動沒有減弱,環境異常就會持續增強,強到人類對環境開始敬畏直至恐懼。如果人類不能停止對環境的破壞或者增強對環境的改善,所有的諺語可能就成為了歷史遺忘在歷史長河中。

  • 13 # 芒果點評露

    導語: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不僅分“早晚”還分“公母”?

    古人立秋“早晚”的說法是根據“立秋節氣”交節時間和月份決定的。立秋的交節時間通常都是在農曆六月份和七月份交替這段時間,如果,在農曆六月份交節就是“早立秋”,如果是在農曆七月份交節就是“晚立秋”。

    還有一個說法是,在立秋當天中午12點以前交節就是“早立秋”,在12點以後交節就是“晚立秋”。

    那麼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

    今年立秋節氣的交節時間是公曆8月7日,農曆七月初十,具體時間是20點28分57秒。因此,無論是從交節時間上還是交節日期上來看,今年都屬於“晚立秋”。

    其實,立秋只是一節氣,是太陽角度變化的時間節點,到了這天溫度並沒有明顯降下來,和大暑、小暑的溫度差不多,一般都是到了處暑的時候才會感覺到涼爽。

    按古人秋後仍有一“伏”的說法來看,立秋之後天氣依舊會比較炎熱,只是有些地區早上和晚上要比之前涼快一些,但中午仍然很炎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秋老虎”。

    古人不僅把“立秋”分“早晚”,還分“公母”,有“公秋爽,母秋兇”,的說法?這裡的“兇”指的是很熱,“爽”就是不那麼熱。

    今年是“公立秋”還是“母立秋”?

    關於立秋“公母”的劃分的方法很多,下面這3種劃分方法在過去民間比較多。

    一種是根據農曆月份來劃分的,“立秋”在農曆六月份交節就是“公秋”,在農曆七月份交節就是“母秋”;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交節這天農曆日期的單雙數來劃分,單數就是“公秋”,雙數就是“母秋”;還有一個說法是根據交節這天是在白天還是晚上劃分的,白天交節就是“公秋”晚上交節就是“母秋”。

    從以上這些說法來看,今年既是“晚立秋”又是“母秋”,說明今年立秋後還會熱上一段時間,還是要多注意別中暑了。

    古代是農耕社會,天氣的好壞能夠直接影響收成。所以,古人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透過觀察天文氣象和農業生產中的關係,總結和測算出了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人透過太陽角度的變化結合農業之間的關係設計的。不違農時,按時播種和收穫,一直到現在還在沿用,也沒過時,農民種地還是要看節氣安排操作和生產。

    有人可能就要問了,既然立秋的溫度和小暑、大暑的溫度差不多,天氣還是是很炎熱,為什麼古要把這段時間稱為“秋”呢?

    這主要是和古人具有未雨綢繆的哲學思想有關,他們認為氣溫在大暑達到最高點後就開始回落了,是秋天將至未至的訊號,所以,叫“立秋。是提醒人們,雖然天氣還很熱,但是氣溫的趨勢不在向上了,開始有了向下的變化,提醒人們再堅持一下,酷暑就過去了。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月,是秋季的開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對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古人認為這天打雷、颳風、下雨都會影響到後期的天氣情況和糧食收成。

    例如,農諺“雷打秋,冬半收”,意思是說,如果立秋這天聽到雷聲就要擔心收成了。按古人長時間記錄總結出來的經驗,聽到雷聲,冬季收穫的作物可能會出現減產的情況。

    還有農諺“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意思是說,如果立秋這天是個大晴天,後期就不用擔心有惡劣天氣出現了,會風調雨順到收穫,農民不用出力去防範旱澇。

    關於“立秋“流傳下來的農諺還有很多,例如,“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立秋響雷,百日見霜”,“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等等。這些俗語農諺都反映出古人在與自然相處過程中是充滿智慧的,也充滿著艱辛。

    寫到最後:

    立秋節氣不僅天氣依然酷熱,天氣變化也是很複雜的。有些地區已經有了涼意,有些地區依然酷熱,有些地區一場雨一層涼,有些地區雨水仍會繼續增多,並且還會有強降雨。好在,立秋過後就很少有颱風的天氣出現了,但是,會轉為副熱帶低壓,對沿海一些地區會帶來雨水。

    總之,對於農業生產上的管理來說,還是不能鬆懈的,防旱澇依然是主要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羊肉餃子怎麼好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