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31173721557

    《儒林外史》中,馬純上一出場,便是仗義疏財救公孫,隔一回又資助落魄的匡超人。

    雖難免貪財小弊,但為人也算是古道熱腸了。可惜科場不利,雖然“補廩二十四年......共考過六七個案首”,卻還只是“秀才出身”。二先生選書,時常一個批語要作半夜,“要那讀文章的,讀了這一篇就悟出十幾篇的道理”,治學不可謂不認真。然而總未中過,是何道理? 衛體善說他的文章“於理法全然不知”,他自己卻認為“文章總以理法為主”,批文章“也全是不可帶詞賦氣”,匡超人也說他“理法有餘,才氣不足”。誰是誰非,讓人糊塗。還是高翰林說得明白,“那馬先生講了半生,講的都是些不中的舉業”!為何?原是不懂得“揣摩”二字,不知大場跟學道選文章 竟是“兩樣看法”。馬純上批文引《語類》,在家注《春秋》,他也揣摩,但他揣摩的是學問,是古聖先賢的話,而非考場道理。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沒有掌握考試的方法,焉能得中? 遲衡山由是感嘆:“講學問的只講學問,不必問功名,講功名的只講功名,不必問學問。若是兩樣都要講,弄到後來,一樣也做不成。”真真一語中的,功名學問,也就如魚與熊掌一般,不可兼得也。科舉時代,文人出身,科甲是正途,“異路功名”,終是有限。如是隻求功名,講究舉業即可。而那些能夠流傳下來的名字,它的主人在舉業以外,還得另有一技之長才行。我們只知鄭板橋畫好,卻不知他舉業如何,但可想而知,若非他的官名,他的畫斷斷不能流傳那麼廣。《紅樓夢》中,張先生為秦可卿看病一節,雖無濃墨重彩,卻也可藉此窺出世人對技藝的態度。賈珍就說:“人家原不是混飯吃久慣行醫的人。”醫術也如琴棋書畫,兼通是風雅,但若以此為生,則是十分低賤的職業了。無論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前提就是要入仕當官,你的一技之長才能得到世人的尊重。反過來說,當官只得一世之名,若要留名兒與後人景仰,非得有真才實學不可。事實證明,我們現在熟知的文人的名字,總比清官的要來得多。官名文名,正是互為相長。但是這等程度,並非人人都可以達到的。世上更多的是平常人,功名學問,二者求一,已是十分艱難了。然而還有一等痴心人,妄想二者兼得,結果只能像遲衡山所說,“一樣都做不成”了。想馬二先生不過碌碌庸人,雖是一生著實講究舉業,但到後來還得靠學道保題他的優行才得官做,只好算作異路功名,為正途出身之人所不齒。如他能不講學問,專心功名,成為高翰林一類官員,料應不難。如他能一心只求學問,不問功名,在下也不失為杜少卿一流人物。可嘆他貪求二者兼得,終於竟是一事無成。

  • 2 # 使用者4322899351052419

    《儒林外史》中,馬純上一出場,便是仗義疏財救公孫,隔一回又資助落魄的匡超人。

    雖難免貪財小弊,但為人也算是古道熱腸了。可惜科場不利,雖然“補廩二十四年......共考過六七個案首”,卻還只是“秀才出身”。二先生選書,時常一個批語要作半夜,“要那讀文章的,讀了這一篇就悟出十幾篇的道理”,治學不可謂不認真。然而總未中過,是何道理? 衛體善說他的文章“於理法全然不知”,他自己卻認為“文章總以理法為主”,批文章“也全是不可帶詞賦氣”,匡超人也說他“理法有餘,才氣不足”。誰是誰非,讓人糊塗。還是高翰林說得明白,“那馬先生講了半生,講的都是些不中的舉業”!為何?原是不懂得“揣摩”二字,不知大場跟學道選文章 竟是“兩樣看法”。馬純上批文引《語類》,在家注《春秋》,他也揣摩,但他揣摩的是學問,是古聖先賢的話,而非考場道理。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沒有掌握考試的方法,焉能得中? 遲衡山由是感嘆:“講學問的只講學問,不必問功名,講功名的只講功名,不必問學問。若是兩樣都要講,弄到後來,一樣也做不成。”真真一語中的,功名學問,也就如魚與熊掌一般,不可兼得也。科舉時代,文人出身,科甲是正途,“異路功名”,終是有限。如是隻求功名,講究舉業即可。而那些能夠流傳下來的名字,它的主人在舉業以外,還得另有一技之長才行。我們只知鄭板橋畫好,卻不知他舉業如何,但可想而知,若非他的官名,他的畫斷斷不能流傳那麼廣。《紅樓夢》中,張先生為秦可卿看病一節,雖無濃墨重彩,卻也可藉此窺出世人對技藝的態度。賈珍就說:“人家原不是混飯吃久慣行醫的人。”醫術也如琴棋書畫,兼通是風雅,但若以此為生,則是十分低賤的職業了。無論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前提就是要入仕當官,你的一技之長才能得到世人的尊重。反過來說,當官只得一世之名,若要留名兒與後人景仰,非得有真才實學不可。事實證明,我們現在熟知的文人的名字,總比清官的要來得多。官名文名,正是互為相長。但是這等程度,並非人人都可以達到的。世上更多的是平常人,功名學問,二者求一,已是十分艱難了。然而還有一等痴心人,妄想二者兼得,結果只能像遲衡山所說,“一樣都做不成”了。想馬二先生不過碌碌庸人,雖是一生著實講究舉業,但到後來還得靠學道保題他的優行才得官做,只好算作異路功名,為正途出身之人所不齒。如他能不講學問,專心功名,成為高翰林一類官員,料應不難。如他能一心只求學問,不問功名,在下也不失為杜少卿一流人物。可嘆他貪求二者兼得,終於竟是一事無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白總共寫了多少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