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姬付文

    孔明一生殺自己的手下將領只有兩個,就是馬謖和陳式。馬謖誇誇其談,連劉備都看出了他是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這樣的人只能敗事不能成事,留著他能夠成就蜀漢的統一大業?這高帽也給得太高了吧?!

    陳式也就是寫《三國志》陳壽的父親。魏延與陳式共同與魏軍作戰,因魏延擅自作主,不按諸葛亮的作戰計劃作戰,結果吃了敗仗。若按軍法,該斬的是魏延。而諸葛亮卻愛惜魏延之勇,為了敲山震虎,卻拿陳式背鍋,將陳式給殺了!陳式死的是冤,這也是諸葛亮不得已的不公正之處。按陳式的才能,在蜀軍將領之中,只能算是個三流將領。這樣的將領,多保留一個,就能統一全國了?真是笑話!

    其實不該殺的人,是彭羕!那是劉備命令殺的,不是諸葛亮命令殺的!但諸葛亮也逃脫不了責任,因為是他建議殺的。彭羕的才能,與龐統不相上下。龐統把他愛惜得了不得,可惜還沒等到重任,龐統便離世了,諸葛亮也沒有負責薦舉以重用,最後反而建議殺了他。如果彭羕不死,正好可以頂替龐統的位置。關羽從荊州出征北伐,讓彭羕坐鎮荊州,孫權謀取荊州不成,說不定劉備還真能統一天下,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所以說,蜀漢失去馬謖、陳式和劉封,都不是什麼大事,最可惜的是親手毀了彭羕,真是自毀長城!我想諸葛亮後半生耿耿於懷應該有三件事:

    ①關羽出征北伐,沒能及時薦舉趙雲或彭羕坐鎮荊州,以至於被孫權揀漏,輕易將荊州謀取,以至於蜀漢從全盛時期,立馬衰敗!

    ②荊州失,關羽亡,諸葛亮又沒能阻止劉備伐吳,以至於夷陵大敗,蜀漢元氣大傷,直至亡國都是在苟延殘喘中度過。

  • 2 # 戰國無名氏

    閒的蛋疼,問得古怪,操得閒心,統一一個戰亂繽飛的攤子,是個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且得幾代,保護住也是關鍵。以諸葛亮的智慧,劉關張趙等的協力尚辦不到,豈是區區誤殺幾個人就能鈕轉乾坤的?

  • 3 # 茫茫長夜

    扶不起的阿斗統一不了三國

    原來是村夫殺了他的人才而造成的

    這兩個比諸葛亮強多了

    村夫看《天書》

    他倆看《神書》

    村夫運籌帷幄

    他倆決勝萬里

    他倆比孔明強,強,強

    只可惜,竟然被村夫給正法了

    君一時不找夫碴

    君一輩子寢食難安啦

    嗚呼哀哉

  • 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蜀漢就不可能一統三國,看完才知道諸葛亮有多難!

    說是三足鼎立,但實際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蜀漢東吳的勢力遠不及北方的曹魏,這不僅是因為魏蜀吳三國的兵力不成對比(曹魏估算有40萬,而蜀漢東吳加起來不過30萬),還因為當時北方的戰爭潛力遠勝於南方。

    《蜀記》: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晉陽秋》:(王)浚收其圖籍,領州四,郡四十三,縣三百一十三,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米穀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餘艘,後宮五千餘人。

    《中國曆代戶口、田地、天府統計》中認為蜀後主炎興元年(263年)蜀國28萬戶,94萬人;同年魏國有52萬戶,440萬人。吳國在280年有2萬戶,230萬人

    為何古代爭霸逐鹿的都是中原而不是江南?不僅僅是因為中原是政治上的中國,更因為肥沃的中原土地能夠產出源源不斷的兵馬糧草

    打仗實際上打的是軍隊和糧草,底盤大小反而是其次。據《漢書·地理志》中記載,西漢時期漢武帝設定的州一級監察區(實際上就是東漢的州一級行政區)中,人口超過500萬的大州有司隸校尉、兗州、冀州、徐州、青州,豫州,這些大州的人口加起來佔據了西漢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而這些地方,當時正是曹魏的核心腹地。

    相比之下面積最大的揚州、荊州、益州反而排不上號。

    雖然東漢末年戰亂會影響人口數量,但老百姓嘛,只要你保證他的基本生存權,很快就會再次繁衍興旺。所以面對曹魏不斷的屯田養民,諸葛亮憂心不已,北方實力的不斷恢復會使得曹魏對蜀作戰佔據絕對優勢,一個兗州的人口就堪比整個蜀漢,這還怎麼打?

    面對如此劣勢,諸葛亮能做的只有攻擊曹魏佔領不久的雍涼,企圖步步蠶食,先拓土以充實人口,這才能有希望逆轉結局。這也不是殺不殺幾個人能夠逆轉局勢的

  • 5 # 小明歷史趣聞

    馬謖:孔明的第一智囊,本當做繼承人培養

    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家喻戶曉,孔明第一次伐魏,馬謖立下軍令狀守衛街亭卻被司馬懿擊敗,最終導致蜀漢北伐失敗,打了敗仗的馬謖也被孔明揮淚斬首。很多人感到奇怪,馬謖打敗仗該當軍令被斬首,何故還要揮淚呢?

    那是因為馬謖死的太冤。街亭之地本就易攻難守,且馬謖、王平所部軍隊不到三萬,對方則有十萬魏軍。馬謖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冒險上山紮營,試圖效仿韓信背水一戰。只可惜他忽略了此山是一座沒有水源的“死山”,才遭遇敗仗。但在雙方實力對比中,蜀漢明顯處於劣勢,馬謖雖兵敗,實在罪不至死。

    孔明斬了馬謖之後,身邊再無可以倚重的謀士。姜維、魏延雖有謀略,但終究是武將出身,輔佐諸葛亮的效果有限。蜀漢後期本就人才匱乏,如果馬謖還在,很有可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幫助孔明取得更好的北伐效果!

    張郃:魏國第一勇將,制約司馬懿關鍵棋子

    張郃,字儁乂,初為袁紹部將,官渡之戰袁紹敗後,張郃轉投曹操。張郃勇猛無比,立下戰功無數,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曾在漢中與蜀漢名將張飛力戰,不落下風。曹丕執政之後,張郃主要跟隨大將軍曹真征戰,是曹真的左膀右臂,最高官拜車騎將軍。

    231年,張郃奉司馬懿之命出征,中了孔明的埋伏,被蜀軍射殺於木門道中。孔明殺了魏國的勇將,難道還有錯嗎?從戰術的角度來看自然無措,但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則有些大錯特錯。張郃與曹真交情深厚,資歷和官職都很高,即使曹真不在,只要他在,必將能夠很好的制約司馬懿。

    249年,70歲高齡的司馬懿發動政變奪得政權。如果有張郃的存在,司馬懿必不能得逞。即使張郃活不了那麼長時間,但如果張郃沒有被孔明所殺,他的存在也將限制司馬懿的一家獨大,讓魏國始終處在分裂之中,也會更加方便孔明的發兵征伐。

    總而言之,縱觀三國時期,魏國實力更強,而蜀漢實力偏弱,蜀漢想要實現一統三國、復興漢室的夢想無疑非常困難。但如果孔明沒有殺掉馬謖和張郃二人,他的伐魏之路也許會更加順利,極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戰果,或兵鋒直指長安,在隴西各郡站穩腳跟,進而與魏、吳逐鹿天下!

  • 6 # 中行偃

    借刀殺人算不算?如果算,那麼諸葛亮最不應該殺劉封!

    劉封本人所具備的優良軍事素養。漢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這個時候的劉封也就是20歲出頭,正是風華正茂、血氣方剛。此時的劉備軍事集團已經決意入川,劉封不但自己獨立成軍,而且,經常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軍中宿將一起並肩作戰,特別是在率領手下軍兵西進益州的戰役當中,戰績優異,所過之地屢戰屢勝,捷報頻傳,益州底定之後,劉備幾乎都沒有絲毫矜持,旋即提拔劉封為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三年,劉備引軍北上,力圖拿下漢中地區,劉封仍然跟隨這一路,及至曹操大軍來到,躊躇滿志的劉備令劉封去挑戰號稱漢丞相的曹操,氣的曹操暴跳如雷,聲言要喚來自己的黃鬚兒曹彰來應對劉封。

    劉封在蜀漢一眾將領當中,絕對堪稱文武兼能,斷然不是顢頇無術,不知道進退的愚夫,相反,就其在蜀漢軍事決策核心當中的地位,也就是僅次於諸葛亮而已?況且,諸葛亮猶沒有權利約束於他;關羽也沒有制約劉封的權利和能力。這就為劉封的悲劇埋下伏筆……

    孟達認為:“你和劉備之間並不存在什麼親生骨肉之情,也不存在什麼樂患與共的誓約…

    有人早就向劉備說了你的壞話,你的忠臣就根本無法讓君主感受到,你的孝心也根本無法讓父親察覺到。從目前形式看,改親為仇的可能性很大,何況你和劉備之間也沒有什麼血緣關係呢?!

    看看你和漢中王劉備之間的關係,你們也就是陌路相逢之人而已。你們沒有骨肉之親,也沒於君臣之義。你出征率領的是偏軍,駐紮時獲得的是副軍中郎的職位,這都是因為親疏有別,遠近不同啊。

    自從劉備立阿斗為太子後,有識之士無不為之而寒心。”

    不幸被孟達言中了!“恐左右之人,必離間於漢中王”,那麼,這個人是誰呢?肯定不是關羽。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這就是《三國志》所記載:諸葛亮勸劉備賜死劉封。

    無論如何劉封始終都是那個“允文允武、氣力過人”的猛將!只要他有施展才華的空間身邊還會聚攏起一批能人,畢竟他在軍中屢立戰功,在京襄和蜀中人望頗厚,所以,為避免將來大位落在外姓人之手,劉備最終還是降詔賜死了劉封。

    劉封自盡前哀嘆曰:“我後悔不聽孟達的話。”說到底,劉封還是對劉備抱有一絲期望的,只是劉備讓他失望了。

    至此,他仍然不知道讓他去死的人其實是諸葛亮。

  • 7 # 自封大作家劉華

    孔明就是大大傻子,

    根本不是大政治家、軍事家,

    這樣的回答

    提問者滿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許昕的身份是球員和亞乒聯盟副主席,男乒許昕到底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