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琅琊山琅琊榜
-
2 # 傲雪紅梅123456
講我老家一件真事,老父親去世,兒子給殯儀館打電話,床上病癱的老伴兒看著把屍體拉走,氣得說不出話來。鄰居見殯儀館的車停在門前過來詢問,這才得知老人去世,還是鄰居給老人的女兒打電話告知。
等女兒趕過來時,屍體己火化正準備將骨灰埋在承包田裡,墳墓也是僱人挖的,老父親就這樣草草下葬,你對這兒子如何評價?
-
3 # 快樂生活吔
我個人認為,沒有合適不合適,自家的事,自己作主。父母活著對他們好點,過世之事,再隆重也看不見,做給左右鄰居看,有意思嗎。浪費了錢,還透支了精神。
-
4 # 元氣葡萄bO
沒啥問題啊!活著不管死了唱戲,你騙鬼呢!
以後我熄火了,就火化了找個塑膠袋裝好,然後扔河裡也行、埋樹下也行,要不給地裡施肥吧。
不用操辦,不用送別,悄悄的來悄悄的走…
-
5 # 純正農家養蜂人
不合適,因為是你獨自請專業人埋葬閆己去世的父母,你不得給專業的埋葬人工錢嗎?你不給他們工錢,他們會去埋葬你的父母嗎?給專業的人埋葬工錢,這不就得讓你埋葬母親破費花錢了嗎?這不好!
我認為你的父母走後,什麼樣的專業人員都不需要用,你的父母走後埋葬的時候,你不需要化一分錢照樣可以埋葬父母,因為是村裡面你也沒有什麼親情來往,人家的老人去世你也不想去幫忙,當然你的父母去世別人也絕對不會有一個人來幫忙。你自己就直接扛上一把钁頭,一把鐵鍁去挖一個墓坑,連棺也不需用花錢去買,你揹著你走後的父母,背到自己挖的墓坑旁邊,往裡面一扔自己把墓坑再封起來,這不更顯得你是一個全村的大孝子嗎?全村人不但不會說閒話,絕對還會誇獎你是全村唯一的大孝子,因為是埋葬去世的父母不花一分錢,自己親自埋葬自己的父母這多好啊!
我說的還真是大實話,在解放前一九四二年河南鬧災荒,父母帶著兒子逃飯的路上,父母要到一口吃的都給兒女吃了,父母因為是父母是逃荒餓死在了路上,作為當兒子的就是不用一個人幫忙,因為是身無分文,害怕野狗把自己的父母屍體吃掉,當兒子就是隨地挖了個坑,把自己的父母埋葬了,人們後來還稱這種兒子是孝子,你完全可以照著他們的方法去做,也當一回大孝子多好呢?
-
6 # 開啟車窗看景色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這樣的子女才叫不孝。喪事從儉,不辦酒席,把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來個臨終告別,這樣做還是比較合適。
父母去逝,最其碼要把姐妹兄弟、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送老人家最後一程,也算盡了最後孝道。你的這個做法有些欠妥,我並不支援。
喪事大操大辦,是給外人看的,到頭來收拾尾聲的是你,沒借錢還好辦,借債辦喪事得不償失,故人在九泉之下也會埋怨你的。再說,別人辦紅白事你隨了禮,輪到你了卻不收人家一分錢,多高的思想境界呀,何必如此呢?
人活著時候盡到孝道,死後如何辦喪事,別人真說不出啥來,我的事情我做主,怎麼辦這個葬禮,還是你自己說了算,外人不好插言,你也不必過多糾結。
-
7 # 燕趙筆耕
我覺得不合適!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在村子裡會被孤立的。不要忘了,親不親 故鄉人。遠親不如近鄰對門。生活中最樸實善良的還是我們的鄉親,什麼是親情?當你家有了大事小情的時候,鄉親們沒有和你談價錢,都是無私付出,盡力幫忙!我真不知道,你為什麼會產生別人家有老人的情況,你不樂意去幫忙,看起來,你真的有病!
我們村裡曾經有一家人,特別個路。那時候村裡如果有人家死人過喪事,周圍的鄰居鄉親都主動去幫忙,搭靈棚,打棺材,送信報喪,做飯招待親戚,一般都會忙活3至5天。這家個路的人,從來不去幫忙。等出殯下葬的時候,他看準了送殯車都是騾馬驢牛,牲口都會拉糞,所以他家的大小人員都會背上糞筐子撿拾糞,讓鄉親們都說三道四。到了這個路家有了喪事,他家的孝子給鄉親們送煙送酒,磕頭跪請,都沒有人幫忙,他家如果死了人,保準比別人家花費得多,擱靈的日子也長,變成了7至九天。
其實,自古就有老話,紅事不請不去,辦事知曉必到。這就是人與人相互支援的方式。不圖回報,甘願付出。誰家門口也不會貼上不死人,不用人的標籤!你說,你獨自請專業人士為你的父母下葬,你是在得瑟自己的個路,還是你找不到為你幫忙的父老鄉親才出此之策?一步臭棋哦!
-
8 # 長江三農
你說的這種情況可能是在城裡落戶的子女,農村的父母走後,不大操大辦白事,而是請殯儀館的人把父母拉火化場火化埋葬在公墓裡。合適不適合,從農村的風俗習慣上論,肯定是不合適,但從城市裡的習慣論可能也無可厚非。現在城市裡老人去世,家裡只設靈堂,父母的遺體直接送殯儀館不用回家了,也不大操大辦,城市裡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孝順的子女,可能會請禮儀車隊,將骨灰繞城轉一圈,延路放哀樂,也很氣派。現在成為我們這邊城市辦喪事的新習俗,老人去世城市裡的人都這麼辦。
一、在農村老人去世大操大辦,現在農村幫忙的人都找不到了,喪事都是“一條龍”外包了
農村的勞動力全部進城了,農村的老人去世現在找不到人幫忙料理後事了。不過農村出現了吹打服務、冰棺服務、喪宴服務、超度服務,已經是“一條龍”服務外包了。有些人想得開,比如我們這裡一位老教師去世,遺體就是從醫院拉到殯儀館了,子女在城裡工作,只在家裡沒靈堂,接受鄉親們弔唁,不接受鄉親們香儀。遺體在殯儀館三天後火化,葬在公墓。這是老教師生前遺願,喪事從簡。不為死去的父母大操大辦喪事,可能還是人們觀念發生了變化,遺體放家裡停喪三天,有點擾民,尤其是現在是老人多,受不了這鑼鼓吹打聲,聞不了鞭炮味。更重要的還是要熬夜守靈,有些人可能有心血管病,不能熬夜的。可能落戶城市裡的人文明習俗發生改變了,對父母更願意生前盡孝,死後薄葬。
二、在城市裡打拼,對農村人際關係逐漸疏遠了,沒有人情親情了,父母亡故,也就沒有人上門弔孝了
前面提到的老教師子女,平時不回家的,也沒親戚朋友,只有老教師故土難離,住在農村老家。人際關係疏遠了,沒有人情親情了。老教師夫婦去世都是直接送殯儀館火化了,沒有大操大辦。有些年輕人對農村的繁紊縟節非常反感,不願意回農村弔孝,宗族老人去世催他回來幫忙,都推脫不回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他們可能不回農村生活了,不回老家了,老家的事也漸行漸遠了。老家的人打電話都不接了。他們認為,父母死後大操大辦,風光大葬,是做給活人看的,對亡靈沒有半點益處。生前父母討要生活費都不給,父母死後捨得花幾十萬元大操大辦,沒有意義。
三、農村人觀念也發生改變了,很多人生前留下遺囑,喪事從簡
農村人觀念發生改變,生前早早對子女說死後喪事從簡。只要找一塊黃土埋下去就行了。對村裡的事漠不關心,也不願參與了,還是長期在城裡生活,不願意嘈雜喧囂,不願意看到農村的禮數折騰人。他們認為農村的白事是陳規陋習,必須要革除。現在農村人有將亡故父母找人草草埋葬的想法不在少數,農村的老人壽命女的80歲以上的很多了,而且有慢性病,常年吃藥,需要人伺候了,子女巴不得父母死了算了,省得活受罪。不希望村裡人來辦喪事,可能子女不想欠村裡人一個人情,因為人情可能以後沒法還的。
-
9 # 娜寫時光
三聲禮炮響後,殯葬車響著哀樂緩慢駛入村子。大家一臉茫然,這是誰去世了呢?經過打聽,大家才知道是張叔。
聽到是張叔去世,大家都鄙夷地笑了一聲,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並沒有因為聽到這個訊息而放下自己手裡的工作。如果按照村裡以往的慣例,村裡不管誰家有老人去世,大家都會不請自到,然後各司其職,幫著一起忙碌喪事,可是張叔這裡大家都沒有人去。
張叔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
兒子叫慶國,慶國從小到大學習特別好,屬於別人家的孩子。村裡的孩子都在小河溝摸泥鰍抓魚的時候,他安靜地在家學習。
張叔提起來慶國,那是滿臉驕傲,其實孩子優秀對於誰來說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慶國一路綠燈,考上了初中高中大學,直到畢業。
然後在當地工作,找了一個本市的女朋友,買了房子,算是安家落戶。
工作不錯,在外地有自己的工作室。
不過他很少回我們村裡,只有每年過年的時候回來,回來後也很少和鄉鄰們說話。
可能村裡人對於他來說,也比較陌生,或許和我們村裡人也沒有太多共同語言。
女兒和哥哥的脾氣完全不同,從小就不愛學習,老師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看看你哥,你要向你哥學習。”
可是女兒就是不愛學習。初中畢業就不上學了,去工廠打工,在工廠認識了一個外地的小夥子,和外地的小夥子結婚,婚後也很少回來。
家裡就剩下張叔他們老兩口。
再說張叔,張叔特別小氣,兒子女兒小的時候,想著孩子太小,給鄉鄰隨禮金的話到自家孩子結婚的時候,別人就忘記了。
後來因為兒子女兒都在外地,想著自己以後肯定也收回不了禮金,索性就不隨禮了。
所以張叔就從來沒有在村裡上過禮,為了避免隨禮,紅白事都不去參加。
有人說:“老張,別人家的事情你不去參加,等你老了怎麼辦?”
張叔卻不屑一顧地說:“我兒子在外地呢!我兒子認識的人很多。”
他總覺得兒子在外地算是有錢人,別人應該會對他們高看一眼。
而慶國對村裡的紅白事一概不過問,總覺得自己以後不會回來老家,現在老家的事情,有他父親做主。
有的時候,張叔和張嬸也會去兒子工作的城市住一段時間。
前一段時間,張叔病了,胰腺癌。
張叔的兒子女兒都回來了,兒子因為工作太忙,就回去上班的地方,不過有時間還是會趕回家看張叔。
張叔的女兒一直在家照顧張叔。
因為平時張叔一直獨來獨往,誰家有事也不參與,他生病村裡人也很少有人過問。
大家只知道他得了癌症,好像時間不多了。
誰知道才過了三四個月,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本來村裡的人都不去幫忙,已經成為笑話。
更讓人有談資的是慶國因為所在小區有疫 情,封 控不讓回家。
張叔的女兒根本就是什麼也不懂,就找了自己的門房叔叔,可是門房叔叔也為難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家裡沒有人幫忙,他也很尷尬。
這時候慶國說是找殯葬一條龍服務,這樣一切都省心了。
門房叔叔就去縣城請了殯葬服務,幫忙做家裡的事情。
可是家裡除了殯葬服務的人員之外,一直冷冷清清的。
偶爾有人從他家門口經過,也是去看笑話。
三天以後,張叔下葬。
這下村裡很多人在街上圍觀,等著看笑話,等著他們往後幾天的談資。
慶國沒有回家,本來想讓張叔的侄子舉幡,不知道後來又因為什麼原因,張叔的女兒自己摔盆打幡。
因為張叔的親戚比較多,結果因為殯葬服務沒有安排好車輛,導致去墳地的時候,很多人沒有車坐。
門房叔叔緊急從村裡找幾個人幫忙,卻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後來沒坐車的人就走著去了墳地。
正在過程,大家都在看鬧劇一樣看著他們。不僅錢花費得多,事情也沒有辦好。
經歷了張叔的事情,張嬸可能是想明白了。畢竟自己還得落葉歸根,以後也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堅決不能讓自己的後事也辦成笑話。
從此以後,村裡的紅白事,都有張嬸的影子,當然隨禮單上也有了慶國的名字。
其實在農村,鄉鄰們幫忙,有紅白喜事,關係一般的才隨幾十塊錢,甚至還有十塊二十的,但是這也是鄉親們的一點心意。
回到題主的問題:父母走後,不辦白事,獨自請專門的人埋葬,合適嗎?覺得村裡人沒有什麼親情可言,也不想去送別的老人,是不是病了?
第一、農村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紅事不請不去,白事不請自來!”
農村畢竟是一個互幫互助的圈子,每個人做任何事都要給自己考慮清楚後路,我今天給你家幫忙,明天我家有事,我過去喊你幫忙也顯得理直氣壯,你若不去,在村上的名聲就變臭了。
這種幫忙的方式其實就是一種換工吧,是村民互助的行為,這種有你有我。
在農村生活,相互之間幫忙被看作是一種增進情感、樹立口碑、維繫人情的基本方式,詮釋了“禮尚往來”的本質。以後自家若有事,人家也會心照不宣地前來幫忙。
所以說在村裡不管誰家遇事,在自己能幫忙的情況下,手腳勤快一點,落個好人緣。
才能到自家遇到事情後,別人才會過來幫忙。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專門給你人埋葬,這樣不僅花費多,而且還容易成為村裡人的笑話。
第二、如果你是在市區,或者外地。經常不回農村,有這種想法也屬於正常。
但是也應該考慮自己或者父母要落葉歸根,如果最終還是回到村裡,那麼遇到白事能抽時間回去就回去,不能抽時間回去的話,禮金記得到,並且事後記得給主家打電話表示歉意。我相信,現在很多人也都理解,畢竟年輕人在外地打工,來回不是太方便。
有的人認為人死一把灰,葬到哪裡都一樣,沒必要落葉歸根,常年在外地和村裡的人又很陌生,那就沒必要再去維繫村裡人的關係了。
寫在最後:
社會就是這麼現實,大家時間都是金錢,都在忙著掙錢,誰願意給一個沒有給自己幫過忙的人去幫忙呢?
畢竟現在是人情社會,誰的時間都很寶貴。只有你幫了別人,別人才會回饋你,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
10 # 五嶽獨尊Z泰山
父母走後,不辦白事,獨自請專人埋葬,我感覺這事辦得有點不妥!
我不贊成也不提倡父母去世後,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更不支援給父母修建豪華墓地。但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一個家,在父母去世後,適當做一些告別儀式是必要的;父母含辛茹苦,勞頓奔波把我們養大,父母去世後挖個坑就埋了,我們做兒女的能心安嗎?父母去了另一個世界,在埋葬父母前是應當最起碼的給父母修建一處簡單的幕地,讓父母死後也有家可歸。
無論父母在世前,我們做兒女的如何孝順,父母去世後,挖個坑,草草地把父母埋葬掉,此行為與情與理也是說不過去的;還是父母在世前,即使你一天也沒孝敬老人,老人去世了,就象埋葬家裡養的一條狗一樣,確實讓人不解,我們做兒女的今生今世難得心安。
父母在世,盡心盡力孝順老人,養老送終是我們做兒女的義務,也是我們傳統美德。每年給父母上墳燒紙錢也有個地方吧!
-
11 # 嶧縣西門裡老李
這其實沒啥合適或不合適的,只要題主自己覺得可行,那就可行。
不過題主說村裡沒啥親情可言,我剛要表示驚詫,可看了下一句就明白了:我也不想去送別人的老人。
我倒不認為題主是自認為的那樣,是題主有病了。因為百人百性,有的人生性薄涼,不善與人往來,人家有事不願上前幫忙,那當然是自家有事,別人也肯定不願意幫忙。來往來往,這都是互相的嘛。
所以題主的主意是可行的,我還是給你在此基礎上提供兩種方式:
一種是既不與人來往,又要臉上好看的:
現在農村有提供白事一條龍服務的,什麼都全包了,包括喪禮服務、甚至連哭喪都有專人,這是種不事來往但要面子好看的做法;
另一種就如題主所講,乾脆不辦喪禮,悄沒聲的花錢僱人拉到殯儀館火化,再悄沒聲地下葬完事。
完事後為避免鄉鄰說三道四,題主可貼一告示:家父(母)不幸於Ⅹ年X月Ⅹ日仙逝,因老人生前有囑,不得借辦喪事驚擾鄉鄰。謹遵老人遺囑,已將老人安葬。並對鄉鄰多年來的幫助照顧表示感謝!
這樣題主既把責任推給了老人,又遂了自己心願,還避免了鄉親的誹議,豈不是一舉三得?
-
12 # 星海望月2
這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特別是農村,思想前衛點的,從死到葬,已有專業一條龍服務,以後都這樣了反而省去數不清的煩事,人在世不是死後風光大葬有多光鮮,厚養薄葬是最大孝道
-
13 # 高山藏故事
村裡有個叫小亮的男人,去世後被兒子和兩個兄弟僱車,拉去火化後,直接把骨灰盒埋在村子東邊的山上。村民們議論紛紛,這可是村子裡,多少年來頭一遭。
小亮是在40多歲,和老婆離婚後,再婚入贅到外縣的,因為媳婦沒有哥哥和弟弟。
小亮和前妻生了一兒一女,女兒上高中,兒子上初中,而且學習都很好。小亮和妻子耕種幾畝地,除種糧食外,大多數種經濟作物,一年下來,收益還說得過去。
還在農閒時,去買幾隻羊宰了賣肉,收益也不錯。小家庭過得在村裡算是上等的。
小亮別的什麼都好,就是愛喝酒,還到處拈花惹草。村裡有一個剛結婚的小媳婦,細高身材,鵝蛋形臉,白裡透紅的面板,是村裡最漂亮的媳婦。
小亮就盯上人家了,有事沒事往人家裡跑。小亮找女人很有一套,就是嘴甜並且還捨得花錢,剛開始給人家送羊肉,往後就送衣服。
剛開始小媳婦,瞧起這個有婦之夫,好像怕別人不知道他是賣肉的,衣服上沾有不少油發著亮光,身上的羶味很大。
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是什麼樣子,簡直就是賴哈蟆想吃天鵝肉。
但是時間長了,小媳婦還是沒經得住小亮甜言蜜語哄騙,錢和物的進攻,徹底投入了小亮的懷抱。
從那開始,兩人創造一切機會幽會,從村外的樹林到鎮上的旅館,都留下了兩人的身影。
俗話說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兩人偷情的事,很快就讓小媳婦的丈夫知道了。丈夫試圖勸媳婦回心轉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就是想要媳婦和小亮斷絕一切關係,對她還是和原來一樣好,好好過日子。
可是媳婦一句話也聽不進去,依然我行我素,比以前還更厲害了,有時整夜不回家。
丈夫拿媳婦實在沒轍,這"綠帽子"實在太重,終於在一年後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下決心離婚了。
小亮如願以償,還沒有拿到離婚證就和小媳婦同居了,兩人離開家鄉,去城市租了一間小屋,繼續他的賣羊肉生涯。很快領了結婚證,小亮同意入贅,成了人家的半個兒。
剛開始如同乾柴烈火,如膠似漆,感情非常好。時間長了新鮮感漸漸退去後,感覺對方也就那麼回事,細想想很多地方,還不如原配好。
小亮酗酒和花心的毛病,暴露無遺。小媳婦也不示弱,任性、愛發脾氣、懶惰、愛花錢樣樣精通。
於是兩人互不相讓,矛盾不斷升級,由最初的吵架,發展到互相動手。就這樣兩人過了十幾年,小亮又一次醉酒後,和媳婦吵架又打架。
夜裡得了腦梗,經過治療後,還是留下了很嚴重的後遺症,只能躺在床上,吃飯都需要別人喂。媳婦愛搭不理,一天喂兩頓飯,有時喂一頓。
小媳婦把肉店關了門,找了個工廠上班,一天不到家,早晨走時放床頭上一碗粥,就是一天的飯。大小便二三天才清理一次,屋子裡味道能燻死人,反正小媳婦又不睡在這屋裡。
三個月後,小亮就在這間屋子裡去世了,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兒子和女兒,自從父親離婚後,一次也沒見過父親的面。
小媳婦一個電話,打給了小亮的弟弟,叫他們去把哥哥的屍體拉回家。
兄弟倆找來侄子侄女,商量怎麼辦。小亮兒子說:"我爸這種情況,就不辦公事了。僱輛車拉到火化場,把屍體火化後,直接拉到東山埋了就行。"
小亮的女兒也表示同意這樣做,大家統一意見後,就開車拉著幾個近親去小亮家。又僱了輛車,把屍體拉到火化場火化了,從火化場出來,直接去了村子東邊的山上埋了,一個人也沒僱。
很快村子裡的人就知道了,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說:"這樣草草埋了,太不像話了,死者為大,也太不尊重死者了。"
還有的人說:"從我記事起,80多年了沒是頭一次碰到這樣的事。"議論的人很多,就是沒有一個人能接受這種做法。
父母走後,不辦白事,獨自請專人埋葬,合適嗎?
當然合適。
人人都逃脫不了死亡,人死如燈滅,不要想得那麼神秘和恐怖。只要活著時,盡心盡力做到一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無微不至的關懷,無怨無悔地伺候,使父母快樂幸福地度過一生。
父母走了後,不辦公事,子女們自己或僱人把父母埋了,不會感到心中有愧,至於外人怎麼說,是他們的事。
但是到現在為止,能做到這樣的子女,還是少之又少,除非是像文中所說,有特殊情況。
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了,因為是大勢所趨。
-
14 # 大連辣媽
去年十月份,我姨父因病去世,去世前十天,表哥把姨父送回農村老屋,表哥和表姐本以為鄰居會來幫忙料理後事,特意帶了三萬元錢準備答謝鄰居們,可是鄰居們都以忙著秋收為藉口拒絕到場,村民的這一做法不禁沒讓表哥覺得難堪,還給表哥省下兩萬元錢。
姨父老家是河南的,當年,他因家裡兄弟多,一貧如洗而早早地就出來打工。
剛開始,他在工地幹大白工,工地就在城鄉結合部,而我二姨也住在城鄉結合部,離工地不足500米。
大白工是工程交工前Z後一道工序,本來之前工程隊是有宿舍,可到了大白工進來時大部分人都撤走,工棚也拆除搬走。
這樣他就要在周邊租房子住,恰好外公家有兩間廂房要出租,因為房租便宜,離幹活的地方又近,順理成章就被他租下了。
自從他住在外公家廂房裡,和我姨接觸多了,經常趁晚上收工時坐在院子裡乘涼聊天。
透過聊天得知,他家弟兄五個,父親早年因病去世,而他又是家中長子,初中畢業就出來打工了。
他聽說我們大連工資高,還不賴賬就跟隨老鄉一起來了,出來打工三年,他把攢下來的錢都寄回老家,用來養母親和弟弟們。
我姨一聽,這個小夥子確實能吃苦,還很懂事,再看看他每天吃的飯,基本不買菜,屋裡總是有一箱掛麵,他回來先是燒一鍋開水,然後將掛麵一掰兩半扔進白水裡煮,煮熟撈出拌點辣醬就是一餐。
之前也有些北面人在外公家租房子住,同樣在工地打工,北面人下班左手提著白酒,右手提著豬頭肉,餐餐大吃二喝。逢下雨天休息,北面的人都是換上乾淨衣服去市裡瀟灑。
而這個河南人沒有這些惡習,不喝酒抽菸吃得還簡單,休息日也就呆在屋裡洗衣服睡覺,我姨發現,這個小夥特別喜歡看書學習,不由對他心生好感。
女追男隔層紗,我姨對他有意思後就會時不時給他送吃的,去地裡幹活會掰些苞米送給他,還會摘一袋蘋果送過去。看他不買菜,去菜地會給他帶幾棵大蔥。
明裡說家裡吃不完,實則就是偷偷暗戀人家。姨父那時雖然只有二十四歲,可是出來打工三年,也是見過世面的人。
對我姨主動示好心裡清楚,但是他不敢想,因為自己家裡實在太窮了,他不想讓我姨知道自己家裡不堪一面。
但他的工友看出來了,勸他試著交往一下。也許有緣份女方不在乎家庭條件呢。
果然,我姨和他相處了半年,互相都很喜歡,他還帶著我姨去工地幫忙打下手,幾個老鄉一合計,正好需要這麼一個人,幫他們做飯。也不白幫忙,他們給我姨開工資。
這樣一來,他們的工期提前了,我姨還有份收入。後來,幾個老鄉就開始包活幹,因為活幹得好,趕工期時他們還能吃苦,幹到半夜是常有的事,深得工長喜歡,有大活就喊他們幾個人。
很快姨父手裡有錢了,他打算先買套房子定居下來,這時就面臨在哪裡買?
回河南老家定居沒有合適的活,在大連周邊農村買房子定居,有人脈,掙錢容易。
於是他和母親商量,母親非常開通,告訴他以工作和媳婦意見為主,並說他住在哪裡都是自己的好兒子。
有母親支援,自然選擇在我姨這邊定居,這時,正好趕上村裡有一戶人家搬到市裡住,留下四間大瓦房賣兩萬元錢,姨父順利買下做婚房。
兩個人辦個簡簡單單的婚禮後又去打工了,後來有了一兒一女。我姨也就在家帶孩子,姨父照樣在周邊打工養活孩子和老母親。
都說南方人與北方人結合,華人與外華人之間的結合,生的孩子聰明的機率會更大些,我姨家也不例外,兩個孩子學習成績一直都在班裡排前三名。
這讓我姨很驕傲,姨父打工也格外賣力,但是此時村民們內心有了微妙變化,私下裡經常找茬欺負姨父這個外地人。
一次,鄰居放牛把我姨家莊稼毀了一大 片,我姨上門理論,那個人就是不承認。
看著馬上成熟的苞米一片狼藉,我姨氣地抹起眼淚,姨父知道後回家檢視,一邊安慰我姨別上火,一邊去村裡找治安聯防隊。
結果村裡管治安的頭不抬眼不睜地告訴他:“是不是老張放牛吃得還不一定呢,我不能憑空找人家去問,你當場抓到再說吧。”
“我不會憑空捏造,有人看見告訴我的,你讓我當場抓住,我一年到頭不在家,怎麼抓?”
“有人看見,他能給你做證嗎,不能做證等於白說。”
面對治安人員不屑一顧的態度,姨父知道,都因為自己是外地人才受欺負。
理論沒人理睬,動手自己長的矮小也不是人家對手,他只能ren氣吞聲。
有了一次就有第 二次,不久自家果園裡紅彤彤的蘋果一 夜之間被摘走好幾百斤。
這種偷法應該是拿集市上去賣,吃的話有幾斤足夠。我姨一看不淡定了,正好第 二天就是趕集日,她一大早就在村口堵。
可是堵了一上午,也沒見有村民拉一車蘋果的。到了中午,她趁小賣部人多,就過去開罵,罵了一陣,小賣部的人就出來阻止。
說是影響他家買賣了,確實,我姨開罵,坐在那裡的十幾個人為了避嫌,一鬨而散。
無奈這次又不了了之,但是我姨多長個心眼,一改往日除了幹活就是宅家裡的習慣,她也學著別人站街頭,扯東扯西。
其實就是想打探訊息,還別說,這招真好使,村裡一個精神頭差點的小夥告訴我姨。
有天晚上自己串門回來時碰見xx騎個三輪車往家載東西,具體什麼東西沒看清,只看見車上有幾個大紙殼箱子。
我姨一打聽走的哪條路,那個方向再結合這個人的品行,基本斷定就是他偷自己蘋果,可是過去快一週了,他能承認嗎。
恰巧這時,那家六歲小孫子出來玩,我姨快速走過去,跟小孩套近乎,完事告訴小孩,自己家裡有蘋果,要拿給孩子吃。
可是孩子卻搖搖頭說不要,自己家裡也有,我姨說,是媽媽買的嗎?小孩子說是爺爺買了一大箱子。
這就對上號了,我姨立刻返回小賣部,因為那個孩子的爺爺就在小賣部坐著,我姨當著十多個人的面當場質問他。
他不但不承認還惱羞成怒想要動手,後來被其他人給拉開。這一鬧蘋果沒追回來,還惹了眾怒,因為那個人家弟兄六個,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平時村民對他的大家族都避讓三分,他家弟兄六個下輩還有二十多個子孫,加上本家堂哥兄弟,佔了大半個村子。
從此以後,我姨和姨父的日子更艱難了,好在表哥和表姐從小就在被欺負的環境下長大,變得堅不可摧,特別要強,發誓一定要透過學習把父母帶出農村。
在我姨四十八歲這年,兩個孩子不負眾望雙雙考上大學,畢業後女兒成了公 務 員,兒子成了一名中學老師。
正當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之中時,我姨沒有食慾已經一個多月了,整個人也瘦了一圈。
姨父帶她去檢查,結果食道癌晚期。這時兩個孩子還都沒結婚,我姨為了省錢,抗拒治 療。
只活了一年就撒手人寰,因為我姨是本屯閨女,村裡除了那戶有過節人家沒來,其他人都過來幫忙發喪,姨父也盡全力把葬禮辦的很風光。
我姨走了,姨父在那個村子裡更是舉步維艱,先是被村裡要求歸還土地,後又要求將果園轉給村裡新嫁過來的媳婦和孩子。
這個媳婦正是村會計家的大兒媳婦,我姨的戶口一直在村裡,但是隨著人死亡要抽回去,表哥表姐戶口也落到單位了,姨父戶口一直在老家。
我姨一去世,農村家裡一無所有,只剩下四間老屋。姨父對抽回土地沒有意見,但是他要求接收果園的應該給予他地上作物(蘋果樹)補償。
他去找了好多次,怎奈勢單力薄終究還是沒有下文。表哥擔心姨父再這麼下去,遲早會走母親的老路,一股火氣出病來。
就將老屋鎖好,把姨父帶到單位旁租房子住。因為那時表哥才參加工作四、五年,沒錢在市裡買房子。
姨父也因為歲數大了,不能爬高告別了三十多年刮大白工作。可是他閒不住,在附近找了一份環衛工作。
幹到六十歲這年,兒子也娶妻生子,姨父擔心跟兒子同住,媳婦兒會嫌棄,就主動提出,回農村把老屋修繕一下,自己在那裡養老。
可是兒子和媳婦都特別孝順,告訴姨父,只要自己有地方住決不會讓父親再回那個村子受欺負。
媳婦兒為了讓公公別多想,放棄自己孃家老媽帶孩子請求,每天讓公公早上去送孫子,然後去公園散心,中午兒媳婦會給公公買好食材,讓公公自己煮飯吃。
晚上讓公公去接孫子,然後回家吃現成飯,晚飯後,姨父還可以出去散步和老哥們聊天。
在兒子家,姨父真享到福了,不用做家務,不用看臉色,每天都有兒孫繞膝。
農村老家他也就在祭祀日,和兒子一起去給我姨上個墳。每次都會去老屋前後轉轉,眼瞅著老屋都快塌陷了,姨父有些憂心重重。
兒子看出父親有心思,便拿出五千多元錢將房蓋做上防水,結果房子修繕一年後,姨父在公園散步時絆了一跤。
這一跤摔得可不輕,不但造成腿部骨折,還發生深靜脈血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人Z怕的骨折死亡。
姨父在醫院感覺到時日不多,非讓兒子給送回農村老屋,並告訴兒子,回家後去請村裡主事忙頭,多跟人說說好話,因為這個忙頭就是當年偷姨父家蘋果那個惡人的弟弟。
兒子別看是老師,對農村的風俗習慣還真不懂,給老人辦喪事更是頭一回。兒子心裡沒底便點頭答應父親的囑託。
把父親送回老屋當天,兒子就帶著好煙好酒去了忙頭家,把父親重病的情況說了一下,並肯請忙頭到時一定看在母親和他一起長大的份上,幫忙料理父親後事。
忙頭沉思片刻說道:“大外甥,這事趕的時候不好,馬上就是十一假期,農村這時正是秋收季,家家都搶時間扒苞米,有果樹家都下蘋果,家裡只剩下老人的都等十一兒、女放假回來收山,恐怕沒有閒人啊。”
“二舅,我知道大夥都很忙,但是我也是實在沒辦法了,你看這樣行不行,以前村裡人幫忙給煙,給錢,我可以給雙倍。吃席我也可以提升幾個檔次,這麼做主要是因為我工作忙,村民家裡有事我沒有回來幫忙,只能多出錢補償一下。”
“知道你在外面混的不錯,可是現在誰差錢,農村日子過的很好。”主事忙頭有點不愛聽。
“知道知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想法很簡單,在家幫忙可以禮尚往來,不在家住還不上禮就多出錢,鄰居心裡會平衡點。”表哥說得很誠懇。
“這樣吧,我一會出去看看,跟大夥說說,聽聽大夥意見。”忙頭也沒敢把話說滿。
於是忙頭揹著手來到小賣部門口,因為這裡就是村裡的聚點,家長裡短都是從這裡散佈出去的。
“桂英老伴病重拉回來了,估計就在這幾日,他兒子剛來找我,希望大夥可以幫忙辦喪事。”忙頭開門見山對大夥說道。
“我可不去,俺家辦兩回事他家都沒人來幫忙,人不回來可以理解,連人情賬都不寫,我閒得去他家。”
“我也不去,俺公公去世他家也沒人到場,現在有事想起這些人,這不是現用現交嗎?”
“實在不好意思,我這幾天扒苞米,家裡本來就沒有人手,哪有時間去幫忙,這要是大三天,耽誤多活。”
“耽誤活是一方面,主要給他家幫忙,換不回來一般大小,這回事完了,他兒子和女兒恐怕再也不會回來了,我們還能指望上他們。”
“對啊,你現在去市裡求他兒子和女兒辦點事看看,哪個能搭理你,早把老鄉給忘了。”
鄰居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人群中有個男人全程沒說話,聽完默默起身離開,他就是表哥發小李傑。
李傑直接來找表哥,把村民的話原封不動的又說了一遍,表哥聽後哀聲嘆氣沒了主意。
這時李傑告訴表哥,自己帶幾個哥們過來,加上我們這些親戚,差不多也有二十個人,不辦白事,自己請個忙頭教我們埋葬。
表哥點頭答應,這時忙頭也來了,委婉的告訴表哥,大夥都扒苞米,恐怕沒有幾個人能來幫忙。
表哥握著忙頭的手說:“我理解大夥的心情,這事我做的不對在先,怪不得別人挑理,剛才我和李傑商量好了,不辦白事,請您到時來幫忙指導一下該怎麼做就行,挖墳地由李傑帶五個人,你安排他就行。”
忙頭滿口答應,這讓表哥很欣慰,因為他並沒有因為母親之前得罪他大哥而懷恨在心。
姨父10月3號四點走的,走時按習俗放了三個二 踢 腳。也是通知一下村民,可是沒有幾個人老人主動過來。
天一亮李傑就帶五個人去墳地挖坑,這天正值大夥都放假,村裡一下子多了不少外地回村的年輕人。
其中有不少是表哥同學,他們不像老人那麼愛計較,知道後紛紛過來幫忙抬人去殯儀館。
火化完在殯儀館直接買口好的壽木拉回家,沒有哀樂,沒有批麻戴孝,沒有拐筐摔盆,一切從簡。
挖坑的人也沒在家裡吃飯,家裡晚上就留幾個親戚守靈,親戚吃飯是去鎮裡小飯店打包回來。
第二天一早,李傑帶五個人來幫忙抬棺木,加上表哥同學也來了五、六個人,棺木抬上車拉到墳地下葬。
然後放了幾個禮炮,宣告下葬結束。
隨後表哥帶著所有人去鎮裡飯店吃飯,吃飯花了2400元,表哥又花了一千多元買了五條玉溪煙分給大夥。
給煙不算,表哥又格外給忙頭500元辛苦費。
給姨父買壽木花了4500元,加上雜七雜八一共花了一萬元錢,本來表哥準備了三萬元錢,結果因為沒辦白事還省下來了。
回答提問:父母走後,不辦白事,獨自請人埋葬,合適嗎?
合適也合理,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漂泊在外,根本沒有時間回農村老家隨份子錢,更別說給村民幫忙。
當然了,如果有時間的話,村裡有白事還是要儘量去幫忙,紅事不請不來,白事不請自來。
因為父母老了還是要落葉歸根,別到時尷尬。
假如就是離家太遠,十幾年不回去,也可以不辦白事,像我表哥這樣一切從簡省錢又省心。
我們做兒女的,在老人活時多盡孝多順從就夠了。真 正的孝順,是活著的時候儘量伺候好,而不是離世後再痛哭流淚,大操大辦。
-
15 # 汪阿姨在上海1
我小姨夫和我小姨在杭州打工, 我小姨夫酒後摔了一跤,不治身亡。我表妹仍然用救護車把她父親送回老家安葬,當救護車到家時,親戚,朋友,鄰居們都已經等候多時了,他們就是為了送我小姨夫一程。
我小姨夫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人,村裡只要老了人,他哪怕是在外面打工,他也要回來幫忙。
曾經有一次小姨夫的鄰居過世, 小姨夫向單位請假,要回來奔喪,單位問他要奔什麼喪,小姨夫說他的鄰居過世。單位領導 不批他的假,對他說:“你的鄰居過世,你還要請假,你那麼多鄰居,那你要請多少次假?”
後來小姨夫工資都沒要就辭工了,還是回來奔喪,在小姨夫眼裡,鄰居家的白事,他必須到場。
所以當鄰居們得知我小姨夫在杭州過世了,這些鄰居為了報答我小姨夫,都早早地在我小姨夫家門口,等著我小姨夫的救護車回來。
救護車到了小姨夫家門口,就有幾個年輕人走上前去把我小姨夫抬下來,家裡早已經搭好了棚子,他們把小姨夫放在棚子裡。
親戚朋友們有的在哭了,當時我媽媽哭得也很兇,我媽媽一邊哭一邊勸我小姨,我小姨已經哭得死去活來了。
我小姨邊哭邊對我媽媽說:“當時好多人勸我,就讓他在杭州火化,我不願意,我一定要把他帶回來,讓他葉落歸根。”
我媽媽對小姨說:“你們把他弄回來是對的,如果就讓他在杭州火葬,那麼你的兩個女兒就會被別人罵的。”
在農村裡,老人去世,是一定要辦酒席的。這個酒席不需要多麼豐盛,只是感謝親戚朋友和鄰居。
他們選出一個總管,總管專門收禮金,然後吩咐別人幹活。鄰居們都 一人送200元,親戚朋友們有人送多,有的少,我當時送了500元,我媽媽送了1000元, 我的妹妹們也是每個人500元。
我小姨只有兩個女兒,我兩個小表妹當時還很年輕,很多事情都不懂,一家人都處在悲痛中。 整個喪事都是由鄰居和親戚朋友在幫忙。
總管一直在幫我小姨省錢,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不花。最終一場葬禮結束,除了禮金,家裡只拿出了3000元,兩個表妹一個人只拿出1500元。
表妹哭著拿1500元給總管,表妹覺得1500元太少了,這1500元怎麼能夠表達對父親的不捨呢?
小姨沒有後悔把小姨夫弄回家, 弄回家了,她看到這些鄰居們的熱心,親戚朋友們的關心。每個人都在唸著小姨夫的好,小姨夫也沒有白來世一趟啊!
小姨和小姨夫在一起三十多年, 兩個人相親相愛,幾乎都沒有分開過,小姨夫突然走了,小姨真的受不了。如果小姨不把小姨夫弄回來,小姨會後悔一輩子的。
其實小姨夫的葬禮並沒有花多少錢,因為這些樸素的鄰居們, 並不是為了大吃大喝才來給他們家幫忙,他們是為了報答小姨夫以前對他們的好。
在家辦酒席,缺一個碗,缺一個盆,鄰居們會自動地送過來。 哪怕是缺一點蔬菜,鄰居們菜園裡面如果有蔬菜,他們也會摘了送過來。
一晃,小姨夫過世已經快十年了,這十年來,小姨都是在悲痛中度過。但是唯一讓她感到欣慰的就是:小姨夫葉落歸根了。
寫在最後:我們在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提倡喪事簡辦的同時,傳承些喪事中健康的傳統文化還是有必要的。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喪事還是有一些儀式感為好,這是對死者的尊重與懷念,也是對死者家屬一份心靈上的安慰。
假如有一家老人去世了,家裡子女們,請“專業人員”將老人匆匆下葬,連一個“外人”都沒有參加,不僅臉面無光,也會成為人們茶前飯後的一種笑料。
紅事不請不去,白事知曉必到。
在生活中,相互之間幫襯,是一種增進情感,樹立口碑,維繫人情的最基本方式,詮釋了“禮尚往來”的本質,以後自家若有事,人家也會心照不宣地前來幫忙。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親不親故鄉人”生活中最樸實最善良的還是我們的鄉親。他們的無私付出和盡力幫忙令人尊重。
-
16 # 檸檬4408美食創作者
我們村有一個大爺去世了,他女兒沒設靈堂,沒擺白事酒席,沒有搭戲臺,沒有請道公,沒有收禮,也沒有披麻戴孝,更沒有通知任何親戚朋友,直接打電話給殯儀館喊車來拉走,車來了以後,就是叫了幾個堂哥堂弟幫忙把父親抬上車拉去火葬場,火化。把裝好骨灰的骨灰盒,帶到山裡,不用一天時間就全辦好。
大爺的老伴,也是早二十幾年前去世的,又設靈堂,又通知親戚朋友,又搭戲臺,又請幾幫道公,又披麻戴孝的,白事辦得風風光光,折騰三天三夜才出殯。
可輪到大爺去世了,白事理應也辦得風風光光才對啊!村裡一些老人很不理解,罵這女兒不孝順,不尊重老人,喪事怎麼能這麼草草了之呢?
大爺和老伴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二老辛辛苦苦養育女兒,送女兒讀書,女兒很聰明,一直學習成績很好,順利考上很有名的大學,還讀了博士,在外省工作,最後遠嫁了,有車又有房是住在大城市的。可惜她媽媽未得享福就去世了。
她媽去世那年,她一聽說,就和她老公開車趕回來,回家後,就和她爸辦她媽的後事了,村裡的人都自覺來幫忙,辦了她媽的後事後,她就接她的父親去她工作的城市的家住了。她知道,媽媽不得享福,一定要讓父親得享福。
一去就去二十多年,平時很少回老家,因為最親的人都在自己身邊了,也沒什麼牽掛了。平時村裡有什麼紅事白事都是人情到,人不到的多,極少親自回老家,只是每年清明回來給她媽掃墓了,又當天趕回去了,村裡人也不怪她,畢竟人家也有家庭也要工作。
她每年和他父親清明回來給她母親掃墓時,父親都跟村裡人說,女兒對他很好,很孝順,這輩子知足了。
就在去年,她父親突然生病,一去醫院檢查,已是癌症晚期,醫院通知家屬,你父親已是90多歲的人了,再住院沒有什麼意義了,還是接回家讓他過好這段時間吧,這是醫生的建議,她知道訊息後,偷偷地哭了,非常難過,還請問醫生,真的沒有其他治療方法冶好嗎?醫生搖了搖頭,她知道了。最後她含著眼淚,帶著心痛強裝著笑顏跟她父親說,醫生說,沒什麼大事,回家多休息就好了,就出院了。
出院後,她父親臉色很好,就像什麼事沒發生一樣,可回家後父親一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父親也知道他自己的身體情況,對他的女兒說,我死後要回農村去,要在自己的老家落葉歸根,她女兒聽了,哭了,他還安慰女兒,別哭了,我的病我都知道了,我在醫院時,你跟醫生的對話我都聽到了。女兒哭得更傷心了,說,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她爸說,你這麼孝順,我福也享了,你開車送我回老家吧!她女兒忍著淚點了點頭,就開車回農村了。
回到農村老家,沒到一天,老人就去世了。說到這裡,就出現文章開頭的一幕,女兒直接就打電話給殯儀館叫車來拉走,不到一天就把她父親的喪事辦好了。
村裡一些老人不理解,罵這女兒不孝順,不尊重老人,辦喪事怎能這麼草草了之了呢?
我覺得這個女兒是遠嫁了,又帶著父親去外省住,一住就幾十年,因為平時很少回家,參與村裡的白事,紅事也少,大辦父親的喪事,有點擔心村裡的人不願幫忙,怕出現尷尬,怕辦不好。我支援她的這種做法,這樣做既能做好,又幹脆利落,也不欠太多的人情,免得別人說欠人情。
其實,人死了之後的事情,不必要大操大辦,不一定要像以前村裡折騰幾天幾夜,勞心勞力傷財,沒多大意義。
在我的印象裡,最深的是外婆去世,長輩們要連續幾天守夜,晚上不睡覺,我媽,姨媽她們,哭得死去活來,表示對死去的老人一種孝順,舅舅他們也憔悴得很,還有出殯時,按照農村的風俗,要路祭,一邊放鞭炮,一邊磕頭,一長隊伍孝子孝女跟著,一邊痛哭一邊前行。等土葬好後,子女們個個累得精疲力盡。
現在,辦喪事,還流行叫一條龍服務的,省時省事,特別是碰到村裡人沒人幫忙的,乾脆利落,不用欠人情,得到很多年輕人的贊同,可是老年人大多數是反對的。
-
17 # 魚de水1981
2012年我父親因癌去世,從去世當晚開始,錢就像流水一樣出去了。老人剛走就有專業人士過來協助我們子女幾個幫老人擦身子,穿衣服,兩個人,每人二百四十塊錢,香蠟紙燭,又是幾百塊,當晚幫守靈的鄰居朋友,香菸檳榔瓜子夜宵不斷供應。第二天陸陸續續的來了客人,每人一包中檔香菸,零散的煙不斷,吃飯不停。請做酒席的大師傅,請道士,搭舞臺,唱大戲,舞龍隊,管絃樂隊,找人剃頭,找風水先生看墳地,買棺材,請抬棺的金剛師傅,等等等等……總之所有的事都是先拿一條煙,一條毛巾,起步至少二百四十塊錢(孝錢)開路,整整折騰了四五天,光有數的煙就用了將近一百條,加上幾天的酒席,再加上出殯當天放的鞭炮(一條街上幾乎看不到人了,大部分是街道兩邊老鄰居自願放的),最後算帳我自己用了九萬多塊錢,兩個姐姐一人花了將近一萬。我家這種規模在我們這地方應該只是中等的花銷,唉……這種事你不做,別人就戳你脊樑骨,做了大家都說這家孩子孝順,就這風俗就這風氣。我家姐弟仨經濟條件都湊合,相對來說還好點,要是那些經濟條件沒那麼好的家庭碰到這事可就真難受了啊!這風氣是要改改了!
回覆列表
現在農村有一種現象,活著的時候不管,死了大操大辦。我一直認為父母活著的時候孝敬才是真的孝敬,去世以後大操大辦給別人看,那是給自己臉上貼金,沒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