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記錄簿
-
2 # 又一村106號
小時侯,我沒有捱餓經歷,只記得吃樹上的槐花,榆錢,構花,地裡的薺薺菜,灰灰菜,刺角芽,水裡的鯽魚,鰱魚,泥鰍,蝦魚等。
那時過的是集體生活,蔬菜有“菜園把”管理,一天三頓飯都到菜園領菜,黃瓜,菜瓜,韮菜,大蔥,根達菜(方言),芥疙瘩(方言)芋迷菜(方言)之類。
田裡的莊稼,有高梁,玉米,大豆,紅薯,蕎麥,大麥,豌豆。只是麥子分得少,每人才70多斤。
好面(麥子面)少,少到每天中午喝碗蔥花面條,麵條也是摻的其它雜糧面。
每年“十來一”(本地節氣),農曆十月初一,家家蒸花捲饃,外面一層好面,裡面是雜糧面。尤其炸好面油條,這一天,一到傍晚,滿村都飄著香味。
來年打春,大部分家庭,主食都是前年曬的紅薯幹,對了,還有集體分的極少量的芝麻,果園分的杏子,桃子,梨子什麼的。
我們是小孩,父母要儘量讓我們吃好。生活雖然清苦,但也十分快樂,每當有月光,滿村都是小夥伴們做軍事遊戲的歡笑聲。
這一切,是不是和莫言先生描寫的飢餓情況不同,中國這麼大,也許他寫的是個例,也是實事,但不會是普遍現象,你說呢?
-
3 # 仁愛蛋糕Hu
6o後我,還沒缺吃挨個餓,也沒見別人缺吃捱餓。但從小就很辛苦。
-
4 # 藝林俠客
小時候捱過餓,但沒吃過煤。
-
5 # 松江冬韻
吃的不總是大米白麵,但也沒捱過餓。小米,高梁米,苞米是主食。対了,那時的高梁米飯下大豆+燉豆腐=老香了。
-
6 # 司馬西坡處士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有捱餓的經歷。且不說解放前廣大群眾很難吃飽,僅僅1959年下半年至1961年全國絕大部份城鄉居民,包括中央領導人都在捱餓。解放後廣大農民分到了土地,生活相對穩定,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1952年開始陸續開展合作化運動,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很快。1957年提前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部分領導人頭腦發熱,提出“超英趕美”“十五年內趕上英國”,優先發展重工業,1958年鋼產量達到1070萬噸。結果到八月底只完成了一半,於是乎展開全民大鍊鋼鐵運動。農村人都吃大食堂,影響了秋收,造成極大浪費。到59年天公不作美,北方多地遭遇水旱蝗災。中蘇關係惡化,加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封鎖,形成了“三年困難時期”,農村人普遍吃著“瓜菜代”度日。由於大量農副土特產品用於出口創匯,還前蘇聯的債務,引進用於發展重工業的機械裝置,城市人的副食供應也嚴重不足,捱餓時間比農村人更加嚴重,可能部分地區延續到九十年代才得到徹底解決。
我生於1945年,上大學之前主要在農村生活,“三年困難時期”親身經歷過,雖然當時上中學吃供應糧,但和大多數城市吃供應糧的居民一樣,也是食不裹腹。1961年1月,中央八屆九次全會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撤銷了農村大食堂,農民分到了自留地,並允許開荒種地,收入全部歸己後,大部分勤勞的農村人才慢慢從飢餓狀態中走出來。
-
7 # lulupanpanlulu
餓過,小時候放學早但是大人下班晚,家裡沒人做菜做飯,自己只會煎雞蛋,做醬油湯喝,那時候泡麵啥的也沒有,雞蛋沒了就捱餓
-
8 # 清心雅琪三三
經常的。
放學回家餓得就吃菜,炒的辣椒絲辣得耳朵都受不了。還在櫃子裡找吃的,找到了母親買的花生米種子就抓一把吃,因為慌忙得沒有跟母親包好,被發現了就挨嘴巴。二姐乖些每次找到吃的東西,拿了再跟母親還原放好沒有被發現。也不捱打。
-
9 # 範西客1121
答:捱餓過,但幸好也沒餓死。小時候一日也是三餐,但由於糧食短缺,基本都是沒吃飽,加上油水奇缺,故而一天到晚總是覺得餓。這種捱餓狀況大致延續到七十年代後期,上大學時是平生第一次真正感覺吃飽。再後來就再沒感受到捱餓了。
-
10 # 古德拉克菲兒
沒有。聽家裡老人們說,那時候的人餓的,走不動路,學生都靠著牆根曬太陽。那個時代的人有好多都沒有孩子,因為餓過了頭喪失了生育能力。他們沒有吃的,就吃樹皮,好多樹都沒了皮。感覺我們能不用捱餓,能吃飽肚子真是太幸福了。
回覆列表
我沒有捱餓,我老公捱餓了。
捱餓的程度我都不敢想象。
我老公是1959年出生的。有記憶後,尤其是上學後常常是餓著肚子上學。
小學時他們一個班裡三個人有綽號:一個是黑子、一個是紅子、一個是黃子,黃子就是我老公。
別說營養,果腹都做不到,臉色不黃才怪呢。
到不是一年四季都沒有吃的,青黃不接的時候基本上是靠接濟。
為了上學,他和外婆在城裡住,母親他們在鄉下。母親(就是我的婆婆)會常回孃家,帶些米麵,還有外婆的其他女兒,看外婆時帶t些吃食。
老公下學到門口時,就會看地下有沒有車轍印,要時有就想著,今天有吃的。沒有就是清水煮黃豆和紅薯幹,有時候早上下學到家就回學校了,因為家裡什麼吃的都沒有,看著外婆四目相對都很難受。
餓得很了吐出來的特別苦,用他的話說:是苦膽的汁液。
上高中的時候就好些了,有很多的住校生,他們大多是農村的,會從家裡帶饅頭、鹹菜,因為他學習好,人緣也好,他吃誰的誰就感覺是被看的起。一週能有三天是不回家的。
恢復高考是1977年,他畢業時1975年,沒有等到高考就去了部隊。
去部隊當兵,最大的心願就是知道可以有飯吃,能吃飽,其他什麼想法都沒有。
到部隊後,因為有文化底子,時間不長就提幹了。在部隊過了幾年衣食無憂的日子。
成家有孩子,在女兒4歲的時候從部隊轉業回了地方,進了不錯的國企(我們兩個是一個單位),兩年後提了單位的中層,有了比較好的收入,吃喝用度好於一般雙職工。平平安安過了幾年,又提拔到領導崗位,應酬多些,喝酒多些。時間長了身體受損。
還不到退休的年齡就撒手人寰。
於我而言,好像是一場夢一樣,人生很短,沒有來日方長。
就吃來說,好像剛剛吃飽,剛剛吃好,人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