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自北魏、南北朝時期,中國佛行一時,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陰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傳授小乘佛教,主張自我解脫。當時四方慕名前來少林寺求法者達數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傳教慧光,僧稠等弟子以後,傳法中斷,燈序轉移,沒有在少林寺繼續發展。南朝劉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國王的第三王子,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業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從印度來到中國。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少林寺,廣集僧徒,首傳禪宗,歷史九年,寺院逐漸擴大。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達摩傳法于慧可以後,離開少林寺他去。死於禹門,葬於熊耳山、造塔於定林寺,(今河南省峽縣)。禪門一向奉達摩為初祖,慧可為二祖。後連續單傳至六祖。 興於隋唐: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下令禁止傳播佛道二教,並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廟庵觀,遂遭廢棄。大象年間,靜帝宇文衍,重建佛寺,並改少林寺為“涉梏寺。”隋開皇年間,隋文帝相堅,改“涉梏寺”為“少林寺”,並賜田一百頃,供寺僧生活養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業重振。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少林寺和尚曇雲宗、志堅、惠揚等13人,因救助有功,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讚許和封賞。唐高宗李治和武后則天當政之時,東都洛陽成為政治活動中心,嵩山近在京機改為神嶽。禪於少室山,少林寺成為他們經常駕臨的地方。武則天又因其代唐為周的需要,特別提倡佛教,高抬僧尼。其後,唐朝諸帝,“優崇佛教”。從此,少林寺日益隆盛起來。擁有土地14000多畝,殿堂樓閣5000多間。成為中外馳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剎”得稱號。 元明昌盛:元明至清初,少林寺的社會地位,被抬得更高。在稱呼上多加一“祖庭少林禪寺”或“大少林禪寺”的尊號。元代之時,少林和尚已發展到2000多名。有不少著名的文人為寺僧撰寫碑銘,有些和尚除在佛界享有觀位之外,還在宮府中居於要職。比如裕公和尚,當時名聲很大,度化門徒千餘人,被尊為“大宗師”,元惠宗也經常詔裕公入帳議事。元世祖忽必烈,為裕公加封了“光宗正法”之號,後來又贈封為“大司空開府議同三司”,死後追封為“晉國公”,“少林開山光宗正法大禪師”。在裕公主持少林寺期間,“興議起廢,延徒說法,施者如丘山,來者如歸市”。當時少林寺極為興盛,建立鐘樓鼓樓,增修廊屋車廚。金碧輝煌,殿宇一新,中外僧徒,雲集少林,演武禮佛,“眾常二幹”。 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時期,殿宇樓閣,歷經修茸,樓殿金碧,花木滿園。現在少林寺的佈局和主要殿宇,大都為此時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寺被稱為“域內巨剎。” 民國衰落:從清朝末年以後,少林寺逐漸衰落,特別是民國17年(公元1928年),軍閥混戰,石友三放火燒燬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續了45天。主要建築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以及雨廂的鐘樓,鼓樓.繁那羅殿,六祖堂,香稽廚,食庫房,桌禪堂,西禪堂,靜室客堂,跋陀殿,十方堂等建築,都付之一炬。《少林寺志》,《少林拳譜》木刻板,銅版大藏經等珍貴文物,具成灰盡。赫赫有名的少林寺,從此成為殘牆斷壁。瓦磷堆積,雜草從生,破敗不堪的一個寺院。
創自北魏、南北朝時期,中國佛行一時,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陰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傳授小乘佛教,主張自我解脫。當時四方慕名前來少林寺求法者達數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傳教慧光,僧稠等弟子以後,傳法中斷,燈序轉移,沒有在少林寺繼續發展。南朝劉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國王的第三王子,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業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從印度來到中國。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少林寺,廣集僧徒,首傳禪宗,歷史九年,寺院逐漸擴大。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達摩傳法于慧可以後,離開少林寺他去。死於禹門,葬於熊耳山、造塔於定林寺,(今河南省峽縣)。禪門一向奉達摩為初祖,慧可為二祖。後連續單傳至六祖。 興於隋唐: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下令禁止傳播佛道二教,並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廟庵觀,遂遭廢棄。大象年間,靜帝宇文衍,重建佛寺,並改少林寺為“涉梏寺。”隋開皇年間,隋文帝相堅,改“涉梏寺”為“少林寺”,並賜田一百頃,供寺僧生活養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業重振。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少林寺和尚曇雲宗、志堅、惠揚等13人,因救助有功,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讚許和封賞。唐高宗李治和武后則天當政之時,東都洛陽成為政治活動中心,嵩山近在京機改為神嶽。禪於少室山,少林寺成為他們經常駕臨的地方。武則天又因其代唐為周的需要,特別提倡佛教,高抬僧尼。其後,唐朝諸帝,“優崇佛教”。從此,少林寺日益隆盛起來。擁有土地14000多畝,殿堂樓閣5000多間。成為中外馳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剎”得稱號。 元明昌盛:元明至清初,少林寺的社會地位,被抬得更高。在稱呼上多加一“祖庭少林禪寺”或“大少林禪寺”的尊號。元代之時,少林和尚已發展到2000多名。有不少著名的文人為寺僧撰寫碑銘,有些和尚除在佛界享有觀位之外,還在宮府中居於要職。比如裕公和尚,當時名聲很大,度化門徒千餘人,被尊為“大宗師”,元惠宗也經常詔裕公入帳議事。元世祖忽必烈,為裕公加封了“光宗正法”之號,後來又贈封為“大司空開府議同三司”,死後追封為“晉國公”,“少林開山光宗正法大禪師”。在裕公主持少林寺期間,“興議起廢,延徒說法,施者如丘山,來者如歸市”。當時少林寺極為興盛,建立鐘樓鼓樓,增修廊屋車廚。金碧輝煌,殿宇一新,中外僧徒,雲集少林,演武禮佛,“眾常二幹”。 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時期,殿宇樓閣,歷經修茸,樓殿金碧,花木滿園。現在少林寺的佈局和主要殿宇,大都為此時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寺被稱為“域內巨剎。” 民國衰落:從清朝末年以後,少林寺逐漸衰落,特別是民國17年(公元1928年),軍閥混戰,石友三放火燒燬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續了45天。主要建築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以及雨廂的鐘樓,鼓樓.繁那羅殿,六祖堂,香稽廚,食庫房,桌禪堂,西禪堂,靜室客堂,跋陀殿,十方堂等建築,都付之一炬。《少林寺志》,《少林拳譜》木刻板,銅版大藏經等珍貴文物,具成灰盡。赫赫有名的少林寺,從此成為殘牆斷壁。瓦磷堆積,雜草從生,破敗不堪的一個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