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茶36834871
-
2 # 作家陳嵐
體罰,首先是絕對不允許的,它對孩子身心造成傷害,而且屬於暴力的一種,家暴早就列為違法行為。
其次,體罰很愚蠢,是無能為力的標誌。給孩子立規矩靠的是日積月累的規則感,靠的是彼此的信任和愛。不是靠一時打罵、恐嚇。恐嚇威懾遲早失效,而且無法把規則真正內化到孩子的內心,一旦威脅消失,又會故態復萌。
最後,體罰還會教會孩子用粗暴野蠻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在家裡被暴力對待的孩子,就會用暴力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比如毆打辱罵同學,比如搶奪別人東西,比如永遠用粗暴的方式去解決,非黑即白,而不是協商、溝通、談判、多贏、共享。這樣的低階處事模式一旦形成性格,會讓孩子終身都是粗暴簡單的方式處理人際交往,在建立親密關係時,會出大問題——說白了,就是戀愛婚姻都處理不好。
插播一個真實的故事:.國外兒童法律保護太嚴格..很多稍微懂一點點法律的熊孩子總是仗著自己爸媽不敢打自己開始各種囂張。有一天一個美國爸爸受不了,一個電話叫來了當地的警察,他跟警察說,我必須得體罰孩子了,但這個不是虐待,而是實在無法讓這熊孩子學會遵守規則,所以必須體罰,為了證明不是虐待,警官勞煩您在這個做個見證和監督。讓熊孩子跪搓衣板還是扛搓衣板。……警察評估了一下情況,真的抱著胳膊親眼監督了這場體罰……體罰…。
這個是矯枉過正了,可見在兒童保護完善的國家,不能體罰兒童,已經是常識、共識。
-
3 # 白開水20300653
我覺得吧什麼事兒都不能一概而論。有些懂事的孩子稍微一管就不犯毛病了。而有一些孩子你即使再打效果也不大。犯嚴重錯誤了,偶爾打幾下也沒什麼。讓他知道有些錯誤不能犯,犯了就得有懲罰。不贊成孩子無論怎麼樣都不打。從小捱過父母的打,捱過老師的打,但現在說起來都是笑談,沒有那些恨的陰暗心理。只要父母沒有心理毛病,沒見過打壞孩子的,倒是見過不少慣壞的孩子。等到孩子大了,管不住了,確實是打也沒用了。哈哈,所以早打比晚打好
-
4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現代教育都不提倡體罰教育孩子。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打罵孩子時,雖然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根本沒有反省,更不會去思考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趕快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
新時代的父母,已經沒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讓自己不打孩子。這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雖然體罰孩子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時候,有時候,一時氣不過打了不聽話的孩子,也是許多父母經常會出現的情形。比如,孩子犯了選擇性的錯誤,如偷別人的東西。如果出現不得不打的情景,一定要打的有效果。並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捱打。
我個人以為:體罰不體罰也要看孩子是個怎樣的孩子,犯了什麼錯誤。
-
5 # 日有所學伴成長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傳統育兒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孩子“不聽話”就該打。但其實,孩子為什麼就不聽話呢?作為孩子家長的我們,有用心地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嗎?我們真正的懂孩子嗎?孩子並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有他自己的思想,我們應當像尊重朋友一樣,尊重孩子的言行。
有時候,我們忍不住就對孩子發火了,仔細地想想,其實該檢討的應該是自己,為什麼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將怒火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體罰孩子,在他的小時候,可能會因為懼怕疼痛而屈服,可是他長大後,有足夠的力量與家長抗衡了,也採用以暴制暴的話,該如何是好呢?所以,體罰孩子不利於孩子成長,也不利於親子關係。
放下父母的權威,把孩子當做朋友去對待,用心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渴求,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
6 # 教書匠媽媽
我不認同體罰,但我贊同教育應該有鼓勵和懲罰。
現在的教育專家一直給教師灌輸鼓勵的重要性,加上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寶貴,使得教師對學生不敢懲罰,經常會覺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束手無措。我覺得體罰和言語上的諷刺挖苦會傷害孩子的身心,懲罰可以選擇靜坐、罰寫、罰鍛鍊等。
同樣在家庭教育中,我也不贊同棍棒教育。採用暴力手段進行懲罰,不僅傷害了孩子,也會讓孩子學會暴力。孩子犯錯總是有原因的,家長應多一些傾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然後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合理懲罰。在愛和民主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會形成更好的人格。
-
7 # 自留地兒
小時候捱揍是家常便飯,網上不是還有一條問答問“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是充話費送的”,下面跟著各種淚中帶笑的段子。孩子是單純的,所以被“體罰”的時候會很認真的害怕,心靈和皮肉雙雙負傷。
體罰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長的具體做法。我現在仍能清楚地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有天晚上因為牙疼吃不進飯,媽媽上夜班不在家,爸爸以為我故意不好好吃飯,罰我站了10分鐘。當時我不懂得換牙的事,爸爸也沒遇到過孩子換牙的情況。在罰站的時候,牙掉了,我以為是壞事,害怕繼續挨罰,就把牙嚥下去了,那天晚上一直也不敢張嘴說話。只記得後來,爸爸媽媽特別重視我換牙的事,但是沒有人向我做任何解釋。也正因為沒有解釋,傳遞給我的邏輯就變成了這樣:無論因為任何原因,哪怕是因為牙疼,只要我不好好吃飯就是錯誤的。所以為了不再受罰,我習慣去掩飾很多事,因為只要我當著父母的面忍住了,不受罰,就是我的“成功”。
所以說,體罰是一方面,語言上的溝通才是更重要的。如果孩子錯了,要清楚地告訴孩子什麼的對的,體罰也是為了讓孩子加深記憶。不能讓孩子只會分辨父母會不會生氣,卻不知道如何分辨對與錯。
-
8 # 墨墨書香繪本館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體罰教育,我是反對的。不管是“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的明目張膽,還是“科學地打孩子”的自我矇蔽,體罰教育我覺得都是對孩子尊嚴與人格的不尊重。體罰教育對孩子可能有一時的威懾,孩子短時間屈服於你的暴力,並不是他真的認為你是對的,更多地是源於他自己反抗能力的不足與對父母的愛,但問題的癥結依然存在,長期下去,必會在某個時間點爆發出來,那時候再多的體罰也無濟於事。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意識到,孩子雖然因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但他們並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是他嗷嗷待哺之時還是白髮蒼蒼幾近入土之際,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完整的人格,都值得尊重。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對他多一點的關心,多設身處地地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多尊重他自己的意見,孩子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毛病,也就不會存在什麼體罰了。
-
9 # 開放式書房
我一向反對打孩子,尤其是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打孩子。
可以說,所有打孩子的教育都是偽教育。因為,真正的教育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以常見的父母打孩子為例,打孩子一般體現出下面幾種情況:
一、父母的無能和無力感。
當父母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並領悟。在面對孩子,當所有招數都不管用時,發脾氣打孩子,其實說明了父母的無能和無力感。
如,孩子愛吃肉不愛吃青菜,父母一再勸說,孩子就是挑食,惱怒之下,動手打孩子。
如果父母換種方式,把青菜剁碎做成餡,這時孩子乖乖地吃下去,是不是就滿意多了呢?!
二、父母的控制慾。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獨特的生命特徵。
有的家長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做事甚至安排人生道路。其實把孩子當做自我的延伸,而沒有充分尊重孩子這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
比如,《紅樓夢》裡的賈父希望賈寶玉多歷練“仕途經濟”、重整家業,而賈寶玉對此毫無興趣。因此,賈寶玉經常被父親吵罵,甚至暴打。
這就是明顯的家長制作風,暴露出父親的控制慾,其實是父親對權威的追求。
三、父母以為在愛孩子,其實並不是。
愛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需要不斷學習。
在親子關係中,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愛。有時,我們以為是在愛孩子,其實過後會發現,並不是。
比如,在考試分數這個問題上,有的家長是這樣的:如果考*分以上,就獎勵你;如果考*分以下,小心我揍你!
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激勵方法,其實,模糊了愛的概念。
而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不管你考多少分,都是我的孩子,我都會深深愛你。
四、遷怒。
有一次,孩子興致勃勃跑來告訴我一個新發現,而我當時剛和孩子爸爸吵嘴,不由得一股腦地把火發在了孩子身上。看著孩子委屈的樣子,馬上就後悔了,趕緊道歉。
這種情況,在親子中相當普遍。如果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原因心情不好,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火發在孩子身上。這也要求父母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好正面的榜樣。
當然,以上幾種情況不足以以偏概全。
但是,不管怎樣,父母要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一定得不斷提高自己。正所謂,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
10 # 牛爸虎媽熊兒子成長記
兒子一直很羨慕我,因為我小時候從未捱過父母的打。也許因為我最小,看哥哥姐姐們做錯事會被懲罰,所以就特別的乖巧懂事,偶爾犯錯誤自己就嚇哭得梨花帶雨的,爸媽哪裡捨得再打罵我呢。
當我有孩子後,我立志要做個不打不罵孩子的好媽媽。然而當去年兒子叛逆時,我也怒不可遏地高高舉起鞭子執行家法,鞭子一次次狠狠地抽打在兒子身上,也一次次狠狠地抽打在媽媽心上。印象中兒子每次捱打後就乖那麼幾天,就又故態復萌了。
我後來看育兒書籍,體罰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已與犯錯抵消的想法,並不會因此產生內疚心理不再犯錯。相反可能下次犯錯時為了逃避捱打,反而學會了說謊來掩藏錯誤。體罰對孩子的成長只有傷害沒有一點好處。就像眾所周知的藥家鑫,駕車撞人後為了逃避交通肇事責任反用水果刀刺死傷者,上升到故意殺人的刑事責任。人民公安大學精通犯罪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接受採訪時說:藥家鑫的犯罪動機可能與成長過程中父母管制過嚴、心理缺失有關。藥家鑫回憶說小時候為了督促他練琴,媽媽都會打他,初中成績下降時被爸爸整天關在地下室裡學習,只有吃飯時才能上樓。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說過:“如果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的話,真理也要被關在門外了。”
人都是在不斷犯錯後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慢慢成長起來的。父母要允許孩子在一定範圍內犯錯,若能夠採用正確的處理方法,這些錯誤是能以教訓的方式轉變成孩子進步的基石。
父母如在孩子犯錯時簡單粗暴地一打了之,反而會讓孩子習得這種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方式,導致痛苦世代相傳。所以為了造福子孫後代,父母們要放下高高揚起的棍棒,捧起加強自身修養的育兒書籍,學做一名有智慧的父母,引領孩子在錯誤中自我醒悟,自我成長。
回覆列表
有的孩紙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而且是了屢教不改,這與家長教育引導關係很大,如果放任自流將來很不好說他往哪走?個人認為對我的孩紙來說體罰是很有必要的。體罰要分人,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護短的家長我是不會去體罰的,留著長大讓社會去教育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