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金毛之猴哥招財

    季節的來歷是古代人為了更好地進行農業活動而建立的意義,就是使得人們能夠根據季節來進行農業活動。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而且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Sunny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
    在氣候上,四個季節是以溫度來區分的。在北半球,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現為一種天文現象,不僅是溫度的週期性變化,而且是
    春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週期性變化。當然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改變,決定了溫度的變化。四季的遞變全球不是統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變冷,南半球由冷變熱。

  • 2 # 使用者3424334254290

    四季的形成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結果。地球一直不斷自西向東自轉,與此同時又繞太陽公轉。而地球公轉的軌道又是一個橢圓的形狀,太陽始終位於一個焦點上。地球在不斷公轉的過程中,地軸與公轉軌道始終會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終是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因為地球公轉的原因,致使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發生變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後,地球就是位於遠日點。太陽會直射北迴歸線,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與此同時北半球得到的熱量最高,白晝最長,而且氣候也炎熱,屬於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處於寒冷的冬季。

    此後因為繼續在公轉軌道上不停執行,太陽的直射點便會南移。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陽就會直射赤道,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現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陽熱量都相等,晝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地球繼續不斷運轉,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開始位於近日點,太陽便直射南迴歸線。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而此時北半球得到的熱量為最少,且白晝時間最短,氣候也相當寒冷,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剛好是夏季。

    太陽直射點北返以後,在3月21日左右,太陽再次直接射向赤道,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這個時候,是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半球卻是秋季。地球像這樣以一年為週期繞太陽不停運轉,從而產生了四季的更替。

  • 3 # 點點水滴似星海

    上古時代以斗柄指向確定季節交替,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氣法”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但排序仍習慣上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廿四個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

    四季的遞變全球不是統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變冷,南半球由冷變熱。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在不同季節有周期性變化規律。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Sunny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產生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地球上的四季不僅是溫度的週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週期性變化。它影響或者決定地球環境中很多事物的運動節律,尤其是生物適應最為明顯。季節轉換涵蓋了氣候變化、物候變化等多方面特徵。四季的週期變化,也標示著事物的發展過程,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藏。

  • 4 # 好學金桔8E

    季節是指一年有4個季節,分別是春夏秋冬季度。一年有4個季度:l一3月弟1季度,4一6月為第二季度,7一9月為第三季度,10一12月為第四季度。立春那一天就可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夏的那一天就可以作為夏季的開始,立秋那一天就可以作為秋天的開始,立冬那一天就可以作為冬天的開始。中國的24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根據我們的農耕社會想出來的智慧節氣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餐飲店屬於企業的什麼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