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人甲32161

    教育的焦慮來源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和擔憂,要緩解教育焦慮,首先對教育的基本知識要有所瞭解,正確看待孩子的教育,要把孩子健康幸福全面發展,享有幸福快樂童年看得最重要。其次對孩子的教育要有符合實際的正確期待,要敢於承認人群中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自己的孩子很大機率也是普通人,重要的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活成一個能生存、會生活的平凡人。三是不要盲目攀比,要把是否能接受規範教育作為孩子選擇學校的第一條件,不要盲目去追求名校私校。四要明白對孩子成績起決定性作用是孩子自身的遺傳素質,學校教育很重要但也不能過分誇大學校的作用,緩解擇校帶來的教育焦慮。

  • 2 # 渝川讀書

    孩子小升初,家長為搖號結果糾結、不安。

    孩子中考考前,父母擔心;考後,分數還沒公佈,父母活在懸念未揭的緊張之中;分數公佈,劃線,填報志願,父母不僅來回奔波,而且還處於一個高度揪心的狀態,生怕因為不恰當的選擇,影響了孩子的前程。

    三年以後,高考季,上述程序與焦慮又來一遍。

    很多教育專家、育兒專家經常批評家長把孩子管得太細,管得太多,介入太多,害怕失去掌控感。這種指責多少有些“未經他人苦,莫勸人大度”的意味。

    因為,現在的中小學教育,事實上需要父母或是其他監護人前所未有地深入介入孩子的學習生涯。雖然各級教育部門確實反覆要求,學校不能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更不能佈置超出學生完成能力的作業(最終由家長幫忙“代工”)。但這些要求很難完全落到實處,因為家長-教師-學生之間必然需要搭建資訊溝通的機制,家長幫忙批改作業等方式雖不合理,卻可以促成實時化的資訊回饋。

    更關鍵的是,現實逼得人們不得不“卷”:考試發展的趨勢資訊,比如,中考試題的難易度下降,社會中層及以下階層家庭的孩子如果要入讀優質高中,就需要取得接近門門滿分的成績,這意味著從一般“優秀”到精益求精的跨越。就像一口鐵鍋,過去錘鍊三萬下,就是好鍋了,現在你害怕被“關係戶”家的鐵鍋擠掉競爭資格,所以你主動錘鍊十萬下,才可能抵銷關係戶的“關係”資源以及“人民幣玩家”的金錢力量對你家鐵鍋銷路形成的威脅。

    又如,高考試題的難度上升,如出題專家所稱的那樣,要讓相當數量的考生“做不完”,要體現更突出的區分度。這就要求考生除了學好課本,還需要因循出題人的邏輯將知識範圍“合理”擴充套件到更廣的領域,增加更多題目的訓練。

    而且,這還是課外輔導班、培訓班已經被系統性地清理。過去,很多家長透過花錢讓培訓班“代勞”的打算已經落空,因而只能自己想盡辦法來填補這項空缺。

    一個人能否對事情的發生、發展形成控制,這是掌控感、安全感的重要表現。現在的學生以及家長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為從小學學區劃定、小升初多校劃片、中考和高考兩道考試以及錄取的繁複過程,充斥了大量超出家長掌控感的細節。在義務教育階段並不依照學習成績來確定學位,而在進入高中和大學的兩次升學考試的取向又發生了讓人措手不及的轉變。

    上述這些還只是升學、入學過程中的變化和挑戰,而在孩子漫長的中小學學習階段,如果家長依照教育專家、育兒專家所稱的那樣,做個“甩手掌櫃”,這就等於將孩子的學業水平和考試成績寄託在自律能力之上。

    社會心理學家、醫學家已經很清楚地證明,跨越人種、民族,包括據說最為嚴謹的猶太人和日本人,全球各地,多數人的自律性都是非常糟糕的。更不要說這裡提到的“多數人”對應的少數“自律者”,其實經歷過從小到大過程中的轉變。可以高度自律的孩子,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之中的神鵰俠侶。也就是說,只有像小龍女那樣,在監督者已經消失的情況下,還能夠數十年如一日睡在繩子吊床上,練就絕世神功。

    可以說,你,我,他、她,我們很多人不是說對各自的孩子沒有信心,而是作為孩子要符合高度自律的標準,至少也得經歷一個非常漫長而艱辛的訓練過程,不可能一開始具備。現實社會中,沒有孩子生出來就是小龍女,更不是歐陽鋒或者黃藥師——就算是周伯通,現實社會中找得到安身立命的空間嗎?

    很多地方肯定都存在那種有趣的個例:孩子不算自律,成績也不算出色,畢業後憑著樂天、積極的性格,發展得反而要比他(她)那些經歷過名校的同學更好;而一直是“甩手掌櫃”的父母,因而與孩子一直保持了很好的關係,到了老年,因為孩子留在本地發展能夠回饋父母,而不像那些孩子去了遠方大城市發展的老人那樣孤苦伶仃。不僅自媒體,而且有些官方背景的影片號也經常用這類個例來宣導“雞湯”理論,就是鼓勵家長們不必過度干預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雞湯”理論之所以說是錯的,因為悖逆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邏輯,也就是孤立存在的個例並不足以推翻或宣示成立結論。事實上,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英國、日本、荷蘭,這些國家發展崛起的過程其實是在加強版的“卷”,就連這些年多少有些停滯不前的中國臺灣和香港,當年的苦拼,其實真如《獅子山下》那首歌裡所唱的那樣,蕩氣迴腸。對應來看,其他某些同屬東亞、東南亞版塊的國家,就沒有這個“卷”的過程,所以幾十年下來,國家發展水平一成不變,所以不得不大量向外輸出勞工,等待外勞打工掙錢來養活家人。

    從來就不存在懶懶散散,只要完成經濟學家宣稱的保護產權、鼓勵創新,就可以等待收穫發展果實的勝利機會——反面的例子,就是義大利、阿根廷,除了足球,可謂一無是處。當然,如果有人非要說義大利人、阿根廷人要比美華人、日本人以及華人更幸福,享受著更健康的地中海美食、安第斯藜麥,還有賞心悅目的足球,那就真的是非蠢即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三了,我數學這幾次考試在60左右移動,想寒假刷下題,有推薦的書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