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攀登的岩羊
-
2 # 路遙lgy
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是春秋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管仲在齊國任宰相,對齊國進行改革,富國強兵。是齊桓公很快成為霸主,齊國也成為最早的春秋五霸之首!
-
3 # 小哪吒真呀麼真邋遢
論自保能力,必須毒士賈詡;論盡心盡力,必須臥龍諸葛。
此外荀彧郭嘉司馬龐統李儒荀攸田豐審配徐庶蒯良法正程昱也是頂級謀士。
-
4 # 綠野萍蹤01
第一謀士很難比較出來,民間傳言: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老百姓比較認同這兩個人為前後兩大謀士。甚至傳言,劉關張分別轉世為朱元璋、徐達、常遇春,劉伯溫則是諸葛亮的轉世。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朱元璋一度被困,危機之中,只見軍中一長髯紅臉將軍前來救駕。朱元璋探問:“來將是誰?”,答曰:“二弟雲長。”此是閒話,以博一樂。
諸葛亮、劉伯溫確實算得上中國軍事史上超一流的謀士,在各自不同的時代,展示了超人的智謀,幫助“主公”建功立業,立下赫赫功勳。但是,這兩位謀士被民間神化的成份比較多,他們的智謀有誇大的嫌疑。魯迅曾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魯迅先生的話固然有點偏激,讀《三國演義》也沒有品出多少“妖”的味道。諸葛祭東風、妝神,都是為脫身和致勝而裝神弄鬼的,也屬於智謀的一部分。但是,魯迅的意思大概也是講諸葛亮的智慧被誇大了。
張良非常優秀,諸葛亮都以他為榜樣,自比漢初張子房。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講的就是留侯張子房。但是,張良有“陰謀家”的嫌疑,洪邁《容齋隨筆》就記載了張良殺降而後代絕侯(失去名爵)。
張良、陳平,皆漢祖謀臣,良之為人,非平可比也。平嘗曰:"我多陰謀,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矣,以吾多陰禍也。"平傳國至曾孫,而以罪絕,如其言。然良之爵但能至子,去其死才十年而絕,後世不復紹封,其禍更促於平,何哉?予蓋嘗考之,沛公攻嶢關,秦將欲連和,良曰:"不如因其懈怠擊之。"公引兵大破秦軍。項羽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即解而東歸矣。良有養虎自遺患之語,勸王回軍追羽而滅之。此其事固不止於殺降也,其無後宜哉!顯然,洪邁對張良殺降一事不以為然,稱其“無後宜哉”。
諸葛亮還敬仰管仲樂毅,管仲的才華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治國有方,諸葛亮以他自比,恰到好處,也是治蜀有方,政治才能超過軍師才能。樂毅就比較厲害了,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但是,樂毅在中國謀士當中,也是後生晚輩,在他之前,有興周八百年的姜尚姜子牙。姜子牙(公元前1156__公元前1017年)亦作姜尚,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 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姜子牙不僅為謀臣,輔佐文王滅商興周,還留下著名的兵書《六韜》,是後代軍事家奉為圭臬的經典。《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姜太公不僅有超一流的軍事才能,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百年的發展史上,代代相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太公的文韜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鑑。
據說,姜太公演進《奇門遁甲》精簡為108局,並著有《煙波釣叟歌》。但這是假姜子牙之名,並非姜尚所為。
不管怎樣,作為“兵祖”、武聖,姜子牙應當在中國古代謀士中排名第一。
-
5 # 可樂派大星
我覺得應該是賈詡吧。
賈詡的“謀”已經同曹操的“奸”、關羽的“義”、孔明的“智”一樣,成了人們眼中三國時期最有特點的性格特徵。
“謀”是一個動詞,也是一個名詞,但謀士賈詡賦予了“謀”更多的含義。對於賈詡自己來說,“謀”是一種保護,對於他的主人來說,“謀”是一件武器,對於他的敵人來說,“謀”則是一把利劍,而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謀”是一種境界……
謀有五層境界,層次越高,謀略也就越深,而能達到第五個層次的人,我們就稱之為謀士……
謀士的第一層境界:“謀”己
作為一個謀士,若連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來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
運用自己的謀略,讓自己活下來、並且活得有價值是成為一個謀士最基本的條件。是故,“謀己”是謀士的第一層境界。
例證史料:
1. 虎口脫險: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鹹此類也。
2. 功成身退: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謀士的第二層境界:“謀”人
學會了為自己謀,還要學會為別人謀,若是一個謀士不能為別人出謀劃策,他能稱為什麼謀士?
是故,“謀人”是謀士的第二境界。
例證史料:
1.為家人謀: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遣人迎詡。詡將行,或謂詡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原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詡遂往,繡執子孫禮,煨果善視其家。
2.為曹丕謀: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原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謀士的第三境界:“謀”兵
會謀己、謀人都只能保全少數的幾個人,而作為一個謀士,他必須具有“謀”成千上萬人生命的能力。這就是“謀”的第三層境界:謀兵。
例證史料:
1.奇謀勝曹操:太祖比徵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問詡曰:“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繡乃服。
謀士的第四層境界:“謀”國
比起“謀國”來,為一人謀、為千人謀都是很淺的層次。一個人要是能做到“謀國”(國指代諸侯勢力),必須具備遠大的眼光和超人的洞察能力,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是故,謀士的第四層境界是“謀”國。
例證史料:
1. 投操不投紹。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讎,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原將軍無疑!”
2. 言中操必勝。袁紹圍太祖於官渡,太祖糧方盡,問詡計焉出,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 (足見其遠見)太祖曰:“善。”乃並兵出,圍擊紹三十餘裡營,破之。紹軍大潰,河北平。太祖領冀州牧,徙詡為太中大夫。
3. 不宜伐吳。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謀士的第五境界:“謀”天下
做到了以上四點,你就可以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但是,你還不能稱為真正的“謀士”。
真正的謀士必須具備一項“人”所不具備的能力——謀天下的能力。
例證史料:
帝問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文帝不納。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只要具備了以上五個層次的能力,一個人就能稱為謀士了。
謀士是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謀士的定義。
但是,無論你的定義是什麼,你都不得不承認:賈詡是一個真正的謀士,而且有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強謀士。
-
6 # 騎驢爬樹
我以為古往今來天下第一謀士當屬輔佐姬昌開創周朝八百年基業的姜太公姜尚,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姜尚非明主不投,此人才是有經天緯地之才,為得明主,曾經飄遊各國,更事商紂,無奈無人識得其雄才,明珠暗沉,姜太公更深吟天算之術,姬昌的八卦未必沒有受到姜太公影響,他能動身隱性,擇差機遇,知姬昌找尋人才,便借釣魚之計,偶遇姬昌,從而重用。輔佐姬昌父子對內行愛民之策,安定生產,國內經濟繁盛,提倡練兵。對外聯絡對商紂不滿意的各諸侯國達成聯盟,並用計讓商紂放鬆警惕。周朝開創以後,一直輔佐到姬昌的孫子才去世。
在輔佐姬昌到孫子姬釗,姜太公所展現出的本領涵蓋政治,軍事,經濟,管理,科技,可謂是天縱全才。單說軍事,中國古代的兵法,兵論,戰術,戰策,其最早都源自齊國姜太公之手,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諸葛亮,黃石公等都學習吸收借鑑了姜太公所著作的《六韜》的精華,可以說若是沒有姜太公最初的軍事理論,中國也不會形成後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理論完整,影響巨大的中國兵學理論學說。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之祖。
姜太公在幫助周文王建周以後,利用自己強大的政治手腕封國安邦,促使周朝建國的穩定,竟達八百年。又到封地以後管理齊國民心安定,科技手段發展齊國經濟,成為東方第一大諸侯國。
後世影響巨大,唐太宗設立太公廟,每逢軍事行動,必拜祭。宋神宗更是命令宋朝將領必須拜讀《太公兵法》。司馬遷曾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民間封為武祖,天齊至尊,神。所著《六韜》16世紀傳入日本,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傳入歐洲。
何為謀士,武能治國,文能安邦,謀事,謀人,謀天地,孫武,諸葛亮,劉伯溫之類人,卻只能精一領域,而不能全,論天下第一,尚遠!!!
-
7 # 仁者厚德載物
三國時代的第一謀士當然是諸葛亮,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智慧的化身,幫助劉備從一窮二白髮展成為三足鼎立,是蜀漢的開國宰相,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仍然對蜀漢忠心耿耿,親自帶領蜀漢軍隊多次北伐曹魏 ,為恢復漢朝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諸葛亮也有過於謹慎,猜忌名將魏延等缺點,但仍不失為三國時代第一謀士。
-
8 # 攻心說
頂級謀士中的頂級? 北魏統一北方,他當居首功。
說到謀士,可以說上三天三夜,但是要論頂級謀士。你們腦海裡面會想到誰?管仲?張良?劉伯溫?今天我們不說他們,來說一說,我心目中頂級謀士中的頂級,崔浩。
崔浩,字伯淵,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那為什麼我認為他是頂級謀士中的頂級呢?我們分析一下。首先謀士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統觀全域性,知己知彼。決勝於千里之外,類比現在玩三國殺,就是我已經預知了你下面幾回合要出的牌。並且我已經做好了反制手段。更可怕的是我已經預判了你的預判,你預判我會怎麼做,我先按照你設想的做,把你引進圈套裡面。我們來看看具體事例。
當劉裕要跟北魏借道打關中的後秦時,所有的北魏大臣都是拒絕的,他們認為唇亡齒寒,後秦被滅,北魏也無法自保,所以不但不能借,還要跟劉裕打起來。這時候唯獨崔浩說.要給他們借道,但是要等到劉裕打進關中,打進長安以後,趁他補給線過長,從中給他攔腰切斷,等後秦跟劉裕兩敗俱傷,我們北魏坐收漁利,天下可定。如果不借道,貿然攻擊,現在劉裕軍隊士氣正高,很難是對手。但是當時的皇帝拓跋嗣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執意不肯借道,並且還攻打劉裕,被打的全軍覆沒。拓跋嗣沒有聽崔浩的話,追悔莫及。
我們再把時間往後撥,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期,拓跋燾想北伐柔然,但是他沒有辦法下定決心,因為生怕自己北伐,南邊劉宋也北伐,。還是大多數大臣認為,攻打柔然毫無意義,他們只是經常來邊境掠奪,不過很快就會離開,南方才是重點,劉義隆已經放話要北伐了。拓跋燾很信道術,所以請人占卜,占卜的結果也是說應該南征,而不是北伐。但這個時候崔浩又出現了,他說我們應該先北伐,再南征,因為柔然沒事就跑過來搞兩下,如果不把他們打怕了,永遠有後顧之憂,劉宋的那位皇帝,好謀無斷,我們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了柔然,等我們回師,他還沒決定好呢。更何況,柔然估計我們也會南征,必然不會有防備,我們出其不意,一舉攻克。永除後患。拓跋燾最後聽了崔浩的話,果然大獲全勝。柔然被打的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辦法來邊境搞事情。而且正如崔浩所言,等北魏大軍班師回朝以後,老劉家才剛剛下決心要北伐,真正兩方開戰,是兩年以後的事情了。
相同的例子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崔浩的計策北魏每用必勝,不用則結果不太好,北魏可以統一北方,崔浩當居首功,而且他每次都可以提前想好對方的反應,然後提前做出應對,歷史證明,一步都不錯。崔浩無愧為北魏頂級謀士的頂級,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也是頂級的存在。
回覆列表
有句話說的好,成事在天,謀士靠人,歷史上第一謀士,真的不好說,出名的很多,姜尚,藺相如,李斯,張良,諸葛亮,劉伯溫,排第一的,個人感覺應是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功成名退,最後歸隱,給自己也劃個圓滿的句號。